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什么很少露面了,他干什么去了?

木家三少


我是闲翻古书笑谈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秦琼究竟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这一点不搞清楚,就无法解释为何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一直没有再活跃在战场。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明确记载:从诛建成,元吉。

事情很清楚了,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至于为何后代史书包括《新唐书》不提玄武门之变秦叔宝曾参与了,主要是他没有承担主攻任务,不像别人那样显眼,所以被后来的修订者删除了,他们认为《旧唐书》记述的太详细了。

那么,秦叔宝由于未曾参与玄武门之变而被边缘化,自然是伪命题了。

他未曾再活跃在战场的原因也很简单,是病了。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记载:其后每多疾病。。。。。。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前后出血亦数斛。

斛是古代计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唐代一斗等于现在的12.5斤。

流了这样多的血,即使造血机能再强悍,也不可能恢复成原样了,而且随着年岁也大了,身体机能下降的厉害再加上伤病,不再上阵很正常。

所以这事儿基本上在《旧唐书》中记载的很清楚了,没啥阴谋论,就是病了,不存在装病的情况,也没必要装病。

秦琼的作用基本上是猛将类型,不是帅才,身体不好自然无法再亲自冲阵,因此也就逐渐淡出军界,因此贞观时期的外战基本没他什么事儿,即使如此,后来也绘图凌烟阁了,可见李世民对他是相当信任器重的。

看看其他武将,或者灭国,或者在贞观时期不停的征战,才获得了这个资格,秦叔宝即使最后一名,也是幸运的了。

毕竟,他的军功只在投唐之后统一战争的那几年。


闲翻古书笑谈历史


大家好,我是老郑说历史。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一直没有出现,他装病了12年,在此期间,李世民曾经去探望,而且送了很多的药材,非常的看重秦琼。秦琼为人正直,不想参加朝堂的尔虞我诈,所以宣武门事变之后一直没有上朝。

但是他的功劳却始终没有被埋没,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但是他的任务是保护李世民的妻儿家眷,最后李世民还是给他封邑700户。这里可能有人说秦琼是因为封赏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置气不出面,因为尉迟敬德杀李元吉,软禁李渊,最后封邑1300户,侯君集等人也有1000户,而自己却只有700户,所以感到不公平,从而生气干脆不出面了,但是老郑认为秦琼应该不会这样想,因为秦琼的品性有点与世无争,不是很看重功名利禄。

还有一点就是秦琼通过玄武门事变看透了李世民的为人,杀兄逼父,简直就是心狠手辣,另外秦琼之前就是跟着李渊的,所以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另外李世民又那么狠毒,所以秦琼觉得还是全身而退比较好,另外常年的征战,也已是遍体鳞伤,自己也想安度晚年,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一直没有出面。




最强搏击


秦琼在投奔李渊以后,对李渊是忠心耿耿,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的决战中,秦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从此秦琼在军中的地位名列前茅,在玄武门兵变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想把秦琼拉到自己的战队,秦琼,看透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想法,谁也没帮,保持中立,最后玄武门兵变,李世民获胜!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就封这当时唐朝的最高的大将军这个职位。可是秦叔宝他就算是病了,他之前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的好,怎么可能就因为常年作战的疾病就能够让他死呢?原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而秦琼也正是帮助他的人。作为帝王,他自然是不能允许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太过了解自己,所以他的死估计和李世民是脱不了干系的。

秦琼就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装病生涯,李世民曾经半开玩笑地问道,秦将军怎么总是生病呢?秦琼则笑笑解释说,他的一生经历了数百次阵前杀敌,身上早已伤痕累累,损耗的血都足以再塑一个秦琼,又岂能不生病。李世民总要有所表示,就派了宫中的太医去为秦琼诊治。

秦琼年事已高,他把自己的一生武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怀玉,并且把儿子秦怀玉送上了战场,继续为国家效力,自己已经年老,就在家享晚年吧,于是,他想出了装病这样一个策略,但是,这是因为是装病的,所以,不能被李世民看出来,因此,李世民派来的医生给开的药,从来都不喝都是倒掉的。


枫——华


乱世出英雄。在隋末乱世中,群雄并起、英才辈出,乱世之时的各路大侠有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个个都武功盖世,卓尔不凡。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表彰跟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弟兄,专门建立了凌烟阁,给功臣树碑立传,可是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参加过两百多场大小战斗、功勋卓著的大将秦琼名字却排在最后。

