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不留空白,不漏一人,上海这样进行“流调”

人民网上海3月5日电 (唐小丽)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流行病学调查是如何进行的。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介绍道,流行病学调查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手段,主要调查病例的暴露情况、接触情况、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多个内容。调查主要目的,一是查明感染来源,二是查明传播途径,三是明确密切接触者并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一句话,流调就是为了扑灭疫情的‘零散火星’,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进一步传播。”付晨介绍,流调有三个关键点:一、流调要尽可能摸清病例的活动情况,时间不留空白,密接不漏一人。但让病人完全复盘发病前14天中每一天的活动,甚至有些值得怀疑的环节要精确到分和秒,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二、在感染来源判断上,如果一个病人在发病前14天去过多个省份、多个城市,参加过多次活动,要判断这个病例在哪个地方、哪个环节上感染也是一大挑战。三、有时候被调查对象不配合流调,甚至隐瞒信息,会让流调工作更加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工作人员在询问病例时,会通过特殊时间节点(如节假日)、标志性人物和事件等来提示和帮助病例回忆。对难以查明的关键环节,必要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流行病学史进行核实和明确。

付晨还列举了两个流调案例。2月中旬,岳阳医院因患者隐瞒流行病学史,造成了医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隔离,在这一事件中,通过联防联控机制查明该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以及其他密切接触者;2月26日,疾控部门收到一例从伊朗经上海前往宁夏中卫的确诊病例的协查函,也是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在12小时内迅速查明其在本市63名密切接触者,切断在本市的进一步传播。

付晨提到,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如实提供信息,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希望广大市民理解并积极配合流调工作,共同阻击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