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賈似道:強悍奸臣的第二面

能混到朝廷中央,沒有一個是笨蛋的,在朝堂之上隻手遮天,什麼都是他說了算的,能是膿包?可惜世人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特別愛好用第三人稱來看,來噴,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待某事某人是容易得,換個角度,換個地位來看,說不定還沒賈似道做得這麼好。

作為奸賊,賈似道沒有秦檜名聲大。這是因為,中國人最恨賣國賊。中國人的切膚之痛,就是外族的侵略,屠戮蒼生,屍骨遍野,血流成河。


賈似道:強悍奸臣的第二面


史書上痛罵賈似道就是狗屎一般的小人,罵得越兇,也改不了隱隱約約的史實,因為改革,得罪了本來吃蛋糕一大塊滿嘴流油的士大夫,本來小小的私德缺失,就被如同王八那樣的士大夫一嘴咬住,至死不鬆口,越描越黑,就這樣臭到今天了。他襄陽城抗元,抵禦蒙古人長達30年,這是能打仗的投降派?鴿派?

不要看賈似道的私德,私德實在是微不足道,要看就看那個對南宋的貢獻,賈似道這個蟋蟀宰相,還真是有蟋蟀天生好勇鬥狠的影子,不是一條軟踏踏的毛毛蟲。

正是因為賈似道擊敗蒙古軍,南宋才拒絕蒙古的和談,也正是因為南宋拒絕和蒙古和談,才導致南宋被滅。

賈似道欺君賣國,大抵是因為賈似道名聲太臭,加之大權在握的賈似道觸犯了不少士紳官僚。這批人轉身降了元,寫起小說也大用春秋筆法,凡是正人君子皆高大上,如賈似道這般的奸佞小人則被批得一無是處。

因為,歷來典型的權臣權相,絕不可能立功,那就只好賣國了。《宋史》“奸臣傳”中,總共列舉了奸臣15人,連帶他們的弟子7人。如鄂州之戰,記載賈似道私約稱臣輸幣,又虛誑報捷,最是奸事。在《元史·世祖紀》當中記載,僅談約和,並無稱臣輸幣之語。當時蒙哥剛死,賈似道已知,遣使者約講和,當時忽必烈決定退兵,怎麼會有稱臣的行為!此時如能達成合理和議,亦未始非為好事。

元史噼裡啪啦地抽了宋史大耳刮子,打腫了,只能說賈似道是談和,而沒有稱臣。

而最早出現賈似道請降的說法,是出自鄂州之戰十六年後的忽必烈手詔,在這十六年當中,宋蒙大小戰役不斷,因此蒙古人尋找了許多借口進攻宋朝,卻從未見過蒙古人提起賈似道請降,又背信棄義,這件如此重大的事情有極大的幾率是蒙古,零時編造為進攻宋朝的理由。


賈似道:強悍奸臣的第二面


在鄂州之戰後,不止對手忽必烈對賈似道讚譽有加,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天祥,雖然在正史上反對賈似道,卻在這件事情上讚譽賈似道,何其勇也蒙古人久攻不下,有蒙古將領說是因為士人的原因,因為讓忽必烈不要濫殺無辜,所以才讓宋朝人有恃無恐,不選擇投降,而忽必烈卻反駁,認為是蒙軍十萬人也拿賈似道無法,是蒙軍的罪,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

文天祥老是罵賈似道,但他是明白人,也經歷過賈似道的時代,也有發言權,而處於同一時代的忽必烈,這是一代梟雄啊,誰都看不上,偏偏對賈似道還算青睞有加,奸雄之間惺惺相惜。

在武將的說法當中,只是說賈似道看重文人,輕慢武人,並沒有說賈似道欺君誤國的行為。然而重這也是宋朝的社會風氣,從和文人共治天下開始,賈似道並不是個例而武將投降理由也很可笑,僅僅是不被看重,卻可以做出背叛國家的行為,而南宋最後的擎天柱孟拱,在身前也讚譽賈似道。

連他軍事才華,讓忽必烈也極為稱讚,縱觀史書,發現賈似道也有過人之處,但也有很多瑕疵。其公田法亦有可取之處,然為人急躁,缺少身為相位的沉穩。而賈似道面對南宋的危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其心,而能力不足。在其位謀其職,而賈似道身為南宋丞相,歷史軌跡的負責人之一,卻無力挽回華夏,這就是賈似道的罪吧。

賈似道有什麼用?

