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导语: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发展战略是什么?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优先开拓西北,依靠三大基地

在《大秦帝国》中,发生的战争很多,大多与中原诸国合纵攻秦,或者秦国连横他国,攻打中原其他诸国,或者强国争霸为主,例如齐楚争霸,魏楚争霸,齐秦争霸等等,但这些战争中,无论是合纵也好,还是连横也罢,都少不了赵国的身影,几乎战国时期每次大小战争,赵国都被卷入其中。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与其他中原诸国相比,其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赵国三家分晋于晋国,赵氏家族在晋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作为晋国的卿族,在当时对晋国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这种历史的继承性对其发展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赵国在建国初期,就赶上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四起,而赵国又处于“四战之地”,几乎中原的所有战争,战国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而与之相邻的国家,例如齐国、秦国、韩国、魏国、中山、东胡、楼烦、林胡等国与赵国都有领土纷争,特别是秦国、魏国、齐国等这样的强国,欲合纵,欲连横,欲结盟,欲攻赵,由此可见赵国的国际关系是战国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我们先来了解下,战国的发展战略:

开拓西北——贯彻赵国历史全过程

  • 赵简子、赵襄子时期

赵简子建立赵国后,就立下了向西北开拓的雄心抱负,不仅要兼并代国,更确立赵国向北方发展的战略总方向;赵襄子灭代国,实现了赵国北进代地,开拓北部疆域的夙愿;代地包括定襄、雁门、云中、五原等地,被纳入赵国版图后,极大地开阔了赵国历史疆域。

后来的,赵武灵王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行“胡服骑射”,与代地有密切关系。后来赵国以此为基地向西北进军,赵武灵王先后伐林胡、楼烦,兼并中山;赵孝成王时,李牧破东胡、打林胡等军事行动。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 赵武灵王时期

战国时期,赵国参与中原争霸时,正是齐国霸主时期,历经齐魏马陵之战,燕国乐毅伐齐后,战国战事不多,秦国崛起开始蚕食赵国领土,中山国也在齐国支持下侵扰赵国,在这种严峻形势之下,赵武灵王决定向北、向西发展。

赵武灵王灭中山国,赵武灵王采用军事和外交手段,稳住林胡等北方民族后,又取得秦国、韩国、楚国、魏国、齐国等中原诸国的支持,数次攻打中山国,最终兼并中山国;解除了赵国向北、向西发展的障碍。

征伐少数民族地区,赵武灵王解决中山国之后,开始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征伐,进一步拓展赵国西北、北部版图;又乘燕国弊于齐时,与燕国交换土地,以河东地区向齐国换取燕之河北之地,以巩固边界。

赵国疆域在赵武灵王时达到了顶峰,赵武灵王又以北方为中心,成功推行了胡服骑射,使赵国一跃成为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对于赵国来说,向中原地区,向东南地区的发展是举步维艰的,屡次受到中原诸国打击后,开始向西北发展,并在西北地区获得的领土和资源。

  • 赵国晚期继续向北发展

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时期,赵国与北部的燕国战事频发,赵国攻占燕国几座城池,把北边的所得之城,连成一片进行统一管理,紧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总之,赵国自建国以来,开拓西北,与发展北部几乎贯穿了赵国的历史,不仅开疆拓土,获取资源,并成功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修筑要塞和长城,巩固北方,在西北、北部地区,赵国发展比较顺利,得到的实惠也多。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防御秦国

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关系主要分为两部分,商鞅变法前,赵国处于主动攻击地区,商鞅变法后,赵国处于防守状态;其实赵国与秦国本来不接壤,中间隔着魏国,秦魏战争时,魏国战败,把阴晋、上郡地区割让给秦国,这时,赵秦两国才成为邻国。

秦国商鞅变法前,赵国采取攻势,但规模都不大,秦国也没吃多大亏,赵国也没占多大便宜,特别是赵肃侯​时期,赵国在东南方向忙于与齐国、魏国相争,这时与秦国的战事并不多;但那时候,赵国的国力比秦国强,两国战争中,赵国处于攻势地位。

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增强,打败魏国后,秦国开始侵伐赵国,侵占赵国离石、蔺两地,后来又被赵国夺回。赵武灵王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兼并战争愈演愈烈,赵国又是四战之国,在东南发展受阻后,在西北方向的秦国对赵国威胁最大,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就是为了开拓西北,抵御强秦。

赵武灵王时,赵国与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等五国联合攻秦,失败后,第二年,赵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军又攻秦,修鱼之战被秦国打败;随后几年,秦国不断侵犯赵国领土,赵国损失惨重。

赵惠文王借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成果,又发动齐国、燕国、韩国、魏国等五国联合攻秦战争,最终被秦国从联军内部离间,赵国与秦国妥协;此后,赵国名将赵奢在阙与大破秦军,延缓秦军进攻赵军的势头。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赵孝成王时,秦国一举夺取赵国三座城池,特别是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精兵45万,此役一战,使赵国一蹶不振,从此再无与秦军相抗衡的能力;邯郸保卫战,平原君争取楚国、魏国的军事援助,赵军给予秦军重创;然而在获得小小胜利后,赵国又一次性丢掉37座城池,又被秦军重创。

