01.04 “挖礦”小史

導讀:挖礦是維持比特幣貨幣供應的一個過程。同時,挖礦也保護著比特幣系統的安全,防止欺詐交易或者在不同交易裡使用同一筆比特幣資金,即雙重支付。礦工向比特幣網絡提供處理能力,以交換獲取比特幣獎勵的機會。

“挖礦”小史

就像喬布斯重新定義了“蘋果”一樣,對數字貨幣愛好者來說,中本聰重新定義了“挖礦”“礦工”“礦機”。比特幣的競爭記賬過程是通過節點算力的競爭實現的。這個過程就是常說的“挖礦”,運行這些計算節點的人就是“礦工”,而這些計算的節點、礦工挖礦的工具就是所謂的“礦機”。

隨著比特幣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打包區塊獲得的比特幣獎勵越來越“值錢”,整個系統的算力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挖礦工具隨之經過了數次更新換代。最早的挖礦工具是個人計算機上的通用中央處理器(CPU),較為高端的臺式機CPU可以達到大約20MH/s的運算能力(約每秒2000萬次哈希運算)。初期,由於挖礦難度非常低,因此普通的計算機也能挖到大量比特幣,而那時比特幣幾乎不值錢。

“挖礦”小史

比特幣挖礦類似於一個暴力破解的過程。相比於CPU,獨立顯卡(GPU)在並行運算能力上有明顯的優勢,因此也更適合比特幣挖礦。GPU可以使挖礦速度提升幾十乃至幾百倍。著名的比特幣披薩購買者拉茲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是世界上使用GPU挖礦的第一人。顯卡挖礦時代是比特幣挖礦歷史上最熱鬧的時期,以至於當時無論線上渠道還是線下賣場,高端顯卡全部售罄。

2010年之前基本是CPU在挖礦,全網算力一直在1GH/s以下。2011年開始顯卡加入挖礦大軍,下半年全網算力一舉突破10TH/s,一年增長了10000倍!2012年更是輕鬆地超越20TH/s!顯卡礦機迎來了全盛時期。

“挖礦”小史

隨後,專業礦機誕生並佔據了挖礦設備的主流位置。很快專業礦機從可編程門陣列(FPGA)過渡到了高效能專用集成電路(ASIC)。而且,ASIC礦機的功能參數也在不斷進化,不斷有算力更強大的礦機被研發出來並投入市場,同時將挖礦效率低的老礦機淘汰出局。

挖礦的開啟也催生了一批以礦機制造為經營業務的公司,比較出名的包括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這排名前三的礦機公司。短短5年時間,三大公司從一文不值發展到市值高估上百億美金,創造了創業公司的一個發展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