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殲20機體較大的原因是什麼?

利刃巨透社


大塊頭有大智慧。

目前世界上已經面世的四代機有美國的F22、F35、俄羅斯的蘇57和中國的殲20、FC31共5種,其中殲20的體型確實是最大的。

上圖的對比非常直觀,殲20的個頭明顯比其他幾位大一圈。

殲20機長超過20米,如此巨大的尺寸難怪在首飛後會讓美國某些媒體以為這是一款戰鬥轟炸機。當然,在之後的頻頻亮相中,殲20所展現出的出色機動性能使得大家終於認識到: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戰鬥機。

殲20尺寸較大是中國當前航空工業基礎與對四代機的獨特需求相權衡的必然產物。簡單的說,我們需要一款尺寸較大的戰鬥機來滿足特定需求,而且我們的航空工業水平也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把殲20做的大一些才能夠滿足需求。

首先,我國對殲20的載荷航程性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為了獲得優秀的載荷航程性能,要求殲20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油,而四代機隱身要求又必須將燃油和彈倉內置,這就必然要求使用較大的機體來裝載足夠多的內油。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在論述我國四代機的性能指標時,明確要求其作戰半徑應該覆蓋周邊大部分國家的首都,經一次空中加油可覆蓋日本全島(見上圖紅線標註),如果殲20真的達到此項指標,說明其不加油的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與蘇27相當。考慮到蘇27的內油情況,殲20的最大內油肯定超過10噸。實際上,殲20是目前中國內油量最大的戰術飛機,超過蘇35。

殲20對作戰半徑的苛刻要求應該是吸取了F22的教訓。美國在研製F22時將制空性能放在第一位,為了保證機動性能,在機體尺寸、內油量方面做了巨大的妥協,所以造成F22一個臭名昭著的缺點:腿短。據稱F22在典型作戰環境下的作戰半徑僅740公里,這在假想中的歐洲戰場不成問題,但是在遼闊的西太平洋島鏈內作戰,將嚴重依賴前進基地和空中加油機,限制了作戰強度。殲20在制定相關指標時充分體現了後發優勢,摸著鷹醬的尾巴過河。

2、當前中國航空工業的水平決定了殲20必須要用較大的機體才能實現預期中的性能。雖然我國航空工業在新世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必須要承認,與美國等航空強國相比,我們在基礎材料、電子設備等方面差距還是比較大,為了達到相同或相似的性能,我們的設備必須造的大一點才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同樣為了計時,美國可以造出手錶,中國就得造個掛鐘。

就拿我們相對拿手的雷達技術來說,殲20必須使用口徑更大的雷達,因此造成機頭非常粗壯,而F22的APG-77雷達就顯得小巧的多,機頭比較纖細。而更明顯的例子在珠海航展期間展現的更淋漓盡致。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期間,殲20在飛行中開啟彈倉,展示武器掛載能力,但是這次展示卻暴露了一個問題:目前殲20的彈藥掛載能力不如F22,機腹主彈倉只能掛載4枚PL-15遠距空空導彈。

而F22以更小的彈倉可以掛載6枚AIM-120D空空導彈,這背後體現了兩國在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導彈制導水平的差距。為了獲得相似的射程和性能,中國不得不把導彈做的更大,這就連累了殲20也必須做的更大才行。

3、較大的機體尺寸為未來的改進、升級留足了空間,算是未雨綢繆之舉。

現代戰鬥機的壽命越來越長、服役時間也越來越久,在漫長的服役生涯中要不斷改進才能永葆青春。殲20作為我國未來幾十年的主力戰鬥機,一定會不斷的改進、發展,形成系列化。而戰鬥機改進的主要方向,就是通過增加機載設備來獲得更強的戰鬥力。殲20巨大的機體為未來的改進留足了空間,其實這也是研發團隊在殲20研發支出就定下的思路。

美國海軍F/A-18系列的發展就說明了機體尺寸對改進、升級的重要性。美國在“經典大黃蜂”的基礎上,通過放大機體尺寸、加裝更先進的機載設備和更多的燃油、武器等載荷,發展出了“超級大黃蜂”,作戰性能大幅提高。而為了使“超級大黃蜂”在未來的升級更加遊刃有餘,美國飛機設計師為“超級大黃蜂”預留了0.6立方米的機體空間。

