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明末时期,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先攻入了京城,此时的崇祯帝已经知道,无论是谁,都无法挽回明朝的局面了。结果崇祯帝将自己的妻女杀死,自己也没有活下去,于是崇祯帝在煤山自缢了。就这样,风雨飘摇了将近三百年的明朝灭亡了。

可问题是,李自成作为大顺军的首领,可他没有守住自己的江山,反而是在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走向了灭亡。最终,李自成兵败身亡。此后,清军入关,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么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事。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崇祯帝自缢后,明朝也没有彻底的灭亡,当时的明朝藩王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明。虽说清军入关,但此时的清朝还没有大一统。此时清朝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南明。在清朝顺治年间,嘉定三屠出现了,它发生在顺治二年。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清军刚刚入关之后,犯了一系列的罪行,其中最为惨重的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正史中,“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没有记载的,但是根据当时的古籍资料来看,这些都是有流传的。扬州十日,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扬州的。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十日说得就是清军在十天内犯下的罪行。扬州十日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全靠当时扬州城内的幸存者王秀楚,他是一位秀才,得以活命之后,将清军在扬州的罪行记录了下来。王秀楚的记载,被写成了《扬州十日记》,其后明末史学家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与王秀楚有同样的记载。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弘光元年,也就是在南明的时候,清朝决定一统天下。此时的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率十余万清兵南下。此时的清军战无不胜,几乎是每到一处都没有过多的抵挡,最终这些清军很顺利的就打到了扬州。也就是在这里,扬州十日发生了。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明末将领史可法暂避锋芒率残部约两万退守入扬州城内,同时史可法死守扬州城。双方兵力相差很多,清军至少有十余万人马,可是扬州城内的守城士兵仅仅万余人。由此说来,敌我相差悬殊。于是多铎劝降,史可法回信拒绝投降。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面对清军,史可法等部将肯定是守不住的。于是扬州被攻破。当时的清军经过了殊死搏战,进入城内之后,扬州的百姓就倒霉了。大量清兵涌入扬州城,此后清军开始见人就杀,一时间扬州城内血流成河。这一悲剧持续十日而止,史记为“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多尔衮开始推行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出来之后,大量的汉人再一次被屠杀。值得一提的是,在扬州城被攻破的时候,史可法等部将,仍然没有投降,包括总兵刘肇基、骁将马应魁、幕僚何刚等等,这些人都没有投降。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他们是战死的战死,自尽的自尽,直到最后一刻,这些人也没有选择投降清军。扬州十日的发生,完全让扬州城内成为了屠宰场。扬州十日在很多资料中都有引用,包括《清代通史》、《辞源》、《辞海》、《中外历史年表》等等。那么除了扬州十日外,还有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多尔衮颁布剃发令后,嘉定地区的百姓不服从。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此时的清朝派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南明投降之后,清军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此时的汉人遭殃了,多尔衮发布剃发令,可是众多百姓不听从。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汉人永远的痛

嘉定城被攻破之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下令屠城,持续了一天,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后来李成栋率领大军离开了嘉定城。嘉定城破之后,有一些人心存侥幸回到了嘉定城中,于是一个叫做朱瑛的人将百姓聚集起来,纠集了两千余人。

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战斗,处死了归降清军的人和清军委派的官吏。后来南明一个叫做吴之番的将领率领众人将清军大败。不久之后,李成栋整军反扑,结果可想而知。此时嘉定城中的百姓再一次面对屠杀。

后来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嘉定城一共遭到了三次屠城,所以被称为嘉定三屠。在嘉定三屠中,百姓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嘉定城内满地的泥泞混迹上大量的鲜血,给人一种人间地狱之感。于是性命由天,数万百姓亡为非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