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牛人!战败身死,却受儒释道三教香火,藏族人都供奉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虽然没有太过激烈的冲突,但一直以来还是有相互一较高下的心结。而且每个朝代三教都总想受朝庭重视,将自己奉为国教,以便推行和发展,由此相互攻讦,扬己抑他也是时有发生的。像《西游记》里面的车迟国道士对僧团的迫害情节,虽然只是小说虚构,但是也一定程序上影射了明朝的宗教之争。

也是基于以上原因,儒释道三教的神仙也是泾渭分别。即使相互“借鉴”也是改头换面,比如佛教里的燃灯佛,到了道门里必须得是燃灯道人。观音菩萨到了道门,就叫慈航道人。佛教的庙子里供的是佛菩萨,绝不会供孔圣人和太上君,而道家也不会去供孔圣人和佛菩萨。孔庙就更不会供儒家认为的那两家“怪力乱神”!(大体上便是如此,但是倘若拿一些特例来驳小仙,我只好认输。)

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偏偏就有一位历史上的大将横穿三教,而且在藏民中都有一定信众,这位牛人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汉寿亭候,忠义的化身,美髯公关羽、关云长。


牛人!战败身死,却受儒释道三教香火,藏族人都供奉

佛教伽蓝菩萨关云长


其实,平心而论,根据陈寿的《三国誌》和一些官方史书材料,关羽远没有影视剧、民间传说今天我们认为的那么厉害,顶多算刘备手下一名忠心耿耿的大将,一生的功绩也就是封了最低等级的“候”。以我个人的看法,关羽政治上算70分,军事谋略算80分,人格完善也就70分,道德情操也许85分吧。总之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他原本就应该是介于上下与中上之间的人物,但是也许是他运气好,或是胡子长的好看,又或许历史上山西的商人太有钱了,太遍及了,所以一步一步,翻着个的,关羽就成了大帝,真君,圣人还有财神。

最先收编关羽的是佛教,据《佛祖统纪*智者传》记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到了荆州当阳玉泉山,想在那里建精舍讲法,在树下入定时,遇到关羽的阴魂前来皈依。原来关羽败走下麦城被杀后,冤魂,心有不甘,没有投胎,在玉泉山占山为王,知道智者大师是有修行的高僧,所以来皈依,护持。所以由此关羽被大师授三皈五戒菩萨戒,成了佛教的护法,伽蓝菩萨,与苇陀菩萨平起平座,享受佛教寺院的香火,以至后世,有汉传佛教的寺院都有了伽蓝菩萨的塑像。


牛人!战败身死,却受儒释道三教香火,藏族人都供奉

湖北当阳玉泉寺智者大师像


又过了几百年,道教赶上一名十分喜欢信道的皇帝宋徽宗,于是一想,你佛教一个外来的宗教把我们本土的大将封为菩萨,分明就是为了借本土历史名人推广自己的影响,那我们干嘛不也这样干?于是上奏徽宗皇帝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这个比佛教那个自封的体面了,然后就开始各种美化,神化,讲故事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又是很信道教的,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赐解州关帝庙曰“英烈”,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万历皇帝遂赐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在正阳门关帝庙举行了为期3天的盛大醮典。 关老爷在道教里的牌子是越来越大了,香火也越也来越旺了。


牛人!战败身死,却受儒释道三教香火,藏族人都供奉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这佛道两家对关羽是青睐有加,儒家也闲不住了。这要再不赶下潮流,估计信关公的都把钱捐到寺庙,道观去了,书院没得人资助了。于是翻故纸堆,反正儒家最拿手的就是在书缝字脚找考据,找到关羽小时候上过私塾,喜欢夜读《春秋》,妥妥的,这是我儒门中人嘛。各种归纳总结,提炼人物闪光点和英雄事迹,活脱脱集“忠孝仁义礼智信”为一体的圣人呐。可是儒家已经有一个圣人了,而且还有个亚圣了,总不能封个亚亚圣吧,脑袋一拍,文有文圣,武有武圣,孔夫子心里十万个不情愿,给关老爷让了半个座位。关羽落户儒家,享受圣人香火。


就这亲儒释道三教尊崇,加上历代皇帝滚雪球似的加封,到光绪年间关羽成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要多牛的人才能配这么长的名字啊。


同时关公信仰的辐射随着时间和历史不断扩散,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关公信仰。但是还有一点令我们以前可以想不到,在藏区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中,关公也是很受欢迎的。不管是在拉萨,安多还是康巴地区都有关公庙。人们一般将关公和藏族的民间传说英雄格萨尔王共同供奉,而且据说拉萨的每年夏天都会举行关帝游街活动,人们把拉萨扎基寺内的关公塑像,请上轿子,绕着八廓街转几圈,驻藏文武官员都会列队骑马相随,还有人会装扮成关公麾下的左右将士参与其中,场面十分热闹。

牛人!战败身死,却受儒释道三教香火,藏族人都供奉

藏区关帝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