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哪裡有什麼天生牛逼?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2018年的第一天,凌晨4點,60歲的林鳴從港珠澳大橋收費站出發,跑了29.81公里,到大橋的粵港分界線,用時3小時零4分鐘。

伶仃洋的海風吹面,林鳴聞到了春天的氣息。

林鳴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晨跑的習慣,每天風雨無阻。他說,如果跑步都不能堅持下來,那為國家建設世界級的工程項目還能堅持下來嗎?

港珠澳大橋,連接珠海、澳門和香港三地,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嚴格意義上講,港珠澳大橋其實是一個橋樑與隧道的組合體,橋樑與隧道之間,由兩個離岸人工島進行連接。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港珠澳大橋建設歷時14年,攻克了無數個世界級難題。其中,鋪設6.7公里的外海沉管隧道,可謂整個工程最難的攻堅項。

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技術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2005年底,林鳴第一次接觸港珠澳大橋項目時,這項技術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起初,林鳴找到一家世界頂級公司承建,但對方開出了天文數字的價格。

怎麼辦?自己搞!林鳴對團隊成員說,“即使我們的起步是0,我們往前走一步也會變成1”。

就這樣,團隊每年要開上千次的討論會,項目自主建設以來,進行了上百項試驗研究和實戰演練,積累10多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工程難題攻克經驗。

整個海底隧道主體由33節巨型沉管和一個合攏段接頭組成,每節沉管長180米,寬38米,高51.4米,單節重約8萬噸,相當於一艘航母的重量。

沉管的生產、運輸、安裝等每個環節都是困難重重,製作一節沉管,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運輸需要八艘大馬力拖輪和兩艘量身定做的安裝船,而且需要演練很多次。

第一節的沉管安裝花了96個小時,33節沉管安裝完畢,花了4年時間。這項全世界最困難、最複雜的外海沉管建設,終究讓中國人攻克了。要知道,它是中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港珠澳大橋可謂中國橋樑建設集大成者,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

比如,港珠澳大橋接頭是一個重6000噸的巨大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全世界都沒有這麼大噸位的起重船,於是中國乾脆造了一個世界最大12000噸的起重船——“振華30”。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中國橋樑建造很了不起。殊不知,這種了不起是一步步,一年年,積累出來的,時間跨度近百年。

回望歷史,中國第一批現代意義上的大型橋樑,都是由外國工程師、施工單位所建。中國人只能在裡面乾乾活兒,掌握不了核心技術。

1937年,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錢塘江大橋是中國人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

1955年,中國在蘇聯顧問幫助下,設計建造了武漢長江大橋,但主要材料是蘇聯製造。

1968年,中國建成了第一座完全自主設計、建造以及採用國產材料施工的南京長江大橋。

從此,才真正開啟了自主建設大型橋樑工程的歷程。

所有的偉大都是熬出來的,所有的牛逼都是逼出來的。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1978年10月22日,小平同志訪問日本,從東京去京都的路上,他乘坐“光號”新幹線列車,時速240公里。工作人員問小平同志感受,他回答,“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適合坐這個”。

彼時的中國,還是“嗚嗚嗚”加“哐當哐當”,燒煤的蒸汽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最快要19個小時。

直到1997年4月,中國才開始實施鐵路第一次大面積提速,提速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到了140公里。之後,中國鐵路又多次提速,到2007年,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00公里。

火車提速,還需要興建更多的快速鐵路和高速鐵路。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隨後,京廣高鐵武廣段、鄭西高鐵、滬寧高鐵、滬杭高鐵、京滬高鐵、哈大高鐵等建成通車。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中國還下決心研發符合高速行駛要求的國產動車組,誕生了中華之星等國產動車組型號。此後,中國又在引進、消化和吸收世界先進動車組製造技術的基礎上,批量生產投入運營了CRH系列高速動車組。

2017年,中國高鐵復興號投入運營,時速350公里,從北京到上海,僅需4小時。目前,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2.5萬公里,佔世界三分之二以上。

中國高鐵同樣是漫長積累和倒逼的結果,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鄭西高鐵是世界上首條修建在溼陷性黃土地區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是世界上首條處於高寒地區的高鐵線路,兩者都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

哪裡有什麼天生牛逼?