众所周知,秦琼不但才华出众、武艺超群,而且对李家非常忠诚,堪比关羽,尤为民间喜闻乐见。

因此,秦琼和尉迟恭有幸成为中国百姓的门神,过年的时候,他们被贴在门上,一人一边、分列左右,为老百姓保驾护航,看家护院。

按说这样一个大功臣,不说名列大唐开国功臣之首,也不至于排在末尾。而且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很少见到秦琼露面,好像人间蒸发一样。

其中原因也许有很多,比如秦琼在李世民跟前效力时间短,参加革命晚,大型战役参加的少,不是李世民的嫡系等,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秦琼这个人原则性不强,立场不坚定,说白了就是不够专一,不够忠诚。

秦琼少年时就勇猛过人,喜欢打抱不平,江湖上出了名的讲义气。秦琼的侠义被隋朝来护儿看中,成为他麾下一员猛将。来护儿对秦琼非常欣赏,特别器重。秦琼母亲有病,来护儿对待像亲生母亲一样,亲自看望,还派人照料。后来秦琼母亲病故,来护儿百忙中前去悼念,行儿子之礼。来护儿对秦琼的好,让早就跟着他的部下都不满,但来护儿觉得秦琼是个人才,要格外对他好。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来护儿对秦琼这么好,秦琼应该对他忠心耿耿,赴汤蹈火。鞍前马后效力。可是秦琼母亲死后不久,秦琼就跳槽了,离开了来护儿,投身到隋朝大将张须陀的队伍中。

张须陀后来在奉隋朝皇帝的命令讨伐瓦岗寨的时候,兵败战死。

按说秦琼作为隋朝军人,理应为国尽忠。而且,瓦岗寨杀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司张须陀,此仇不共戴天呢。

可是他在带对突围失败后,竟然做了瓦岗寨的俘虏。这还不算,瓦岗寨做了秦琼的政治思想工作后,秦琼竟然背叛了隋朝,"弃暗投明",当了叛徒,成为瓦岗寨的五虎上将,调转枪口向曾经的老板隋朝开火。


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公元617年,瓦岗寨后来发生内讧,寨主东公翟让死于火拼,新人李密上位,秦琼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李密的亲信。

有了前几次的改换门庭,就像女人出轨一样,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无所谓了。

公元618年,秦琼再次换老板。

那是秦琼跟着李密没有干多久,李密跟王世充交战兵败,秦琼被军阀王世充俘虏,这次他也没等王世充做政治思想工作,直截了当投靠了胡人王世充。王世充也没有查一下秦琼的档案,看他对组织忠诚度如何,直接就封他为被封为龙骧大将军。

可笑的是,秦琼在王世充手下只待了一年,就投靠了李世民老爸李渊。

李渊对秦琼非常欣赏,秦琼也没辜负老板信任,为李渊屡立奇功,还在美良川之战中打败了尉迟敬德。

李渊对秦琼更加器重,对他比亲儿子还亲。平灭宋金刚后,秦琼被提拔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还赏赐他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李渊对秦琼说,我很在乎你,我身上的肉甚至也可以割下来给你吃。

可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却站在了李渊的对立面。积极参与政变,事后被李世民提拔拜为左武卫大将军。

李世民不像王世充和李密那样糊涂,肯定要翻阅秦琼的档案,对秦琼的履历了如指掌。

虽然秦琼是一员猛将,为唐朝建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但以前一再跳槽的作为,也成为其人生的污点,他的忠诚度也就受到了怀疑,不但没有位列功臣之首,而且也不适合再委以重任。

而且秦琼跳槽李世民之后,李渊还健在,秦琼也不好意思再面对昔日愿意为他割肉吃的老板,只能低调点,深居简出了。


历来现实


说起秦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乃大唐开国虎将之一,身披白袍,手持宝枪,身跨白马,有万夫不当之勇,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


可是, 这么一个英勇善战、立功无数的骁将,帮助大唐统一了全国之后却销声匿迹了,而与其同时代的程咬金、尉迟恭依然活跃于政坛,这是怎么回事呢?

秦琼咋滴啦?

