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硫磺島戰役?

溫開元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戰役,已經打到了小鬼子本土防禦圈的最後一道防線,也預示著小鬼子就是那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少天了,只能整點最後的垂死掙扎,釋放一下那點軍國主義惡毒。

加上咱老祖宗都說了,窮寇莫追,所以小鬼子這頭他已經殺急眼了,做好了當那屠刀下的毒蛇,準備臨死前,再玩一把陰的,生和死已經不在他們的考量範圍。

大傢伙也知道,咱大華夏當了多少年的農夫養了小鬼子這條毒蛇,抗日戰爭的時候,在咱身上咬的那幾口,何值是毒啊!

所以這毒蛇準備玩陰的,那麼這一場戰役也註定是一場極為慘烈的戰役。

硫磺島的重要性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美國人不是在太平洋戰役的時候,要整那跳島戰術,這硫磺島為嘛不跳過去呢?”

很簡單,只有拿下了這硫磺島,那麼美國人的飛機就可以從這裡起飛,源源不斷的對小鬼子那破島實施轟炸,也就不存在飛機的汽油夠不夠用的問題,打個來回一點問題都沒有。

也就不用廢老大勁從航母上起飛,畢竟航母成本太大,還得防備小鬼子海軍的偷襲,一旦偷襲成功,這損失太大了。

所以這裡相當一箇中轉站,執行完轟炸任務的飛機也可以在這島子上歇歇腳,整點汽油炸彈,繼續轟炸小鬼子。

那麼美軍的部隊也可以將這裡建成一個後勤補給基地,所以這硫磺島必須拿下。

舉例說明,硫磺島戰役打1945年二月十九號打到了三月二十六號,當美軍佔領了小鬼子擱硫磺島修建的倆機場的時候,也就是三月三號,就迎來了第一架運輸機,在第二天一架轟炸完東京的B—29轟炸機因為受傷而迫降到了硫磺島機場。

事實上,美軍一拿下了硫磺島表面陣地,迅速的組織了東京大轟炸,以及名古屋大轟炸,大板大轟炸。

就這三次大轟炸分別是在三月十號,三月十二號,以及三月十三號,大傢伙可以瞅瞅這時間,硫磺島戰役壓根還沒有結束呢?

那麼到了小鬼子投降,就這硫磺島接待了二千二百五十一架受傷的飛機。

所以硫磺島的戰略價值很大,就這嘎達不得不打,不能不打。

雙方準備。

既然要玩陰的,小鬼在這地準備可謂充足,光小鬼子那陸軍就爬上去1.5萬多人,那海軍爬上去七千多人,合計2.3萬人。

飛機三十多架,事實上這飛機壓根就是多餘的,在美軍強大的火力面前,這東西壓根就沒有嘚瑟的機會,全塞牙縫了,直接就碎成了渣渣。

2.3萬人這可不是個小數,天天的吃喝拉撒就整不少東西,為了填飽這幫子矮騾子,小鬼子那指揮官慄林忠道愣是塞進去足夠這幫人吃上倆個半月的食物。

當然這些個食物純屬浪費,畢竟他們只堅持了一個多月。

這還不算,這慄林忠道這貨,愣是在不適合挖地道的硫磺島,挖出了一萬八千米的地道,而他預計卻要挖出二萬七千米,美軍沒有給他機會。

但就算是這樣,他已經將地下的所有工事都連接了起來,光火炮點就有三十五個,各種明堡暗堡大堡小堡就給你整出了三百三十二個。

就這架勢,基本上就把硫磺島挖成了篩子。

那麼咱們來瞅瞅美軍的準備,本著美軍的一貫原則——炮彈管夠,計劃用十天的炮擊將整個硫磺島洗一遍,用炮彈皮把小鬼子的肚皮好好的喂一遍。

但事實上他們的登陸編隊司令特納,瞅著只有二十平方公里的小島,扣了扣手指甲,覺得三天就足夠了。

好吧,十天和三天的對比,這壓根就不是一個量級

但就算是這樣,美軍都在登陸前玩硫磺島這嘎達丟下了二萬四千多噸的炸彈,也就是說每平方公里承受了一千二百噸的炸藥轟炸。

哎!老美兩次世界大戰,兩頭賺錢,這就是不差錢的節奏。可結果呢?小鬼子躲到坑道里,愣是捱過這三天的轟炸,還活蹦亂跳的,損失並不大。

戰役

咋說呢?硫磺島這嘎達天氣就不好,美軍登陸就碰到壞天氣,直接導致預定要摧毀的七百五十個目標,僅僅幹掉了十七個。

而登陸開始,美軍面對的是灘頭上大量的火山灰,這也就意味著美軍的坦克想要爬上灘頭何其困難。

事實上也是如此,第一波進攻的五十六輛坦克,因為陷入火山灰中,成了靶子,一多半被擊毀在了灘頭上。

美軍手裡能用的傢伙事就剩下士兵手裡的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槍呢?”

