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面试85+,从避开这3大误区开始


面试85+,从避开这3大误区开始

误区一:面试可以自学上岸

经常有人问,公务员面试能不能不报班、自学上岸。

面试是能力测试,如果基础能力强,自学上岸并非难事,我身边就有不少自学上岸的成功案例。

但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报班学习,为什么呢?

因为省时省力,成功率更高!

自学上岸要有能力基础,还要有充足的备考时间。

在成千上万的免费面试视频和书籍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实用的方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自学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面试小白,要想快速提升面试能力,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报班,找个有经验,有方法、有思路的引路人。

这个人可以告诉你面试是什么,考官喜欢什么,不同题型有哪些答题思路,也能详细的跟你剖析真题,回答你的疑问。



误区二:面试能力可以短期速成

公务员面试是能力测试,考察的是我们认知能力和做事情的能力。

大部分人都具备能力的基础,关键是如何能够把这些能力,比如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想,在面试中充分发挥出来。

短期速成可以给你模板,但不能给你思维方式,不能给你知识储备,不能给你表达能力,更不可能给你自信。

思维方式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储备都需要长期的积累。

例如:综合分析类的题,提出观点,阐述和论证观点。能不能提出有深度、有高度的观点,大多是依靠我们平时的思考;而论证观点,需要事实作支撑,这些事实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很多人平时对时政热点毫不关心,跟他讨论面试话题压根不理。

快要面试了,才开始着急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寄希望于短期集训拿高分。

在当前这种公考竞争趋势下,短期集训的效果,在一些竞争比较小,对手比较弱的岗位上,如果答案组织好一点,回答顺畅一点,可能还有希望。

但如果是一些发达地区,省市岗位,基本上一点戏都没有。

依靠短期速成能拿高分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

所以,放下急功近利的想法,回归学习的本质,相信积累的力量。


误区三:把思路用成了套路

反套路这个词,在最近几年的面试培训中很火热。

我听过很多其他老师的课,线上线下的都有,大家都在不断强调答题时要反套路。

但到底什么是套路,却很少有一致的结论。

  • “首先我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情绪,控制事态”——算套路吗?
  • “综合分析题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算套路吗?
  • “计划组织题的事前准备,事中开展,事后总结”——算套路吗?

肯定不是!因为这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同样的思路下,为什么有些人拿高分,而有些人让考官觉得是套路呢?

因为高分选手不会把思路当成标准答案去背诵,他懂得结合情景灵活变通,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而低分选手答题像背书,分析原因泛泛而谈,解决思路不贴合实际,“万金油”方案放之四海皆准,却永远无法打动考官。

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灵魂,再好的思路都只能沦为套路!


北楚说: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面试准备,越早越好,反正只要想进体制,这个能力,早晚是用得上的。

面试85+,从避开这3大误区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