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父子負責招安,那對父子負責叛亂

賈似道的人生(十一)利用李璮抗衡忽必烈,是賈似道的一大敗筆


1258年,蒙哥發動了他生平的第一次攻宋之戰。此時蒙古大部分主力隨旭烈兀西征,蒙哥可動用的兵力基本來自中原漢軍。淮河以北大部分漢人軍閥都聽從了蒙哥的調令,只有山東李璮是個例外。

李全死後,其妻楊妙貞從宋國降回蒙古,由李璮承襲其位為益都行省。經過數年的發展,李璮的勢力逐漸延伸到益都以東及東南,包括膠(今膠州)、濰、莒、密(今諸城)、寧海(今牟平),已經將近乎整個山東半島控制於手。

這對父子負責招安,那對父子負責叛亂

為了穩定自己的勢力,李璮又娶斡赤斤之孫塔察兒妹妹為妻,與蒙古“黃金家族”建立聯姻。在轄地之內,李璮還更改官制、招聘儒生,隱然生出擁兵自重的苗頭。

擁有與宋對峙的戰略要衝,使李璮肆意地向蒙古中央政府要錢要糧,蒙哥不但從山東半島徵不到任何稅收,連兵馬都無法隨意調動。不過,此時的李璮還不敢做得太絕,雖然他以以“益都乃宋航海要津,分軍非便”為由拒絕隨蒙哥出兵四川,但也開始在淮南對宋出兵。

1258年(寶祐六年)十一月,李璮向淮南東路發動進攻,以配合也柳幹在淮南西路的攻勢。

但就是這一場應付式的小規模戰爭,卻給南宋帶來的不小的麻煩。李璮軍連破海州(今連雲港)、漣水軍,海州通判兼河南府計議官侯畐戰死,全家妻、子七人同時遇難。海州宋軍幾乎全軍覆沒。

此時兩淮的最高級別長官為兩淮制置使賈似道,賈似道雖然在淮南西路狠狠地打擊了也柳乾的軍隊,並致也柳幹在揚州城下身死,但是在淮南東路卻失去了對海州、漣水軍的控制,可謂慘敗。賈似道被迫“上章引咎”。

只能說,這是因為賈似道過於輕視李璮了。

這對父子負責招安,那對父子負責叛亂

樂清蒲岐下侯宅村旌忠廟

山東,這是個充滿反叛意識的地方。人北宋後期開始,就有各種對抗中央政府的武裝勢力出現。包括宋江的梁山泊、金國的紅襖軍,然後就是李全與李璮。這對父子憑著超強的反叛才能,控制了山東東路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當年的李全,在賈似道父親賈涉的招安之下,叛金降宋,為南宋抵抗金兵出了不少力,也給南宋兩淮的防線減輕了不少的壓力。然而,李全對南宋的無度索取以及南宋對北地漢軍的不信任,使李全最終叛宋生死。

李璮完全繼承了其父的基因,他試圖在蒙宋之間玩弄權術,併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1260年,忽必烈撤離鄂州戰場上,回到燕京開始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戰爭,蒙古開始陷入分裂狀態。此時的忽必烈,四面楚歌,北有阿里不哥;南有剛打過一場大戰的宋國;境內的漢世侯正在觀望形勢並隨時可能叛亂。

因此忽必烈在四月自立為汗之後,首先派出郝經為使者,希望可以用簽訂和約的方式暫時安撫住南宋。又授予李璮“江淮大都督”封號,意思是隻要李璮往南攻下宋國的江淮之地,那些地盤就全都是李璮的了。

借道山東從漣州入宋的郝經,卻遭到李璮的刁難,為阻止郝經南下,李璮又發動了對宋的侵擾。郝經被迫繞道宿州,拖了五個月後才進入宋國的揚州。理宗下詔“誓不與北和”,在賈似道授意下,李庭芝就直接將郝經其扣留軟禁在真州儀真(今儀徵)十六年。

顯然,這是賈似道與李璮相互配合,以阻止與忽必烈簽訂和約的一致性行為。

這對父子負責招安,那對父子負責叛亂

與蒙古的戰爭暫時結束,回朝升任左相的賈似道,開始將全部心力放於國內的改革之上。

雖然他知道忽必烈面臨著危險境地,但南宋一來由於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再也無力發動一場北伐戰爭;二來,賈似道將對付忽必烈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李璮身上。為此,賈似道給李璮畫了個巨大而誘人的餅。

受到慫恿的李璮,終於熬不住稱霸山東的雄心。1262年二月,李璮盡殺蒙古戍兵,以漣水、海州三城之地降宋。宋理宗對李璮的投降並收穫漣海諸州,欣喜若狂,做詩賜賈似道,以彰顯其功績。在賈似道的主張下,南宋授李璮為保信寧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等路軍馬,封齊郡王,並追復李全官爵。

讓賈似道與李璮都未曾料到的是,在與阿里不哥爭戰的關鍵時候,忽必烈還能彙集出十七路漢軍,以雷霆之勢殺向李璮。

李璮反叛忽必烈,南宋還是給了實質上的支持。六月,得知李璮受困濟南的消息,賈似道派青陽夢炎率軍北上援助,又拔了五萬兩銀準備給李璮。夏貴由淮南西路向北向東進軍。但是離開江淮天險的宋軍,已經不會打戰了,他們也覺得沒必要去支持李璮與忽必烈的戰爭。因此到了山東之後,青陽夢炎(1275年隨高達降元)瞧著形勢不對,直接退兵。揚州趙都統率宋水軍從海路到登州後,也停止不動,滯留數月後無功而返。

糧盡援絕的李璮就此兵敗身死。

這對父子負責招安,那對父子負責叛亂

忽必烈軍趁勢橫掃山東,降宋的徐州總管李杲哥戰死,夏貴慘敗於宿遷,喪失軍資無數。因李璮叛亂而被宋軍佔領的諸城全部被忽必烈軍收復。自此,忽必烈拔掉了心頭的一根大刺,並藉機整頓漢軍,收回大部分兵權。而宋國,在耗費無數錢糧之後,一無所獲,反而將兩淮防線赤裸裸地暴露在忽必烈面前。

擅守而不擅攻,缺乏一個能夠帶領宋軍攻城拔寨的統軍大將,這已經成為南宋後期的一個致命弱點。但是這個弱點一直到南宋滅亡都沒有得到解決。

這對父子負責招安,那對父子負責叛亂

賈似道像

李璮,算是賈似道人生中的一大敗筆,原因之一是賈似道過高地估計了李璮的實力,原因之二是賈似道與忽必烈實在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在平定李璮之後,忽必烈轉而全力擊殺阿里不哥。南宋,只能開始進入倒計時狀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