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辨证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它指导着临床实践,即辨证施治。没有辨证就不可能谈施治,其施治无疑带有盲目性。 证就是临床症状加脉。象、舌象的综合体。具体来说,不同的病有不同的证,因而也有不同的辨证方式。如杂病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伤寒有六经辨证,温病有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临床首先是问,有“十问歌”,可以参考,要问患者主要症状及其病史,检查经过,在何医院作过哪些诊断,治疗经过,服过何药,效果如何等,这样就可基本掌握情况,然后通过望颜色、望舌象、闻气息、闻气味,并认真切其脉象,通过望、闻、问、切,对病情有了基本掌握。这里先谈一下“时病重舌,杂病重脉” 这里说“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就是说,时病偏重于舌象,杂病偏重于脉象,在辨证论治时,还是舌、脉合参的好。 既然偏重,就谈谈偏重的道理。因为时病病程较短,邪在肺胃,在舌苔上能够得到及时反映。例如温病邪热从卫分转入气分,舌苔由白转黄;邪入营分,其舌必绛;邪入血分,舌有出血痕迹;湿热内蕴时,其苔必黄厚而腻;湿浊中阻,苔必滑腻,腻苔渐化,表示湿邪将退;光舌逐渐生苔,表示胃气津液将复。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在时病过程中,病情的进退,舌象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此时脉象也有变化,但不如舌象反映及时,脉象有时不能客观化,而舌象表现黄、白、滑、腻有无,是非常客观显明的;因而观舌质,可以验其证之虚实;察舌苔可知其邪之浅深,寒、热、湿邪一望而知,观其润燥,以验津液之盈亏。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等,最重视舌诊;当然对脉象也非常重视,诊脉重要之处,是在决生死,断预后,无论时病杂病都不例外。叶天士《温热论》论脉之处颇少,但论到之处,却很精细,如热病大汗之后,症见肤冷,指出:“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症矣。”对汗解后身倦、神疲与突转虚脱之鉴别。其重点就在于脉。可见关键时刻,诊脉比察舌更重要。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杂病辨证,诊脉是首先之一环。从浮、沉、迟、数中,可以察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但也不能离开察舌,如气虚、阳虚者,舌质多见淡胖;阴虚火旺者,舌质多见干绛;蓄血于内,舌上多见瘀点;痰湿内蕴,舌苔多见厚腻。舌苔为胃气所生,消化道有关疾病,很容易从舌苔中反映出来。

笔者日常多接触胆石症患者,其舌苔都是黄腻的,所以厌食油腻,但在脉象中就不容易反映出来。当然脉象有其重要之一面,除浮主表,沉主里,迟主寒,数主热之外,如胸痹患者,脉象沉迟;心悸患者,脉象急数;肝阳患者,脉象弦数;肝风患者,脉来弦劲;昏厥者脉沉细无力,气脱者脉沉伏,妊娠脉滑数等等,则非舌象所能反映。

“时病看舌,杂病摸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但要注意,舌脉都有真伪之辨,舌有染苔,脉有反关,不能不使临床医家注意,脉、舌、证一定要合参,无论时病、杂病都是一样。如果不辨真伪,只强调一端,没有不误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