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怎么保证不被人钻空子?

连续几天,有不少网友在各种平台问我,怎么看《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我今天就谈一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个人看法。我知道,大家对此的争议性非常大,我的看法只代表我个人,也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吧。


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怎么保证不被人钻空子?

首先,这个意见稿出台后,在网络上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还是让我有些意外。网民对这个意见稿的意见真是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甚至跟这个话题毫无关系的文章下面,也能看到大量对意见稿的吐槽和担心。

我是媒体人,每天都经历各种舆论热点,仍然感到这次的情况属于十分罕见的。我想,征求意见的部门应该对这个话题的敏感性有一个基本预判。一个征求意见稿,引来这么大量这么强烈的意见,这说明肯定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考虑不够周全。亿万人相对比较一致的认知、哪怕可能是错误认知,都是决不容忽视的,相关部门必须予以足够的尊重。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挫伤民心民意,伤害政府的公信力。

总之,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慎之又慎。

既然是征求意见稿,公众合理的意见应该予以采纳,对条例进行调整。而对公众普遍而强烈的情绪,相关部门也需要耐心地做大量解疑释惑的工作。


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怎么保证不被人钻空子?

我看了条例草案,第一感受是,中国绿卡的门槛还是挺高的,并没有明显放低,可能就是规范化和明细化了,重点关照的是对中国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外国人、以及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中国人的外国配偶或者拿出大把钱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人。如果真是把绿卡给了这样的外国人,我相信国人并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但看了网民提出的意见和担心后,我也觉得他们都有各自的道理。比如,怎么能保证不被一些我们并不欢迎的外国人钻了空子?要知道,在这方面,中国人有太多的体会或者说教训,这都转化为公众对绿卡资格审查者的信任度不够。这还不能说都是网民在吹毛求疵。做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较,比如前些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初衷显然是好的,但一到实际层面,往往成为富豪权贵子弟钻营的机会,引起群众的不满。

这次汹涌的舆情,也提醒我们,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在中国的高度敏感性有充分的认识。这其中是多重叠加的因素。中国从来不是移民国家,又搞了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欢迎外国面孔以游客身份出现在中国,但对外国人获得中国人或者准中国人身份,可能大多数人连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很难接纳。


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怎么保证不被人钻空子?

历史上,中国人有着遭遇外国侵略的屈辱的集体记忆。现实中,在华外国人难免会与中国人出现一些摩擦,这很容易被放大解读。尤其广州“三非”外国人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经过媒体报道、网络自媒体的演绎传播后,已经成为中国人反感、恐惧的场景。外国人在中国享“超国民待遇”的个别事件,也进一步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上述的这些事,都是大众印象和情绪的积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是一个情绪的大爆发。当一个人陷入一种强烈的情绪之中时,是听不进去跟他不一致的意见的。官民之间需要多轮各种形式的沟通,让情绪得以纾解,让理性得以占据主导。毕竟,我相信,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只是在路径和手段上的认知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