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怎麼看待華為手機?你覺得是任正非成就了華為,還是華為科技成就了任正非?

凡大先生


任正非是中國企業家,但他並不是中國企業家的典型代表,在任正非的身上看不到中國企業家的常規特點,他是另一類。

伴隨任正非一生的兩個遺憾

任正非的一生起碼有兩個遺憾是他終生難以釋懷的,這兩個遺憾對他的創業和華為公司都有直接影響。

任正非家裡兄妹7人,全靠任父微薄的教師薪水度日,全家在吃飯上實行分配製,人人都吃不飽。任正非後來回憶,若不這樣,總會有一兩個弟弟妹妹養不活。貧窮是任正非從小到大的深刻記憶。



因為窮,上大學之前任正非沒有襯衣。哪怕再熱的天,任正非在教室裡也不能脫下厚重的外套。

任正非的公開資料顯示學歷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併入重慶大學。儘管任正非為重慶大學捐過100架鋼琴,但實際上任正非對這個名義上的母校並沒有多少感情。

這涉及到任正非的第一個人生遺憾。

任正非實際上在1962年第一次高考時就考上了貴州大學物理系,但卻在半年後退學。退學的原因只有一個,他想去清華讀書。

這個念頭如此強烈固執,以至於在六十年代大專生都是鳳毛麟角的時期,任正非可以放棄貴州大學重來一次。

沒有對清華堅定的信念,沒有絕對的自信,一般人做不出這樣的選擇。

但事與願違,第二次高考的任正非儘管發揮出色,但仍然與清華失之交臂,這裡面原因很多,退學重考是重要因素。



清華夢碎的任正非入讀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為什麼說這是任正非一生的遺憾?有些事當事人不說外人永遠只能猜測,但任正非在62年從貴州大學退學重考的行為本身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遺憾在任正非心中有多重,更何況任正非一直對重慶大學沒有足夠的感情,也不願提起,可見他對此遺憾頗深。

華為對研發經費的投入超過A股所有上市公司總和,華為有近一半人直接從事研發,對技術的狂熱追求,對房地產公司的偶爾嘲諷,這些行為與任正非個人的學歷遺憾是否有關係呢?我只能說你品,你細品。

任正非的第二個遺憾是沒能穿上軍銜制恢復後的軍裝。

任正非的軍營歲月對他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但他服役期間是沒有軍銜制的,他最後復員回到地方是帶著遺憾的,這種遺憾任正非後來多次與人提起。

後來在華為總裁辦的各種文件裡,都能看到任正非對部隊歲月的懷念,在他的文件裡“中校”、“少校”、“炮火”、“攻城”、“軍團作戰”這樣的詞彙隨處可見,華為內部已經習慣了任正非這種說話風格。



其實王健林、王石、柳傳志這些企業家都是行伍出身,都曾經有過軍營歲月,但除了任正非一直對軍隊念念不忘,其他人的言語行為基本看不出這種痕跡。

一個非典型的學霸知識分子,一個對軍人身份念念不忘的企業家,這兩個看似挺矛盾的特徵在任正非身上得到統一,這也讓華為和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高科技企業相比都顯得與眾不同。

怎樣看待華為與愛國的爭議

華為和愛國之間的聯繫一直被人熱議,各種輿論有褒有貶,怎樣看待這個現象,那先從華為的名字開始說起。

任正非解釋過華為命名的初衷,當時公司在深圳剛成立,幾個創始人在一間辦公室聚集開會,一抬頭看到牆上貼的標語裡一句“中華有為”,於是決定那就叫“華為”吧。

不可否認,華為與愛國從名字上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雖然在當時只是牆上標語的一個巧合和偶然,但最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價值觀傾向才是最真實最底層的。



與改革開放後一系列中文洋名的企業相比,我相信從華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任正非個人的愛國情緒是真誠的。

對知識的尊重、對人才的渴望,對科技的重視,對奮鬥的踐行,對國家的使命感,這些華為公司在中國人心中的印象與任正非的個人經歷高度重合,你能說這僅僅是巧合嗎?

