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餘秋雨:奧地利告訴我,人類只有收斂自我,才能享受最完美的自然

《行者無疆》第四篇:《仁者樂山》

原文經典段落:

奧地利的山區使我疑惑起來:自己究竟是喜歡山,還是喜歡水?

這裡所說的“喜歡”,不是指偶爾遊觀,而是指長期居息。無論是臨水還是倚山,都會有一些不方便,甚至還會引來一些大災難,但相比之下,山間的麻煩更多。從外面看是好好一座山,住到了它的岙(ao,四聲)窩裡很快就會感到閉塞、坎坷、蕪雜,這種生態圖像與水邊正恰好相反。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我以前對居息環境的夢想,也大多與水有關。

但是,眼前的奧地利,卻讓我驚訝不已。

首先是圖像的淨化。滿山滿坡都是地毯般的絨草,或者是一片片整齊的森林,色調和諧統一,單純明麗,把種種蕪雜都抹去了。這也就抹去了山地對人們的心理堵塞,留下了開闊氣韻。海邊的優勢,也不過如此吧?但它又比海邊寧靜和安全。

其次是人跡的收斂。整治草地和森林的當然是人力,但人的痕跡卻完全隱潛,只讓自然力全姿全態地出臺。所有的農舍,不是原木色,就是灰褐色,或是深黑色,不再有別的色彩。在形態上也追求原生態,再好的建築看上去也像是山民的板屋和茅寮,絕不會炫華鬥奇,甘願被自然掩埋。這種情景與中國農村大異其趣。中國民眾總是企圖在大地上留下強烈的人為印跡,貧困時塗畫一些標語口號,富裕時搭建出豔俗的房舍。奧地利告訴我們,人類只有收斂自我,才能享受最完美的自然。

在奧地利的山區農村,看不到那些自以為熱愛自然、卻又在損害自然的別墅和度假村。很多城裡人不知道,當他們“迴歸自然”的時候,實際上蠶食了山區農村的美學生態。奧地利的山區農村一定也有很多城裡人居住,他們顯然謙遜得多,要回歸自然首先把自己“迴歸”了,迴歸成一個散淡的村野之人,如雨入湖,不分彼此。

餘秋雨:奧地利告訴我,人類只有收斂自我,才能享受最完美的自然

解讀:

餘秋雨先生對奧地利的山村很是推崇,有很大部分是他們類似魏晉名士,先生對魏晉名士極其推崇,他們代表著一個時期中國文化的高潮,之後迅速沉寂,至今也不多見,他們均有傲人風骨卻甘願收斂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像奧地利山村中點點綽綽的村落小屋,散落在各地,在先生熱切的目光中淡定的做著本分的事。

中國的山水哲學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樂的應是真山和真水。恰如人們所景仰的,所膜拜的,所仰視的,也應是真的文化和真的文明。於是,餘先生銘記奧地利的山村交給他的空間的責任,揹負起孔子樂山樂水的歷史使命,將中國的文化現狀真實呈現,坦然面對,正顏指出,莊嚴地樹起文明和文化應樹之旗幟,赫然寫著——自然化。餘先生在奧地利的山水間,讀著古人的山水哲學,漫步空間的文明,撫慰歷史的文化。漠然了時間,也必然漠然於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