而F-16就是這方面的負面例子。當年設計F-16的“戰鬥機黑手黨”秉持“能量空戰”理念,將F-16的機體設計的非常簡潔而小巧,沒有多餘的贅肉。但是在之後的發展中,為了搭載更多的設備和燃油,F-16不得不把自己弄成“鼓包怪獸”,嚴重影響了飛行性能,變成了專職舔地的攻擊機。

在殲20未來的服役生涯中,激光和其它類型的定向能武器有可能發展成熟,如果殲20加裝這些對能源功率和容量要求較高的新質武器,毫無疑問需要佔用較大的機體空間。在這方面,殲20比F22、F35更有優勢。

總之一句話,四代機時代,重型為王!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這張圖是國內認為J20機體較大觀點的淵源之一。但實際上這張圖的尺寸和比例都是錯誤的。J20長度為20.3米左右,翼展12.88米左右,比F22翼展13.56米更小,但長度比F22的18.9米略長,高度4.45米比F22的5.08米更低。其實兩架飛機尺寸總體上相差不大,但在J20公開初期,西方社會一直認為J20是一種類似F111那樣的大型戰鬥轟炸機,這一錯誤觀念一直流傳至現在,並且進口到國內。造成這種錯誤觀點的原因是J20的垂尾非常靠後,後掠角度很大,而且是全動式垂尾,面積只有F22的一半左右。在小而且靠後的垂尾的襯托下機身顯得比較碩大。而且J20為了減小超音速阻力,座艙下方機身沒有隆起,為了保證足夠的視野,座艙比較靠前。這樣靠前的座艙和靠後的小垂尾把機身襯托的又長又壯碩,給人一種機體非常大的感覺,其實只是一種錯覺。


尖端防務


五代機機體都比較大,這主要是為了照顧性能指標,作為五代機裡的重型機,殲20機體大就更是正常了。但是實際上殲20也沒有大的離譜,他的機體尺寸和蘇27系列戰鬥機差不多,並沒有超過合理水平。


五代機的複合材料比一般的鋁合金更加結實,機翼載荷和抗過載、拉伸、扭曲能力更強,而且其機體採用一體化成型加工,機翼的翼根和機體同時加工一體化製造,因此飛機非常堅固,而且由於採用梯形機身,因此機體本身的結構也比較緊密,這就為飛機拉大尺寸創造了便利條件,說到這裡有人糊塗了,為什麼五代機非要拉大機體?還得創造條件去拉大?


因為五代機是隱身的啊!隱身的飛機就必須要有彈倉啊!彈倉必須要大才夠用嘛!試想一下,四代機可以外掛導彈,動不動還搞一個複合掛架,拉著10枚導彈升空作戰的四代機比比皆是,一比下來,五代機因為要把彈藥放在彈倉內,反而在飛機的有效戰鬥掛載上不如四代機了,這就是彈倉體積的問題。


以殲20為例,雖然他有世界上最大的彈倉,但是他攜帶PL15導彈的話只能帶4枚,攜帶PL12導彈則能帶6枚,側彈倉內則可以容納兩枚PL10導彈,確實算不得多,相比於美國的F22A戰鬥機,F22可以在彈倉內容納6枚AIM120導彈,這就是說,美國飛機在彈倉更小的情況下,容納了更多的同等性能的導彈,相比之下,殲20的彈倉還嫌不夠用呢。


為了拉出足夠大的彈倉,那就必須要把飛機做大,畢竟飛機如果不做大,單單做大彈倉是很危險的,這會導致飛機的機體結構強度不足,抗過載能力降低,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羅斯的蘇57,他有前後兩個腹部彈倉,貫穿機體前後,這就導致其機體承重不足,至今都不敢在飛行中打開腹部彈倉進行大角度機動,這就是不擴大機體的後果。


海事先鋒


單獨看殲-20的時候,看上去比較長,據有些猜測的數據,殲-20機長20.3米,翼展12.88米,機高是4.45米,殲-16我們可以參考蘇-30的機體數據,蘇-30機長是21.9,翼展14.7米,機高是6.4米,可見殲-20比殲-16還小一些,看上去大是視覺錯覺。

殲-16看上去好像不大,其實比殲-20高大一圈,噢,我的眼神兒啊!

