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1945年2月,二战已进入到尾声。美军大举进攻距离日本本土仅不到1000公里的硫磺岛,日军则拼死抵抗(占领后美军轰炸机可直接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在攻岛时很多美军都见到了日军一款古怪武器的恐怖身影——时至今日很多幸存的美国老兵仍对其心有余悸,称其为"疾驰的鬼魅"、"会尖叫的投掷物"。而日军则更喜欢将其称之为"幽灵火箭"。这不,好莱坞大片《硫磺岛家书》中便有它的身影——相信很多人看后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去!这是个什么东东?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这种怪异的、有点类似我军"没良心炮"的武器便是日本在战前开发的98式320mm臼炮。那么这种武器到底有何威力、为何会时空错位地出现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并让见过大场面的美军也心惊胆战?本文带你了解下二战日本98式320mm臼炮。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一说起硫磺岛战役很多人没印象,看到这张图片想起来了吧——这张照片就叫《星条旗插上硫磺岛》。

什么是臼炮?

臼炮为口径大、身管短的一种火炮。它是较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古代投石机的进化版、现代迫击炮的前身。臼炮多为攻击要塞等坚固的防御工事而生,说白了就是要在龟缩防御的敌人工事上砸开个口子,因此臼炮不太要求射程、精度、机动性等性能,只要求一个能力——威力足够大,能把更大尺寸的炮弹打出去。换句话说这东西就是个专用的拆楼神器。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典型的臼炮


例如二战中著名的苏联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防战中,初期对要塞防御一筹莫展的德军便是调来了"卡尔"臼炮才将要塞硬撕开了口子——一发重达2吨的混凝土穿甲弹击中了"30号"炮台的2号炮塔,使该炮塔由于装甲变形而无法转动,丧失了作战能力。正是在卡尔臼炮的帮助下,德军由被动变主动,一点点"啃"开了要塞并取得了最后的占领。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 博物馆里的"卡尔"臼炮一号车——"亚当"


二战之后,由于技术的进步臼炮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今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它的身影了。而砸开对方坚固防御的任务在今天则是由各种穿甲弹、钻地炸弹等来继续完成。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卡尔臼炮开火


日本98式320mm臼炮


日本近代全盘西化后,军事上自然也是全面跟风。日本版98式320毫米臼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98式320mm臼炮的各项数据如下: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320mm

炮管:有底盘棒式稳定器

重量:含弹1215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榴弹

火炮俯仰角:固定+45 度

弹丸重量:300 Kg

弹丸初速:110 m/sec

最大射程:1100 m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美军缴获的98式臼炮炮弹


值得一提的是,98式臼炮的发射方式十分特别(或者说十分古怪,具体原因不详):它的发射不需要炮管,炮弹的底部固定于一个木制的底座上,直接发射。此外在发射时,炮身和木制底座必须保持45度角,否则无法发射。这种方式的最大缺陷是:无法精确瞄准,只能大致朝一个方向射击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98式臼炮发射方式的CG示意图:必须45度固定在一个木制发射架上发射。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对比一下同时期法国货的发射方式:炮弹尾部有凸起插进一个炮筒里,炮筒可以调节高低、左右射界,也就是可以瞄准。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俄罗斯版的也很简单灵活:弹尾直接套在一根管子上,可调节这根管子的倾斜角度进行瞄准。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英国版的比较精致,也是可以瞄准的

此外,由于体积巨大,这种炮的运输、组装就比较繁琐:必须被拆分为几个部分分开运输(包括那个体积不小的木制底座),在奔袭至离敌方很近的位置后快速组装并发射,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虽然按日方技术测试的结果看,98式臼炮在一个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组装,但在硫磺岛战役中,本来是以攻击要塞为目的的"乌龟壳开罐器"被用在岛屿争夺战中,就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了——因射程太近,组装它的日军士兵(光伺候一门98式臼炮就需要五、六人)直接暴露在美军的眼皮子底下,一旦开炮后没有把对面的美军打死,日军就只能呵呵了。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中国没有要塞,日本为何要发展臼炮?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发出疑问:中国在抗战时期并没有类似西方那样的堡垒、要塞,日本为何还要发展这样一款"拆楼神器"呢?而且既然是拆楼专用,为何日军把它放到了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呢?原来,日本开发这种臼炮本不是为中国,而是为了苏联

。日军希望在进攻苏联的防御要塞时,装甲兵快速推进到离苏军阵地不远处,然后用这种大口径臼炮砸开苏军防御的口子,后面主力部队便可鱼贯而入了。但在1939年关东军惨败诺门坎后,日本放弃了进攻苏联的想法,这种炮便和当初研制它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一度成为了仓库里面的摆设(中国战场不需要这种东东)。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的后期,美军步步紧逼日本岛本土,已经是在做垂死挣扎的日军便病急乱投医地把这种炮也投入到战场,希望能够利用其在近战中威力大的特点一局扭转乾坤,改变战争的走向。换句话说,和"神风敢死队"的意思差不多——在对美军进行突然炮击后,操炮手们并不后退,而是全员玉碎冲锋,直到被打成蜂窝。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图:98式臼炮发射瞬间


据参战的美军回忆,这种炮的炮弹能打出2.5米深,4.5米宽的巨大弹坑,着实把硫磺岛战役中的美军吓了一跳。不过,前文提到此炮的发射只能45度角固定在木制底座上,不能调节高低、左右射界,因此打出去根本没有准头,属于炸到哪算哪。所以这种炮的心理威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杀伤意义,在硫磺岛实战中并没有给美军带来多少实际损失,倒是把部分美军士兵吓出了心理阴影。


曾把美军吓出心理阴影的东瀛怪炮:二战日本98式大口径臼炮小考

纪念碑版的98式臼炮炮弹


结语


纵观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各种武器装备,很多都以"怪"出名,这可能要归结于日本人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民族特点。譬如要边加润滑油边供弹的歪把子机枪,还有自杀都打不死自己的南部式手枪,等等。本文介绍的98式320mm臼炮也算是一例了。除了其怪异的发射方式外,生不逢时的出生背景使得日军只能在二战末期的太平洋守岛防御战中,将其当做类似"神风"一样的"杀手锏"武器来使用——当然,靠一款本以进攻要塞为本意的特殊武器来改变战壕战的结果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改变整场战争的结局。也许,这特殊思路就是所谓的"日本特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