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歼20机体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利刃巨透社


大块头有大智慧。

目前世界上已经面世的四代机有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57和中国的歼20、FC31共5种,其中歼20的体型确实是最大的。

上图的对比非常直观,歼20的个头明显比其他几位大一圈。

歼20机长超过20米,如此巨大的尺寸难怪在首飞后会让美国某些媒体以为这是一款战斗轰炸机。当然,在之后的频频亮相中,歼20所展现出的出色机动性能使得大家终于认识到: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战斗机。

歼20尺寸较大是中国当前航空工业基础与对四代机的独特需求相权衡的必然产物。简单的说,我们需要一款尺寸较大的战斗机来满足特定需求,而且我们的航空工业水平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歼20做的大一些才能够满足需求。

首先,我国对歼20的载荷航程性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为了获得优秀的载荷航程性能,要求歼20必须携带足够的燃油,而四代机隐身要求又必须将燃油和弹仓内置,这就必然要求使用较大的机体来装载足够多的内油。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在论述我国四代机的性能指标时,明确要求其作战半径应该覆盖周边大部分国家的首都,经一次空中加油可覆盖日本全岛(见上图红线标注),如果歼20真的达到此项指标,说明其不加油的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与苏27相当。考虑到苏27的内油情况,歼20的最大内油肯定超过10吨。实际上,歼20是目前中国内油量最大的战术飞机,超过苏35。

歼20对作战半径的苛刻要求应该是吸取了F22的教训。美国在研制F22时将制空性能放在第一位,为了保证机动性能,在机体尺寸、内油量方面做了巨大的妥协,所以造成F22一个臭名昭著的缺点:腿短。据称F22在典型作战环境下的作战半径仅740公里,这在假想中的欧洲战场不成问题,但是在辽阔的西太平洋岛链内作战,将严重依赖前进基地和空中加油机,限制了作战强度。歼20在制定相关指标时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摸着鹰酱的尾巴过河。

2、当前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决定了歼20必须要用较大的机体才能实现预期中的性能。虽然我国航空工业在新世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必须要承认,与美国等航空强国相比,我们在基础材料、电子设备等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为了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性能,我们的设备必须造的大一点才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同样为了计时,美国可以造出手表,中国就得造个挂钟。

就拿我们相对拿手的雷达技术来说,歼20必须使用口径更大的雷达,因此造成机头非常粗壮,而F22的APG-77雷达就显得小巧的多,机头比较纤细。而更明显的例子在珠海航展期间展现的更淋漓尽致。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期间,歼20在飞行中开启弹仓,展示武器挂载能力,但是这次展示却暴露了一个问题:目前歼20的弹药挂载能力不如F22,机腹主弹仓只能挂载4枚PL-15远距空空导弹。

而F22以更小的弹仓可以挂载6枚AIM-120D空空导弹,这背后体现了两国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导弹制导水平的差距。为了获得相似的射程和性能,中国不得不把导弹做的更大,这就连累了歼20也必须做的更大才行。

3、较大的机体尺寸为未来的改进、升级留足了空间,算是未雨绸缪之举。

现代战斗机的寿命越来越长、服役时间也越来越久,在漫长的服役生涯中要不断改进才能永葆青春。歼20作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主力战斗机,一定会不断的改进、发展,形成系列化。而战斗机改进的主要方向,就是通过增加机载设备来获得更强的战斗力。歼20巨大的机体为未来的改进留足了空间,其实这也是研发团队在歼20研发支出就定下的思路。

美国海军F/A-18系列的发展就说明了机体尺寸对改进、升级的重要性。美国在“经典大黄蜂”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机体尺寸、加装更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更多的燃油、武器等载荷,发展出了“超级大黄蜂”,作战性能大幅提高。而为了使“超级大黄蜂”在未来的升级更加游刃有余,美国飞机设计师为“超级大黄蜂”预留了0.6立方米的机体空间。

