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963年,瀋陽皇太極陵發現祕密通道,考古人員差點喪命,這件事是真的還是杜撰的?

左手右手244764019


1963年,清昭陵(又稱瀋陽北陵,也就是皇太極陵)剛剛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就傳出了發現清昭陵“秘密通道”,考古人員差點喪命的傳聞。

對於該傳聞的真假,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是,在當年清昭陵卻因為這條秘密通道的傳聞一下火了起來,一時成為倍受世人關注的焦點。

1963年秋末的一個清晨,北陵公園管理所的一位工作人員,開始了一天的巡邏檢查工作。當他行至陵寢西側風水牆外的樹林時,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隻雪白的狐狸靜臥在一棵大樹下面。那個時候,還未出臺珍稀動物保護條例等法律。因此,工作人員躡手躡腳向狐狸靠近,想要將它捉住。

工作人員沒走幾步,警惕的狐狸便已感應到了危險,迅速跳起,鑽進了旁邊的一棵樹洞。工作人員心下大喜,立馬吹響了手中的哨子。不一會兒,其餘的工作人員盡皆趕到,大家準備來個“甕中捉鱉”。

接著,大家便採取水灌老鼠洞的方法,一桶一桶向樹洞裡灌水,想把狐狸從樹洞中逼出來。誰知,這個樹洞好似一個無底洞,數十桶水下去,依舊不見狐狸的身影。這下,大家心中都產生了疑惑,難道這個洞中有古怪。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團,大家拿來鐵鍬、頭等工具,沿著樹洞向下挖掘,大約挖到1米的深度,突然挖到一塊大青石板,用手在上面一擦,表面平整光滑。這下,更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大家隨即將石板小心翼翼地揭開,發現下面是一個磚砌的暗道,裡面不斷湧出一股股刺鼻的異味。

大家驚慌之下,迅速將石板蓋上,並向上級彙報。

幾天後,相關部門組織了一支專家小組,經過一番考究後認定,這個“暗道”確實與北陵陵寢有關。因此,他們在向上級報告的同時,要求陵園管理處重新將這個“暗道”回填壓實。

一晃就到了1965年,瀋陽市組織相關部門對“暗道”的問題研究後,為掌握準備的“暗道”情況,決定對“暗道”實施勘探。

不久,市裡成立了一支以故宮博物院陳列部主任沈長吉為組長,一名消防隊員、一名文物考古工作人員於崇源為組員的專家小組。帶著防毒而具、繩索、手電筒、照相機、對講機、工兵鏟、小刀等工具,趕到了現場。

他們挖開浮土層,掀開石板,戴上防毒面具,按照於崇源在前,沈長吉居間,消防隊員在後的次序,依次前行,不斷收集測量數據。進入“暗道”後,他們發現洞口長約1.5米,寬0.5米,深度距地表1.5米,東西走向。底部由方磚鋪設,道壁先是以6層青磚平鋪,接著又以5層錯疊收頂,頂端由長方體單磚橫鋪封頂,磚縫均為石灰灌漿。接著,他們進入通道內,發現內高1米,寬0.5米,上面均為青石板鋪蓋。

前行中,由於通道越來越低矮,開始他們還可以蹲著前行,後來只能趴著匍匐前進,並在道內發現了許多動物的骸骨,根據其中一付動物殘留的皮毛,他們認定是先前那隻白狐狸的屍骸。接著,他們克服心中的驚悚,又向前爬行100多米,來到一處更加狹窄的岔道,並發現了一條主幹道。主幹道的前面立著三根石柱,擋住了去路。每根石柱高0.75米,寬0.15米,間隙0.1米。因此,他們無法再次前行,只好用手電筒向內觀望,只見裡面陰氣森森,根本看不到盡頭。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打算返回地面。但是,由於最後面的消防隊員身材高大,竟然在轉身的時候被卡在了洞中,另外兩人也因背上的器具頗多,無法行動,而洞中的氧氣已然十分稀薄,呼吸都極為困難。這時,隊長沈長吉還算冷靜,他一邊與地面指揮部聯絡,一邊告訴另外兩人原地趴著,不可亂動,保持體力,等待救援。