當然跟F-22的機長18.90米 ,翼展13.56米,機高5.08米相比,殲-20確實長了一米,但翼展和機高都比F-22小。

在我看來,在目前空軍方面對殲-20的各方面優異性(包括隱身性,機動性,超音速性能等)能作出肯定的情況下,長一米不但不是缺點,反而是優點,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殲-20彈艙比F-22要更長一些。

彈艙長度可以使用更大的遠程導彈,雖然有報道說,咱們的中距空空導彈因為燃料性能比AIM-120稍遜,所以彈體更長大,姑且算說的對,但我國燃料科學是一直在進步的,在這個基礎上,中距彈可以縮短,遠距彈也可以縮小到掛入殲-20彈艙之中,作為隱身戰機,其遠程攔截能力是最重要的戰力。

殲-16翼下掛載的新型遠程空空導彈,據推測長度不短,能否裝入殲-20彈艙呢?必須的!(N)


聯合防務


殲20的體型並不算很大,三款隱身戰機尺寸對比如下:

殲-20:翼展12.88M、機身長20.3M、機身高4.45M

F-22:翼展13.56M、機身長18.9M、機身高5.08M

蘇-57: 翼展13.95M、機身長19.8M、機身高4.74M

可見殲-20僅僅更加修長而已,它的翼展和高度都不算龐然大物,殲-20僅僅是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一種碩大粗壯的感覺,這是因為它的設計思想沿襲了蘇聯戰機的風格,蘇聯的戰鬥機大多比西方國家的同類產品粗壯,只有蘇-27系列氣動外形做得好在視覺上修正了以往蘇制戰機固有的體型錯覺。下圖是米格25的照片直觀感覺上非常碩大粗壯,

但是米格25並不算是很大的飛機,它的尺寸數據如下:

米格-25:翼展13.95M、機身長22.3M、機身高7.5M,

F-15:翼展13.05M、機身長19.45M、機身高5.65M,

蘇-27:翼展14.7M、機身長21.935M、機身高5.932M,

對比之下滅米格-25也就是有點高和修長並不算太大,它機身上生冷的線條和幾何結構是造成視覺上較大的主要原因。殲-20採用與背部平齊的上單翼結構,碩大的腹鰭和修長的機身都和米格-25有很大相似性,這種延續蘇制戰機風格的設計是導致殲-20視覺上體型較大的主要原因。

軍方發佈的圖片顯示殲-20雖然修長但是遠比殲-16要緊湊,如果有合適的摺疊機翼設計殲-20比殲-16更適合做艦載機。由於殲-20使用了大三角機翼設計導致主翼的翼根較寬,這給摺疊機翼的設計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此外殲-20為了增大航程以及彌補發動機耗油的缺陷,不得已將機身做得更大以容納更多的燃油。

F-22:航程半徑760公里

殲-20:航程半徑2000公里。

殲-20巨大的航程優勢一方面來源於它吸收了蘇制戰機內置油箱的設計思路。蘇-27為了提高航程把機身各個角落都加裝成油箱,甚至連垂直尾翼中也都是油箱,這種設計思路肯定在殲-20上有所借鑑;此外殲-20的內置彈倉也比F22大,更比僅有2個彈倉的F-35大得多,這是因為我國的“戰場數據鏈”共享技術不夠完善,做不到西方國家那樣的機群協同作戰,單機載彈量依舊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大容量彈倉也是導致殲-20機體較大的原因。


利刃巨透社


J殲20的確是目前機身尺寸最大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相比於美國的F22、F35,俄羅斯的蘇-57,沈飛的FC-31,殲20大了許多,特別是機身比較修長,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殲20的龐大之處,機身長度超過21.3米,以至於被西方磚家看扁:這麼大的體積,看起來像戰鬥轟炸機,不像空優戰鬥機。

但是和殲16比起來,殲20還不是那麼長的誇張,殲16繼承了蘇27家族優異的機動性,而最新科技堆砌起來的殲20機動性怎麼說也不可能比殲16差。

殲20之所以這麼大,很大原因是軍方的需求決定的的,殲20為了保持隱身,其武器必須採用內埋武器倉的形式,兩個大尺寸的武器倉必定擠佔了不少機內油、機載設備的空間。而殲20主要的一個作戰方向就是依靠隱身性能打擊敵方高價值目標,比如空中加油機、預警機和航母,而這些目標都是遠離前線的,所以為了把作戰半徑提上去,殲20必需做大,保證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而F22的作戰半徑僅為800公里,因為美軍擁有龐大的空中加油機群和遍佈全球的基地。

