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孔子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包含了什么哲理?

江湖夜雨9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单纯看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智者胜于仁者。智者有水一样的特点,坚韧:水滴石穿;无形:随形就形,灵活性强;大爱:水善利万物而处最低处。万物离开了水还能活吗?所以,智者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喜欢水。 山属于稳定型的,仁者属于心大之人。就综合素质而言,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在说说孔老夫子为何说这句话。孔子喜欢聪明人,他的学生,像颜回、子贡都属于极其聪明的人,孔子说颜回“不贰过”,即天资聪慧、从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颜回死得早,孔子大哭说“要了我的命”!子贡呢,杰出的外交家、商人,一个人鼓动五个国家打架,一个人又劝和这五个国家偃旗息鼓,谁有这样的本事?这两个学生都是孔子最喜欢的。孔子本身对社会看得透彻,也非常灵活,他不是思想僵化的人,否则,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可能出自他手。他对学生因材施教,他对生活也是因事而施,悟性极高。


易经与道德经关系解读


笔者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笔者对题主说,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的原文是这样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笔者理解孔子说这段话的真正本义是:聪明人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顺势而为;而仁德者的快乐,像大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那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呢?

一是聪明人懂得顺势而为。

我们知道,水的快乐是什么?就是说水的自然现象是往低处流,顺势而为,不争不辩,水德润下,滋润万物,这就是水的快乐呀。所以老子说“上善如水”也是这个理。聪明人的至高品性就应该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才能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

二是仁德的人有大山的胸怀,容纳万物。

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对仁德者的胸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是说:仁德者可以把困难自己先承担起来,有利益有享受的把自己放在后面,如同“高山仰止”,高山就是那高尚的德行,只要有大山的胸怀,容纳万物,先忧后乐,这就是仁德者为政如高山一样最大的快乐。


佐航居士莫志生


人分 有勇有谋。有勇者 :喜欢山,爱爬山,性格坚定顽强。。;有谋者 :喜欢水,性如水,智慧高!常能以柔克刚。😔🙏🙏🙏


12025日期08015


大家好,我是风云,专注于文化领域。问题中孔子说的这句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来源于《论语·雍也篇》。

★ 译文的意思是聪明有智慧的人,比较喜欢水,实际上是用水的灵动来比拟思想上面的活跃。而有仁爱的人喜欢高山,实际上是用山的宽广来比拟人的胸怀和心态。

★ 孔子的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呢?

1,心态的重要性

无论是智者,还是仁者, 还是每个普通人,心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消极的心态会影响到我们,阻碍我们的发展,会导致失败, 会让人容易放弃,变得愚钝悲观甚至是走向错误的深渊。反之积极的心态,则会有利于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哪怕处于人生的低谷,也能看到远方的山峦和前方的道路,积极的心态会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指引我们前行。

2,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上面讲意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更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却是让我们更好的言行统一。孔子所说的智者,不一定都是很聪明的人,或者是有智慧的人,但起码会是有积极行动的人,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停歇;而仁者更是将自己的内心修炼到积极乐观的层面,如同两个人一起去同爬山,有人看到的是高不容易爬,而有的人看到是沿途的风景, 潜意识更是推动着想登上山顶,将会看到更美好的风光。

3,人要有大格局,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会一帆风顺,所以我们应该具备智者或者仁者那样的格局,心多大,我们的舞台才会有多大,不要纠结于现在的现状,着眼于未来,当然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要不然就成为了唯心主义。心底无私天地宽,对山水都能做到喜爱了,那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更要把握好方向,实现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完整看法和理解了,希望对题主以及大家有帮助。

风云I说


智者乐水,是因为他们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引导好了,劣势可以成为优势,因势利导就是他们的秘诀。仁者乐山,是因为他们的胸怀宽广,他们知道,天下很大,可以容得下任何可容之人。山外有山,自己的作为和思想未必是最优秀的。容得别人的不足,是给自己加了分。学了别人的长处,是给自己添了彩,因为世界是大家的,就像一句广告词,他好,我也好!😁


秋色正杰


真实的孔子,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谆谆善诱地引领着我们。

《论语》里的所有言语,不过是让我们灵活地去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做出自己相对合情合理的选择。

而孔子,就是一位伟大的领路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寓意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智者和仁者?

孔子最初提倡的“三达德”为:“智、仁、勇”。

后来,孔子又提倡 “仁、义、礼、智”,到了西汉年间,大儒董仲舒又进一步发展成 “仁、义、礼、智、信”,世称 “五常德”,意思是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五种道德。

无论是“三达德”还是“五常德”,都有“智和仁”两德,可见,孔子对这两德的重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智和仁”是两种道德,而智者和仁者都是具备道德的人。

2、明白了智者和仁者的意思,那这段话的寓意就一目了然了。

具备“智”德的人就会像水一样,活活泼泼、自自在在、潇潇洒洒;具备“仁”德的人就会像山一样伟岸、崇高、稳健。

后面的“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对应着具备这两种道德以后的结果:

成为智者就会比较灵动、比较快乐;成为仁者就会比较宁静、比较长寿。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包含的哲理

明白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寓意,那其中包含着什么哲理呢?

1、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成为具备“智”德和“仁”德的人。

2、“智”德和“仁”德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就像“水离不开山、山也离不开水”一样。

孔子用“山水”引领我们:感悟“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人生智慧,像水一样深邃宽广、像山一样高瞻远瞩。

3、“水”的深广、山的高远。一上一下、一高一深。孔子正是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事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

“仁”德要像山一样高洁、伟大,才能更好的广泛传播于天下; "智”德要像水一样深藏不露、波澜不惊,才能更好的积蓄成长的力量。

学习圣人智慧,不断成长自己

一部《论语》,千言万语。孔子正是用这样一段段的言话,引领着我们去感悟一个个的人生哲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包含的高深的哲理,我们当勤而践行之!

感悟经典国学、成就智慧人生。我是明德易道,愿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明德易道


有一种观点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不是表面的意思,智者喜欢山,仁者喜欢水,太肤浅了吧?!孔老师用的是比喻。智者的追求的乐趣快乐是像山那样的高大稳重,仁者追求的乐趣快乐是水那样的善处万物之下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这是我的个人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兆聃


仁智者喜欢世界,面对世界是一种享受!道明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修行悟道,享受世界的美好。


极端de芋头i


哪有那么复杂的,水之流动无形善居善变善平难道不如同智吗?山不动无声无息却包容众生养育众生,此静而安生难道不是仁者吗?仁是通达根本之意,根正而山立即是仁者取之天道而成仁之意,有仁而后生智,故能大成。


常乐空空


生存要智多长久,处事选仁小道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