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神童的故事,如四岁就会让梨的孔融,这位孔融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是在孔融十岁的时候,他前去拜访当朝名士李元礼,凭借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很多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让众多宾客都说他确实很了不得。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有一位叫做陈韪的官员听到大家的赞叹以后,大概是有一些嫉妒,所以表现得特别不以为然:“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以后却不一定,孔融听到便问陈韪:“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从你现在的表现来看,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啊。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陈韪闹了个大红脸,而孔融的才名也因此而彻底流传天下,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日常生活中持有陈韪这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想法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历史上也确实有过很多小时候显得特别智慧,但是后来却泯然众人的人,如方仲永,当然更多的神童长大以后也取得了杰出成就,如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孔融是因为四岁让梨而成名,司马光成名的年纪则稍微晚了一点,那是在七岁的时候,因为砸了一口大水缸,救了一个小伙伴的命而名扬天下。这个故事记载在《宋史》中,司马光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昼夜学习的进程,整天捧着一本成年人都觉得晦涩难懂的《左传》,看得津津有味,并且能够理解书中的精妙要义。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公元1025年,司马光的父亲当时在光山县担任县令一职,经常有很多文坛上的朋友前去作客,一起谈论文学、人生与理想,而这些客人有时候也会将自己的孩子带过去一起玩。这天司马光的父亲又迎来了大批的客人,大人们进入了书房聊天,而小孩子们则在东道主司马光的带领下,进入了后院玩耍。

古时候的房子大多为木石结构,这种结构的房子很容易就会引发火灾,所以人们经常会在后院中,放置一口大水缸,既作平时的生活用水,也为防备火灾。在进入后院以后,有一个小孩见到那口大水缸,就很好奇地爬了上去,想要看看水缸里面究竟是什么,结果一个不小心就掉进了水里。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其他小孩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只有司马光放下了他的《左传》,不慌不忙地讲起了地上的一个石头,将那一口水缸砸破,让里面的水流出来,于是那一个小孩得以获救。这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老师们也从小就有给我们教过,不过老师们从来没有提起过,被司马光救起来的那一个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尽管《宋史》中没有相关记载,但世代生活在光山县的上官家,去从他们的族谱中找到了那一个小孩的名字,这个小孩名为上官尚光,后来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但是却因为犯了一些政治错误而被革职回乡,回到家乡以后为了纪念司马光救自己的恩情,还专门修了一个“感恩亭”。

而老师们之所以不在讲授“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时候,顺便引申阐述关于被救的上官尚光,主要便是因为以小朋友们当时的见解认知,想要去理解上官尚光究竟犯的是哪一些政治问题,不仅难度非常大,而且也确实很难被理解,所以干脆就不去提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