較長的機身同樣賦予了殲20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可以搭載4枚霹靂15中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超過150公里,是獵殺空中預警機、加油機的利器。

雖然殲20為了彌補大尺寸機體帶來的機動性限制,採用了鴨翼+邊條翼獨特升力氣動佈局,但是其機動性還是比不上F-22和蘇-57,到目前為止殲20還沒有做過高G力機動,相比之下F-22和蘇-57在航展上的各種超機動動作已經讓人記憶深刻了,一是殲20的發動機推力不足,二來也是過長的機身限制了殲20的瞬間機動。


巴爾幹尖刀


五代機相比四代機最大的區別是啥?是所有設備,武器必須全部內藏。所以五代機體積和重量天生就比四代機大。無論是F-22,還是Su-57,亦或是J-20,它們的空重都接近20噸。而FC-31和F-35的空重就是13噸級。這是什麼概念?F-15C是經典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然而F-15C的空重還只有13噸。所以說五代機天生就比較大。

當然把飛機做大了也是有代價的:貴。

所以在五代機發展早期,還真的有人想限制戰鬥機的重量和大小。F-22和F-35都是。

在研發F-22的時候,美國人為了限制其成本,對飛機的重量和大小都做出了嚴格的限制。然後最後的結果是:F-22的大小是限制住了,但是重量還是膨脹了,並且最後成了小短腿。

YF-22原型機階段,空重僅有13噸,而到了F-22,空重已經是19.7噸了,起飛重量,成本等等數據都上漲了不少,唯一下跌的就是作戰半徑。F-35也是一樣,本身機內空間就不大夠用,還要滿足三軍通用的要求,結果就是從原型機階段直到今天小批量服役,F-35也是越長越胖了。這又能怎麼辦呢?五代機內置這麼多東西,為了隱身考慮,散熱還得靠內循環(即電子設備的熱量直接傳導到燃油中),在此基礎之上,要滿足大內油大航程的要求,還要為未來飛機改進升級留空間,根本就做不小。

當然如果僅僅是從內部結構考慮,五代機也不是不能做小,大不了航程載彈量小一些。而綜合氣動外形考慮的話,我們知道發動機,彈倉,油箱這些部件中,除了油箱以外,其尺寸都相對固定。從面積率的角度考慮,五代機需要較大的長細比才能超音速巡航,橫截面積不變,提高長細比就得把飛機拉長,所以五代機做大一點絕對有好處的,一舉多得。


貞觀防務


自從殲20問世以來,就一直有人詬病其機體過於龐大,進而質疑殲20的空戰格鬥能力會因此受到顯著的負面影響,甚至認為殲20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優戰鬥機,而是類似於F111、蘇34這樣的戰鬥轟炸機。當然這種荒誕不經的說法根本就不值一哂,不過大家肯定都很想搞清楚:殲20的機體究竟是大一點兒好還是小一點兒好?殲20的機體又到底大到了什麼程度?

五代機由於自身特定的技術性能要求,機體比起前代戰鬥機有明顯的增重。為了確保良好的隱身能力,五代機必須將主要的機載武器彈藥容納在機體內部,再加上各種複雜的傳感設備、電子戰設備也都必須採取內置的方式,以及儲存維持足夠作戰半徑的航空燃油,這樣一來只能選擇儘可能地加大機體空間,否則戰鬥機的作戰性能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出於武器內置等諸多要求,五代機的機體空間不得不水漲船高

美軍的F22就吃了不少這方面的苦頭,由於研製的年代較早,考慮到兼顧隱身性能和機動性能,並且還要嚴格控制自身空重,導致機體空間設計得相當侷促,從而造成了航程短、載彈量少、多用途效能差等諸多缺陷,更加要的是機載設備安裝緊湊,導致升級潛力也大打折扣。美國曾經有意推出一款放大版的改進型號,不過隨著F22生產線的關閉也只好不了了之。

設計過於緊湊的F22改進潛力受到了很大的侷限

雖然我國並未公佈殲20的具體指標,但是根據一些高清大圖不難推斷出比較精確的尺寸數據。對比現有的三款重型五代機,殲20的正面投影面積其實跟F22、蘇57都大致相當,不過殲20的機身長度卻明顯超過後兩者,尤其是DSI進氣道和機身後半部分更是顯得筆直修長,被軍迷們戲稱為“黑長直”,以至於給人的目視感覺有些像小型轟炸機。直到殲20和殲16同框出鏡的時候,人們才發現這個感覺有些誤差,殲20的機身長度其實比蘇27系列還要略短一些,最多也不到21米。