而F-16就是这方面的负面例子。当年设计F-16的“战斗机黑手党”秉持“能量空战”理念,将F-16的机体设计的非常简洁而小巧,没有多余的赘肉。但是在之后的发展中,为了搭载更多的设备和燃油,F-16不得不把自己弄成“鼓包怪兽”,严重影响了飞行性能,变成了专职舔地的攻击机。

在歼20未来的服役生涯中,激光和其它类型的定向能武器有可能发展成熟,如果歼20加装这些对能源功率和容量要求较高的新质武器,毫无疑问需要占用较大的机体空间。在这方面,歼20比F22、F35更有优势。

总之一句话,四代机时代,重型为王!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这张图是国内认为J20机体较大观点的渊源之一。但实际上这张图的尺寸和比例都是错误的。J20长度为20.3米左右,翼展12.88米左右,比F22翼展13.56米更小,但长度比F22的18.9米略长,高度4.45米比F22的5.08米更低。其实两架飞机尺寸总体上相差不大,但在J20公开初期,西方社会一直认为J20是一种类似F111那样的大型战斗轰炸机,这一错误观念一直流传至现在,并且进口到国内。造成这种错误观点的原因是J20的垂尾非常靠后,后掠角度很大,而且是全动式垂尾,面积只有F22的一半左右。在小而且靠后的垂尾的衬托下机身显得比较硕大。而且J20为了减小超音速阻力,座舱下方机身没有隆起,为了保证足够的视野,座舱比较靠前。这样靠前的座舱和靠后的小垂尾把机身衬托的又长又壮硕,给人一种机体非常大的感觉,其实只是一种错觉。


尖端防务


五代机机体都比较大,这主要是为了照顾性能指标,作为五代机里的重型机,歼20机体大就更是正常了。但是实际上歼20也没有大的离谱,他的机体尺寸和苏27系列战斗机差不多,并没有超过合理水平。


五代机的复合材料比一般的铝合金更加结实,机翼载荷和抗过载、拉伸、扭曲能力更强,而且其机体采用一体化成型加工,机翼的翼根和机体同时加工一体化制造,因此飞机非常坚固,而且由于采用梯形机身,因此机体本身的结构也比较紧密,这就为飞机拉大尺寸创造了便利条件,说到这里有人糊涂了,为什么五代机非要拉大机体?还得创造条件去拉大?


因为五代机是隐身的啊!隐身的飞机就必须要有弹仓啊!弹仓必须要大才够用嘛!试想一下,四代机可以外挂导弹,动不动还搞一个复合挂架,拉着10枚导弹升空作战的四代机比比皆是,一比下来,五代机因为要把弹药放在弹仓内,反而在飞机的有效战斗挂载上不如四代机了,这就是弹仓体积的问题。


以歼20为例,虽然他有世界上最大的弹仓,但是他携带PL15导弹的话只能带4枚,携带PL12导弹则能带6枚,侧弹仓内则可以容纳两枚PL10导弹,确实算不得多,相比于美国的F22A战斗机,F22可以在弹仓内容纳6枚AIM120导弹,这就是说,美国飞机在弹仓更小的情况下,容纳了更多的同等性能的导弹,相比之下,歼20的弹仓还嫌不够用呢。


为了拉出足够大的弹仓,那就必须要把飞机做大,毕竟飞机如果不做大,单单做大弹仓是很危险的,这会导致飞机的机体结构强度不足,抗过载能力降低,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苏57,他有前后两个腹部弹仓,贯穿机体前后,这就导致其机体承重不足,至今都不敢在飞行中打开腹部弹仓进行大角度机动,这就是不扩大机体的后果。


海事先锋


单独看歼-20的时候,看上去比较长,据有些猜测的数据,歼-20机长20.3米,翼展12.88米,机高是4.45米,歼-16我们可以参考苏-30的机体数据,苏-30机长是21.9,翼展14.7米,机高是6.4米,可见歼-20比歼-16还小一些,看上去大是视觉错觉。

歼-16看上去好像不大,其实比歼-20高大一圈,噢,我的眼神儿啊!