這東西還是省省吧,小鬼子全躲在巖洞裡,這槍壓根就不好使,還不如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

話說美軍能打到硫磺島,那也是硬茬子,不是啥慫包軟蛋,咬著牙將灘頭陣地撕開,進入了小島。

使用火焰噴射器的美軍,那是將噴射器的槍口懟到小鬼子那破洞子口上往裡噴,腦瓜頂上,屁股後邊是友軍的子彈壓著小鬼子突襲,正臉迎著隨著有可能從洞裡邊射出來的子彈。

這子彈要是打到了火焰噴射器,整個就是一團火,也不用救了,等火滅了,人也乾巴了。

不可謂不勇。但就算是這樣推進依然緩慢,打了一天才推進了一百八十米的距離。

最後美軍出動了推土機,話說這東西俺挺喜歡的,一傢伙就把小鬼子那洞口給填了,也不管你裡邊有啥物件,直接讓你去見閻王爺,和閻王爺說道說道你到底是個啥物件,幹了啥缺德事,被這麼幹掉了。

俺就覺得這要是在上面再整上水泥會不會效果更加的好一點呢?

當然小鬼子那會已經不把自己個當人看待了,美軍也沒必要和他客氣。

最後小鬼子還是慫了被拿了下來,兩萬兩千七百多人被幹掉了,一千一百人走出了他們那破洞子投降了。

而美軍付出了六千八百多人的代價。

事就是這麼個事,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硫磺島戰役是美軍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當中傷亡非常大的一次戰役,整場戰役美軍一共戰死6821人、傷21865人,這樣大的傷亡代價換來消滅日軍22305人、俘虜1083人,奪取硫磺島。但,問題是整場戰役當中美軍的海空力量和陸軍(陸戰隊)的技術裝備大大優於守島的日軍!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實在不令人滿意。

硫磺島戰役美軍高傷亡的原因比較複雜,總體歸納為兩條。

第一:就是日軍構築了堅固的洞穴式防禦工事,其守島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早年間出使過美國,對於美國的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有深刻的瞭解,還仔細研究過美軍在“瓜島”、“塞班島”戰役期間所使用的戰法...根據美軍的特點要求日軍放棄灘頭殲敵的做法,改用以坑道、洞穴為主的防禦體系,最大限度的殺傷美軍有生力量!


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投彈艙拍攝的照片,下面那個丘陵就是整場戰役中爭奪非常激烈的“折缽山”,為了抵禦美軍的火力急襲,日軍從山頂開始往地下延伸構築了9層防禦工事和坑道,整座山被掏空了!由於是島上的制高點,日軍的火力可以打到島上的任何區域。

也正是日軍構築了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的坑道給美軍奪島帶了巨大的障礙和傷亡。
第二點:美軍雖然在技術裝備上處在絕對的優勢,但火力發揮並不好,這與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關,當時的航彈和炮彈大多采用機械觸發引信



,這種引信引爆彈藥的效果並不好,甚至由於製造質量的問題“瞎火率”非常高! 而日軍在構築工事時材料缺乏用島上的火山灰拌上水泥進行灌漿加固...雖然強度不夠,但這種材料固結之後形成了彈性,當美軍航彈、炮彈打在工事上時瞬間被彈開幾十米開外,爆破效果大打折扣!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了抗戰期間我軍進行的“騰衝爭奪戰”當中,騰衝縣城的城牆就是由火山岩砌築而成,當時“飛虎隊”的500磅航彈撞到城牆上也被彈開...後來在航彈的彈體上焊上了兩根鋼筋,投下之後插在城牆裡隨後爆炸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美軍雖然在火力上處於壓倒優勢,但是日軍的工事太多加上自己所彈藥性能不佳 造成了自己巨大的傷亡。
紀念“硫磺島戰役”60週年時美軍航母駛過硫磺島,折缽山依然在島上聳立,沒有因為戰爭而消失。

時間到了21世紀,現在美軍要是再次奪取硫磺島就會輕鬆很多,因為科技在進步,各種先進的智能彈藥和先進的飛機已經可以在幾十公里外發射,就能打到島上任何地方,並且殺傷力要比二戰期間大了許多!十幾平方公里的小島用不了一個星期就會被奪取!
美軍由於常年的對外征戰,在戰爭中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教訓,也直接影響到了武器裝備的開發,其中對付堅硬地下工事的彈藥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說圖片裡的GBU28型5000磅激光制導航彈,
GBU57型13600㎏的“地堡終結者”!可以根據目標不同的深度進行相應的使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遇到一個深達地下30米的伊拉克軍隊指揮中心,多次使用2000磅航彈效果不大,最後由兩架F–15E各攜帶一枚GBU28才將其徹底摧毀。