有人说,秦琼生李世民的气,所以不想露面,理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行榜,他是最后一名,而功劳不如他、武功不如他的程咬金位列十九位,徐茂公比他强那么一点点,排了二十三名。

其实这么说是不对滴,因为李世民搞出凌烟阁排行榜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五年了,要生气也只能在阴曹地府里面生气了,或等李世民下了地狱之后,再找他掰扯掰扯。


还有人说,秦琼生李世民的气,因为李世民大封功臣的时候,他获的封赏最少,这个确实是事实。

玄武门事变之后,秦琼的封赏只有700户,而长孙无忌封了1300户,尉迟恭封了1300户,几乎是他的两倍,侯君集和张公瑾也都比秦琼高。

秦琼那个气啊!

其实,这不能怪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力邀秦琼和徐茂公参与事变,但秦琼和徐茂公担心事变不成反遭屠戮,所以没跟着去,而尉迟恭和程咬金都去了,尉迟恭还亲手射死了李元吉,还威逼李渊退位。

可以说,没有尉迟恭,就没有李世民的今天,他居功至伟,所以封赏最高,这也是尉迟恭力压众将,在凌烟阁排名靠前的原因之一。


而秦琼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让李世民有些寒心,能给他700户的封赏,并在他死了5年后还把他拉入凌烟阁排行榜,已经够面子了,要是换做别人,估计1户都不给你。

秦琼不满于李世民,所以玄武门事变之后,一天到晚呆在家里,也不出来活动,也不去上班,李世民以为秦琼病了,派人来探视。

秦琼气呼呼地说:“哥是病了,我戎马一生,到处是伤,光血都流了一大盆,能不生病吗?”

这话分明是气话!

十二年之后,秦琼真的病死了!


一半秋色


“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双锏大将神拳太保”说的就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秦琼秦叔宝。

在隋末唐初的战争中,秦琼先后跟随来护儿、裴仁基、张须陀和李密,辗转成为李世民的部将且屡立奇功,参与玄武门之变,最后绘像凌烟阁。立下如此大功,应该在李世民一朝威风八面,颐指气使才对,为什么他却很少露面了。我们不妨从秦琼的生平经历寻找答案。

秦琼在来护儿手下地位不高,但在秦母去世后,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很多人去质问来护儿,军中战死的兵士和家中有亲人亡故的很多,为什么只去吊唁秦母。来护儿说,秦琼骁勇彪悍,而且有志向有气节,一定可以依靠自己取得功名,不能把他当做一直卑微的人对待。

可见秦琼在早期身份还很卑微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那与生俱来的勇毅果敢,而且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说明秦琼已经具备了一个战将最基本的素质——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这使他走向成功也加速了他的衰亡。

果然,隋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涿郡卢月果然,隋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涿郡卢月明率众十万谋反,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征讨。双方相持多日,无法取胜。张须陀想出了一条计策,假装撤退,诱卢月明来追,埋伏一支部队奇袭路月明的大营,待其回援再率主力追击。

但是埋伏很危险,谁会去呢?张须陀向众手下说出计策后,大家面面相觑。这时秦琼挺身而出愿意打埋伏。于是秦琼带领千余人依计而行,果然大败卢月明。战斗中秦琼身先士卒,斩将搴旗,率先突入敌营纵火,一夜之间烧毁敌营三十余座。卢月明只带着百余骑兵逃走。此战充分体现出秦琼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

两年后,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遭到伏击,张须陀战死,秦琼死战得脱率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

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李密趁机招抚裴仁基,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秦琼随裴仁基降李密。李密任命秦琼为帐内骠骑。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在同宇文化及的战争中,李密被流矢所中,险为敌军俘虏,秦琼率部拼死战斗救出李密,然后又收集残兵打败了宇文化及。这场恶战使瓦岗军元气大伤,却再次证明了秦琼的勇武精神。

此战后李密对战王世充时不做防备,被王世充奇袭打败。秦琼被俘,投降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将军。唐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称帝,处死了裴仁基等人,秦琼觉得王世充不可信,于是投奔李渊,成为李世民手下的马军总管。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琼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参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琼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参加了对宋金刚的战争,大败之。此战秦琼立功最大,李渊赐给他金瓶,还说“你不顾妻子远来投奔,又立下许多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子女布帛”,遂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赏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封上柱国。

同年七月,秦琼担任先锋仅带领几十个骑兵冲锋陷阵,打败王世充,封翼国公,赏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秦琼随李世民征刘黑闼,再获胜捷和赏赐。从这些封赏和李渊对秦琼说的话可以看出,战斗的惨烈、敌人的强大、秦琼的英武过人,否则不会有这些封赏。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兵变。这是他最后一战。