当然跟F-22的机长18.90米 ,翼展13.56米,机高5.08米相比,歼-20确实长了一米,但翼展和机高都比F-22小。

在我看来,在目前空军方面对歼-20的各方面优异性(包括隐身性,机动性,超音速性能等)能作出肯定的情况下,长一米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歼-20弹舱比F-22要更长一些。

弹舱长度可以使用更大的远程导弹,虽然有报道说,咱们的中距空空导弹因为燃料性能比AIM-120稍逊,所以弹体更长大,姑且算说的对,但我国燃料科学是一直在进步的,在这个基础上,中距弹可以缩短,远距弹也可以缩小到挂入歼-20弹舱之中,作为隐身战机,其远程拦截能力是最重要的战力。

歼-16翼下挂载的新型远程空空导弹,据推测长度不短,能否装入歼-20弹舱呢?必须的!(N)


联合防务


歼20的体型并不算很大,三款隐身战机尺寸对比如下:

歼-20:翼展12.88M、机身长20.3M、机身高4.45M

F-22:翼展13.56M、机身长18.9M、机身高5.08M

苏-57: 翼展13.95M、机身长19.8M、机身高4.74M

可见歼-20仅仅更加修长而已,它的翼展和高度都不算庞然大物,歼-20仅仅是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一种硕大粗壮的感觉,这是因为它的设计思想沿袭了苏联战机的风格,苏联的战斗机大多比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粗壮,只有苏-27系列气动外形做得好在视觉上修正了以往苏制战机固有的体型错觉。下图是米格25的照片直观感觉上非常硕大粗壮,

但是米格25并不算是很大的飞机,它的尺寸数据如下:

米格-25:翼展13.95M、机身长22.3M、机身高7.5M,

F-15:翼展13.05M、机身长19.45M、机身高5.65M,

苏-27:翼展14.7M、机身长21.935M、机身高5.932M,

对比之下灭米格-25也就是有点高和修长并不算太大,它机身上生冷的线条和几何结构是造成视觉上较大的主要原因。歼-20采用与背部平齐的上单翼结构,硕大的腹鳍和修长的机身都和米格-25有很大相似性,这种延续苏制战机风格的设计是导致歼-20视觉上体型较大的主要原因。

军方发布的图片显示歼-20虽然修长但是远比歼-16要紧凑,如果有合适的折叠机翼设计歼-20比歼-16更适合做舰载机。由于歼-20使用了大三角机翼设计导致主翼的翼根较宽,这给折叠机翼的设计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此外歼-20为了增大航程以及弥补发动机耗油的缺陷,不得已将机身做得更大以容纳更多的燃油。

F-22:航程半径760公里

歼-20:航程半径2000公里。

歼-20巨大的航程优势一方面来源于它吸收了苏制战机内置油箱的设计思路。苏-27为了提高航程把机身各个角落都加装成油箱,甚至连垂直尾翼中也都是油箱,这种设计思路肯定在歼-20上有所借鉴;此外歼-20的内置弹仓也比F22大,更比仅有2个弹仓的F-35大得多,这是因为我国的“战场数据链”共享技术不够完善,做不到西方国家那样的机群协同作战,单机载弹量依旧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大容量弹仓也是导致歼-20机体较大的原因。


利刃巨透社


J歼20的确是目前机身尺寸最大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相比于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57,沈飞的FC-31,歼20大了许多,特别是机身比较修长,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歼20的庞大之处,机身长度超过21.3米,以至于被西方砖家看扁:这么大的体积,看起来像战斗轰炸机,不像空优战斗机。

但是和歼16比起来,歼20还不是那么长的夸张,歼16继承了苏27家族优异的机动性,而最新科技堆砌起来的歼20机动性怎么说也不可能比歼16差。

歼20之所以这么大,很大原因是军方的需求决定的的,歼20为了保持隐身,其武器必须采用內埋武器仓的形式,两个大尺寸的武器仓必定挤占了不少机内油、机载设备的空间。而歼20主要的一个作战方向就是依靠隐身性能打击敌方高价值目标,比如空中加油机、预警机和航母,而这些目标都是远离前线的,所以为了把作战半径提上去,歼20必需做大,保证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而F22的作战半径仅为800公里,因为美军拥有庞大的空中加油机群和遍布全球的基地。

