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让你回到10年前,你会借钱买房当房奴吗?

月光随笔


10年前我所在城市的房价

10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时候,我所在城市的房价也就是在4000到5000左右,当时的工资收入在1200到1500左右,当时买房其实首付也就十几万,在现在看来确实不少啥大钱,但是个人觉得当时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都是笔巨款。如果让我回到当时的话,我会动用身边所有的关系和人脉去多买几套房(当时没限购限贷一说)。

房奴当时是个贬义词,后来才知道其实购房也是一种投资

似乎如今还有人感觉买房贷款还款30年过上几十年房奴的生活感觉没自由,当初年轻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后来才知道购房也是一种投资,不仅当时是现在也是。

目前无论是哪种投资的增长速度能够比得上房价上涨,10年前A股也就在2000点左右,如今呢?不过在3000点左右徘徊;金融类投资每年能有10%的收益已经不错了,可是房价呢?10年前的不到5000元,如今已经到了15000元,10年上涨是翻了两翻。这就是事实,或许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确实绑架了经济,但是本身房地产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否认过去房地产对于经济的贡献,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地产回归理性(不理性的原因是因为比什么都挣钱)。

如今房奴已经从贬义词变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如今如果你跟身边朋友说起自己是房奴,迎来的不是嘲笑而是一种理解甚至有些许的羡慕。没有买房的人不知道,当你买过房之后会感觉自己底气和自信都足了起来。这就是现实情况,所以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会跟我一样,如果时间倒退十年肯定会选择多购置房产的。

聊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后话。如果没有买房的个人感觉刚需要早买早安生,炒房的就不要凑热闹了,国家不欢迎你,人民也不欢迎您。欢迎各位留言或者关注勇勇杂谈壹贰叁。


勇谈房产壹贰叁


十年前的房奴现在变成了房的财主。屋价的猛I涨,房价的提升,使十年前买不起房的,又不愿承担房贷的人现在只能望楼兴叹,悔不当初。我是农村人,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借钱去城里买房。就自家在自留地里建房的建设费用也是一年年翻着筋斗的上涨。八六年我用九千元钱建了栋三间两层的通间楼房,外加厨房侧所,实用面积二百三十二米。三年后只把楼道口改装了一下花费了一万多!十年后把通间改成套房,增加了几道墙;小瓦换成大瓦;水泥钢筋窗户换成铝合金玻璃窗;木门换成铁门,加上防盗窗防盗门,就耗了十八万资金!先不说十年房价的飙升,先看看短期内房价的差别。我身边有一对年轻夫妻一直租房住。好不容易积攒够了买房首付的钱。经人介绍,有一大单位建房,单位家属都有一套房的指标。价格3200多/平米。比市场价格便宜几百元一平米。部分家属因都有几套房了就考虑着把指标卖了!这对小夫妻抓住机会用两万元从建房单位的家属手里买下了一套房的指标,再交两万元给建房部作为定金,并签了合同,只等建房部初具规模后交首付,变更房产证住户名。一年多后房子准备首付和变更房产证时,卖主变掛了,电话买主要求补付上涨房价的50%,否则不卖了,不给办理变更手续了。原因是,房价一年多前3200元/平米多到一年多后涨到了7800元/平米,翻倍还多出了600元/平米。这对年轻夫妻据理力挣也无济于事,到现在还悬在那里呢!可见,十年前愿做房奴的人都是有远见有胆识的人,如今都变成财主了。财主门天天喜笑颜开,快乐着呢!





心如莲花173349538


上个世纪末,当人们天天津津乐道谈论股票,一嘴新名词什么底啊顶啊的时候,我就在城市闹市区买了一套130平的房子。当时商品楼刚刚开始,还没有分摊面积之说,所以那套房子,放到现在是150平的房子。150平是什么概念?当时我们公司的总经理住的才祝住100平的房子。那时候兜里的钱只够买裸房,装修基本靠借,几万块在当时算是巨资了。过了两年,房子的市值就开始翻着翻儿的上涨,而我的那些股市朋友大部分赔的底掉。



2008年,工作关系又买了一套150平的房子。这次靠五马倒六羊,折腾出一套房子的首付。就是期间我买了两套旧房,一个一室、一个两居室,这次倒手赚了几万块,填一起做首付,贷款贷了17万,以为这回要当一阵子房奴了,但是其实靠着公积金的优惠,两年半后就还了所有的贷款。


现在买房子要注意了,因为很多房子现在出手的话都是有价无市。房地产的疲软已显现,入手需谨慎了。


河畔一壶酒


大多数人都不会,而且是绝不会。

因为你讨论的是战略问题,是的,买房是个战略问题。

大多数人在战略问题上都是懵懵懂懂,不知不觉的,选对与选错,都在天命。


  • 什么是战略问题

战略问题首先是投胎,但这个普通人控制不了,所以忽略。

一般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从高考开始的。

高考、考研、考公务员、选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哪个行业,到哪个城市定居,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有了一定积蓄后怎样理财投资……

以上这些,就是人生战略问题,能左右你人生轨迹,影响你未来生活方式的重大选择。


  • 普通人对待战略问题

普通人每天的行为都是根据个人认知而来的战术行为,比如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大多数人在战略问题上都是懵懵懂懂,不知不觉的,会把它看做一个普通的事情。

比如你和某个女生不经意的邂逅,决定了你的婚姻大事。

然而你想过有人为了找一个合适的老公,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和实践吗?