但任正非身上還有另一面,這些言行讓批評華為的人如獲至寶,彷彿找到了任正非言行不一的證據。

這些言行包括任正非送子女留學,任正非和家人使用蘋果手機,任正非稱蘋果公司是老師等等。



我感覺任正非這些話是真誠的,他對美國究竟是什麼態度曾經令我疑惑。

但後來我想明白了,評價一個人要了解他的經歷,也要了解他成長年代的社會氛圍。

任正非讀書入伍直到創業的年代,是美國如日中天的時代,那是科技經濟文化生活全面超越世界各國的領先。作為有識之士,任正非比普通人更瞭解這一點,華為從山寨到自主研發做到行業巔峰也是經歷三十多年的積累,追趕的難處和不易任正非也更清楚。

他對知識和科技的尊重從始至終都是如此,他不僅高度稱讚蘋果公司,也為5G理論基礎奠基人土耳其數學家舉行盛大的頒獎儀式。他的一些引人爭議的言論其實正是對最高科技的尊重,還是我們沒有做到最好,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我認為任正非是非常罕見的另一類中國企業家,甚至這一類企業家中看不到除他之外的其他人。

顯而易見,這種獨特性融入到華為公司的方方面面,是任正非成就了華為的與眾不同,當然華為的成功也成就了任正非。


每日數碼匯


對於手機這塊任正非在思想上經歷過波折,開始是不想在手機方面做大量的投入,後來思想改變同意全力做華為手機,華為手機開始階段是從運營商定製機開始的,餘承東2011年就任終端董事長之後直接把定製機的業務給取消了,真正意義上的華為手機才面向大眾,而且初期轉型到智能手機出師不利,任正非還當眾批評了餘承東,後來餘承東發奮圖強並且喊話出來三年時間讓華為成為優秀的終端廠商,這在當初引來眾多人的嘲笑,餘大嘴的稱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現在的華為手機已經是穩穩的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位置如果不是美國的實體清單今年可能就能完成對三星的超越,以後的道路肯定會很波折,但華為已經成為手機行業的強者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華為手機由於趕上了美國的實體清單,所以很多人把支持華為手機當成了愛國行為,但任正非在採訪的時候講到華為的一切行為都屬於商業行為,不要把買華為手機當成是一種愛國行為,但還是擋不住大家的對華為手機的推崇,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一半,華為在美國打壓下美國市場成為支撐華為手機的重要支柱,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考慮華為手機的質量以及技術能力還是非常靠得住,雖然有宣傳營銷誇大之處但是與國內別的競爭對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說到任正非對於華為的影響,開始階段是任正非成就了華為,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公司,翻看華為的歷史就算是一種奇蹟般的存在了,華為成長為今天的規模是在沒有外資引入的情況下起來的,期間經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任正非在2000年前還在擔憂每月華為支出3億的工資,如果萬一發不上工資怎麼辦,到現在華為都沒有上市,所有的資金來源都來源於訂單,所以如此華為能夠成長起來就是奇蹟了,任正非早期艱難從下屬的採訪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採訪中講到華為現在經歷的困難相比當初的華為還是輕鬆一些,畢竟現在的華為已經是有將近20萬員工超級跨國企業了,當初的華為沒人沒錢還在艱難的打江山階段,所以講是任正非成就了華為。在華為逐漸變強的過程中,華為的強大開始提升任正非的影響力了,到今天已經是互相成就的狀態了,現在任正非更多是一種精神領袖般的存在,很多具體的事情都是下邊的董事會的人在具體操作。

現在的華為已經形成了通信和消費電子兩塊主業務的超級巨頭,而且這些年積累了大量的專利,很多企業使用的產品中都有華為的專利授權在裡面,現在的華為抗擊風險的能力已經大大的增強,從5月份到現在已經很多產品做到了不去使用美國的元器件,可見公司戰鬥力的強悍,任正非主要起到提神和鼓勁的作用,因為這麼大的企業很容易滿足於現狀,所以老爺子經常扮演吹風機的作用,老爺子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以後美國就可以替代自己的作用,不停的刺激激勵華為公司走的更加穩健。

現在的任正非更多是在戰略上指引華為公司,老爺子的堅韌不拔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華為,下邊有一幫精兵強將,而且也建立了完善的輪值制度,其實已經解決了後續華為接班人的情況,有點類似於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能者上的理念,相信華為公司在未來還會創造出更大的奇蹟出來,也祝老爺子身體健康萬事順心,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第一,要糾正很多人的一個錯誤認識:華為不等於手機。手機屬於華為消費者BG,後者只是華為3大BG中的一個而已。只不過因為消費者BG發展迅猛、加上總裁餘承東的風格,讓大家對華為手機印象尤為深刻,而其他兩個BG:運營商BG和企業BG,距離一般消費者大眾的視野稍微遠了一點。

第二,真正讓華為起家、並在海外攻城拔寨的是華為的老本行:通信。客戶也基本上是各個國家的運營商。華為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代表處、辦事處、供應鏈、採購、財經、行政等平臺都是在搞運營商BG業務時建立起來的。正是有了錢、有了平臺的基礎,才給後續的消費者BG業務的發展創造了物理條件。