赵孝成王二十年,嬴政即位,秦国夺取赵国晋阳,赵国西大门丢失,后来,赵国又参加以楚怀王为纵长的联军联合攻秦,但以失败告终;虽然赵国在名将李牧的带领下,秦国进攻有所抑制,但赵国大势已去,最终被秦国灭亡。

巩固中原策略

赵国无论是向西北开拓,向北拓展,向西防御,向南争夺,其最终目的是巩固赵国在中原的地位和实力,在巩固中原成果过程中,赵国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赵简子占领邯郸,赵献候、赵敬侯分别迁都邯郸,

赵简子占领邯郸,夺取邯郸之赵简子东进战略的重大胜利,对赵国发展战略影响尤为重大,赵氏夺取邯郸后,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势力,结束晋国内部六卿政治,并且实现了对今冀南一带的统治,这是进军中原的阵地和桥头堡;到了赵襄子时期,赵国在豫北和冀南部疆域大致形成。

赵献候迁都中牟,中牟位于齐国、卫国、晋国等三国要冲地带,赵献候迁都中牟后,使赵国向中原进军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后,赵氏对中牟的经营,使他成为与晋阳、邯郸同等重要的赵国发展基地;中牟既是晋阳的前哨,又是邯郸的后卫,保卫太行边线的安全和侧面护卫邯郸安全,是赵国向中原扩张,争夺霸权的前沿阵地。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赵烈侯韬光养晦,赵烈侯期间,赵国、魏国、韩国受封为诸侯国,而魏国经过改革强大后,对赵国造成巨大的威胁;在此期间,赵烈侯也进行了政治、官制、经济上的改革,虽然赵烈侯的改革与其他国家相比,成效有限,但从后继者赵敬侯对外连年征战外,可以看出赵烈侯时期,赵国在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国力增长。

赵国向东南进军,在西北和北方地区,赵国得到不少实惠后,也开始向东南进军,特别是在赵敬侯、赵成侯、赵肃候时期最为猛烈,这一时期,魏国跌落霸主神坛,赵国国力明显增强,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动攻势,展开兼并战争,这一时期,赵国所参与战争不少,但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

总之,赵国的发展战略先是开拓西北,增强国力,秦国强大时,开始防御秦国,并且一直巩固中原成果,可以说,巩固中原是赵国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从令一方面讲,赵国是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国也是中原各国共同争夺的目标。

赵国为何选择这样发展战略呢?

笔者认为,赵国之所以选择开拓西北,巩固中原,防御秦国的三大战略,这有其深厚的背景的,赵国源出于晋国,赵氏族源又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继承影响着发展战略决策,赵国地处于北方,特定的地理环境让赵国优先考虑发展西北和北部;赵国先后有三个重要发展基地,以及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赵国形成这样的发展战略,我们先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 特定的地理环境让赵国优先考虑西北

赵国地处于中原的北部,疆域比较辽阔,地理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高原(内蒙古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盆地(大同盆地、长治盆地、太远盆地等)、又有可耕种的平原(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不同的地形对赵国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太原盆地,也称“并州”历史上是赵族先人主要活动区域,奠定了赵国发展的根据地和策源地,“并州”的得失很大程度上预设着赵国的兴亡;而赵国的主要政治中心则位于华北平原,即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地带;这里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有利于农业生产,是赵国主要农耕区和粮食产区。

而赵国的高原地带,在气候上属于中温带,适合游牧,不适合农业种植,这是赵国的主要游牧地区,战国七雄中,大多都是农耕文明,而赵国却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这是赵国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赵国的水源十分丰富,汾水流经太原盆地,并且这里湖泊密布,晋南为尧舜禹、夏商周等华夏先祖活动的区域,代州以北是民族杂居之地,这里既有尚武的胡化风俗,也有南方的重文习俗,使的赵国文化兼具戎狄文化和华夏文化特征。

总之,这一地区以华夏文明为主,同时又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加上赵国比较优越的自然地利条件,处在战国时期这个大争年代,赵国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既重视农业,又重视游牧发展。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三大发展基地,决定赵国发展战略方向

  • 晋阳根据地

赵氏的第一个根据地就是晋阳,从赵子简时期到赵献候迁都中牟,晋阳作为赵国首都有70多年,虽然赵简子和赵襄子平常不驻晋阳,但赵氏集团面临危难时,都会逃回晋阳,这与晋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关。

