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長沙記憶⑦丨端午龍舟,瀏陽河上競“風流”

龍舟競渡,瀏陽河裡的端午記憶

瀏陽河畔,鑼鼓的咚咚聲,由遠而近,在耳畔有節奏地響起,在河面訓練的龍舟接連下水起航,又到了長沙龍舟競渡的時節。每到端午佳節,遵照流傳了兩千年的習俗,長沙人都會駕起龍舟,在湘江、瀏陽河等水域展開端午賽龍舟的的狂歡。以戰勝瘟疫之名讓菖蒲、艾稈、粽葉的清香芬芳,為這座城市增添一道濃郁的歷史韻味。

賽龍舟這一風俗,在長沙地區流傳了兩千多年,一直以來未曾斷絕。1963年的老照片中,烈士公園人工湖畔首次舉行端節龍舟賽,當時東屯渡公社八十多名社員,駕起三條龍舟,展開激烈競賽,最後新橋大隊的躍進號獲得了第一名。因特殊歷史原因,長沙地區端午賽龍舟活動,曾一度歇棹息鼓,暫告停止,但改革開放又讓全社會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1979年5月30日,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長沙端午賽龍舟活動又得到恢復,這一年東屯渡瀏陽河上熱鬧非凡,長沙70多條龍舟在這一片水域爭相競逐,端午龍舟又重新回到長沙人的歲時節俗生活中,併產生巨大的文化影響力。

1983年6月15日,在湖南、湖北兩省工作的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及羅馬尼亞等國的八十餘位經濟專家、文教專員攜帶全家前往長沙瀏陽河畔東屯渡橋頭和長沙人民一道興致勃勃地觀看龍舟競渡,長沙瀏陽河龍舟賽在世界面前展示了巨大的文化魅力和影響力。

歷史文獻中對於端午的描繪,讓長沙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武陵競渡略》說,流行南方的龍舟競渡就發源於“沅湘之間”,並進一步解釋說:“今洞庭湖以北武陵為沅,以南長沙為湘也。”南北朝時的梁朝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說,端午節包粽子的起源地就在長沙。

1987年5月29日,首屆“屈原杯”龍舟競賽在洞庭湖區芭蕉湖水上訓練基地拉開戰幕,來自長沙、益陽、零陵和岳陽地區的近千名運動員參加。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歷史的演進,龍舟競賽在當前已經成為一項專門的中國傳統水上體育運動項目。2018年4月21日,瀏陽河東屯渡段,中華龍舟大賽(長沙·芙蓉站)開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6支隊伍,共計1089名選手參加比賽。其中長沙有5支隊伍報名參賽,這是長沙連續第二年承辦本項賽事。

2017年4月17日,中華龍舟大賽首次落戶長沙,作為目前國內級別最高、競技水平最高、獎金總額最高的頂級龍舟賽事,落戶長沙亦有中華龍舟迴歸故里之意。四十年中,瀏陽河水流淌依然,兩岸變化日新月異,瀏陽河百里風光帶全線建成後,已經成為長沙又一道冰江美景。

水暖觀盛景,百舸爭流覓鄉愁。賽龍舟這一傳統民俗,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又近2018年端午佳節,鑼鼓聲又將澎湃激昂地敲響,時代的鼓點永遠催人奮進,端午佳節的魅力也如同這鼓點一樣澎湃有聲,令人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