第三,根據網上公開的信息,華為在90年代的“基本法”中其實是明確規定不涉足消費者終端業務的,而且在餘承東掌勺消費者BG之前,華為給運營商做貼牌機,一直都做得不好。餘承東在任正非的支持下,排除了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加上雷厲風行的性格,才造就了華為手機今天的輝煌。如果沒有任正非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華為手機業務相信也不會到達現在的地位,當然餘承東本身也功不可沒,換作別人不一定搞得起來。

第四,華為手機之所以現在披荊斬棘,是因為搭載了各項黑科技。

這些黑科技是華為30年來各條研發產品線的心血結晶,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手機業務部門能搞定的。

綜上所述,華為手機的成功的背後有著整個公司的集體貢獻,餘承東是五虎上將,任正非正是精神領袖。


周林ZhouLin


提到華為就會想起任正非,提到任正非就會想到華為,兩者已經被緊密聯繫在一起了,最近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顯示任正非排名第162位,理由是他過去一年裡財富上漲了24%,現在任正非身價210億元。

不過有個問題:華為那麼強大,擁有的營收入遠超阿里,為何馬雲有1500億身價,而任正非卻只有210億呢?這顯然有點說不過去啊。

其實有可能大家遺忘了一個重要的數據,華為雖然沒有上市,但是它是全部員工持股的企業,而作為掌門人的任正非他自己僅持有華為的1.4%股權,這就很好理解了,就算華為最有錢按照1.4%的股權來分紅,任正非在華為擁有的資金也是極其有限的。

現在回到正題,是任正非成就了華為,還是華為科技成就了任正非?

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如果沒有任正非就不會出現華為,當然這是時代會出現另外一個“華為”,現在的華為是任正非一手創立起來的,沒有高瞻遠矚的任正非華為不可能成為讓世界震撼的超級企業。

不過呢,由於華為的壯大,也提升了任正非的知名度,如果“華為”只是一個普通的企業,任正非也不可能成為現在家喻戶曉的名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是“矛與盾”兩者缺一不可。


黑暗科技世界


都不是,只是任正非用愛國情懷綁架了大家而成就了他,到現在人們越來越冷靜的情況下,他的華為也就越來越不受人待見,吹的越大摔的越狠,如果沒有用過華為手機當然沒有發言權,可是兩年全家用了四部這不算少吧!平心而論,我自己認為從質量還是技術真的不行,不能多說了,說多容易被噴


可愛的大潘


該問雖然提出了2個問題,卻是要求3看,按題目所給出的順序,先後為"華為手機″、"任正非與華為″、"華為科技″與"任正非″,而其中的第一看,似也可以按華為手機與任正非來回答,這樣一來,3看就順溜了、一致了,尤其題目就成為一個整體了,相互聯繫、依次擴展,更切中了華為公司的3個重點。

3看,即看3個關係。對這3個關係,按內涵由窄到寬來回答,需要把"華為科技″與"任正非″排在第二。

1 華為手機與任正非

華為做手機、當副業,我不知道一開始是由誰第一個提議的,但一定是經任正非同意的。別說在私企,就是在國企,也一定是這樣,況且,副業這個事不小,更何況後來做大了。

有人提議、有人拍板,於是,才有華為手機躋身於中華酷聯,與另外3家共同成就了本企手機的第一次輝煌和國產手機的第一次輝煌,提議做手機的華為人功勞不小,拍板的任正非當然也是,只是不像提議人那樣有先見之明,同意則具有"英雄所見略同″性質。

老闆的主要職責本就是拍板。

後來,作為後來者、同為國產手機的小米創造了自家的第一次輝煌,1家奪走了4家的輝煌,獨創國產手機的第二次輝煌,一時無兩,同期,華為無人有提議之功,任正非也沒提議,更無拍板。

再後來,餘承東主動請纓幹消費者業務,繼而獨自提出做高端手機,任正非又一次同意,而且是在力排眾議之下力挺、力拍,很快,華為手機迎來了第二次輝煌,並且是質變性的、高階性的,無疑是個開創,國產手機便從此進入高端時代,與美和韓處於同一個時代了,不僅僅同小米手機一樣有性價比、中低端,儘管至今也沒有把米、O、V帶進高端時代,這3家卻也憑著自我努力而躋身於國產手機四強,中、酷、聯則被邊緣化了,6家尚滯留在性價比、中低端時代。

由此看,餘承東功勞大得很,先見不僅明,而且廣、高、遠,任正非這次的拍板之功顯然也比頭一次大多了。

然而,據報道,華為曾在2003和2008年兩次要出售手機業務,如果屬實併成真,任正非在拍板定案上,就沒有什麼功勞可言了。

2 華為科技與任正非

華為科技經過了從模仿到自行研發、自主創新、領先世界的歷程,現在,通信和手機都部分地擁有了關鍵核心技術,這一定是由任正非主導成就的。

哪家科技發展得好的科技和高科技企業都是這樣,互聯網企業也有平臺支撐科技做得好的,而華為科技發展得尤其全、尤其高,表明任正非這個高科技私企的老闆對本企業高科技發展尤為有識、尤為重視、尤為堅特、尤為遠視。