所以你和他们的人生从此拉开了差距。

不过没关系,大多人都是这样的,有战略意识的人始终是少数,而且他们也可能是错的。


  • 回到买房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这样看,我给你编译一下。

此刻,你想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怎么做?

你会想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考证看书,好好工作,升值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

好了,我问你,你现在穿越回十年前,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又该怎么做?

你只要是正常思维的人,都应该知道,可以买房、买腾讯股票,可以投美团投滴滴,还可以趁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做号、做短视频、做网红直播。

发现了上述两个选择里的差异是什么?

当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时,我们总是关注当下的战术行为,关注与我们认知当中的努力,而我们站在过去时,我们关注的却是社会风口,是如果做一只飞起来的猪。


上面说了,大多数人在战略问题上都是懵懵懂懂,不知不觉的,因为他们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人是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周边的环境,并在实践积累和塑造自己的认知、自身的素质。

你认知是有限的,基于有限的认知,普通人只会专注于当下的努力,几乎不可能把握时代的关键事件,也很难在关键的人生战略选择中选对方向,以至于无法在关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你在十年前几乎不可能认知到未来房价的情况。


而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当你对房价的现状有了认知之后,回到过去。

那当然人人都能轻而易举的买房和财务自由,走向成功,那是因为我们面对是确定性的东西,我们知道过去十年的历史,你的认知里增加了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而且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如果让你站在现在看未来呢,十年,有没有下一个楼市起飞?

我说有,你信吗?

受限于普通人的认知,普通人面临的依然是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人依然不可能鼓足勇气,去买房。


这就是战略和战术,认知格局的差别。


帮住先生


06年去同学上班的地产公司看过房,96平米36万,约4000一平米,还没订婚所以没买。08年结婚,婚前两个人全部身家接近100万,能拿出的现金差不多70万,婚礼买车在家里购置家具等花了20 多万。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家里极其反对在城里买房,自己没有很强的意识,觉得创业才是王道。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跟着表叔做点小工程,表叔是个老赖,各种垫款,收款比上街讨还难。09年实在忍不住首付30万买了我们当地一企业的集资房。苦逼的故事开始了,09年烂尾至今。12年孩子要上幼儿园,被逼无奈花首付36万,贷款24万买了个60平米的二手房,房龄小我一岁,评估价很低,首付很高。15年由于老家宅基地政策要变,有点钱又赶紧回家自建了点。
现在看看,买房才是王道,哪怕你16年买,在昆明这种地方,买好了也资产翻倍。如果当年就买房,上着点班还月供,现在估计能有1000万吧。创业的小老百姓,大多数干不过房价。炒房的都发了,做生意的也有好的,好过炒房的那是独角兽。

赶酒会糖酒平台



菜鸟财经78050741264


没有如果 也不现实 因为社会和政策不一样啊 !

社会刚刚进步 那时的人都渴望知识 找到人生落脚点才有目标性的去努力学习 有知识才懂各行各业的规律和国家政策!

十年前也是人们历经事实的经验 去开创未来 当然 条件成熟者都抓住了机遇 也有人掉进了悬崖也有人绝壁逢生 也有人积蓄沉淀待发 也有人坐观其变!

十年前的天 还那个天 地还那个地 问题就是 天差地别 三无人员想都不要想 想了就是得了妄想症 幻想家 脑子有问题 !

十年前的那个天 您只有厚积薄发 不断学习 不断成长 不断打磨 不断继续 永不停止 停下您就输了 输不了当下 就输了未来!🐦语有点多 哈哈哈……!谢谢!


手机用户张方容


十年前借钱买房,借钱当房奴都是智者或运气好者。

中国固定资产快速增值将近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中主动或被动挤上"车”者都是一种荣幸。

现在,任总都不大声鼓励人们买房了,语气都变了。

几年前,我曾经鼓动一些房屋中介或售楼部的小青年,有条件就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买房,供不起大的供小一点,一定要先挤上"车"。站票都行。后来,他(她)们听了我的话者,都喜笑颜开。

有许多山友也请我喝早茶。

过去的机会就过去了,不会总等你。世上没有后悔药。

现在,想买房投资者一定慎重又慎重了,一定要选好地段,能租得出去。否则,小心你被套,或被剪了"羊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