殲20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細長

這是因為殲20創造性地採用了小展弦比升力體鴨翼佈局,在不影響隱身能力的情況下,強化了超音速飛行性能,同時大量應用新材料新工藝,使得單位空間的結構重量比起F22有明顯的降低,在機體空間增大的情況下有效控制了空重。主要優勢有以下三點:1、更大的機頭直徑可以容納功率更大的雷達,F22的雷達T/R模塊大約2000個,殲20則近2200個,探測距離至少增大20%,還可以容納額外的光電探測設備,感知能力更上一層樓。

殲20的機頭雷達口徑明顯大於F22

第二殲20的內置彈艙更長更寬更深,能夠攜帶大型武器彈藥,靈活執行對空對地對海打擊任務。例如殲20的側彈艙足以搭載直徑160MM的近距空空導彈(比如PL10),F22只能搭載直徑127MM的近距空空導彈(比如AIM9Xblock1/2),儘管最新的AIM9Xblock3直徑增大到了152MM,很遺憾的是卻塞不進F22的側彈艙。在空空導彈大型化的發展趨勢下,殲20佔據了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

殲20的彈艙也比F22更深更長

第三,殲20的內油至少與蘇30相當,再加上無外掛飛行阻力更小,空優模式作戰半徑1500以上(不使用外掛副油箱),F22在同等條件下的空優作戰半徑只有1200公里,這就意味著F22的前沿部署基地和空中加油陣位都暴露在殲20的打擊範圍之內。殲20如果攜帶三個外掛副油箱+空中加油,則可以直接覆蓋大片區域,對於我國“禦敵於其攻擊區域之外”有著重要的價值。


晨曦談兵



殲-20"威龍"(北約代號:"火焰獠牙"),我國首款重型第五代隱形空優型戰機,由中航成飛研究所以楊偉總師為首的隱形戰機研發團隊研發設計,中航成飛集團製造生產。擁有戰場高態勢感知、高隱形性等自反偵測優勢,具備超機動、高航程、超音速飛行、超視距打擊等能力。


在與多國第五代隱形戰機進行對比時,殲20在外形上看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機體較大。為了實現超音速巡航,降低波阻的目標,殲-20採用了大長寬比的機體設計,使用了大後掠角、小展弦比、相對厚度較小且面積較小的機翼,配合其獨特的升力體邊條鴨式佈局,很好地兼顧了超亞音速機動性和隱形性能。同時在機體制造材料上採用了較高比例的新型碳纖維複合材料,並且運用3D金屬打印技術,達到機體減重目標。以美國F-22"猛禽"為例進行比較:機體長度相對較高,高度、空重、翼展、機翼面積相對較低。

殲20的機體數據:


F-22的機體數據:

殲20之所以在機體設計方面如此煞費苦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心臟病。目前殲20裝備的主要發動機仍是俄製AL-31F渦扇發動機,雖然這種發動機成熟可靠,但在推重比和最大推力方面無法滿足殲20對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能的需求,同美國F-22裝備的F-119渦扇發動機差距較大。據悉,F-119渦扇發動機推重比達到11.7,最大推力達到15.8噸;俄製AL-31F渦扇發動機推重比僅為8.17,最大推力僅為12.3噸。因此為了彌補其所造成的不足之處,在我國新一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WS-15還沒列裝之前,殲20唯有通過自身機體氣動佈局設計、機體減重等方面的優勢來抵消渦扇發動機方面的劣勢。

殲20較大的機體有利於更多、更好地佈置傳感器。殲-20配備了EOTS(分佈式光電孔徑系統)通過後臺數據的融合再傳輸到飛行員的頭盔瞄準具中,為飛行員提供一個360度全方位視野。在雷達不開機的前提下,即可獲知戰場情況,增強了自身的隱身性能。EOTS採用的多個光電傳感器分別安裝在機身上的特定部位,採用先進信號編碼來蒐集360度範圍內的各種信息。具有導彈預警、飛行導航和紅外搜索與跟蹤以及戰場態勢感知的能力。

