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高血压晚上血压升高了怎么办?

jrtshe


在每天的临床工作中,常常能够看到晚上血压升高的患者。其实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反杓型血压”。那么,“反杓型血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异常的血压呢?今天张大夫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血压曲线,也就是我们常常说起的“杓型血压”曲线,这种“杓型血压”曲线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血压曲线。简单说这种“杓型血压”曲线表现为白天血压高,夜间血压会降低。而随着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说熬夜之风盛行,最终导致了“杓型血压”曲线的改变。有些人最终会出现晚上血压升高,甚至比白天血压还高,这就是咱们所说的“反杓型血压”。这种变化对于人体十分不利,可以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说到这里肯定很多朋友会问,那如何解决呢?

一般说来,第一要让这些人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说不要再熬夜,戒烟限酒,科学运动,控制体重等等。除此之外,可以使用降压药,尤其是改变降压药使用时间,有些人可以在睡前服用降压药,这样有助于夜晚血压的降低和血压“杓型曲线”的恢复。

当然,如果你的晚上血压升高,一定要加以重视的同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


张之瀛大夫


半夜血压升高,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患者控制好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是很重要的。有时白天血压高了,吃药控制达标了,但到了晚上,血压是不是正常却常常被大家忽略。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血压呈现昼夜节律,白天血压稍高,晚上睡眠时血压降低,有个很形象的说法总结这个现象叫:杓型血压。

但是由于一些异常原因,这个规律被打破,夜间血压要和白天血压一较高下,走出了一条非主流道路,成了如下图这样

或者更夸张一点,比白天血压还高出一个头

最要命的是,因为夜间我们都在睡觉,谁吃饱了没事还起来量血压呢?于是,夜间高血压就这样华丽丽被我们很多人忽视了。

并且夜间高血压这种情况在慢性肾病人群中,并不少见!

那么,要怎么判断是夜间高血压呢?

2013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夜间睡眠或者凌晨12点到早上6点,平均血压≥120 /70 mm Hg可以确诊。

白天血压不高,医生量血压也不高,是不是就不发生夜间高血压呢?

近期,著名医学期刊JASN,发表了一篇关于慢性肾病患者隐蔽性高血压的文章,文中指出,很多慢性肾病患者诊所里血压正常是个假象,在诊所外却血压异常,其中就包括相当一部分夜间高血压。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慢性肾病患者发生隐蔽性高血压,不管是否伴随夜间高血压,因为没有被医生和患者发现,它对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患者将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且蛋白尿水平不容易被控制,肾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因此,对于有高危因素,平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量血压达到正常高值,也需要警惕隐蔽性高血压,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比单次诊所血压更能反映总体血压水平,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夜间高血压的存在。

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是不是得住院才能查?

做这个检查不需要住院,绑着袖带,背个小盒子就可以回家。日常活动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白天它会每30分钟自动量一次血压,晚上每60分钟自动量一次血压。

在慢性肾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是非常普遍的。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的血压高没有被识别,没有接受治疗,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如果发现夜间高血压,怎么办?

通过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夜间高血压。如果确定存在夜间高血压,那么需要和医生沟通,及时调整降压药的用药方案。也可以在医生同意下,调整降压药物的服药时间。例如,将早上服用的一种降压药改为晚上睡前服用。但降压药物里面的利尿剂不适合放在睡前服用,适合放在睡前服用的降压药有ACEI类或ARB类,也就是名字后面带有普利或沙坦的,如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还有CCB类,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调整方案以后,同时按照医生的要求,测量夜间血压,或者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来观察用药疗效。

参考文献:

1.Rajiv Agarwal,et al.Masked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 CKD.JASN March 2016 27: 924-932;

2.Paul E. Drawz,et al.Masked Hypertension and Elevated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in CKD: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Target Organ Damage.CJASN April 07, 2016 11): (4) 642-652;


肾上线


我们一般给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常常是要求早晨使用。为什么?

因为多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常常是夜间血压最低,较白天血压下降约10到15%。而在白天的上午6到10点和下午4到8点各有一高峰。而且早晨6点左右的血压最高。所以,我们称之为“勺型高血压”。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嘱咐病人能够起床后立即服用降压药。才能够在病人血压最高时,用药物降下来。


而有少数高血压病人,夜间谷变浅。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下降小于10%。我们称之为“非勺型高血压”。

还有一些高血压病人,无明显的夜间谷。也就是夜间血压无任何下降,甚至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者称为“反勺型高血压”。

而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每日变化的情况,和正常人的血压变化曲线相似。只是比正常人的血压偏高,同时波动幅度也较大一些。

在健康人群中,以及多数高血压患者中,一天24小时内,血压的波动范围常常在20到30毫米汞柱之间。正常人群,血压波动的最高值,也处于正常范围,一般血压波动会呈现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的改变。

