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美文】再見,馬欄

我的警察之家

【美文】再见,马栏

第二排左一為我的爺爺

2011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何去何從?以後的路怎麼走?看著學校裡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同學們進進出出的身影,我一度非常困擾。

學校的招聘會我也參加過幾場,但總覺得冥冥中有別的東西好像在召喚我。偶然間翻看陝西省公務員招錄考試網時,一個熟悉的名字一下子就跳進了我的眼簾——陝西省馬欄監獄。這個名字這麼熟悉,帶著濃濃的鄉土味,帶著血脈傳承的溫暖,竟讓我的心跳都加速了。我也終於下定決心,走上了公務員考試這條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公考”之路。

【美文】再见,马栏

我的爺爺孫天夫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的爺爺,一個讓我感覺很“閒”的老頭就整天給我講關於馬欄的故事,“楊洞”“關門”“五一”“紅旗”……這些關於馬欄的名字都讓我充滿了好奇。

爺爺說,馬欄有一種神奇的力量。50年代末,他們剛去的時候到處都是荒山峻嶺,荊棘密佈,野獸叢出。10年時間裡,他們修公路、建水庫、種糧食、搞畜牧,紡織廠、磚瓦廠、造酒廠很多工業廠房也建了起來。馬欄路也有了,房也有了,甚至每年還能為國家貢獻幾十萬噸糧食和上萬斤豬肉,改造了成千上萬名服刑人員,為支援國家建設、保障社會安全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才知道爺爺為什麼那麼“閒”。在我3歲時就離休了的爺爺總喜歡講馬欄的故事,他可以一整天講個不停。他叫孫天夫,是陝西省旬邑縣城關鎮孫家臺村人。1947年加入旬邑縣城游擊隊,任管理員兼文書,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後,從旬邑縣職田鎮區委書記任上轉調公安系統,到寶雞磚瓦廠工作;59年初,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老家旬邑縣,在馬欄監獄工作奮鬥了20年,最後在莊裡監獄離休。對他來說,馬欄既是奉獻青春與汗水的地方,又是他深深眷戀的故鄉。

【美文】再见,马栏

我的父親母親孫為民、張會蘭夫婦

【美文】再见,马栏

我的三爸三媽孫兆民、顏曉媚夫婦

我的父親母親是1978年在馬欄農場場部結的婚,家裡也一直掛著他們當年的結婚照。他們常常給我講在馬欄結婚時的熱鬧場景,從厂部大門一直到舉行婚禮的大食堂,一路上腰鼓隊、秧歌隊好不熱鬧,馬欄人的熱情讓他們終身難忘,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在他們的婚宴上還能吃上豬肉,真是想都不敢想。

從那個時候起,我的腦海裡就經常閃過熱情好客的馬欄人形象,閃過馬欄莊稼豐收、豬羊成群的繁華景象,我對馬欄充滿了美好的嚮往。我的三爸三媽孫兆民、顏曉媚70年代末進入勞改系統,1985年兩人緣定終生,一起牽手走過了30多個春秋。他們穿警服的樣子我倒是經常見,帥氣漂亮,令我心嚮往之。

2011年11月,我終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監獄人民警察,踏上了讓我魂牽夢繞的馬欄。但說實話,到馬欄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感到很不適應。爺爺說的山清水秀吶?放眼望去仍是滿目荒山,通往關門的土路坑坑窪窪,後車跟著前車揚起的黃土甚至讓人看不見路,一路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將窗戶關得緊緊的,生怕黃土飛進來人就無法呼吸了。父親說的牛羊成群吶?田地裡黃土覆蓋,收穫過後遺留的玉米秸稈散落在土地裡,一片荒涼蕭條的模樣……

回家後向爺爺傾訴我的感受,向他們控訴是他們的甜言蜜語哄騙了我,怎麼我看到的馬欄和他們口中的人間仙境相去甚遠?爺爺想了想,對我說:“孩子,你才剛參加工作,切忌心浮氣躁,要沉下心來好好感受,‘馬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感悟到的。我們在那裡生活工作了幾十年,深深地愛著那片土地,那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美文】再见,马栏

我和我的妻子王苗苗

轉眼間,馬欄的山綠了,水也清了。馬欄鄉親們的熱情淳樸,同志們的艱苦樸素、頑強拼搏也深深打動了我。不久,我也在馬欄收穫了愛情和婚姻。我們相識於馬欄春暖花開的季節,在談戀愛的一年時間裡,馬欄到處都留下了我們幸福的足跡。我們都愛上了這片充滿奇蹟的土地,它孕育了生的希望,大片的荒山如今種滿了土豆、白菜、玉米,觸犯了法律的服刑人員在這裡洗滌靈魂,踏上新生之路。

2014年7月,馬欄監獄整體搬遷至咸陽市。我們這一代人也告別了馬欄,但時至今日,“馬欄精神”仍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在平凡的崗位上。

【美文】再见,马栏

October 2019

新時代監獄的窗口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