在內排除異己,大力發展,在外揍忽必烈不亦樂乎,一人之力拖著南宋苟延殘喘三十餘年。


賈似道:強悍奸臣的第二面


先說國內,

賈似道走上歷史舞臺的時候,南宋已在長期和金人蒙古的作戰中精疲力盡,又要花錢,又要補充壯丁,人哪來,錢哪來?

當宋度宗上臺時,朝廷賬面能統計到的人口數量僅剩1300萬,宋王朝一半隻計算男丁數量,就算按2倍計算,撐死也不過2600萬人口。而南宋王朝巔峰時有6000萬人口,這意味著朝廷的收入銳減了一半以上,拿什麼資本雙線作戰?

宋高宗開始,就已經想要拉攏各方豪強,只要他們聽話,不要搞事,趙構就可以睜隻眼閉隻眼,在朝廷的縱容下,地主豪強大量圈佔百姓的土地,部分豪強甚至還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比如播州楊氏、思州田氏,在湖南、江西、福建、兩廣也有許多小型地主豪強,擁兵自重,自成一體。這些豪強實際上成為了所在地方的土皇帝,他們的命令要比皇帝的詔書更有力量。

豪強自己統計下的戶口居然比朝廷統計的戶口多的數不清,然後捏造數據上報朝廷,他們只會上交很小一部分稅收收入。

蒙古金人時不時打過來,朝廷沒人咋辦,只能靠豪強將領們出人出力,幫朝廷打仗,惡性循環下來,地主們通過支援南宋抗蒙的機會,和朝廷討價還價,索取更高的自主權,人都有了,納稅也不太納了,參與抗蒙作戰的諸將們也借戰功擴大勢力,兼併土地,等於產生了新一批的大地主。南宋朝廷的財政越發艱難。

賈似道當然不爽了,儘管他也是豪強大地主之一,但他一向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打算要施行公田法,清查眾將賬目。

捅了馬蜂窩了,一上來就要幹大家的利益,動大家的奶酪,誰願意?

賈似道的各項改革之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爭議的改革當屬公田法。

公田法實際上是均田地的變體。

以前,朝廷的土地管理特別垃圾,糟糕,怎麼辦。就大量增發紙幣,是為用增發的紙幣購買百姓手裡的糧食,即所謂的和糴。大量發行的沒有信用的紙幣,一面世就貶值得和廢紙一般,用這些毫不值錢的紙幣去收購農民手中的糧食,其實就是強徵無疑。而且,和糴的攤派也極不公平,強徵或者說和糴的對象大多是本已十分窮困的農民和中小地主,但對實力雄厚的豪強卻幾乎毫無影響。

賈似道本是下層出身,對民間疾苦了然於胸,因此,他推出的公田法,雖然也一樣需要繼續增發紙幣,但收購的目標則大為不同,他一改之前從百姓手中強行徵糧的做法,轉而拿著這些紙幣從豪強之家手中購買土地,如前所述,紙幣形同廁紙,這樣的購買也就是強徵。其手段的掠奪性質不變,但掠奪對象從貧民變成了豪強,等於是朝廷出面強制將土地從貪得無厭的豪強手中徵用,分發給無地貧農。

朝廷的租稅,比起豪強之家傭耕的租稅要高出不少。

豪強大族為了吸引更多的佃農,一般都會降低佃戶的稅米,以贏得佃戶的擁護。

佃戶喜歡便宜的,豪強的租稅比朝廷便宜,跟著豪強幹,幹嘛跟著朝廷幹,跟誰幹不是幹?