而GBU57更是強悍,據說它使用了“貧鈾穿甲頭錐”!穿透泥土、岩層、混凝土的能力非常強……已經在阿富汗山區使用過,打擊阿富汗“喀斯特石灰質”巖洞裡的目標效果極佳,不但深入地下爆破還具備空氣燃燒(耗氧)能力,如果用著折缽山打擊日軍工事幾枚下去就基本結束戰鬥了!
著名的美國“卡巴”刀具製造公司為硫磺島戰役結束60年而生產的“陸戰隊限量版”博依獵刀,上面有那個著名的“豎旗”標誌。

戰爭的樣式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改變,武器裝備越是先進打擊效果越是明顯,將來的戰爭如果出現一方有非常大的武器代差,這個戰爭將必敗無疑,而優勢的一方則變得很輕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這樣的解釋。


皇家橡樹1972


如何評價硫磺島戰役。 硫磺島距離日本東京1080公里,這是一個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4公里的小島,面積為21平方公里。

這個小島最高峰是一個火山,只有161米高,登上這座小火山,就可以對整個島嶼一覽無遺。



(這個火山)

在1943年,硫磺島上住著192戶居民,不過島上的士兵卻遠超這個數字,為了阻擊美軍,日本往這裡調集了2萬多軍隊。

在整個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損失了6800多人,負傷了2萬多人,但是也成功擊斃了日軍2.3萬人。

當然,美軍在硫磺島上取得的重大勝利不僅體現在對日軍的殺傷上,更體現在奪取這個戰略地點給美軍帶來的戰爭優勢。



(硫磺島上升起的第一面星條旗)

在奪取硫磺島之前,美軍轟炸日本的轟炸機缺少戰鬥機護航,因為美軍的機場距離日本太遠了。

缺少硫磺島作為臨時停靠點,美軍也不敢大規模展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

直到奪取了硫磺島之後,這個距離日本東京只有1000公里的小島,雖然面積不大,只有一個普通小鎮那麼大,但是足以修建可供大型飛機起飛的機場。

於是,美軍的B-29轟炸機再也不用擔心在轟炸日本的時候沒有戰鬥機護航了,也不用擔心受傷後沒有臨時起降點。

此時,美國才開始正式對日本進行了史詩級的大轟炸。

  • 硫磺島的機場對大轟炸所起到的作用:

美軍第一次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東京大轟炸。

東京經歷了100多次空襲,但在1945年3月10日之前的空襲都是小打小鬧,對東京這座城市起不到破壞作用。

直到美軍控制了硫磺島之後,才開始了對東京這座城市第一次大規模轟炸。

1945年3月10日,美軍執行火牛轟炸行動,334架B-29轟炸機載著2000多噸燃燒彈飛臨東京上空。

在轟炸中,B-29轟炸機投下的燃燒彈造成了東京50%工業產能的下降,並且燒燬了東京市區41平方公里的建築。

在這場轟炸中,至少有10萬人被殺死,100萬人無家可歸。



(二戰剛結束後的東京)

雖然,這次轟炸的轟炸機起飛自馬里亞納群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硫磺島的存在,才讓美軍開始了對日本大規模轟炸的序幕。

在日本人投降之前,美軍共有2200多架受傷飛機在硫磺島降落。

直到佔領沖繩之後,硫磺島的的地位才被替代,當初美軍使用原子彈轟炸長崎,要不是700公里之外的沖繩已經被美軍佔領,轟炸機完成任務後就只能前往硫磺島停靠、加油了。


遊者走天下


▍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

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最為激烈的戰鬥之一,在不足24平方公里的火山島上花35天,最後以美軍以犧牲6821人的代價奪取這一戰略要地,同時消滅了22703名、俘虜1082名日軍;並間接促進日後美軍最終決定向日本丟原子彈。

美軍在這場戰役中之所以打得如此艱難,主要還有以下兩個原因:

負責硫磺島防禦的日軍指揮官粟林忠道放棄過去慣用的做法,不在灘頭阻擊美軍,而是放進500米再發起攻擊;同時利用機關槍、炮擊跑、地雷等成堅固且可以相互支援的縱深防禦工事;要塞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煤汽油;修建地下工事,整個火力足以覆蓋到灘頭;利用火山灰和水泥合成混凝土,構築堅硬的工事等等。