說白了,就是建設條件複雜,資金短缺、自然環境惡劣,逼迫著中國人必須進行技術革新。橋樑如此,高鐵如此,你看到的所有超級工程都是如此。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體量,讓中國成為一個超級工地。如此大的基建量,加上中國各種複雜的氣候、地理條件,讓建設者積累了應對各種建設難度的經驗。

這好比中醫,幾千年來反覆在人體“望聞問切”,大量的病例和經驗積累,讓其自成一套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體系。

即便有的環節,原有技術做不了,建設者們也會硬生生地摸索一套新技術攻克,這就是所謂的倒逼式創新。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國家一直在進步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元培在一次媒體採訪時曾說,德國有一家公司,設計了全世界第一座斜拉橋,後來因為在他們國家沒有造新橋的機遇,所以再也沒做出更加突出的成就。

這好比一個人學武,最開始只會“黑虎掏心”之類最簡單的招式。後來向各種高手拜師學藝,學會了諸如“大力金剛手”“左右穿花手”之類的上乘功夫。

再後來,各種實戰過招,加上自己融會貫通,竟然悟透了絕學“獨孤九劍”的要領,於是獨步江湖,笑傲武林。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偉大的企業也是被逼出來的,是被生存危機逼出來的。

2004年,任正非交給何庭波一個任務,“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一定要站起來!”

彼時,何庭波已經加入華為8年,是一名半導體芯片工程師。任正非交給她的任務就是自主研發手機芯片,減少對美國芯片的依賴。那個時候,任正非就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如果有一天,所有美國的芯片和先進技術不可獲得,華為怎麼辦?

於是,何庭波組建了海思半導體,研發手機芯片。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技術難度大,研發週期長,進展緩慢。

海思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困惑,但從未放棄。何庭波給員工打氣,“做得慢沒關係,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只要有時間,海思總有出頭的一天。”

數千個日夜,海思實驗室燈火通明,2014年初,海思發佈麒麟910芯片,打破了高通在高端基帶芯片上的壟斷,結束了華為無芯之痛。

之後,華為的手機和芯片到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陸續發佈了八核芯片麒麟920、64位8核芯片麒麟930、以及搭載在mate9上的芯片麒麟960。海思也將0.5微米的芯片做到了0.25微米,最終做到了7納米。

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何庭波以海思總裁的名義發了一份內部全員信。

她說,當初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由於美國對華為芯片出口進行管制,華為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何庭波在信中說,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科技自立,海思是華為被生存危機逼出來的。同樣,任正非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時也曾說,華為鴻蒙系統可能比安卓、蘋果快,這一切潛能都是拜美國逼迫所致。

不只是華為,為了生存,中國企業不得不在技術研發、組織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進行各種創新。

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形容中國企業的創新叫“窮人的創新”。比如很多製造型企業,起初設備不行,技術不行,那就在生產流程上進行創新,向流程要效益。又比如,你原先在A領域沒有任何優勢,因為進場比別人晚,那就乾脆跳出A,直接做A+。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市場經濟的大門打開了幾十年,回過頭來看,中國企業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其實不是廉價勞動力成本,也不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而是中國進步發展所帶來的市場需求。超級市場必然帶來超級需求,超級需求又必然帶來超級創新。

無論是高鐵,還是移動互聯網,最先革命性的創新都不在中國,但中國卻取得了成功。很多先進技術只能落地到中國才能商業化成功,因為只有中國才有足夠大的市場,可以反覆應用,反覆試錯,反覆突破。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稱得上是全球各種技術、產品、商業模式最大的試驗場,而這個試驗場本身的內需動力又反過來為這些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提供了創新的機會。

所以,你看到的是大國崛起,但看不到的是崛起背後的苦難煎熬和極限壓力。哪裡有什麼生而強大和與生俱來,這世上,所有的偉大都是熬出來的,所有的牛逼都是逼出來的。

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所有牛X都是被逼出來的,中國式”窮人的創新“創造世界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