较长的机身同样赋予了歼20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可以搭载4枚霹雳15中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50公里,是猎杀空中预警机、加油机的利器。

虽然歼20为了弥补大尺寸机体带来的机动性限制,采用了鸭翼+边条翼独特升力气动布局,但是其机动性还是比不上F-22和苏-57,到目前为止歼20还没有做过高G力机动,相比之下F-22和苏-57在航展上的各种超机动动作已经让人记忆深刻了,一是歼20的发动机推力不足,二来也是过长的机身限制了歼20的瞬间机动。


巴尔干尖刀


五代机相比四代机最大的区别是啥?是所有设备,武器必须全部内藏。所以五代机体积和重量天生就比四代机大。无论是F-22,还是Su-57,亦或是J-20,它们的空重都接近20吨。而FC-31和F-35的空重就是13吨级。这是什么概念?F-15C是经典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然而F-15C的空重还只有13吨。所以说五代机天生就比较大。

当然把飞机做大了也是有代价的:贵。

所以在五代机发展早期,还真的有人想限制战斗机的重量和大小。F-22和F-35都是。

在研发F-22的时候,美国人为了限制其成本,对飞机的重量和大小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然后最后的结果是:F-22的大小是限制住了,但是重量还是膨胀了,并且最后成了小短腿。

YF-22原型机阶段,空重仅有13吨,而到了F-22,空重已经是19.7吨了,起飞重量,成本等等数据都上涨了不少,唯一下跌的就是作战半径。F-35也是一样,本身机内空间就不大够用,还要满足三军通用的要求,结果就是从原型机阶段直到今天小批量服役,F-35也是越长越胖了。这又能怎么办呢?五代机内置这么多东西,为了隐身考虑,散热还得靠内循环(即电子设备的热量直接传导到燃油中),在此基础之上,要满足大内油大航程的要求,还要为未来飞机改进升级留空间,根本就做不小。

当然如果仅仅是从内部结构考虑,五代机也不是不能做小,大不了航程载弹量小一些。而综合气动外形考虑的话,我们知道发动机,弹仓,油箱这些部件中,除了油箱以外,其尺寸都相对固定。从面积率的角度考虑,五代机需要较大的长细比才能超音速巡航,横截面积不变,提高长细比就得把飞机拉长,所以五代机做大一点绝对有好处的,一举多得。


贞观防务


自从歼20问世以来,就一直有人诟病其机体过于庞大,进而质疑歼20的空战格斗能力会因此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认为歼20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优战斗机,而是类似于F111、苏34这样的战斗轰炸机。当然这种荒诞不经的说法根本就不值一哂,不过大家肯定都很想搞清楚:歼20的机体究竟是大一点儿好还是小一点儿好?歼20的机体又到底大到了什么程度?

五代机由于自身特定的技术性能要求,机体比起前代战斗机有明显的增重。为了确保良好的隐身能力,五代机必须将主要的机载武器弹药容纳在机体内部,再加上各种复杂的传感设备、电子战设备也都必须采取内置的方式,以及储存维持足够作战半径的航空燃油,这样一来只能选择尽可能地加大机体空间,否则战斗机的作战性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出于武器内置等诸多要求,五代机的机体空间不得不水涨船高

美军的F22就吃了不少这方面的苦头,由于研制的年代较早,考虑到兼顾隐身性能和机动性能,并且还要严格控制自身空重,导致机体空间设计得相当局促,从而造成了航程短、载弹量少、多用途效能差等诸多缺陷,更加要的是机载设备安装紧凑,导致升级潜力也大打折扣。美国曾经有意推出一款放大版的改进型号,不过随着F22生产线的关闭也只好不了了之。