▍硫磺島全景

美軍對奪取硫磺島信誓旦旦,只需要一個星期就可以拿下。2月16日開始對硫磺島進行3天的擊中轟炸,對於日軍隱蔽的堅固防禦工事,這種盲目的轟炸頂多是讓日軍聽響;美軍登陸後處於500米的開闊地帶,沒有任何工事掩護,完全是靶子。

▍奪取折缽山後美軍士兵合影

雖然整個硫磺島戰役打得異常艱難,但是奪取硫磺島後,美軍便在島上建立機場,硫磺島距離東京1080公里,為日後轟炸日本的核心設施的B-29轟炸機提供了一個臨時機場,同時提供戰鬥機護航,促進日本投降的進程。通過硫磺島戰役,現在的美軍不再採取傳統的兩棲登陸作戰,而是採取全新的立體式登陸。美軍在入侵格林納達時利用直升機運送陸戰隊越過灘頭防禦,直插珍珠機場,隨後再用直升機搭載陸戰隊從北部繞到西部的總督府,擊潰敵軍並解救被困的海豹突擊隊。2天之內就完成這樣的登陸作戰,這稱得上是一次經典的立體式登陸。

▍美軍入侵格林納達時的直升機

一句話概括: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打得是艱辛的,但對日後的意義是重大的。


軍見


你是怎樣評價硫磺島戰役的?

日軍在單位戰鬥力和美軍差不多的情況下,僅用兩萬之眾對抗美軍十萬人,是無奈的舉動,失敗當然也是理所應當。



從戰略角度,日本必須守衛硫磺島。即使不能取勝,也讓美軍付出慘痛代價,並延緩了美軍的進展。如果,日軍早日任命指揮官,美軍將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美軍此役的指揮官斯普魯恩斯、米切爾、特納和史密斯都是在太平洋戰爭中驍勇善戰的名將,跨洋作戰,能夠組織10萬的兵力,體現了其軍隊良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而且在後勤保障上體現了其強大的國力。

通過該次戰役,看到美軍的戰爭決心,面對重大戰略利益,可以承擔巨大傷亡,並沒退卻!


梓陌說遊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簡而言之,硫磺島戰役是一場日軍必敗的垂死掙扎戰役。

此戰,日本從戰略上是必敗的,不存在勝利的可能。

然而,在戰略必敗的前提下,日本軍隊卻野蠻的實現了戰術上的勝利,導致美軍付出很大的傷亡。

硫磺島戰役可以看作太平洋戰爭的縮影。

日本在打一場必然輸的會戰,戰術上的便宜是無足輕重的。

硫磺島在港臺叫做硫島,是一個巴掌大的小島,長8公里,寬不到4公里。其中東南部最窄只有800米。

島上沒有任何資源,連飲用水都極度缺乏,必須依靠收集雨水來解決。

然而,這個屁大的小島卻有戰略上的重大意義。

硫磺島距離美國領土關島有1100公里,距離東京也是1100公里,恰好就在中間。

如果日本控制硫磺島,就可以阻礙美軍繼續向內防禦圈推進。

對於美軍來說,想要繼續殺向東京,佔領硫磺島就是必須。

就戰術上來說,美軍在1944年佔領馬里亞納群島以後,開始使用重型轟炸機對準日本本土猛烈轟炸。

日本利用硫磺島對本土進行預警,經常導致美軍B29機群遭受攔截,損失較大。

同時,B29一旦受傷以後,也希望得到一個能夠在中途迫降的中轉基地,硫磺島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對於硫磺島最初的情報顯示,日軍對這裡不太重視,僅僅駐紮20架戰機和1500人(大部分不是作戰人員)!

由於硫磺島太小,地表又沒有關島那種複雜的植被,所以美軍並沒有太把這裡當回事,認為最多作戰一到二週就能夠佔領。

然而,硫磺島的日軍卻沒有這麼好對付。

美軍佔領馬紹爾群島後,日軍就感到巨大的恐懼。如果硫磺島被美軍攻佔,從這裡到日本本土已經沒有一個較大的島嶼作為緩衝。

就等於日本本土,完全暴露在美軍艦隊的攻擊下!