地面指揮部收到消息後,立即展開營救。他們根據牽入洞內繩索的長度,算出了洞中人員的位置,並通過2個多小時的緊張營救,最終進入“暗道”的3人得以重見天日。這應該就是“考古人員差點喪命”的說法吧。

因此,專家分析認為,這條“暗道”應該是北陵的排水系統,不可輕動,以免造成北陵的損壞。但是,又令專家費解的是,這條“暗道”既然是排水系統,又為何不見流水痕跡。因此,這條“秘密通道”就成了北陵的一個未解之謎。


祥子談歷史


實際清昭陵上讓考古人員遭遇風險的不是在1963年,而是在1965年。



1963年負責昭陵管理人員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一隻狐狸,管理人員很好奇,想抓住這隻狐狸,但追著追著這隻狐狸鑽到了一棵大樹下的樹洞裡面。為了把這隻狐狸抓住,管理人員叫來同時往裡面灌水,但是灌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動靜,他們就用工具將這個樹洞挖開,隨著洞口的變大,一股濃濃的潮溼發黴的氣息迎面撲來,而且前方看不到邊界,這時候有人想起這是不是昭陵的地宮通道,於是上報公園管理領導。公園領導向文物管理部門上報了情況,文物部門的意見是這確實與昭陵有關係,但由於昭陵是重點文物保護部門,不可輕舉妄動,於是將洞口掩埋。



1965年,市政部門修建人防工程,想起了之前提出北陵暗道的事情,於是市政府召集文化、公安、消防等部門組成一隻調查小組,對這個暗道進行實際的查勘。



一共有3人參與了此次的調查,他們帶好一切能用的工具,包括對話機、防毒面具,甚至是匕首。當三人進入地道後,發現地道不寬,三人只能貓著腰走,洞口長約1.5米,寬0.5米,深度距離地面1.5米,溝底用方磚鋪成,兩壁先是6曾青磚平鋪,再上是5層錯疊收頂,頂端採用單磚橫鋪封頂,磚縫均用石灰灌漿。暗道內全高1米,寬0.5米,上面為青石板。

但是,隨著三個人不斷向前行進,發現這個暗道越來越窄,也越來越矮,一開始蹲著走,到最後只能匍匐前進,當爬行到一個更為狹窄的岔道時,發現主幹道被三根直立的石柱擋住,石柱很粗,每根高0.75米,寬0.15米,間隔只有0.1米,而且石柱十分牢固根本打不開,裡面仍然是黑漆漆,一望無際,三人再也無法繼續前進,只能退回。



但當他們打算退回的時候發現了問題,因為洞穴太過狹窄,最後一名人員過於強壯,導致人被卡主,根本後退不得。如果一直這樣做無謂的掙扎,會導致缺氧耗費體力,那隻三個人只有死路一條。於是截住對話機與地面人員聯繫,請求地面支援,而此時指南針用發生故障,根本定位不到他們的具體位置,在地面挖了幾個神坑而不得之後,搶救一度陷入停滯的狀態,還好最終還是百米繩發揮了關鍵作用,向地面反饋他們距離洞口大概多少米,地面根據這個數據在準確位置進行開挖,終於發現一塊青石板,打開之後,正好是三個人被卡的位置而最終獲救。

事後,經過專家的認真分析,實際上人們所發現的這個暗道並不是昭陵的墓道,而是昭陵的地下排水溝,它的功能就是即使將地宮中滲入的水及時通過排水溝派出去,避免地宮內積水。

實際上在1997年在市政建設中再一次發現了這樣的地道,也同樣是排水溝而不是地宮的墓道。



事情是真的,但卻被很多自媒體添油加醋誇大了。

由於清昭陵(皇太極陵)並未進行考古發掘,所有沒有權威的考古發掘簡報,目前能夠找到的相對權威的關於“清昭陵秘密通道”的記載,是由瀋陽市旅遊局發佈的。

早在1949年,就有傳聞稱東北博物館(後來叫遼寧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發現了昭陵的地宮入口,但因有石板阻擋,未能深入地宮內部,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1963年,昭陵公園管理所工作人員在陵寢西側風水牆外樹林裡巡視時,發現一隻狐狸,在追蹤時意外發現了一條暗道(是否通向地宮不得而知),上有大青石板阻擋,由於當時清昭陵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決定停止深入挖掘。