这一年,李世民登基,秦琼已经五十五岁了,如上所述这么多年秦琼几乎一直在征战,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面对的都是训练有素的军兵,而且他几乎每一次都是披坚执锐,当先锋、打头阵,屡破强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高官厚禄,但是也负伤累累。

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折三千”,秦琼再勇武,受伤不可避免。大小轻重不同的创伤极大的损害了他的健康,秦琼自己也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二百余战,多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有几斛,怎么能不病呢?”所以,等到天下大定,没有什么可以威胁李世民的统治之时,秦琼就立即回家安心养伤了。因为他无力抛头露面了。


小小嬴政


秦琼秦叔宝是隋末唐初名将,他最早是隋朝名将张须陀、来护儿、裴仁基等人手下的低级将领,后被提拔才得以脱颖而出。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各地起义军纷纷反抗杨广的统治,就连杨广的表哥李渊也加入了反隋大军。

讲真那阶段是历史动荡碰撞激烈的时代,秦琼的人生由此跌宕起伏。

从最初的隋朝将领到加入反隋的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秦琼投靠了王世充,因看不上王世充的为人,继而转投了李渊,后成为了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隋朝灭亡之际,李渊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大唐,这就势必要消灭其他起义军。

秦琼在这时跟随李世民一边消灭异己,一边和隋朝死磕。

(秦琼)

比如他在平叛刘武周义军时,“三鞭换两锏”招降了尉迟恭,二人后来成了民间的左右门神,讲真秦琼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当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仿佛消失一样很少露面,秦琼干啥去了?

历史资料显示,李世民自从发动“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没多久就登基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

这时人们确实发现秦琼很少露面了,唐朝史料说秦琼因为长年征战,落下了一身伤痛,当局势稳定后,他闭门谢客在家养病,因此很少露面。

历史上秦琼面如土黄,好像一个病夫,每逢打仗必吐血。

演义上说他是天上左天蓬元帅下凡,尉迟恭是黑煞神下凡,尉迟恭打不过秦琼。

当初尉迟恭不想下凡,玉帝说:“这样吧,我让秦琼每逢打仗吐血,这样你就不用怕他了。”

(秦琼和尉迟恭)

还有一种说法:秦琼和表弟罗成在后花园练武时,罗成想学秦家锏招数,秦琼想学罗家枪,二人发毒誓谁也不许隐瞒招数。

秦琼发誓:“如果我隐瞒秦家锏招数就让我打仗时吐血。”

罗成说:“我要是隐瞒罗家枪招数就被敌人乱箭射死。”

结果二人都隐瞒了最后的绝招,罗成隐瞒了“回马枪”,秦琼隐瞒了“杀手锏”。

最终罗成被苏定方乱箭射死,秦琼每逢打仗就吐血。

当然这都是传说,不过从侧面说明秦琼身体状况确实不太好。

秦琼不露面除了养病外,实则另有隐情。

原来秦琼此时对李世民的“杀兄逼父”的做法十分不满,因此消极怠工(不上朝)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玄武门政变时,秦琼并没有参加战斗,这从凌烟阁二十四功勋排名可以看出来,秦琼名列末尾。(如果不是秦琼功高盖世,估计李世民不会给他上榜机会)

(玄武门之变)

秦琼之所以没参加政变这里面有两层原因,其一秦琼是忠孝之人,史书说秦琼孝母似专诸,秦琼虽然屡投屡叛,那都是没有找到明主时的事。

直到他投奔唐高祖李渊后,也就结束了信仰危机,认定李渊是他要效忠的明主。

换言之,历史上李渊才是秦琼真正的主人,李世民要篡位杀当时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在秦琼眼中就是大逆不道的举动,既然李世民不忠不孝,秦琼又怎么会参与其中呢?他更不会逼高祖李渊退位。

李世民觉察到了这点,也没有强人所难,不过从他称帝后就弃用了秦琼。

(唐太宗李世民)

秦琼在公元638年去世,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继位的,整整12年秦琼很少露面,不是秦琼被李世民雪藏又是什么呢?


秉烛读春秋


在隋朝末年的那段历史之中,很多厉害人物开始冒头,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家中粘贴的门神秦琼秦叔宝了,像秦琼是对于李唐王朝有大恩的人,但是为什么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却几乎不露面了呢?

