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梁启超

终明一朝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彪炳史册,而开创这项艰巨任务的皇帝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役铁血政变,登基称帝,开创了一个煌煌盛世。但也因篡逆者的身份颇为让人诟病,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他突出的历史功绩。

当人们在后世谈论永乐帝靖难篡逆的同时,不禁联想到了在他身后鼎力支持他的三个儿子,为朱棣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长子朱高炽,宅心仁厚继任帝位;次子朱高煦,因觊觎帝位最终罹难;三子朱高燧,也无大志向大本事,得以安度晚年。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靖难之役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朱棣于1360年生于应天府(南京),其父朱元璋翦灭元末诸势力之后,于南京定都,建国号为明,年号启用洪武,正式开始了明朝大一统的事业。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于明朝建立后受封北平为燕王。

在此之前北平曾是元代大都,元朝政权远遁漠北草原之后,朱棣就任于此,便屡屡随明初的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出征草原,戎马疆场。其武功军事实力多得朱元璋之传。其中更是亲自领兵两次率师北征,奠定了朱棣在北方军伍当中的巨大影响力。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果断削藩,朱棣终于露出獠牙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南下,最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靖难功成于南京称帝。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朱棣登基称帝之后,该年号为永乐,自此开始了执政生涯。出生戎马疆场的他,执政风格也颇为雷厉风行。为了消除蒙古草原对中原政权的隐患,朱棣五次率军亲征蒙古、收安南、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宣慰司、加强对南海的经营,极大程度上的巩固了南北边防,稳固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对外交往上,曾六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的往来,扩大了中国国际影响。在位期间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

永乐大帝朱棣的一生的波澜壮阔的,他毋庸置疑的是一个称职好皇帝,唯一让人颇为诟病的还是“靖难之役”以及其后对建文旧臣的处置。就是这样的一个叫人爱恨交加的人物,对于国事他得以处理的井然有序、日渐隆盛。可对于其家的照顾,便可以直观的在朱棣三子各不相同的情况之下得以反映。

长子情怀为担当

无论哪朝哪代都躲不过立太子、保国本的事情,其政治影响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一点朱棣本人有着深刻的感悟。按照历来的传统管理,嫡长子继承制在和平年代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朱棣之嫡子有三人,长子为朱高炽,并且宗法、舆情、礼教都是支持朱高炽继位的。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可偏偏在不是嫡长子继位的朱棣看来,自己的长子反而颇不类己,并且身形宽胖,走路都需要人搀着走,身体状况也不像是长寿的样子。反倒是像极了自己的长兄朱标、朱允炆仁厚老实。可作为一代帝王,光有仁厚慈爱如何能够驾驭群臣,才能定鼎国力?

不喜欢归不喜欢,朱棣还是深明大义的,长子朱高炽虽多为自己不喜,可在也为自己征战生涯中稳定大后方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并且因朱高炽仁厚老实,也未曾犯过什么大错,即便是他作为皇帝也不好率性而为,无端废黜朱高炽的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朱高炽不行,但是生儿子行啊,朱棣是极为喜爱这个孙子的,再加上当时朱棣颇为信重大臣解缙,此人也在朱棣面前大力称赞朱瞻基是个“好圣孙”,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就这样为父亲朱高炽继位立下了赫赫之功。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朱高炽

继位之后的朱高炽是为明仁宗,堪称为一代仁君。在位期间,与民修生养息、发展生产,平反很多建文帝时期的旧臣因政治错误造成的冤狱错案

同时在军事整备上也相应做出了整顿,裁撤兵力、装备军置,使得永乐帝在位期间的大规模征兵用兵,靡费军力成为过去。为之后数十年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可惜这样的一位仁君仅仅在位9个月,便因身体状况不佳,英年早逝。

颠簸一生终不同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朝建立之后受封为汉王,封地为云南。史载朱高煦本人身高七尺、相貌堂堂,并且跟随父亲朱棣早年混迹于军伍,武艺超群、骑术甚佳,并在靖难之役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儿子是深得朱棣的喜爱,各方面也颇为类似朱棣,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可朱高煦虽然方方面面都颇似其父,可败就败在太天真了上面,以为父亲朱棣凭对己甚是喜好,便一定会鼎力的支持自己,因此迟迟不肯就藩,就逗留在南京不走,伺机结党伐异,谋取太子之位。可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朱棣还是偏重国事公心,未曾因一己之喜便扶持他的谋划。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朱高煦

朱棣在位的时候,朱高煦想谋取太子之位。父亲死后长兄朱高炽继位,他依旧贼心不死,继续进行他的造反事业。等到了侄子朱瞻基也就是明宣宗继位后,朱高煦内心一片火热,毕竟父亲朱棣的前车之鉴不远, 便同样的造侄子的反。

可惜的是,他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于父亲朱棣的差别,以失败告终,之后被贬为庶人。可令人费解的是,一次朱瞻基来拜访他时,他竟然将其绊倒,遂造成了杀身之祸,乃至于祸及家小。

朱高燧作为朱棣三子,积极参与二哥朱高煦谋反的事情。可事情败露之后,朱棣决定严惩朱高燧,最后好在朱高炽求情才得以无恙。明仁宗继位之后,剥夺了其统兵的职权,他也只好就此曲阜。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眼看着朱高煦起兵谋反,朱高燧由于识时务并未参与叛乱,因此保全了性命,安度余生。

朱棣3个儿子中一个最惨,一个做了九个月皇帝,另一个安度余生

朱高燧

俗语有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朱棣本有四子,除去早早夭折的幼子之外,长子、次子、三子各自俱为不同的性格特征,也因此造就了他们不尽相同的命运。朱高炽身为长子,除却宅心仁厚之外也有担当与大识,终成大位。次子朱高煦野望太高而与能力不符,导致空有大志而不可践行,最终结局悲惨。三子朱高燧幸好迷途知返,没有随着二哥一意孤行,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