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的好方法,这5个重点家长要记住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当中,数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生活当中,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对于数学的学习,在小学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地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家张广厚说:“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勤奋地学习,持之以恒,才会得到优秀的成绩。”那么以下的5个重点,也是要一步一步去掌握。

1.提升计算能力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现在的新教材对计算的重视度不高,练习量比较少,导致现在孩子的计算能力跟以前的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的好方法,这5个重点家长要记住

2.适当学习奥数

大家不妨这么来看待数学和奥数。

1)课程内的数学:是每天的饭菜,保证生存所需。

2)基础奥数:是每周的运动,保证身体健康。

3)竞赛奥数:是专业的运动,目标是夺金。

以前很多人觉得奥数应该是优秀孩子才能学的,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很多的所谓奥数题,它并不难,只是教你从另外一角度看问题,跳出书本的方法解决问题,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当然,你不要要求你的孩子必须要拿奖,给他过多的压力,会使他讨厌学。

3.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提供很多的帮助。例如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的好方法,这5个重点家长要记住

4.适当的进行表扬

表扬的作用大得超乎你想象,我教过的很多小孩,刚开始,都讨厌数学,觉得它好难,但当他有一点成绩,得到你的表扬,你会看到他在数学学习上的突飞猛进。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孩子更是,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比如今天晚上的作业做快了1分钟,都能表扬。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的好方法,这5个重点家长要记住

5.学会三个多

多思考、多动手、多培养创造精神。这三个多,能够帮助孩子的学习提升。

首先思考是数学的核心,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多动脑,能够让脑子越用越灵,尽量不要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就立马找答案,应该先自己思考一段时间。

其次是多动手,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就是培养创造精神,这个方面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试着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题,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5点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学好数学,当然的,数学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小编再来给您分享三点。

一、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的,有指明外延的,有种概念加类差等方式。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出本质属性,体会出所涉及的范围,并应用概念准确进行判断。

下面我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1)阅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

(2)背诵定义,掌握特性。

(3)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4)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

与其它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二、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反来复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里。

我们介绍的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是:

(1)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

(2)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

(3)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4)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5)将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三、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一个定理包含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定理必须进行证明,证明过程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而学习定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是数学尖子生归纳出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1)背诵定理。

(2)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3)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4)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5)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