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鄧鐵濤:醫療思路如果和西方接軌,我們的人民就要受災了


鄧鐵濤:醫療思路如果和西方接軌,我們的人民就要受災了


關於仁心仁術,這是我聽過的最好回答。


什麼是仁心?鄧老說,仁心就是孔孟之道的仁心,對待病人要有仁心。到底什麼是仁心呢?我想用鄧老的話說就是,仁心就是把病人的病痛當作是自己的病痛來對待。


什麼是仁術?鄧老說,仁術就是在儘量不去破壞人體的情況下去治病。比如西醫,哪疼割哪,那這就不是仁術了。


當年非典的時候,使用大量激素造成病患的股骨頭壞死,肺部纖維化,人活了,但是人也廢了,按鄧老的解釋來說,這肯定也不是仁術。


什麼是仁心呢?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把病人當親人一樣來對待,自己親人如果得了病,會使用什麼醫術,那就得對病人也用什麼醫術。如果自己親人用一套醫療方法,對待其他病患又用其他醫療方法,這顯然就沒有把病患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來對待,這就是沒有仁心。


可以說,鄧老用四個字,就把中醫總結到位了,國醫大師的稱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中醫不是落後,而是跑得太前了。所以你用西方那個落後的來看它,它就“落後”了,其實它是先進的。仁心仁術,這一直都是先進的,只是人們丟了寶貝,去撿了糟粕當寶貝罷了。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卻懷揣著瑰寶去撿垃圾,真的是讓人唏噓。


視頻中說,美國2000年的醫療費用是13000億美元。那麼2000年中國的GDP是多少呢?守一去查了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


鄧鐵濤:醫療思路如果和西方接軌,我們的人民就要受災了


2000年的時候,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多少?


鄧鐵濤:醫療思路如果和西方接軌,我們的人民就要受災了


100美元=827.84人民幣元,也就是1美元=8.2784人民幣元。


我們換算一下,中國2000年的GDP是100280.1億元,摺合12113.46億美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那麼美國在2000年的醫療支出是不是1.3萬億美元呢?守一也查詢了一下。


鄧鐵濤:醫療思路如果和西方接軌,我們的人民就要受災了


我們看到,美國在2000年的醫療保健支出,是1.3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按1.3萬億美元來算,還少算了一些。就這樣,我們的全年GDP一共才1.21萬億美元,還真是不夠支出美國的醫療費用的。


而且最關鍵的要明白,美國才多少人?中國多少人?如果按照美國的人均醫療費用來算,那這個懸殊就更是大的驚人了。簡直沒辦法想象。而且美國人自己都說,醫療差錯是美國的第三殺手。


所以鄧老說,我們拿西方的來接軌,拿的了嗎?拿不了!


中醫說,上工治未病。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沒有人願意生了病再去治病,沒有人願意小病治成大病再去搶救。不生病,才是硬道理。


鄧老多可愛啊,鄧老說,等沒病就治好了,藥廠就沒生意了,所以不符合帝國主義,資本主義那一套。所以現在我們如果接那個軌,我們的人民就受災了。所以我們不能走西方的那個路,13億人口啊。


鄧鐵濤:醫療思路如果和西方接軌,我們的人民就要受災了


你想啊,美國2000年的時候,也就2.82億人口,醫療支出是1.36萬億,人均醫療費用約4822美元,換算成13億人口,那一年的醫療費用就是6.26萬億美元,而我們當時的GDP只有1.21萬億美元,5倍還要多。也就是說,按2000年的GDP算,全國人民不吃不喝,幹5年,才夠支付醫療費用的,你說可怕不可怕,你說能不能接軌?接軌了會不會受災?


毛主席說過,藥品醫療不能以賺錢不賺錢來看。一個壯勞動力病了,給他治好病不要錢,看上去賠錢。可是他因此能進行農業或工業生產,你看這是賺還是賠?


不得不說,毛主席比我們早看幾十年,賬也比我們算的清楚。而且毛主席的這句話,給我們的醫療事業,指明瞭道路和方向。


什麼方向呢?那就是醫療的方向是事業,而不能是產業。


賬應該怎麼算呢?按照西方的算法,藥品醫療確實很賺錢,但因此而讓很多人因病返貧,健康下降,那麼他的個人生產力肯定是要下降的,因貧困而造成的家庭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不論是從個人生產力的下降,還是家庭不穩定因素造成的問題,總體算下來,都很可能是成本大於你藥品醫療所賺的錢的。


而如果思路轉換一下,按毛主席的思路來算這筆賬,看病不要錢,由國家公共事業支出來承擔,看上去賠錢,但是大家的身體健康了,不會因病返貧了,家庭更和諧了,由此而產生的社會正面效應和激發出來的生產力,很有可能就大於公共事業所承擔的醫療費用了。


我們算賬,不能只算小賬,還要算大賬。而且,免費醫療,能很好的解決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


醫療當成產業來做,那麼勢必會讓大家都以利潤為目標,這本身就與治病救人的醫療目標相背。病人的訴求是治病,而醫療產業的訴求是利潤,這顯然會加重醫患關係的緊張程度。


而如果國家來承擔醫療費用,醫生們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再出一套相關的考核制度,治好病的,治好病人多的,療效好的,可以給出好評的機制,比如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對於好評多的醫生,給予獎金獎勵,形成一個以療效為評價標準的晉升機制。這樣,能治病的好醫生會得到晉升和獎金,大家也都會朝著如何才能治病救人這個道路上去發展,這樣,醫患關係一定能夠得到緩和。


建立了這樣的制度後,從大賬來算,我們大概率不會比現在的產出低(包括GDP,以及整體的社會和諧程度,不穩定因素的降低等等)。


當然了,守一隻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具體的制度的建立,如何考核,如何獎勵,肯定都是要有更具體更細節的安排的,我們只是提個方向。


古人說,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中醫,一定是治病救人的。在目前的環境下,中醫當然也要賺錢,因為中醫人也要養家餬口。賺錢,沒有任何錯誤,但守一想說的是,中醫人一定不要忘記了治病救人的本心和初衷,在賺錢的同時,如果遇到了窮苦人,他們可能沒有多少錢,但也要用心去救治,而不能見死不救。畢竟,開個方子,費不了多少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