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英國為什麼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凝祥聚瑞


18-19世紀中葉,英國的殖民地遍佈全球。這個時期,英國就是強權的標誌、實力的象徵,因太陽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照在英國的國土上,所以又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那麼在西方殖民時期,並非英國一家發展海外殖民地,為何英國能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一、先進的政治體制造就強大的經濟實力

1640年,在英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史稱光榮革命),在英國新舊勢力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較量後,在1688年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聯合專政。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前提。

光榮革命後,英國又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使國內資金主義發展突飛猛進。這讓英國工業處於了世界領先地位,英國的機器、機床、機車等不斷銷往世界各地。

特別要說明的是,這個時期英國還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木材造船改為金屬造成的國家,造船業十分發達,其船廠為世界各國建造船隻,壟斷了國際航運業。

工業的飛速發展和海上運輸業的獨特優勢,保證了英國商品在世界上的壟斷地位。

二、強大的經濟勢力造就雄厚的軍事實力

英國經濟飛速的發展為其壯大軍事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憑藉著對國際航運業的壟斷以及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制海權”,在當時英國的軍事實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之抗衡。並與19世紀中期軍事實力達到頂峰。


1840年對中國發動第一次侵略戰爭——鴉片戰爭;1851年,入侵澳洲1856年為保護東方航道參加了克里木戰爭;1856年聯合法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侵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同時期一併發動了對波斯的侵略戰爭;1857年鎮壓印度民族大起義,把整個印度變成了殖民地,並向緬甸等地侵入;

三、獨有的資本剝削

英國在殖民地的發展靠的是資本剝削,為配合國內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資本的原始積累。早期英國在暴力掠奪資源的同時,更多的是把殖民地當做為一個生產基地,生產國內所需要的原料。並鼓勵殖民地之間貿易往來等經濟交流,形成了一個為母國(英國)所服務的網絡,不同的殖民地在不同的方面為英國做貢獻。

第二階段,大力發展自由資本主義。這個階段,英國各個殖民地就成為了本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從殖民地把源源不斷的原料運輸到英國,在英國加工成產品又返銷會殖民地。商品的大量銷售,使得資金可以快速回籠國內,對於英國而來,如此的良性循環,使其資本主義飛速發展,成為了“世界工廠”。

第三階段,壟斷資本主義。此階段英國的主要剝削手段為資本輸出,主要是在殖民地建工廠、辦種植園、修鐵路、開礦井等,充分利用殖民地所有的資源和勞動力進行生產,生產的產品在當地銷售,節省了大量運輸資本,資金回籠週期進一步縮短,利潤更是在瘋狂增長。這樣可促使英國國內的經濟產業擴大再生產,可促進英國國內工業向多領域、高層次發展。

四、因地制宜的統治方式

隨著英國殖民地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統治殖民地,英國採取了不同的統治方式,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區別統治。英國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從人種上來分有白色人種殖民地和有色人種殖民地;從勢力上看,有強大的有弱小的。另還牽扯有宗教之分,如此繁雜,整齊劃一的統治方式顯然是不行的。為此,英國殖民者就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具體表現為:對於白色人種殖民地承認其為英國臣民,給予了部分的憲政權利;對於有色人種殖民地,認為其不開化,控制十分嚴密;利用強大的殖民地來控制弱小的殖民地(如在非洲利用埃及控制蘇丹,在亞洲利用印度控制緬甸)。

2、不再一味鎮壓。隨著英國殖民地的不斷擴大,英國殖民者認識到即便再強的軍事力量也不能一味的鎮壓維持殖民地的統治,因此他們從政治上找到了一種適宜的辦法,即逐步實行一些帶有資產階級民族色彩的政治改革。這一點在印度應用最為典型。

具體表現為:(1)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制定各種法典、法令;(2)建立教育體系;(3)允許辦報,允許自由言論;(4)將英國文官制度搬到了印度;(5)實行由大選產生的責任政府制,建立憲政政府。

3、捆綁一體。英國為進一步掠奪資源和本國經濟的發展,把自己殖民地建成了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利益共同體。其目的就是逐步模糊、淡化宗主國和殖民地的關係,縮小雙方之間的距離,加強雙方之間的親情,以便於英國的管理和統治。

總結:英國在18-19世紀中葉,憑藉小小的英倫三島,變成歐洲強國,進而成為世界霸主,其崛起經驗十分值得我們學習。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難逃歷史的宿命,在外部和內部的不穩定因素雙重壓力下,轟然倒塌。

現在,似乎也只有當下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英語能印證英國曾經的國際影響力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