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中国金融效率比国外好,中国基金费率可能比美国还低

纠正一个认知,很多人说美国ETF低费率,我想说中国有些ETF实际上都已经是负费率了。

本文观点:

1、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是互联网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等,还是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来说,中国的金融机构可能很多方面都是领先于大陆以外金融机构的。

2、很多美国金融机构看起来收费低,但是实际上收费一点也不低。

3、美国ETF有些是低费率的,但是在打新和两融出借证券的存在,使得我国有些ETF已经都是负费率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认识,大陆在互联网时代应用层面非常先进。我一个朋友是招行的死忠粉,能用招行绝对不用别的银行。前几年我让他办一张浦发银行美国运通AE白金卡都不办。

之前就跟我吐槽说招行收购了永隆银行多少年了,永隆的系统还是不好用,跟招行自己的系统没法比,我竟然无言以对。还跟我说国内汇款小额几乎秒到,国外效率真是不行。


说实话国外金融效率不一般,费率看起来也没有那样好。

“0佣金”互联网券商这两年在美国喊得很响,在我们这里交易股票0佣金,来不来,你看着很高兴,对不对,佣金都不要了。
但是美国有些券商是签约账户才行,有些券商甚至直接卖订单给HFT( 高频交易商,High Frequency Trading Firm)。比如这几年美国比较出名的0佣金券商罗宾汉(Robinhood )就是大规模买卖订单给Citadel这个美国著名的高频交易商,高频交易商还要给罗宾汉钱。


那么高频交易商是做慈善吗?不是。


比如你200块钱买400股,可能成交在200.02元,中间就差出8块钱来,这就是高频交易商赚钱的来源。但是你看着不免费的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Vanguard(先锋)可能真就成交在200块,佣金一两块。

那么到底谁合算?

ETF也是这样。

很多人说美国ETF费率超低,凭什么中国ETF管理费贵呀?

当然首先说句题外话,我是认可投资者在同等条件下购买低费率基金的,但是前提是同等条件下。

开始说正事,美国ETF费率低,但是美国ETF出借证券的收入很多时候是归属于基金公司,不归投资者,美国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赚的钱不只是表面上的管理费。

中国ETF(或是其他符合资格的公募基金,下同)出借证券的收入100%归基金资产。


还有,中国ETF还有一个额外的收益贡献因素:打新。
中国的打新收入也100%归基金资产。

别的不说,今年科创板第一天上市时候,很多公募基金都有打新贡献的超额收益,甚至个别中小体量的指数基金那几天的打新收益都能覆盖1年的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

再比如前几天金山办公在科创板上市就暴涨,单只新股就给一些中小体量的ETF贡献差不多0.05-0.1%的超额收益。

在出借证券收入和打新收益都归属基金资产的情况下,国内很多规模不是很大的ETF投资者承担的都是负费用,一些规模体量较大的ETF投资者承担的费用也没有公示出来的那样高。


大家信不信:要是以后出台规定,基金出借证券收入和打新收益都归属基金公司,国内基金公司很乐意出0费率或是负费率的ETF,绝对比美国的ETF费率都低。

当然我还是说我支持投资者在同等条件下,购买低费率的指数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