设计过于紧凑的F22改进潜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虽然我国并未公布歼20的具体指标,但是根据一些高清大图不难推断出比较精确的尺寸数据。对比现有的三款重型五代机,歼20的正面投影面积其实跟F22、苏57都大致相当,不过歼20的机身长度却明显超过后两者,尤其是DSI进气道和机身后半部分更是显得笔直修长,被军迷们戏称为“黑长直”,以至于给人的目视感觉有些像小型轰炸机。直到歼20和歼16同框出镜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个感觉有些误差,歼20的机身长度其实比苏27系列还要略短一些,最多也不到21米。

歼20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细长

这是因为歼20创造性地采用了小展弦比升力体鸭翼布局,在不影响隐身能力的情况下,强化了超音速飞行性能,同时大量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使得单位空间的结构重量比起F22有明显的降低,在机体空间增大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空重。主要优势有以下三点:1、更大的机头直径可以容纳功率更大的雷达,F22的雷达T/R模块大约2000个,歼20则近2200个,探测距离至少增大20%,还可以容纳额外的光电探测设备,感知能力更上一层楼。

歼20的机头雷达口径明显大于F22

第二歼20的内置弹舱更长更宽更深,能够携带大型武器弹药,灵活执行对空对地对海打击任务。例如歼20的侧弹舱足以搭载直径160MM的近距空空导弹(比如PL10),F22只能搭载直径127MM的近距空空导弹(比如AIM9Xblock1/2),尽管最新的AIM9Xblock3直径增大到了152MM,很遗憾的是却塞不进F22的侧弹舱。在空空导弹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下,歼20占据了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

歼20的弹舱也比F22更深更长

第三,歼20的内油至少与苏30相当,再加上无外挂飞行阻力更小,空优模式作战半径1500以上(不使用外挂副油箱),F22在同等条件下的空优作战半径只有1200公里,这就意味着F22的前沿部署基地和空中加油阵位都暴露在歼20的打击范围之内。歼20如果携带三个外挂副油箱+空中加油,则可以直接覆盖大片区域,对于我国“御敌于其攻击区域之外”有着重要的价值。


晨曦谈兵



歼-20"威龙"(北约代号:"火焰獠牙"),我国首款重型第五代隐形空优型战机,由中航成飞研究所以杨伟总师为首的隐形战机研发团队研发设计,中航成飞集团制造生产。拥有战场高态势感知、高隐形性等自反侦测优势,具备超机动、高航程、超音速飞行、超视距打击等能力。


在与多国第五代隐形战机进行对比时,歼20在外形上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机体较大。为了实现超音速巡航,降低波阻的目标,歼-20采用了大长宽比的机体设计,使用了大后掠角、小展弦比、相对厚度较小且面积较小的机翼,配合其独特的升力体边条鸭式布局,很好地兼顾了超亚音速机动性和隐形性能。同时在机体制造材料上采用了较高比例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并且运用3D金属打印技术,达到机体减重目标。以美国F-22"猛禽"为例进行比较:机体长度相对较高,高度、空重、翼展、机翼面积相对较低。

歼20的机体数据:


F-22的机体数据:

歼20之所以在机体设计方面如此煞费苦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心脏病。目前歼20装备的主要发动机仍是俄制AL-31F涡扇发动机,虽然这种发动机成熟可靠,但在推重比和最大推力方面无法满足歼20对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能的需求,同美国F-22装备的F-119涡扇发动机差距较大。据悉,F-119涡扇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1.7,最大推力达到15.8吨;俄制AL-31F涡扇发动机推重比仅为8.17,最大推力仅为12.3吨。因此为了弥补其所造成的不足之处,在我国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WS-15还没列装之前,歼20唯有通过自身机体气动布局设计、机体减重等方面的优势来抵消涡扇发动机方面的劣势。

歼20较大的机体有利于更多、更好地布置传感器。歼-20配备了EOTS(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通过后台数据的融合再传输到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中,为飞行员提供一个360度全方位视野。在雷达不开机的前提下,即可获知战场情况,增强了自身的隐身性能。EOTS采用的多个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机身上的特定部位,采用先进信号编码来搜集360度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具有导弹预警、飞行导航和红外搜索与跟踪以及战场态势感知的能力。