直到1965年時,為了修建人防工程,在瀋陽市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門協調下,考古專家才帶著考古用具深入這條暗道,希望驗證暗道究竟通向何處。

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危險發生了。

這條暗道的洞口長約1.5米,寬0.5米,距地表1.5米,原本就比較狹窄,在考古隊員依次進入之後,東西走向的暗道越來越狹窄,考古隊員從貓腰、蹲走到最後不得不爬行,但還是遇到了石柱阻擋,無法再深入進去,在這個時候考古隊員們決定撤出暗道。

(注:圖文不相關)

只不過由於暗道過於狹窄,隊員們轉身比較困難,只能爬行退回,速度較慢,加上暗道空氣稀薄,所以才有了所謂的“差點喪命”,最後是地面考古指揮部通過在地面打坑的方式將這些深入暗道的隊員們救出。

最終,考古專家認定,這條暗道疑似屬於昭陵排水系統,不適合建設為人防工程,所以重新將其封堵。

整件事其實就是考古人員對一條暗道探索,但因當時設備簡陋加上經驗不足,所以遇到了一些危險罷了。但經過一些自媒體添油加醋以後,這件原本很正常的事,卻被加入了“玄幻”和“神秘”色彩,有的說考古隊員持槍進入緊急退出、有的說請解放軍介入等等,諸如此類,無非是博人眼球罷了。


秦皇漢武


首先在皇太極的清昭陵內發現地洞這事兒是真的,本來就是一件不大的事件而已,但隨著媒體的添油加醋,惡意渲染後的情景就太扯淡了,搞的和發現了外星人似的。筆者曾經親自探訪過瀋陽的這座北陵,下面老樣子,咱邊看我實拍的照片,看說說這事兒的來龍去脈吧。

皇太極這個清代開國之君稍微介紹下,大清國就是在他的手上走上鼎盛,並且具備了定鼎中原的能力,而他由於多年的征戰積勞成疾,在五十來歲就猝死在了瀋陽故宮中,死後被葬在了現在瀋陽北陵公園,他的陵寢叫做清昭陵,歷經幾百年一直保存完好,上圖為現在(拍攝於2017年)的樣子,一派古香古色。

秘密通道這事兒是發生在1963年,當時北陵是有專門的管理處的,在例行的巡視過程中,突然管理員看到一狐狸一閃而過,隨後就鑽進了陵區旁邊的樹林中不見了,管理員上前查看,才發現狐狸是鑽進了一個大樹洞內,這個樹洞向下整個連著一個黑漆漆的地洞,為了怕狐狸擾亂陵區,管理員隨即找來一個大水桶,裝滿水後開始灌洞,想著把這狐狸給弄出來,但萬萬沒想到,好幾大桶的水灌下去,竟然一點反應都沒有。

管理員心裡一驚,這該不會是盜洞吧?!於是趕緊打電話叫人上報考古所,就這樣,考古所彙集公安幹警,和消防局的同志都來了,準備把這個洞打開一探究竟,於是乎,由身材較瘦小的同志組成了一個探洞小組下去探查,結果在三人順著洞往裡爬了一百來米的時候,發現了最內層竟被三根大石塊擋住了,到此下不去了只能返回地面,但意外發生了,由於洞口太小導致這三人無法迴轉而被困在了洞內,由於自身帶的氧氣有限,為了防止他們出現缺氧的意外,工作組果斷下令挖坑救人,三人最後被成功救起,但這條密道到底是做什麼用的,考古隊員卻沒有搞清楚,推斷很可能是建造陵寢之時的通道,可以肯定的是此洞不是盜洞,為了使得皇陵萬無一失,隨後考古人員把這個密道用水泥封堵了起來。


老豬的碎碎念


1636年(清崇德元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並改國號由原來的“後金”為“清”,自此清朝正式建立。

(清太宗皇太極)

清朝自皇太極稱帝到1912年清末代皇帝溥儀宣告退位,一共持續了近276年。

在這二百多年的漫長曆史進程中,清王朝一共為歷代帝王修築了幾處規模宏大的陵寢。

按地理標誌(山海關)可劃分為關外和關內。其中關外包括三處清皇陵,統稱「關外三陵」它們分別是:

▪清福陵,埋葬後金創立者,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及其後妃;

