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

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

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具體而言,由我省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11個,其中2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張小松教授團隊完成的專用項目、西南交通大學何川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建設及營運安全關鍵技術”。

由我省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14個,其中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參與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項目,拿下2019年度僅有的3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的1個。

除了獲得“高含金量”的特等獎、一等獎外,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主持完成的“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體系構建及其作用機制”、章毅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神經網絡的若干關鍵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度是四川的“軟肋”。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四川無一項目獲這項側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獎項。2018年度我省2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9年度與之持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負責人介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更多研究一般性、規律性問題,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認為,今年四川獲獎情況說明,我省在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方面的能力不斷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在全國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記者 熊筱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