大多数人第1个高峰在早起6-8点,8点后开始缓慢下降,但仍在全天的较高水平,并延续到11点左右;随之出现第1个低谷,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 第2个高峰在下午5-8点,此时血压又开始上升,但低于早上6-8点的第1个高峰。8点过后血压开始下降; 再出现第2个低谷,是凌晨2-3点时,这一个低谷,是全天血压的最低点。然后又逐渐上升。每日如此循环。 这种双峰两谷的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脑肾重要脏器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晚上一般血压会比白天降低10%到15%左右,主要是为了保护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功能免遭损害。如果打破这个规律,出现反勺型高血压,就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非勺型和反勺型高血压的出现,常见于植物神经失调、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内分泌疾患以及有些老年人等。有人统计发现,非勺型或反勺型高血压病人,其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大于呈勺型高血压,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而且在治疗上,反勺型高血压,治疗时也容易出现意外的结果。因为,常规情况下,仍然按常规的勺型高血压方法治疗,每天清晨服用降压药。但病人的血压高峰却是在下午或者晚上。早晨服药时,就会引起早晨血压相对平稳时,血压降得更低;而下午或者晚上又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相当于肚子饱的时候吃饭,肚子饿的时候,却没有饭吃。结果必然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出现更大的损害。

正确的处理高血压时,因为高血压病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勺型高血压。所以,首先每个高血压病人,希望每天监测早、中、晚以及睡前的血压。以及时发现非勺型高血压和反勺型高血压。及时调整服用降压药的时间。

另外,有人认为,反勺型高血压的形成,也与现代人工作繁忙,压力增大,生活习惯改变,夜生活增加,或者喜好烟酒有关。

所以我认为,对于高血压病人,特别是反勺型高血压的病人。还需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避免饮酒。避免过多的夜生活,按时睡眠。同时需要要劳逸结合,适当增加运动。放松自己,对工作、对生活保持良好心态。恢复植物神经功能。就能尽量避免勺型高血压。


肾病追踪


我零九年高血压脑意外(缺血性脑梗)住院治疗,夜班多故睡前服💊,有轻微后役症,右侧体温低一些,一次能做标准俯卧撑30:35个。谢谢你,张大夫,受益非淺。


憨猪不蠢


高血压了,必须吃药,如果吃三遍药的话,你把这三遍药的时间均衡的安排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晚上血压就不会升高的。

如果吃第一遍药是早上6点钟,那么你第二遍药就在8个小时后的下午14点钟吃,第三遍则是再14点钟后的晚上的22点钟吃,因为药效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吃药间隔也要一样,你这样吃,晚上的血压就不会增高的。

高血压患者吃药,必须严谨,一点也不能差,而且要随时测量血压的数值,增加或减少服药量,但是增加减少药量的幅度一定要小,要微增微减,绝不能马虎的。

如果你按我说的方法服药,那晚上的血压一定不会升高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从善如刘L


首先要放松心情,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最好的方法,包括保持合理膳食(减轻体重,限制钠盐,补充钙和钾,减少脂肪的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选药用药时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因人而异,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其它疾病时,要联合用药,同时病因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已知:中山大学生命医学周世宁博士的团队,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穆拉德博士《一氧化氮生物学功能》的基础理论,进行的研发,推出一款维护心脑血管方面的保健药物,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后保养上,已经过八年多的临床测试(我参与的),对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正在药监总局审批过程中,预计明年中可面市,希望能造福于广大的心脑血管病患者。


预防医学陈医生


高血压患者晚上血压升高了,可以先到医院诊疗,明确病因,看是否是降压药物服用不规范导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长效降压药,并配合饮食以及运动疗法。这样对于控制血压有比较好的效果。


好消息:您想更加健康长寿吗?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橙医生心脑课堂每日为您送上实用、靠谱的心脑血管科普知识。


橙医生健康课堂


夜间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容易造成心脏、大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中老年朋友要随时掌握自己血压昼夜变化的节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科学的保健治疗措施,控制夜间高血压,从而达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目的。

  1. 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可扩张足部及全身细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使迷走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状态,有助于降低夜间血压。水温宜保持在40℃~45℃,泡脚时间20~30分钟为宜,若同时进行捏脚、搓脚等效果更佳。
  2. 散步 睡前进行15~20分钟的慢速散步,有利于气血流通,有效松弛神经,解除大脑紧张状态,不但使人容易入睡,而且更易进入深度睡眠,起到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有效控制夜间高血压。
  3. 默想 默想是目前高血压治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显示,默想练习使血压平均降低4~7毫米汞柱,且降压效果维持5个月以上。晚上睡觉时,全身放松躺下,排除一切杂念,卧室保持安静,每次呼吸重复一个短句(如“我很舒适”)。每次10~15分钟,连续坚持2个月降压效果明显。
  4. 每天吃1个香蕉 随着年龄增大,机体细胞衰老,加上消化功能减退使食量减少,体内容易缺钾。人体缺钾容易引起血压升高,特别是引起夜间收缩压的升高。香蕉中含钾丰富,经常食用可避免缺钾引发的夜间血压升高。
  5. 改善睡眠环境 卧室室温宜保持在18℃~20℃,湿度在60%~70%左右,这样对心血管系统神经调节和控制夜间血压十分有利。同时要避免噪音干扰,卧室中尽量不要摆放电器设备,不要用闹钟叫醒,安静的环境可有助于防止血压升高。
注意事项
  • 如果血压不稳定,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就医治疗。

大象心健康


有病就得早治,喝点药不是好了吗,……?俺真的有些病人不明白,据我治疗该病临床中,总之有些病人十多年或廿十多年,却都一直在吃没用的白粉片,也不叫人治疗,不知是邪了还是西化!总之普着一遍空白,走上科学年代的态度,科学是好的但没经过试验和多证实,要长期服药的科学理念,理解是错误的,有什么病治了十多年没效不用换药,又啥医生说什么病多不能治疗?什么人就说什么话罢!说这高血压病目前不能治疗,谁会治疗谁就是骗子,因此,只告科学控制之中,无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