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两个很有气节的末代状元太多相似,其中一个出自沧州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著名的诗作《过零丁洋》可谓家喻户晓。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主要经历。

两个很有气节的末代状元太多相似,其中一个出自沧州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考中状元,三年后步入仕途。此时的南宋王朝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文天祥面临的形势严峻。一个文人,本应吟诗颂词,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然而形势所迫使他走上了带兵打仗的道路。

1275年,元军大军南下,宋军抵挡不住,向南败退。文天祥挺身而出,变卖家产,招募勇士,临时成立了一支拥有几万人的队伍,跟元军抗衡。

后被派去元谈判,被扣留,夜里逃出,回到宋营,继续战斗。1279年兵败被俘,拒不投降,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过零丁洋》后,英勇就义。

他最初考中状元却有一段趣事:据说南宋皇帝因为文天祥的名字好才点了他为状元。当时南宋王朝面临如狼似虎的蒙古国非常忧虑,当看到文天祥的名字具有吉祥之兆,于是就选中了他。因为文天祥的字是宋瑞,含有宋朝吉祥的意思,于是龙心大悦,大笔一挥,状元就是他了!在以后的表现中,文天祥确实不负皇恩,拼死效力,显示了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在末代的状元中,另有一人,他是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叫刘春霖。跟文天祥相似的是,他被点为状元同样因为名字好。

刘春霖,生于1872年,沧州肃宁人,三十二岁考中进士,被点为状元。当时清政府也是面临倒台,太平天国刚刚被平灭,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慈禧太后等人非常忧虑。此时看乡试结果出来,慈禧太后亲自点状元。当她选中第一份试卷的时候,见此考生名字处赫然写着:广东人朱汝珍。这位老佛爷思绪万千,眼前恍惚,险些晕倒。广东人朱汝珍,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

当他拿起第二份试卷时,上面写着直隶刘春霖。“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刘春霖考得状元后,第二年取消了科举,所以他成了中国最后一名状元。

1911年清朝灭亡,刘春霖这个状元也随着销声匿迹。

但是,后面的表现才真正彰显出他的民族气节。虽然他没有文天祥的壮举,但是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他拒不与日本人合作,受到迫害。但说这一点就非常难得了。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实现其复辟帝制的野心,多方招揽清朝遗老以壮声势。1914年被袁世凯委任刘春霖以总统内史,刘每天须为袁编录一篇历代皇帝的言行录以供其赏读。1927年以后,刘春霖使辞去公职赋闲在家,每日以诗书自慰,研习书法。

1933年刘春霖同段绳武等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刘春霖任理事。1934年农历三月,满洲国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以满洲国名义特邀刘春霖前往,遭到他的严正拒绝。郑孝胥与刘春霖同为书法名家,但刘不做亡国奴的爱国义举被国人争相传颂。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好友金选三将刘春霖骗到天津,在英租界给他找了藏身处,但刘表示:“父老惨遭蹂躏,我当了逃兵,真是愧对先祖之教导。”坚决回到北平。北平沦陷后,王揖唐当了汉奸,几次请刘春霖出山,许以北平市市长之职,刘不为所动,骂王是“筋骨软的东西”。

王揖唐一怒之下,让日本兵抄了刘春霖的家,刘春霖好藏书,积累善本超万卷,被全部没收,后在社会舆论压力下,予以发还。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此挫折,在睡眠中突然发病去世,时年71岁。

两个很有气节的末代状元太多相似,其中一个出自沧州

刘春霖小楷书法

两个很有气节的末代状元太多相似,其中一个出自沧州

沧州名人植物园刘春霖铜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