殲20其大長寬比的機體設計,很好地兼顧了自身最大燃油內置配備和內置武器彈倉設計。殲20所攜帶的霹靂-15空空導彈長度較高,達到3.7米左右,比美國F-22搭載的AIM-120空空導彈3.65米的彈長略高,因此要求內置彈倉擁有較大直徑的容納空間。據悉殲20彈倉直徑為長度4.5~4.7米(包括冗餘空間和洩壓槽)。殲20較長的機體長度在不壓縮油箱容量空間的前提下,保證了內置武器彈倉直徑的完整,實現了兩者完美兼容的局面。同時,較高的機體長度也保證了殲20內置油箱有很高的容積。在不懸掛副油箱增加雷達反射面積的前提下,即可實現最大燃油配置。因此殲20在確保較高的內置武器載荷前提下,仍能有較大的作戰半徑。據悉,殲-20的最大作戰半徑達到2000公里。反觀美國F-22,為了追求內置武器載荷,同時為了不增加機體長度保證隱形性能,選擇了犧牲部分油箱容量設計,致使F-22的作戰半徑只有可憐的800公里。因此F-22要進行遠距離的跨區域飛行,不得不通過加掛副油箱的方式來增加航程,同時也違背了其機體設計初衷:不增加機體雷達反射面積。
並且,殲20大長寬比的機體設計帶有很強的前瞻性,充分考慮到了後續的改進升級工作,機體冗餘度高,具有很大的改進升級空間。而且,殲20未來換裝我國新一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WS-15之後,超音速性能和超機動性能還將得到進一步提高,機體有效載荷更大。未來可根據不同作戰需求進行相關性能的改進升級。如加裝電子戰設備,增強電子戰能力,改進為電子戰機;通過加裝新型複合式武器掛架或新型武器吊艙,可攜帶大量精確制導炸彈、空對地導彈等,改進為戰鬥轟炸機等,包括加裝新型激光武器、攜帶小型化電子戰無人機群等新新型作戰模式也是值得期待的。

因此,殲20機體較大的特點,很好地兼顧了眼下的作戰需求和未來相關性能的改進升級。同時較大的機體設計賦予了殲20巨大的改進升級潛力,殲20未來的相關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在航空發動機及航電、攻擊系統及武器等相關方面的快速發展,殲20的各項性能指標將會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有望超越美國F-22"猛禽",成為世界最強第五代戰機。

以上是小編的相關看法,如果覺得小編說得好,就請點個贊吧。◕‿◕。大家如果有好的看法,歡迎在下方致以評論,謝謝。◕‿◕。


無語勝似有語


J-20,代號:威龍,北約命名:Fire Fang,譯文:火牙)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戰鬥機。

目前,J20裝備的是俄製AL-31F發動機,雖然這種發動機可靠性比較強,但是還是滿足不了四代機的需求,實現超音速巡航,但是J20體型龐大,且機身大量採用複合航空材料從而減輕機身重量,其作戰半徑是達到了驚人的2000公里,這個範圍包括了印度半島南部,土耳其,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東部,日本海,關島等未來可能的衝突熱點,這種航程在戰鬥機確實少見,它的航程大致上是F35與F22的2倍,因為F22太追求與隱身性能,同樣縮小自己的油箱,減少了作戰半徑。

中美兩國對四代機的作戰理念不同,中國領土面積幅員遼闊,基本沒有什麼海外基地,加油也只能在本土或者空域,所以被迫把機體做大,一是增加了它的載油量,二是可以加裝更多的武器。美國F22尤其注重空戰,憑藉強大的發動機與隱身性能先發制人幹掉敵機。

J20因為機頭體積大,可以裝更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AESA雷達的T/R組件高達2000到2200個之多,發射功率在24千瓦,全球最大),因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在配合四代機多機編隊協同作戰時,可有效壓制現有三代或三代半戰機,甚至預警機。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就是DSI進氣道要拐彎,因為對於外部氣動佈局設計來說殲20已經世界數一數二了。但是DSI進氣道的氣流拐彎技術的確沒有美國的F22技術好,這個必須得承認,這是技術層面的技術資本積累問題。短期高強度風洞實驗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殲20只能通過加長進氣道技能讓發動機合理利用空氣流動 又能拐個彎不讓前方雷達看到發動機輪。

筆者認為J20未來改進版本可能會進一步縮小機身面積,優化機身結構,增加其隱身與超音速巡航能力,增強其空優與對地打擊能力,未來的J20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