所以,日本軍部下令,不惜代價防禦硫磺島。

慄林忠道上任之初就認為,只要硫磺島能夠堅持一天,日本本土就會安全一天。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日軍猛增到23,000人(包括海陸兩軍),食品儲備足夠堅持四個月,裝備了大量輕重武器。

由於硫磺島太小,地表陣地完全在美軍艦炮覆蓋下。

慄林忠道明智的放棄地表,帶領部下修建了龐大的地下和山洞防禦工事。

日軍將整個硫磺島修建成為一個大要塞,有一套由重型機關槍、火炮、迫擊炮、地雷所組成的,堅固的,可互相支援的縱深防禦。

所有的工事都有防備美軍重武器的能力,大部分都位於地下。

這些還不是孤立的,為此修建了27,000米的地下通道,連接所有的地下工事。

另外,慄林忠道還建立了強大的炮兵火力,僅僅320毫米重型海軍炮就有12門,還有22輛坦克。

隨後的作戰,美軍就像在地獄一樣。

美軍登陸就付出不小的傷亡,短短几小時美軍第24,25團死傷25%,第一波上陸的56輛坦克半數損失。

美軍老兵回憶:戰鬥第一天,我們上了小船朝著岸上登陸。靠近岸邊時船撞上了岩石,我們不得不在下巴深的水中卸載物資,然後我和好友比利喬·喬丹爬上一塊岩石整理裝備,身邊爆炸聲產生的噪音比我想象的要大,之後我和比利爬過被擊毀的裝甲車和坦克上到沙灘,這時我才知道我們登陸了,不可能回到船上。

突然比利·喬丹倒下了,我跪下來脫下頭盔和他大聲說話,他沒有回答,嘴裡吐著血泡。從來沒哭過的我哭了,大哭起來。我把他的步槍和刺刀放在他身邊,再把他的頭盔放在上面,將身份識別牌交給抬擔架的海員。

一小時後,我膝蓋被一塊硬幣大小的彈片擊中,一開始我試圖自己拔出來,拔不出來後我爬到了急救站,坐在一個炸彈坑裡被治療了幾小時,然後返回我的單位。

然而,相比之後的作戰,登陸戰簡直就像散步一樣。

隨後美軍想往前前進10米都是很困難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硫磺島到處都是槍林彈雨、炮彈橫飛的場所。

這2萬多日軍包括慄林忠道本人,抱著必死決心,根本就沒準備活著離開。


最終,美軍以7萬人對2萬人,又掌握絕對的海空軍優勢,仍然激戰長達1個多月。

美軍付出巨大代價,其中戰死6800人,傷2萬2千人,傷亡總數高達近3萬人,佔參戰部隊三分之一。

這只是紙面數據,實際上一線美軍部隊傷亡是非常大的,很多連隊被打成1個排。

由於日軍固守每一個地下要塞,哪怕只剩一個人也頑強射擊,美軍只能一米米的前進。

美軍士兵回憶:

之後我被訓練成一名M1火焰發射器助手,其實我根本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第六天我們排的噴火兵陣亡,我的軍士將M1火焰發射器交到我手裡,讓我儘快學會,不然大家都會死。

之後就是我就揹著火焰噴射器到處找狐狸洞,穿過封鎖線進入日本人躲藏的狐狸洞。當我們進去後他們又從四通八達的後面朝我們射擊,然後我們學會了先用火焰發射器朝每個洞穴噴射,聽到洞穴裡日本人的尖叫。

他們嚐到了火焰噴射器的厲害,後來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圍住了一個最大的山丘,我不斷的往裡面噴射火焰,他們想出來是不可能的。每當看到有人出現在洞口,我身後的人就會開槍,子彈從我肩膀上面射過去。

我有幾次差點被打死。

一次我們被困在一個狐狸洞裡不能出去,被圍困了36個小時,我們有我的火焰噴射器做抵擋,日本人進不來,後來一輛坦克犁到我們被困的位置,機槍和火焰噴射器提供重火力保護,坦克橫跨在洞口打開底部逃生艙把我們帶到安全地帶。


日軍損失更為慘重,包括最高指揮官慄林忠道在內,供2萬1,800人戰死,只有不到1%的200人被俘。

竹內昭是原日本海軍的一名少尉飛行員,曾回憶到,在硫磺島戰場上,一名傷兵哀求他殺了自己:“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和官銜,也不知道他是陸軍還是海軍。一位我不認識的,渾身被火焰噴射器燒傷的士兵走到我面前,哀求著讓我殺了他,結束他的痛苦。我知道燒傷的疼痛,比刀傷還要疼十倍,決定幫幫他。

他說他想朝著東京的方向死去,於是我讓他頭朝向北方躺下。我雙手顫抖的拿著手槍抵住他的太陽穴,卻遲遲無法扣動扳機,我實在下不了手。後來那名士兵用盡自己最後的力氣,拉響了掛在身上的手榴彈。”

最誇張的是,直到美軍在1945年3月26日佔領全島,零星的日軍還在抵抗,拒絕投降。

山蔭光福兵長和松戶利喜夫上等水兵堅持到1949年方才投降。之後4年間,他們堅持不投降,躲藏在硫磺島航空基地附近的防空壕內,靠螃蟹、老鼠和盜竊美軍的糧食維生。直到1947年,他們偶然發現美軍丟棄的雜誌上,美軍士兵和日本女人在東京上野的合影照,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但仍然拒絕投降。