▪清昭陵,埋葬有清朝的創建者愛新覺羅-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及其餘嬪妃。

需要說明的是,順治皇帝的生母也就是皇太極的莊妃,即後來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死後並沒有在此,而是被葬在位於今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的風水牆外。

▪清永陵,埋葬努爾哈赤以上的歷代先祖。

熟悉清史的人,相信大部分人對於皇太極都不陌生。特別是他與自己的寵妃,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的那段跨越生死的曠世戀情。

可以說,皇太極在打仗理國方面是把好手,但對待感情卻是過於痴情念舊。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因積勞成疾在盛京(今瀋陽)崩逝,終年52歲。

皇太極死後,清廷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後葬於瀋陽北郊的清昭陵。

(今瀋陽清昭陵)

清昭陵位於瀋陽古城以北約5公里,瀋陽當地人又稱“北陵”。

昭陵是關外三陵中最具代表性、規模最宏大、體系(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寢。

時至今日,北陵園內依舊是草木蔥鬱、古樹參天。

像彼時中原王朝皇陵建造一樣,昭陵也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地上建築(如石牌坊、大紅門、大碑樓、隆恩殿、寶城等)和地下陵宮。

我們都知道清朝位於關內的清東陵曾被民國時軍閥孫殿英等人盜掘。不僅陵寢內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陵墓主人的屍首更是被隨意丟棄在地宮當中。

而地處關外的清昭陵則幸運的躲過了民國這一亂世。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昭陵以及關外的其餘二陵都採取了積極有效的保護措施。

在1963年,清昭陵曾發生過一段舊事。

是年冬,清昭陵文物管理處人員在對北陵進行例行巡邏時,突然一隻狐狸從草叢中竄出,見到人後迅疾逃逸到陵區內的一顆大樹下的洞中。

為避免狐狸在陵區活動,對古建造成破壞,工作人員決定將其捉住。

他們先是提來好多桶水往洞中澆灌,以此迫使狐狸自己向外逃離,但事與願違。幾十桶水下去仍舊沒見狐狸蹤跡。這時工作人員索性直接圍繞洞口用鐵鍁挖,不久一塊青石板出現在人們面前。工作人員將青石板挪開,發現青石板下面有一條暗不見底的洞。此時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懵了,這會不會是昭陵地宮入口呢?

考慮到事情的重要性,他們果斷將洞口再用青石板蓋上,然後向上級彙報。

瀋陽當地文物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後相當重視。是年,11月7日,該部門便組織部分專家前往昭陵勘察。

來到陵區後,文物部門初組織了3名工作人員從青石板下面的洞口進入勘察。

進入地道後工作人員發現,這是一條用青磚石砌的地道,而且越往裡越狹窄,工作人員最後只能是爬著往裡慢慢移動。

在行進了大約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時候,工作人員的前方突然出現了三根石條,這樣地道中前進的路就被阻擋了。

工作人員用隨身攜帶的手電筒向裡面照射了幾下,黑洞洞的啥也看不清。由於不能繼續前行,三名工作人員便決定回撤。

此時問題出現了,由於地道深入地下加之三人的活動,使得本來地道中稀薄的空氣便的愈加稀少。加之地面由於滲水溼滑,3名工作人員在回撤的過程中變得非常吃力(實際上這是由於缺氧造成的)。他們不得不通過呼喊向外面求救,後來地上工作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三人救上來(也有說法是,調來了部隊才將三人救出)。

由於沒有什麼實質東西發現,出於對文物安全的考慮。文物部門在三名工作人員安全上來後,不久即將洞口用建築材料封了起來。

(昭陵寶頂,其下面即是地宮)

事實上,這就是一次普通的文物勘察活動。並沒有外界宣傳的那麼“邪乎”,即在地道中發現了什麼靈異的東西,致使三名人員被困等。

不過後來考古專家猜測,這條地道很有可能是為保護昭陵地宮免受滲水侵襲而有意設計的排水通道。之所以在深入地下一百多米的地方出現三根石條,則是為阻止某些動物誤入地道,以此進入地宮,進而破壞地宮裡存放的棺槨。

令人欣慰的是清昭陵目前保存尚完好,地宮也沒有明確被盜掘的痕跡。

目前包括清昭陵在內的關外三陵均是國家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和聯合國收錄的世界文化遺產。

