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乾貨分享:企業如何向合夥人制方向改造

在經濟環境不確定及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大量中小企業正承受著價格戰、成本上升、去中介化等多重挑戰,部分企業因過往忽視內功,已缺少再研發及再升級的資源及環境,許多企業正在被逼向死角。

企業是轉換思維逆勢擴張,還是被動迎戰逐漸退出,對部分中小企業家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


乾貨分享:企業如何向合夥人制方向改造


其中,一類企業所處環境有如下典型特徵,他們廣泛分佈在B2C及B2B行業中,可能還有最後一輪突圍機會:

1.企業規模在同行業中屬於第一梯隊,排名靠前但市場整體佔有率不高,沒有絕對優勢。

2. 企業所處行業中游環節,或產品為他人集成產品中的環節產品。

3.行業混亂,散小亂弱,缺乏標準,產品魚龍混雜,在行業不景氣下,市場量價齊跌。

4.市場不透明化程度較高,營銷成本佔比較高。企業內成熟營銷人才頻繁流失,難以大量複製專業營銷團隊。

5.行業大量存在“無實體、無品質、無保障”但有營銷能力的個體戶機構。

6.由於企業長期忽視管理,從而研產供銷各環節運營效率低下。

7.被併購或被淘汰心有不甘,再投資擔心血本無歸。


乾貨分享:企業如何向合夥人制方向改造


企業的突破關鍵在轉變競爭形態,其中合夥人改造是關鍵方法:

具體看,企業通過合夥人改造,達到以下狀態目標——

1.由做產品到做平臺,通過“經營的短期收益”獲取“戰略的長期收益”。

2.塑造平臺價值,整合外部散小亂弱的個體戶資源,通過合夥人機制形成聯盟。

3.改造企業分配模式,化整為零,拆小業務經營單元,從營銷端到生產、研發設計,全面實現內部各營運環節的獨立結算,由為公司幹到為自己幹,通過為自己幹增強公司的平臺價值。重心下沉,“聽得到炮火的地方進行決策”,鼓勵主體內部創業。

4.在合夥人改造過程中,企業實現由“重資產、重人力”向“輕資產、輕人力”轉變,降低了企業的投資運營風險,能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調整。

5.企業要成為各合夥人主體的戰略資源導入者、資本導入者及市場經濟機制建立者,破除原有行政管控帶來的效率低下問題。在此基礎上,企業通過“1+1大於2”的多重業務組合方式,推動內部效益的進一步釋放。

6.通過個體效益釋放,去除企業成本損耗。通過規模的擴大,爭取了優化內部效率,持續改造品質的時間及空間。同時,企業平臺影響力的持續釋放,讓企業重新尋找與上下游的對話關係,通過溢價能力的提高及範圍擴大,尋找定義了市場空間。

近期,我們集中實施了數家此類型企業的改造工作,效果顯著,企業重現生機。

以A企業為例,其主營業務為健康家居(為別墅及公寓客戶提供淨水、淨氣、恆溫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原有的盈利模式為外採產品,內部溢價,通過渠道商及自主開發獲取項目信息,提供系統設計方案並實施收費盈利。

其通過若干年競爭,已獲得北京市場第一,但市場份額卻不足北京市場2%。同時面臨較大的內外部環境壓力:

外部來自於渠道商的利潤擠壓、同行的惡性壓價、電商的產品直銷去中介化。

內部來自於銷售人員不斷增加的激勵預期、經驗豐富者離職創業、產品越來越多元化帶來的管理後臺膨脹,人力成本上升。

企業淨利潤率由高峰時期的20%下滑至近兩年的3%,企業家一方面面臨巨大市場前景,一方面也面臨巨大營業風險。

在此背景下,經過慎重診斷評估及持續的研討調研,企業家開始了合夥人改造,而不同於過往的機制推行,出乎意料的是,這個舉措得到了來自內部高管及外部合作方的一致歡迎,甚至許多過往老部下也紛紛表態要回歸企業。

合夥人改造後,各環節業務人員重新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產品形態,權利下放帶來了決策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大幅下降的好處。

各環節形成內部市場經濟,由原有的企業對下評價到雙向市場評價,能力弱效益低的模塊自然在競爭中被淘汰。

企業煥發了新活力,在市場頹勢中重燃鬥志,逆勢崛起。而企業平臺,在量能的持續增長下,也獲得了平臺收益,目前正謀劃新三板上市。

當然,企業合夥人改造從結果看,效果明確,運行清晰簡單。但從過程來看,又需要慎重實施,簡單來說,做企業的思維、方法變了,企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風險。

合夥人機制的改造,關係著企業長期戰略佈局、資本、組織運行模式的一系列調整,需要縝密的測算、機制制定、研究、溝通工作。具體來看,企業要明確幾大問題:

合夥人改造的戰略意義:經營模式發生調整;企業價值創造方式出現變化;股權安排;從哪分利,從哪盈利;合夥人改造中的收益及風險在哪;未來企業的圖景規劃是什麼。需要結合具體行業。

合夥人改造的組織策略:財務測算,能否存在多大的分享空間;是整體改造還是局部改造;組織機構調整,需要打造一個怎麼樣的平臺總部,提供何種服務;合夥人的組織模式是什麼,與平臺間是何種關係;授權機制調整;供研產銷間的關係如何變化。需要結合具體企業。

合夥人改造的人才及文化策略:什麼樣的人能做合夥人;合夥人的責權利是什麼;遵循何種規範;從哪引入合夥人;如何與合夥人間達成利益之上的文化共識。需要結合具體的公司文化及行業屬性。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行業及企業都適用於合夥人機制的改造,它是企業發展特定階段、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戰略。無論是萬科、海爾這樣的行業巨頭,還是類似於A企業類的細分行業領先者,雖屬於不同行業,但都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合夥人改造,背後有其規律,也有特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全國經濟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在大量中小企業大概率被擠出市場競爭的背景下,也許合夥人作為一種重要的改造方式及運營戰略,為在傳統行業中掙扎的企業家們,打開了一扇新窗戶,提供一種新思路,創造了最後一次的低風險突圍機會。


乾貨分享:企業如何向合夥人制方向改造


人員激勵的動力,股權是核心。

商業模式的創新,股權是橋樑。

資本市場的博弈,股權是貨幣。

股權是企業的命脈,是老闆的第一課,也是最要的一課!企業一開始就決定了結束!

股權分配

讓最有價值的人成為股東

1、股權激勵頂層設計,如何去股權佈局,如何設計持股平臺?
2、如何全方位的把握公司控制權?
3、股權還有哪些致命的陷阱,股東進入的六星標準?
4、股東拿到股份後不幹事怎麼辦?


5、如何設計股東的考核機制和退出機制?
6、如何收回分錯的股權?
7、如何確定每個崗位的股權比例?
8、員工沒興趣,不想拿錢買股份怎麼辦?
9、如何系統設計公司章程?
10、如何設計股權融資和股權眾籌?
11、如何用股權激勵上下游?........

作為老闆,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學懂股權,學會股權架構,才能保證自己的公司長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