由於厭倦東躲西藏的生活,他們於1949年1月6日向美軍投降,隨後遣送回日本。

然而,其中的山蔭光福認為投降是軍人的恥辱,愧對戰死的2萬多戰友。

1951年5月,山蔭光福回到硫磺島,從折缽山上投海自殺。

此戰中,美軍也湧現很多英雄人物,最終壓垮了瘋狂的日軍。

此戰後,共有27名美軍獲得榮譽勳章,超過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榮譽勳章總數的1/4。


薩沙


不得不打。這是空襲日本必須奪取的前哨基地。

看下面這張圖就可以知道:美軍1944年夏天攻克了馬里亞納群島之後,B29機群就可以提尼安島為基地出擊日本本土。但是硫磺島、父島這幾個島嶼剛好卡在半路上,實際上還要更靠近提尼安島一些。從硫磺島起飛的日軍戰鬥機可以攔截B29機群,更重要的是島上的雷達可以提前向東京報警。其實可以看出,從提尼安島出航的B29機群飛往日本列島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繞過硫磺島,所以這個島子作為前哨基地對日本而言是個無價之寶。

反過來,如果這個島落到美國人之手,不僅該島可以作為美軍護航戰鬥機的基地,而且,轟炸中受傷的B29轟炸機還可以在島上的機場緊急著陸。可以挽救大量陸航飛行員的性命。另外,佔據硫磺島,對日本本土的威脅嚴重,將迫使日軍更加收縮防禦,將本土的東京方向作為戰略防禦的重點之一,不得不在東京灣一帶部署大量抗登陸部隊,有助於分散日軍兵力,方便美軍奪取其它方向的戰略要點。

從戰役進程來看,因為戰場容量小,美日雙方都只能是死拼。

日軍硫磺島最高指揮官慄林忠道確定的縱深防禦戰略是針對美軍火力強、珍惜人命特點設計的,其核心就是“耗、拖”。儘可能將美軍拖入一個無限的人命消耗過程中,在付出高昂的人員傷亡代價後知難而退。所以,日軍大量地挖掘坑道,修築工事,目的就是拖垮美軍。日軍的致命弱點就是海島防禦沒有後方,不斷消耗下去卻得不到補充,最終還是耗不過美軍。美軍在進攻上首先盯住折缽山,奪取制高點。折缽山不拿下來,日軍對美軍的炮擊威脅就很大。打折缽山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是一點點地死啃。在拿下折缽山後進攻島北日軍的時候戰術也談不上靈活多變,攻擊382、362高地都是吃足苦頭才想起改變戰術。不過由於日軍缺乏後方,傷亡交換比上即便比美軍出色一點也改變不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最終勝利還是美國人的。但美軍為此付出的代價毋庸置疑是高昂的。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戰爭是講究效率的,效率有時候就是用人命換來的。

總之,硫磺島屬於不得不啃的硬骨頭,也因此而被記入歷史。


asiavikin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講故事!

確實,在現代奪島作戰中,誰控制住制空權,制海權,以及外空權,那麼勝利已經成功一半。可以說現代奪島作戰,將徹底顛覆原有傳統軍事作戰模式。我們不妨從美軍總參謀部所擬定的作戰計劃裡,看看他們是怎樣設計預定方案。

目標:奪取某(硫磺)島!要求各參戰方務必海軍、陸軍、空軍及天軍將共同合作,信息共享。

一,做好前期工作①實施對硫磺島天氣水文信息收集!(溼度,海水溫度,潮夕及海床情況)。②實施對硫磺島無線電傳播信號收集。③實施對政府及銀行,發電廠,自來水廠的電腦數據進行監控收集。④對守島軍隊人員的配備調動,以及軍事裝備信號源的切換,必須進行24小時衛星監控。⑤潛艇進入預定海域,進行全方位靜默等待打擊。⑥航母結群到達預定位置。⑦尋找登島預定海灘。這些前期工作,務必準確,做到有備無患。

二,加強宣傳功能①實施與論戰,建立道義制高點。從中找到出兵理由。②製造興論,以打悲情牌,獲得民眾同情。③興論監管,將有利於己方,把負面的東西,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空海攻擊①在奪島之前24小時之內,將關閉Gps信號。②發佈計算機病毒,侵襲整個島上計算機,迫使癱瘓。尤其政府,軍事基地以及發電廠。③實施N波次導彈攻擊!目標:為政府,軍事基地,發電廠,確認癱瘓有效。④實施海軍航空兵進行N次攻擊。為登島徹底掃清障礙。

四登島攻擊①實施空投傘兵混和旅,佔領要害部門。②同時海軍陸戰隊在預定海灘上強行登陸。

各參戰部門,必須按照總參部所設定的預定方案實施。戰時可以修正!