愛新覺羅-皇太極,清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重視人才、注重發展生產、增強兵力,為清王朝迅速崛起和入主中原、定鼎北京打下了堅實基礎。是一位勤政、親賢的有作為帝王。


小司馬說


導讀:清朝皇陵分為清東陵、清西陵和關外三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昌瑞山,距北京125公里,始建於順治十八年,佔地250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龐大,建築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


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的永寧山下,距離北京120公里,是清軍入關後營建的又一處規模比較大的陵墓群,也是歷代帝王陵園建築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處,方圓八百平方公里。

另外,在關外還有三座陵寢,這裡埋葬的是清朝入關之前的皇帝和后妃,其中有的是追尊的帝和後。這些陵墓都是建於入關之前,年代比較早,今天我們講的陵墓就是關外三陵中的一座。


這座陵寢就是皇太極的清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完工於順治八年,後來經過康熙、嘉慶兩位皇帝增建,才有今天的規模,在昭陵內,有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從遠處看,昭陵就像一座小城。


皇太極的清昭陵是一座什麼樣的陵墓?


始建於1643年的清昭陵是清朝承前啟後的一座帝陵,採用明帝陵建築結構,建有下馬碑,正紅門,石像生,隆恩殿,方城,寶城等地面建築,寶城下面就是地宮。由於種種原因,清朝在關內的帝陵幾乎全部遭到盜掘,清昭陵卻幸運的躲過劫難,至今保存完整。

1927年,清昭陵被開闢成公園,向所有市民開放,稱為北陵公園。


關於清昭陵的暗道之說由來已久,傳說昭陵中有條暗道可以直通地宮,但從來沒人能說清楚暗道入口在什麼位置。


考古發現密道是怎麼回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次比較意外的考古發現,考古工作者打開了那塵封四百年的昭陵地宮。1963年的一個冬天,當時陵墓管理人員在巡邏,突然發現了一隻大狐狸,這隻狐狸突然就跑進了一個山洞裡。


管理人員認為這個山洞也沒多大,於是就開始向山洞內灌水,接連灌了幾桶水,狐狸根本不往外跑,山洞好像是個無底洞,怎麼也灌不滿。

這時候巡邏人員感覺有貓膩了,於是他們拿來工具,在洞口的周圍挖了起來,挖了一會兒,巡邏隊員突然發現一個很大的青石板,巡邏人員將這個青石板撬起來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陰森森黑漆漆的山洞。


於是巡邏人員急忙報告給了上級,上級接到消息後,立馬找倒考古專家讓他們前往昭陵查看,考古隊員看到這個地洞後,就決定下去一探究竟。


他們在士兵的配合下,戴著防毒面具、氧氣瓶,拿著匕首和手槍就進入了地洞,這個地洞大約有一米左右高,全部有青磚砌成,當考古隊員走了大約百米後,這個山洞變得更低了,考古工作者只能趴著前進。

在往更深處走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前面有石板擋住了去路,考古隊員只好退出,然而,就在這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這時候的工作人員根本不能掉頭,他們只能向後退著爬,另外,山洞內非常潮溼,於是工作中都被困在了山洞內。


之後,這些被困的人員在和外面取得聯繫後,經過數小時的搶救,才將這些考古工作者救出來。真是一場驚險的探險。


關於這個山洞的用途,考古工作者也爭論不休,有的說是為了排水,有人說洞內沒有淤泥的痕跡,不可能是排水溝,究竟是幹什麼的,估計只有昭陵被打開才能得知了,後來考古工作者又重新將這個山洞回填了。


所以整個事件是真,只是被網友傳的有點玄乎了


總結皇太極對於整個清朝來說,確實影響很大,他對於清朝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後世人或者是他的子孫來說,他都是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對於他,也可以很誇張的說,每天他也就沒有後面的大清朝了。至於這條暗道到底是通向哪裡,有什麼用?只能等到開啟清昭陵了


路之意


瀋陽皇太極陵的正式名稱是清昭陵,因位於瀋陽北郊,又稱北陵,是清初關外三陵中面積最大,氣勢最宏偉的帝陵,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的合葬墓,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始建於1643年的清昭陵是清朝承前啟後的一座帝陵,採用明帝陵建築結構,建有下馬碑,正紅門,石像生,隆恩殿,方城,寶城等地面建築,寶城下面就是地宮。由於種種原因,清朝在關內的帝陵幾乎全部遭到盜掘,清昭陵卻幸運的躲過劫難,至今保存完整。