歼20其大长宽比的机体设计,很好地兼顾了自身最大燃油内置配备和内置武器弹仓设计。歼20所携带的霹雳-15空空导弹长度较高,达到3.7米左右,比美国F-22搭载的AIM-120空空导弹3.65米的弹长略高,因此要求内置弹仓拥有较大直径的容纳空间。据悉歼20弹仓直径为长度4.5~4.7米(包括冗余空间和泄压槽)。歼20较长的机体长度在不压缩油箱容量空间的前提下,保证了内置武器弹仓直径的完整,实现了两者完美兼容的局面。同时,较高的机体长度也保证了歼20内置油箱有很高的容积。在不悬挂副油箱增加雷达反射面积的前提下,即可实现最大燃油配置。因此歼20在确保较高的内置武器载荷前提下,仍能有较大的作战半径。据悉,歼-20的最大作战半径达到2000公里。反观美国F-22,为了追求内置武器载荷,同时为了不增加机体长度保证隐形性能,选择了牺牲部分油箱容量设计,致使F-22的作战半径只有可怜的800公里。因此F-22要进行远距离的跨区域飞行,不得不通过加挂副油箱的方式来增加航程,同时也违背了其机体设计初衷:不增加机体雷达反射面积。
并且,歼20大长宽比的机体设计带有很强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到了后续的改进升级工作,机体冗余度高,具有很大的改进升级空间。而且,歼20未来换装我国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WS-15之后,超音速性能和超机动性能还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机体有效载荷更大。未来可根据不同作战需求进行相关性能的改进升级。如加装电子战设备,增强电子战能力,改进为电子战机;通过加装新型复合式武器挂架或新型武器吊舱,可携带大量精确制导炸弹、空对地导弹等,改进为战斗轰炸机等,包括加装新型激光武器、携带小型化电子战无人机群等新新型作战模式也是值得期待的。

因此,歼20机体较大的特点,很好地兼顾了眼下的作战需求和未来相关性能的改进升级。同时较大的机体设计赋予了歼20巨大的改进升级潜力,歼20未来的相关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在航空发动机及航电、攻击系统及武器等相关方面的快速发展,歼20的各项性能指标将会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有望超越美国F-22"猛禽",成为世界最强第五代战机。

以上是小编的相关看法,如果觉得小编说得好,就请点个赞吧。◕‿◕。大家如果有好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致以评论,谢谢。◕‿◕。


无语胜似有语


J-20,代号:威龙,北约命名:Fire Fang,译文:火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

目前,J20装备的是俄制AL-31F发动机,虽然这种发动机可靠性比较强,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四代机的需求,实现超音速巡航,但是J20体型庞大,且机身大量采用复合航空材料从而减轻机身重量,其作战半径是达到了惊人的2000公里,这个范围包括了印度半岛南部,土耳其,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东部,日本海,关岛等未来可能的冲突热点,这种航程在战斗机确实少见,它的航程大致上是F35与F22的2倍,因为F22太追求与隐身性能,同样缩小自己的油箱,减少了作战半径。

中美两国对四代机的作战理念不同,中国领土面积幅员辽阔,基本没有什么海外基地,加油也只能在本土或者空域,所以被迫把机体做大,一是增加了它的载油量,二是可以加装更多的武器。美国F22尤其注重空战,凭借强大的发动机与隐身性能先发制人干掉敌机。

J20因为机头体积大,可以装更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AESA雷达的T/R组件高达2000到2200个之多,发射功率在24千瓦,全球最大),因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在配合四代机多机编队协同作战时,可有效压制现有三代或三代半战机,甚至预警机。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DSI进气道要拐弯,因为对于外部气动布局设计来说歼20已经世界数一数二了。但是DSI进气道的气流拐弯技术的确没有美国的F22技术好,这个必须得承认,这是技术层面的技术资本积累问题。短期高强度风洞实验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歼20只能通过加长进气道技能让发动机合理利用空气流动 又能拐个弯不让前方雷达看到发动机轮。

笔者认为J20未来改进版本可能会进一步缩小机身面积,优化机身结构,增加其隐身与超音速巡航能力,增强其空优与对地打击能力,未来的J20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