大奇兄


硫磺島戰役是日本軍隊為保衛本土最激烈的戰役之一,也是美軍登島作戰經歷最殘酷的戰鬥之一。從客觀方面來看,在硫磺島戰鬥的日本士兵其勇氣和毅力還算是令美軍佩服的和不可思議的。這些以“保衛祖國”作戰為信念的日本士兵是也被日本國民看作是戰爭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們在重兵壓陣的情況下,堅守陣地,用倭刀(哦錯了是武士刀)、刺刀和其他武器直衝強大的敵人,直到命令投降或戰鬥到最後一刻才放棄。當然這只是日本國民的一廂情願,雖然硫磺島出現日軍反撲情況,但大部分時間他們都躲在洞裡,否則不用一週戰役就該結束了。從數據來看整個硫磺島守軍除了1000餘名(也有說僅200)日軍士兵投降或被俘,其他的22000多人全部戰死,戰鬥之殘酷程度可見一斑。

戰役的開始已經到了1945年2月19日,距離日本戰敗二戰徹底結束也就半年了。在沖繩、瓜島、硫磺島等遭遇的抵抗越來越頑強,這與日軍的作戰理念有直接關係。距離日本本土越近,日本國內的恐懼感就越大,因為美國轟炸機可以更高頻率、更快速度的轟炸日本本土,從根本上瓦解日本繼續戰爭抵抗的潛力。道理很簡單,遠一點美軍一天只能炸一次,近一點一天可以炸兩次三次,而更加輕鬆的是日本空軍已經無力抵禦來襲的轟炸集群,從一開始的戰機起飛攔截到最後只需拉響警報置之不理,坐等盟軍登陸本土。

硫磺島投降的日軍

當時已經有不少士兵對這場戰爭產生懷疑甚至排斥,但大部分日本人仍然認為他們能做的最光榮的事就是為天皇而死,而最不光彩的事就是投降。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軍在明顯處於各種劣勢的情況下仍然頑劣抵抗到最後,這也是硫磺島區區2萬多守軍在沒有任何支援,以及美軍海陸空絕對碾壓性強大的力量下堅持了一個多月。

當然除了作戰信念堅定以外,剩下的就是戰術問題了,負責保衛這個島嶼的可謂是一名“美國通”慄林忠道中將。他深知美國這個工業強國的能力,也知道美軍力量強大,所以他不求戰勝美軍,唯一的目的就是更長時間的在此地拖住美軍,讓美軍付出巨大代價,為本土保證更有效防禦時間。

硫磺島位於距日本海岸750英里的地方,島上有三個機場,是作為攻擊日本本土非常好的基地。美國軍隊於1945年2月19日入侵該島,隨後的硫磺島之戰持續了5周。在二戰中最血腥的戰鬥中,據信在島上的2.1萬名日本士兵中,除了200名左右,其餘全部陣亡,還有近7000名海軍陸戰隊員。但戰爭一結束,硫磺島的戰略價值就受到了質疑。

美軍方面根據戰前分析,日本海軍已經無法有效防禦這座島嶼,包括馬歇爾群島。此外,日本空軍已經損失了大部分戰機,也無法支援硫磺島作戰。根據這些信息,美軍計劃對該島發動襲擊,他們認為襲擊不會超過幾天,硫磺島很容易被佔領,並不知道日軍一直在計劃非常複雜而有效的防禦。然而,日軍已經秘密地開始了一種新的防禦策略,利用硫磺島的山區地形和叢林來建立偽裝的炮兵陣地,並將整個島嶼的制高點折缽山挖空,營造了一個天然強化堡壘。這一總體方針打破了日本的教條,即在海灘上建立防線,在攻擊部隊登陸之前進行戰鬥。

正在炮擊折缽山的美軍士兵

1945年2月1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硫磺島登陸,並立即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島上的海灘都是陡峭的沙丘,這些沙丘由柔軟的灰色火山灰構成,這使得各類交通工具的通行甚至步兵的衝鋒都變得非常困難。而當海軍陸戰隊奮力前進時,日軍卻以逸待勞埋伏等待著。美軍認為進攻前的轟炸是有效的,削弱了敵人在島上的防禦,然而,沒有立即反擊的情況只是慄林中將計劃的一部分。當美軍扎堆的在硫磺島海灘上努力尋找立足點時,折缽山上和隱蔽的的炮兵陣地開火了,阻擋了前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造成了重大傷亡。