晋阳,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南古城营,唯一山西高原腹地,旁边有汾水流过,自古以来就是“河东”地区的中心之一;晋阳地理形势到底有哪些优势呢?我们看山西省全貌,南部、西部有黄河天堑,东部有太行山阻隔,晋阳正处于太原盆地之中,扼守挤出关口和渡口,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晋阳经济基础好,土地肥沃,境内多冲积平原,周围河流交错纵横分布,便于农业灌溉,有利于农业生产,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农业就已经很发达了;晋国时期,赵卿在实施奖励开垦土地制度,不仅扩大了自己的亩制,又让农民获得更多土地,赢得民心,又加强赵氏经济实力。

此外,太原盆地铜矿资源丰富,以冶铜为标志的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总之,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来看,晋阳是晋国北部的经济中心,后来成为赵国的经济中心,为赵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

  • 代地位赵国发展提供军事物资

代​地由狄人所建,从赵襄子灭代开始,代地就成为赵国北方的重要基地,尽管代地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但这里水源丰富,赵国得到代地后,鼓励人们进行开荒,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

代地是赵国向北发展的跳板,赵武灵王要攻取中山国时,还曾到代地视察,以巩固人心,积极备战,以代地为基地,获取马匹和军队,向北、向西北进行开拓;当秦国灭赵国,赵王被俘虏后,赵国贵族逃亡到代地拥立赵王嘉六年之久。

由此可以看出,代地在赵国的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不仅促进赵国北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能激励赵国向北发展的欲望;代地的发展客观上增强了赵国的实力,使得赵国成为战国末期一个军事强国,在面对秦国猛烈攻击下没有迅速灭亡。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 邯郸——赵国发展的核心区域

邯郸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西依太行山,周围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邯郸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发达,交通更是四通八达,被称为“四轮之国”,东可去齐国、鲁国、北达燕国、代地,南连河外,韩国上党距邯郸仅百里。

邯郸商业繁荣,服务员发达,冶铁业和铸铜业都很发达,冶炼技术高超,使邯郸成为赵国的冶炼的中心,也是兵器制造中心,邯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强劲的经济实力,使之成为赵国的都城;赵国以此为基地与中原诸国展开战争。

总之,晋阳、代地、邯郸是赵国发展所依托的三大根据地,晋阳是赵国西北门户;代地则是赵国北方重要根据地,是军事物资和经济力量的供应之地,代地是邯郸的后盾,也是向北发展的跳板;而邯郸之赵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中心,是赵国的核心城市。

晋阳、代地、邯郸构成赵国三大经济中心,他们互为掎角之势,对赵国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从经济和地理角度来看,赵国的发展战略核心是巩固中原;防御秦国就要保住晋阳,而保护晋阳的目的是进一步保护邯郸,代地是赵国向西北开拓的据点,也是兵马物资供应基地。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 少数民族对赵国战略的影响

赵国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西北少数民族密切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赵国的先祖赵氏本身就出身于戎族,是以狩猎、牧畜为主的游牧民族。赵襄子灭了狄人多建的代国后,建立后来赵国的根据地,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也与少数民族有关,消灭中山国、打败楼烦、林胡、击退东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从戎狄手中夺取领土,向西土方向拓展了赵国的版图。

这些地方在赵国的治理下,接受相对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使得这一地区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提高,客观上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这一地区还是赵国主要兵源地,赵武灵王征伐中山国时,就征用了胡人的兵卒。

赵国在征服林胡、戎狄、楼烦之后,还试图以西部地区为切入点,欲消灭秦国,由此可见,赵国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信心倍增,实力增强,并有向北开拓版图的内在动力。

综述

笔者认为,赵国在历史上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北方和西北方向发展,赵简子在春秋晋国时为发展自己的实力,向北开拓版图为这一战略奠定了基础,赵襄子灭代国,赵武灵王灭娄烦、林胡、中山等过都是向西北、向西开拓领土,到了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时期,赵国又与北方的燕国争夺土地。

从防御秦国、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赵国发展战略背景?三大发展基地

其次就是赵国对秦国的防御,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国力贫弱,赵国处于主动进攻阶段;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强大,导致形势逆转,赵国处于防守或者被动挨打状态;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45万兵力,邯郸之战,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

再次,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一直关注中原局势,以三晋为一体,或者参加合纵联盟对中原地区成功的巩固,例如赵简子攻取邯郸,赵敬侯分别迁都中牟和邯郸,在赵成侯时期与齐国、魏国的领土争夺战,赵肃侯时期修筑赵南长城,采取防守之势。

至于赵国为何采取这种发展战略方式,笔者认为,这与赵氏族自身的发展历史渊源有关,在三家分晋前,就已经注定了赵国的前期发展战略,赵氏的族源是少数民族,其发展又与民族渊源有关;赵国地处北方,受戎狄文化影响很大,这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

当赵国领土逐渐扩大后,拥有晋阳、代地、邯郸这三个发展中心或者称为发展基地,这是赵国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对战国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就是要根植于华夏,稳住中原,同时向西北和北部拓展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帝王世纪》、《汉书》、《吕氏春秋》、《韩非子》、《资治通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