華為科技上的成就有沒有成就任正非?主導者就是主要的成就者,被主導者的成就只能表明和證明主導者的恩惠與高超。

無論誰成就了誰,都是單向的,被成就者的成就反過來之後,只能證明成就者有成就,還能為成就者增添成就。

華為科技上的缺乏,倒是會減少任正非的成就,比如谷歌禁用的應用,比如自研的手機操作系統還沒有出手。只有在彌補上了之後,才會進一步成就華為科技,從而讓任正非得到進一步證明,並增加成就。

3 任正非與華為

跟華為科技一樣,又包括華為科技,還包括華為手機,華為也是在任正非主導下被成就的,主要是任正非個人整體意義上的造就之功、全面意義上的成就之功,這在私企是毫無疑問、尤為突出的,也是特別核心的,任正非正是華為一直以來的唯一核心,即便是在自己說本人為傀儡的現在。

當然,無疑也表明了任正非為主的華為高層管理團隊的管理成功,然而,在華為這個有任正非作核心的私營企業裡,管理團隊任一一處的成功,都是在任正非這個核心主導下才取得的,至少是那些大的成功,如定位、戰略、規劃、目標、組織、人才、隊伍、投入、研發、分配、激勵、體制、機制。

企業整體,也尤其需要掌門人來成就,這適用於所有性質、類型、規模、國別的科技和非科技企業。


肇俊武


我用的就是華為手機。華為的崛起代表著我國數字科技的蓬勃發展,這表明在中華民族的復興路上,我國的數字科技將站在世界科技的前列,我國將成為數字科技的強國。

現階段在民間,人們在選擇手機時,早已改變了過去以外國手機為首選的局面,人們談論的和用的也多是華為等國產品牌的手機。我愛人原來用的是蘋果牌手機,現也換成了華為,兒女用的也是國產品牌的手機。

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更是智慧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成就了中華民族的高度聰明與智慧。中華民族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勇於攀登科技的高峰,在創新的路上敢於克服堅難與險阻,定能創造出光耀燦爛的科技成果。正是這種精神的勇於實踐,成就了“華為”。

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支持華為,支持國產品牌。我們不是排外者,對於國外的先進科技成果,我們樂於學習和接受,但對於我們自己的科技進步的成果更應支持。

“華為”是任知非的事業,華為這個事業是任知非帶領華為員工,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創建起來的,任知非及華為員工早已將自己的血汗溶入到了華為這個偉岸的事業當中。



春日之虎


不管是華為成就了任正非,還是任正非成就了華為,總之華為HUAWEI就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驕傲……


飛魚22688


真心的說,華為手機也如國內很多高科技公司一樣,並沒有掌握掌控制造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它只是類似於一個非常高級的組裝工廠一樣,生產出了緊跟潮流定位各個階層比較精準的一款款手機而已。

華為的手機營銷非常的強悍,精準,加上酷炫精緻的外觀設計,華為手機和萊卡的合作互利更是精準的把握了手機拍照功能這一巨大的需求市場和更高要求的手機用戶,這一成功的合作互利,成了華為手機的一個巨大賣點和熱點,贏得了很多國內國外大眾的喜愛。

華為手機雖然取得了驚人的業績,銷售排名世界三強之一,未來的路並不是坦途,科技通訊行業競爭激烈,殘酷,曾經的巨無霸摩托羅拉,諾基亞的倒下就是例子。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研發製造,輝煌註定是暫時的,甚至若是有了核心技術若不努力都會被追趕,被反超最後殘酷的被淘汰……

華為還能走多遠呢?是繼續輝煌還是湮滅於時光的流波里?我們拭目以待……


L行者詩者L


這個問題有問題,應該說是政府成就了華為和任正非,沒政府的大力扶植,華為還存在不存在還是一個問題。華為起家應該是從事電信行業,那個年代想涉及那種行業你說要啥背景?高科技的人才你以為那麼好找?資金那麼好弄?進軍手機行業之後你看看華為的顧客群主要是誰?現在研發的核心人員主要是哪個國家的?拍照的確不錯,那你能否認日本的鏡頭功勞?CPU自研,但是構架買的,核也是別人的,製造也是臺積電的功勞,國產的究竟有多少?剛剛看到新聞購買三星的零配件用了多少億,可見依然和其他手機廠商沒太大區別,區別主要是能夠打著愛國的大旗。至於愛國?最好先曝光一下任正非的資產都在哪裡?家屬都在哪裡再談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