自耕農們便樂得出賣土地,賣身豪強成為佃戶,於是朝廷能掌握的自耕農的數量就越來越少了,稅收自然也少了,國家財政也就更加困難。

租稅高——自耕農賣地作豪強的佃農——剩下的自耕農負擔更重——剩下的自耕農繼續轉投豪強——國家收入銳減直至崩潰。

如此一來,朝廷的賦稅收入完全得不到保障,國家財政也瀕於崩潰的邊緣。面對這樣的局面,賈似道只能通過強制的方式,從豪強手中徵地,分發給向朝廷交稅的自耕農,也就是讓自耕農成為政府的佃農,這樣,才能保障國家的收入不至於完全被豪強鯨吞。

賈似道為什麼要這麼幹?

還不是為了打仗麼?打仗最燒錢了。。

蒙古老是沒完沒了的打過來,要反擊不?要抗擊不?都需要錢!

在此情況下,公田免不了會加重對僱用自耕農戶的剝削。不過,因為公田法的推出,大大減少了和糴行為。換言之,雖然公田上自耕農的賦稅加重了,但名為購買,實為強徵的和糴行為卻大大減少了,因此,從總體上看,自耕農的負擔還是大大得到了減輕,同時朝廷的收入也因為控制人口的增加而激增,形成了朝廷-自耕農雙贏的良性循環,大大改善了之前國弱民窮,單單肥了豪強的局面。正是在這種朝廷-百姓雙贏的前提下,加強了普通民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面對國力遠遠勝過自己的蒙元時,南宋君民上下一心,轟轟烈烈全民抗戰,沒有起義軍與蒙古人裡應外合,也沒有面對敵人望風披靡,最後雖然因為實力差距過大仍不免敗亡的命運。

所以賈似道很牛逼,但他被更有話語權的實力派所痛恨,因為利益被平攤了,大家不揍他才怪?

賈似道敗亡後,南宋投降時,戶口1100萬戶,人口5500萬以上。宋度宗剛上臺時僅有的2600萬人口,卻已經增長了一倍。當然,南宋人口不會在戰爭期間如此快速增長,這要得益於賈似道執政期間,恢復了對之前脫籍的戶口的統計,土豪們為了應付公田法,不得不完整上報甚至甚至多報人口。可見,賈似道的當政以及公田法的頒佈,擴大了南宋朝廷的稅收來源,增加了朝廷的收入。朝廷多增加的收入,可以用來賑濟災民,維護社會治安。最重要的,可以擁有更多資源對抗蒙古入侵。

根據掌握話語權的刀筆吏的說法,賈似道生活奢靡、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其所謂奢靡遭到了文人的極大誇張,如有記載聲稱賈似道的豪宅範圍從葛嶺山上一直延展至西湖邊,來顯示賈似道的奢侈;但只要仔細看地圖就能發現,葛嶺就坐落在西湖旁邊),他的黨羽中也確實有許多名聲不怎麼好的人物。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歷朝歷代得罪既得利益者的改革家大多被罵了個狗血淋頭,比如變法令秦國富強最終一統天下的商鞅,又如西漢末期維新的王莽,北宋口稱“祖宗不足法”的王安石,萬曆時期為明朝鞠躬盡瘁的張居正等等,無不被當時和後世的文人口誅筆伐,極盡詆譭之能事。可見,有魄力進行大改革者,要面對多麼洶湧的抵抗,甚至有時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單從這一點上來說,也是大多數人遠不能及的。

終有宋一代,國策中從不抑制兼併,導致土地集中極為嚴重,久而久之,則國家有倒懸之危,貧者無立錐之地。在此情況下,政府以法令強制剝奪、削減豪強地主的財產,將其均分給無地的貧民,怎麼看都有其利國利民的益處。千載之下,我們有必要還賈似道一個公道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