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一生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他是尋找詩和遠方的遊聖。筆者研究徐學多年,透過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感悟到一個旅行家,要真正稱其為地理學家,不僅僅腳下有遠方,心中有詩行,而且要飽含對自然地理的深刻理解,而這種對地理的獨特理解,就是徐學最獨特的魅力所在。

人為萬物靈長,有天格、地格和人格三才配置。每個人就是獨一無二的生靈,學通天、地、人三才者,便成王、成聖、成賢,而徐霞客,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達前人之未達、探前人之未聞的曠世聖人。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徐霞客筆下,山是有脈的,登山必至其頂;水是有涇的,順江必考其源頭;人是群居的,依山傍水而居。我們認識世界,其生有涯,而知無涯。因此我們認識大千世界,萬物生靈,徐霞客從源頭認識萬物的方法,就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最佳方法。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從源頭著手,訪山脈,考江源,窺人文,可以定人居之根本。而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與自然三才配置密不可分。

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有先天三才,也後天三才,這是我們認識一個地方的源頭。

先天三才,自然條件天然生成,是世世代代生存和發展的先天客觀自然基礎條件。我們看一個地方自然條件好不好,有沒用過硬的自然資源基礎,看以下三個方面。

:雄、險、奇、峻者,比如五嶽,自然稀缺;山有瀑布、溶洞、礦石、古蹟、地熱、森林、動物等,生成天然景觀之基,或者資源寶庫,或者休閒聖地,不一而足。

:水為民生命脈,乃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全國兩河流域,雲南六大水系,莫不如此。孕育魚米之鄉而外,河、湖、海、澤,灘、潭、泉、溝,也當大有可觀。

:窮鄉僻壤,自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田沃地袤,肯定人丁興旺,鐘鳴鼎食。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後天三才,在客觀條件基礎之上,主導該地方生存和發展的後天主導條件。先天條件乃自然生成,如果先天不足,後天三才尚可,那麼這個地方還會大有作為。

建築:地方發展不均衡、不平衡,不能完全以經濟強弱而論。一個地方古蹟分明,如果還有一座中興的文廟,那這裡必將人文薈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精神,國家有希望。一個地方工廠濃煙滾滾、汙水橫流、大拆大建、挖地三尺,那這裡的人肯定急功近利,吹糠見米,開採無度,不計後果。一個地方城市排水通暢,那人民便無魚澤之苦,安居樂業,幸福宜居。一個地方房價天價,安得廣廈千萬間,哪有天下寒士可歡顏?

道路:四通八達,自然融通四海之客;羊腸小道,縱然騎驢也難以過往。道路不暢,就算富饒繁華,黃鶴之飛不能過。進出無路,猿猱慾望愁攀巖。金山銀山,道路不通者,正如徐霞客感嘆的,想不到“蜀道之難,不在重重懸崖,而在康莊大道,泥濘不堪。”

主官:杭州西湖,因蘇東坡、白居易而成其雛形,才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湖十景。昆明翠湖,阮元、唐繼堯二位主官之力,修提阡陌,後成為一方勝景。主官之賢,為一方百姓之福。主官之能,為一方百姓之盼。

「徐學精華」如何看一個地方的“家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