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此皇帝被大臣骂惨了,躲到后宫去,三十年不上朝

历史对明朝皇帝的评价实在不怎么样,看起来明朝没有几个皇帝是正常的,有几个还很奇葩,就说万历皇帝朱翊钧吧,由于二十八年不上朝,被说成怠政三十年,呵呵,当皇帝四十几年,就有三十年不上班,三分之二的时间不上班啊,简直给皇帝这个职业蒙羞,祖宗呕心沥血的打下这个江山,你说你对得起他们吗?这大概是当时文官大臣们的心理。

刚开始的时候朱翊钧还试图解释,可满朝文武谁信呀,因为万历皇帝是有前科的,据说刚成年那会儿就因为在后宫玩得过于兴奋,以致于从马背上摔下来,摔得全身酸爽,脸青鼻肿的,第二天只好推托生病不上班,首辅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去请教万历皇帝的母亲,万历皇帝挨了母亲一顿胖揍后才老实下来,现在说什么也没人相信了,对于文官们来说解释相当于掩饰。

说得越多,言官骂得越起劲,万历皇帝郁闷得要死,躲到深宫去找贵妃娘娘求安慰去了,只有她才懂得朕的心。但是言官依旧不放过,骂他的奏折铺天盖地而来:陛下啊,不能沉迷于女色啊,您的前辈商纣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啊。万历皇帝总算明白,跟这些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骂人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

但是万历皇帝最后还是输了,因为他只有自己一个人,即便活到一百岁,也比不过一群人活得那么长,那一群人里,张三倒下了,有李四来接力,李四倒下了,有王五来接力,他们都倒下了,有他们的门生子孙来接力,最后的历史是由他们来写的。反正后人去读他们写的史书,很容易得出这样结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皇帝不作为,明朝亡国是从万历皇帝怠政开始。

当然了,现代史学家对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明朝中央政府财政的破产才导致明朝迅速走向灭亡。而很多文人笔记记载万历年间中国经济发达,物资丰厚,百姓生活美好。那问题来了,如果万历皇帝只会玩,社会还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皇帝被大臣骂惨了,躲到后宫去,三十年不上朝

(当然有人会说17世纪初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从墨西哥涌进了大量的白银,中国经济当然会好,这是另外的话题,这里不讨论),而且也有另外一些史料说万历皇帝身有残疾,才呆在深宫不出去的。

哪个说法更可信呢?

1958年考古学家郭沫若带一帮人挖开定陵,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材,经过技术人员的拼接,发现万历皇帝的右腿腿骨比左腿要短,可见,万历皇帝身有残疾是真的。而且《诏对录》中万历皇帝对大臣解释过,说自己右腿有问题,一触地就痛得要命。这下人证物证都齐了,我们可以下结论万历怠政不属实?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嘉靖四十二年,徐阶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对下面笼络人心,对上抵抗嘉靖皇帝,等嘉靖去见了阎王爷后,徐阶凭借嘉靖遗诏登上神坛,内阁的权力达到巅峰,此后权力一直在各首辅之间流传,从徐阶传到高拱,又从高拱到张居正,张居正倒下后,张四维暂时接管,就由于父亲去世而离职丁忧,老滑头申时行接手,从徐阶到张居正当政期间,皇权是一步步削弱的。张居正主政期间,皇权更是弱到了极点,嘉靖和隆庆还能把盖章的权力留在自己手里,到小皇帝万历那里,这个权力已经被冯保给夺了。

此皇帝被大臣骂惨了,躲到后宫去,三十年不上朝

万历成年,张居正倒台后,随着对张居正反攻倒算的进行,张居正各项罪名”的揭发,万历皇帝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他以为反对自己老师的人都是正义之士,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清算张居正的风波过后,文官把矛头对准他,说他行为不符合皇帝身份的道德要求,说他贪酒好色等等。万历这时才明白文官是为了让他继续当傀儡,他们打到张居正的目的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崇高。

万历皇帝认为自己看清了文官的面目,他开始反抗,当然他的手段没有像皇祖爷朱厚照那么激烈,要温柔得多,骂他的、说废话的奏折一概不理会,也不再和大臣们见面,工作会议,读书讨论会自然不开了,正好腿有毛病,借口不用找。申时行在的时候,他还能和首辅耐心沟通,申时行走了之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大臣之间不再有私人感情,只有公事往来。

但是事实证明不是躲起来就能清静了,因为皇帝也不是除了公事之外就无欲无求的,朱翊钧喜欢郑贵妃,爱屋及乌,自然喜欢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想把他立为太子,问题是明朝继承人制度是嫡长制,朱常洵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反对的浪潮要把他给淹没了。万历觉得文官的势力太大了,想减掉一些官员,免得他们有精力没处使,于是后来许多主官职位没人坐也不补,就让他长期在那里空着。

此皇帝被大臣骂惨了,躲到后宫去,三十年不上朝

主官不在副手顶上,控制明朝的系统并没有崩掉,国家还正常运转着。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下结论了,万历怠政的真相是他厌倦了文官们无休止的争吵,而做出反抗的策略,正好腿上有毛病,于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清朝故意抹黑。

本人只是一个明史爱好者,才疏学浅,错漏之处请手下留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