1927年,清昭陵被開闢成公園,向所有市民開放,稱為北陵公園。關於清昭陵的暗道之說由來已久,傳說昭陵中有條暗道可以直通地宮,但從來沒人能說清楚暗道入口在什麼位置。1963年秋,北陵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在例行巡邏中,發現陵寢北側風水牆外有一隻狐狸,狐狸見到人馬上鑽進旁邊一處樹洞中。為了防止動物破壞這處重要古蹟,工作人員準備用水灌樹洞的方式,抓住這隻狐狸。沒想到,十幾桶水灌下去,不僅樹洞沒有灌滿,而且連狐狸的影子也沒見著。工作人員乾脆用鐵鍁圍著洞口開挖,一直挖了一米多深,見到一塊大青石板。揭開石板一看,裡面是一條用磚砌成的暗道,深不見底。

工作人員想起暗道直通地宮的傳說,感覺事關重大,趕緊用青石板蓋住暗道,並馬上向瀋陽文物管理部門彙報。文物管理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很快派出由三名考古專家組成的探險小隊進駐北陵公園,對這條暗道進行探查。經探查發現,這條暗道高約1米,寬約0.5米,探險隊員進入暗道爬行一百多米後,被三根直立的石柱擋住了去路,石柱後面是一條更窄的暗道。三根石柱十分牢固,令他們無法前行,於是決定先撤回地面再說。可進去容易回頭難,探險隊員發現在暗道狹窄的空間裡無法轉身,加上空氣稀薄,進來時又耗費了大量體力,現在已經無法撤回到暗道入口了,只能通過呼喊的方式向地面求救。地面人員也沒有好辦法,只好向當地部隊求助,最後是工兵通過估算行進的距離,在被困的位置上挖了一個大坑下去,總算把三位隊員給挖了出來。

通過這次探查,文物考古部門認定這條“暗道”只是昭陵排水工程,並不是傳說中直通地宮的暗道。有人提出質疑:既然是排水工程,為何暗道中不見流水痕跡?雖然有著諸多爭議,但出於對文物安全的考慮,暗道入口很快用建築材料進行了封堵。這次文物勘察活動遇險並不是遇到了“靈異”事件,而是由於對暗道內的情況估計不足,未能在事先做出預防和處置對策。此後,昭陵附近還出現過幾次暗道的蹤跡,均被文物考古部門認定是排水系統的組成部分,專家表示,昭陵地下有一整套完整的排水系統,使陵墓建成三百多年來排水一直通暢,很少出現積水。儘管沒有發現傳說中直通地宮的暗道,但最值得欣慰的是,清昭陵至今仍保存完整,未發現地宮遭到盜掘的痕跡。


延伸閱讀

皇太極是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第八子,1626年承襲汗位,1636年改國號為清並登基稱帝,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在位17年間,先後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改女真族為滿族,並仿照明朝制度設立六部,內三院,都察院等機構,在松錦大戰中擊潰明朝精銳大軍並生俘薊遼督師洪承疇,奠定了清朝入關逐鹿中原的堅實基礎。崇德八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暴猝於盛京後宮,享年52歲,葬於昭陵。


歷史茶坊


陵墓本身就帶有一種神秘靈異的氣息,再加上謠言傳播的力量,原本只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很可能變成靈異事件。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之後,後金的第二位大汗,滿清的第一位皇帝,為滿清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遺憾的是皇太極本人並沒有看到清軍入關,1643年五十一歲的皇太極病逝。

皇太極病逝後葬於位於盛京(瀋陽)以北的清昭陵。昭陵、福陵、永陵合稱為“關外三陵”。昭陵是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

說到清朝的皇陵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被盜問題,確實在清朝滅亡後位於關內的清朝皇陵遭遇了劫難,尤其是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可以說被盜掘一空,但是位於關外的三陵卻因為某些政治目的而保存得比較完整,民國時期昭陵還曾被闢為公園。

