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發生於公元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象徵著日本近現代的崛起,以及中華老大帝國的徹底沉淪。日本作為戰勝國,自然有資格要求清朝支付鉅額戰爭賠款以及割地,這就涉及了中國派誰來簽訂這注定是遺臭萬年的條約?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要出代表清朝出使日本簽約,最合適的人選,無疑是管過外交事務的恭親王奕,這也是日本提出的人選。但有一點因素,決定了清朝不會派奕去。奕差點就當上了清朝皇帝,沒當上皇帝也是清朝第一號親王。派奕去,等於打清王朝的老臉,清朝的列祖列宗臉面何存?清朝耍小聰明,派哪個宗室都不合適,不如派漢大臣去,讓他們背這口黑鍋。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清朝確定了兩個人選,一是戶部左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沒想到,這兩個人選被日本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二人的級別較低,派他們來,日本感覺沒面子,必須派來名滿天下的大臣來。日本早就告訴慈禧,要麼派奕來,要麼就派李鴻章。慈禧算來算去,再沒有比李鴻章更合適的人選了。一是級別夠高,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二來李鴻章名滿天下,加上李鴻章曾經和日本人接觸過,交流起來比較方便。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李鴻章,不可避免的背上了這天字第一號的黑鍋。

客觀的說,甲午戰爭的慘敗,李鴻章不應該背如此大的黑鍋,這都是敗家老孃們慈禧造的孽,還有那位清流過頭的翁師傅。李鴻章知道此次日本之行,他將揹負怎樣的歷史罵名。那麼,李鴻章不會推辭不去嗎?慈禧雖然無恥,但對李鴻章確實沒的說,倚為國之柱石。再加上李鴻章的忠君思想,國家有難,退縮不是“英雄”所為。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李鴻章帶著一百多號人,泛海東渡,來到了日本關門海峽北岸的下關,這裡將是談判地點。而將與李鴻章面對面的,則是“日本李鴻章”伊藤博文,以及外相陸奧宗光。

在李鴻章來之前,日本就定好了向中國勒索的調子。現在大家知道中國賠付了日本2億兩白銀,但當時日本的要價是3億兩!除了要求清朝割讓東南大島和遼東外,還要向日本開放7個通商口岸,以及長江內河的航行權。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銀子肯定是要賠的,可日本的獅子大張口還是嚇到了李鴻章,3億兩,鬼子是不是沒見過銀子長什麼樣,3億兩上哪弄去?李鴻章不同意這個價碼,日本人則死咬不放,少1兩免談。

伊藤博文有信心讓李鴻章屈服,可沒想到這個節骨眼卻出一個意外。有個叫小山六之助的日本極端分子,在李鴻章下榻的賓館,企圖刺殺李鴻章。一顆子彈打中李鴻章的左臉,差點沒打死。小山六之助之所以刺殺李鴻章,是不希望清日和談,他希望日本繼續和清朝打,最好能滅掉清朝。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這種極端做法只能壞了日本的好事。伊藤博文看的比小山六之助要深遠,日本在當時不算強國,萬一美、英、法、俄等大國介入日清和談,日本能拿多少銀子都不好說了。美國人的態度,伊藤博文不是不清楚——利益均沾,鬼子想獨吞肥肉,門都沒有。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伊藤博文本想悄悄的談判,悶頭髮大財,卻讓小山六之助給攪了。李鴻章也不傻,他發現了日本這個軟脅,利用自己被刺殺大作文章。李鴻章說3億兩太多,做人不要這麼貪得無厭,見好就收。伊藤博文明白李鴻章的意思,同意把3億兩減到2億兩。但2億兩對清朝這樣的破爛帝國也太多了,李鴻章還要再殺價,最後提出只想出1億3千萬兩。伊藤博文當然不幹,當我們是傻子嗎?2億兩,一個子都不能少。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李鴻章也顧不上面子,幾乎是乞求伊藤博文要價再便宜點,太多實在拿不出來。伊藤博文代表的是日本利益,當然不會給李鴻章面子,要麼2億兩,要麼接著打。清朝要能接著打,還來談判幹嘛?自然要認慫。扯了很多天的皮,最終雙方達成協議,2億兩成交。清朝最缺的是銀子,能省1兩是1兩,至於割讓地盤,慈禧想的是:清朝那麼大,少幾塊地皮無所謂。

馬關條約賠款,清朝為何派李鴻章去日本談判?

《馬關條約》正式簽訂於公元1895年4月17日,正式生效日期則在1895年的5月8日。談判地點放在了中國的山東煙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