秦叔宝是对李渊有功而不是对李世民有功。

秦琼是隋朝末年的英雄,他的身世也是十分的迷奇 父亲曾经是南朝大将 靠着一对金锏锁住了长江,人送外号金锏锁长江。

  1. 作为秦彝的后代,秦琼自然也不是盖的,虽然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父亲的武艺却并没有失传,他从五岁开始就勤练武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他的武艺在后面还超过了他的父亲,被当时的靠山王杨林收为十三太保。



  2. 可是好日子并不是很长,在他知道杨林是他杀父仇人之后便认清楚拍现实,与之决绝,后面在押送犯人前往长安的时候,碰巧看见有人在刺杀唐国公李渊,他便出手想救,这一救,便使得李渊永远的记住了他,后面做上国公也是靠着这条感情线。秦琼是李渊的救命恩人,却不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秦琼保持中立,使得他二边都不好做人。


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家争夺无亲情,在关键时刻站队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秦琼聪明一世的人却在玄武门之变犯错了。

  1. 当时的秦琼其实是知道李世民的计划的,但是他对自己的老主子下不了手,他认为儿子造老子的反就是错误,所以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他们争斗的时候,他也没有帮过谁。


  2. 在后面李世民成功以后,论功行赏的时候,秦琼的地位也是十分靠后,凌烟阁画像也是排在了二十四名以后,但是秦琼却不好意思面对曾经的主人李渊,他内心十分愧咎,特别是在李渊成为太上皇以后,他根本不敢往后宫之中去见李渊。

在这种复杂感情的纠结之下,使得秦琼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反正天下都太平了,他也开始隐居起来不露面了.


无根树花正孤


趣谈答案:从李世民开始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秦琼和李世民就已经不是一路的人了,这个时候秦琼自然而然的就需要避嫌。

秦琼的多面投奔

历史上总会把秦琼和吕布进行比较,总认为秦琼和吕布也是一样的三姓家奴的人。

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秦琼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刚烈,而且他最开始多次投奔多次反叛,是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找到的那个主人不是自己的主人。

而在秦琼开始跟随李渊的时候,就已经认定李渊是自己的主人,所以自此开始请求每一次出兵伐战,其实根本不是为了李世民,而是为了李渊。

换句话来说,秦琼和李渊的关系可能要比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还要近一些,而且秦琼是时时刻刻效忠李渊的。

玄武门之变引争端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而在玄武门政变之后,秦琼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顿时紧张得万分。

要知道秦琼最开始就是效忠李渊,而这个时候李世民杀掉李渊的几个儿子,李渊心里舒服才有鬼,李渊的情绪自然而然会影响秦琼,秦琼对于李世民也开始不满起来。

而且以秦琼当时的状态来看,对于李渊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个时候他根本瞧不起李世民,与李世民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自此开始,秦琼和李世民两个人没有办法走在同一条路上,而秦琼也与李世民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不得已两个人只能各自为营。

但是相比较而言,李世民对秦琼还是好了很多,毕竟没有杀掉秦琼。

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而秦琼在公元638年去世,也就是说玄武门政变之后,秦琼还活了12年。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因为秦琼患上了抑郁症。

秦琼,山东济南府人,刚正不阿,武艺超群。

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一生可谓是兜兜转转,探寻明主,施展抱负。

好不容易跟随李家南征北战,建立了大唐王朝,却转眼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目睹这个和自己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兄弟,竟做下了弑兄逼父的事情,这让秦琼很惊讶,惊讶于人性怎么会如此无常!

英雄迷茫了,困惑了,百思不得其解,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实在说来,秦琼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这在当时,抑郁症是难以诊断且无从诊治,也就是说,仅凭望闻问切是看不出端倪的。

所以李世民讥笑他,既不伤风感冒,又不头疼发热,卿有何恙?

秦琼答曰:“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李世民笑而不究,命人送来好多药,但秦琼皆弃之不用。

既然有病,那么李世民也就不再征用,拜其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赋闲养老去吧。

可怜秦琼既不爱钓鱼,又不喜遛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人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他孤独着,抑郁寡欢着,贞观十二年(638年),英雄秦琼终于抑郁而死。

对秦琼之死,虽然都说是病死的,但, 李世民心里,怕是知道其病根的,所以,在秦琼死后,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且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改封为胡国公。十七年(643年),又命阎立本画秦琼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后人景仰。其实,做这么多,也是李世民聊以自慰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