幾天之內,大約7萬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硫磺島,儘管他們在島上的人數遠遠超過了日軍(超過三比一),但在五週的戰鬥中,仍有許多美軍受傷或被殺。至戰役結束,美軍負傷人數超過2萬人,其中近7000人陣亡。在最後日軍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他們所有的物資、武器、食物已經所剩無幾。1945年3月25日在慄林忠道集結了300餘名殘兵敗將,在夜幕的掩護下發動了最後的衝鋒。致此到3月26日,硫磺島戰役徹底結束,而對於殘餘日軍的清剿一直持續到4月底。

硫磺島戰役乃至整個二戰最具代表的一張照片

在整個硫磺島戰役期間,有不少美國軍艦遭到日本神風特攻自殺飛機和“迴天”人操自殺魚雷的攻擊。雖給美軍帶來一定損失,但是無法挽回敗局,見硫磺島大勢已去,便不再做無意義的攻擊。可以說硫磺島戰役是日軍首次採用新防禦戰術的特色戰役,此戰被美軍看做唯一一場戰損比超過日軍的戰役。關於硫磺島戰役,相信大部分親們都看過《硫磺島家書》和《父輩的旗幟》兩部電影,兩部電影都很好的從第三方角度客觀描寫了這一場精彩戰役,如果有沒看的,強烈建議備好茶水零食觀賞一下。


戰武奇兵


硫磺島戰役既是整個太平洋戰場的縮影,也是美日兩軍最慘烈的一次海上戰爭。首先在戰略上日本已經無可挽回,沒有勝利的太大可能,但是卻也在日本頑強抵抗的情況下給美軍重大傷亡。硫磺島的面積並不大,只有不到20平方公里並且,沒有任何水資源,但是它的戰略意義卻十分重大。距離當時美國所控制的關島有1100公里,距離東京也是1100公里,正好是攻擊日本本土的跳板。日本在當時已經失去了整個太平洋的主導權,但是依然負隅頑抗,如果日本能夠控制硫磺島,則可以阻擊美軍繼續向日本本土進攻,而對於美國來說要想結束太平洋戰爭必須拿下硫磺島向日本的內防禦圈推進。



一開始美軍的情報確實有誤,認為日本對這個地區並不重視,駐紮的軍隊並不多,認為幾天就可以攻下該島,但是日本軍隊實際對硫磺島十分重視,認為只要硫磺島不失手,日本本土就會安全。在這種指導之下,日軍派遣大量的軍艦以及駐紮人員到達硫磺島,美國雖然情報有誤,但是在實際觀察和探測過程當中也認識到了日本開始對硫磺島加大重視,於是對整個硫磺島進行地表轟炸。日軍被迫轉入地下和山洞的防禦工事當中,進行抵抗。日軍實際上將整個硫磺島修建成一個要塞,依靠地下防禦工事與美軍相對。可以說二戰史上最壯闊防禦戰,能力最強的地道戰是日本人創立的。



美軍在多次轟炸地表之後開啟登陸作戰,但很可惜的是美國的登陸作戰損失慘重,根本無法進入到島內。整個硫磺島到處都是機槍隱藏地點,美軍根本無法分辨進攻自己的日軍具體位置。面對日本人的抵抗,美軍只能一米一米的推進,傷亡人數是日本的數倍。日軍的頑強抵抗直到最後日本投降也沒有結束。硫磺島上最後抵抗的日本士兵甚至到了1949年才投降。在戰爭結束後的這四年間,他們一直不願相信日本已經戰敗。硫磺島戰役之所以雙方損失慘重,主要還是日本,提前構築了堅固的洞穴防禦工事,而且日本指揮官,早年曾在美國學習,對於美國的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有十分深入的瞭解,並且也仔細研究過二戰,尤其是太平洋戰場爆發以來,美軍各個戰場上所使用的戰法,可以說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有備無患。



而當時的美軍也並非盡善盡美,雖然美國在工業技術武器裝備上對於日本有絕對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在作戰過程當中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當時美國投入戰鬥的先進武器有很多都沒有最終完成,無論是精度還是殺傷力比之後的成品都有一定差距。這一場戰爭雖然早已結束,但是美軍在這奪島過程當中也總結出了很多經驗。尤其是武器裝備的開發比如說能夠透過堅硬防禦工事的各種武器 至今美國都將其作為主要的戰略導彈研究方向。並且也應用到了中東的一些戰爭當中。



而硫磺島戰役也是世界著名海戰之一。不論是戰敗國還是戰勝國都在這場殘酷的戰爭當中不斷總結作戰經驗。同時這也是美國一直反對同盟國直接出兵佔領日本本土的原因之一。因為美國勝利了,但同時也看到了日本抵抗之激烈。希望通過日本主動投降的方式儘快結束戰爭。同時也是美國動用原子彈的理由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