196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陵園管理工作者在追蹤一條狐狸時意外發現了一個洞,為了逼出狐狸人們往洞中灌水,十幾桶水灌下去洞中毫無反映,由於地處陵墓區人們懷疑遇到了古墓,便上報了文保單位,考古工作者在試探性發掘時發現了青石板,將青石板掀開後發現了疑似昭陵的墓道入口。

幾名考古人員當即全副武裝進入墓道,由於墓道狹小隻能匍匐前進,幾人推進了一百多米也沒有到達墓室,反而被三根青石條擋住了去路,由於無法前進,考古人員打算暫時撤出墓道,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由於墓道狹小,墓道又是斜向下方,考古人員在墓道中根本無法轉身,倒著又無法退出,同時隊員們的體力消耗過大,氧氣不足,考古隊員面臨危局,只得向地面求助,經過了一番救援,進入墓道的考古隊員終於獲救,這件事被傳來傳去成為了很多因為靈異事件險些喪命的故事。

2004年清昭陵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我國考古挖掘的保護性挖掘的原則,保存完整的昭陵很可能會被長期保護下去。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啊!揚州那嘎達怡紅院裡邊,有一個腦瓜很二的同學——韋小寶,這事他可知道的一清二楚,想當年這貨為了那本《四十二章經》好懸沒把命搭上,這書裡邊藏的就是皇太極那昭陵裡邊的秘密。

“啪!”估計俺扯到這裡,有那安耐不住的同學,抽出鞋拔子照老梁那大臉蛋子來這麼一下:“玩那?還《四十二章經》,你咋不去修煉《葵花寶典》去?那叫無鳥一身輕,你個不要臉的就胡咧咧吧!”

別介俺扯這麼一段,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這事還真有,但題主把這事給誇大了,沒那麼邪乎。啥秘密通道,你見哪家皇帝的陵寢還整這麼個玩意,方便那些個玩洛陽鏟的傢伙進出,除非這皇帝腦殼起包了。

皇太極那是啥人,對自己個都玩命的狠人,會給自己的陵寢整這麼個破綻,純屬想多了。

那麼這事,是咋回事呢?且聽老梁細細的掰扯掰扯。

先說說皇太極的昭陵

皇太極這人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娃,按理說這位置咋也輪不到他,可這貨玩的也恨。把能左右了皇位的多爾袞的母親硬生生的給活葬了,一手花活玩的那叫個利索,直接把皇位移到了自己個屁股下面。

於是在1636年的時候在瀋陽這嘎達稱帝,當了皇帝之後感覺他老.子給起的國號後金,咋聽著都彆扭,這不一傢伙就把後金改成了“清”,得,咱大華夏地頭上就出現滿清這綿延小三百年的落後王朝。

在這小三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關內和關外的都留下了皇陵,其中關外留了三處,大傢伙一般叫這三地為關外三陵。

最老的是永陵,埋的都是努爾哈赤之前沒有皇帝帽子的老一輩的祖宗,您也可以把這地叫愛新覺羅家的祖墳也可以。

再就是後金的開拓者,滿清的鼻祖努爾哈赤的福陵。那麼最年輕的就是這昭陵,裡面埋著皇太極本人外加他的大小老婆。

俺在這裡插一句嘴,這昭陵皇太極的老婆堆裡可沒有孝莊。為啥沒有呢?這是因為,孝莊死的時候留下了遺言,大體意思就是這昭陵埋了很久了,沒有必要再打開,把她葬進去,而且她很想和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待在一起,所以就葬在了孝陵的邊上。

其實他有兩個原因,其一,這孝莊下嫁給了多爾袞,這葬到昭陵,說破天他總有那點子不合適,其二滿清在關外的時候,他實行的是火葬,也就說在昭陵裡邊放的不是棺槨,是骨灰罐子,這孝莊要是葬進去,那也得來個火葬弄個骨灰罐子。而孝莊接受漢文化好多年了,總覺的這不好,所以她不想葬進去,所以就有了這麼個意外。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老梁你沒事咋提這一鼻子呢?”

也沒啥,其實俺就想說,這皇太極下葬的時候遵守的是他們老祖宗的規矩——火葬,火葬的核心就是把他生前喜歡的東西都一股腦的隨著屍體也燒的一乾二淨。

所以這昭陵裡邊除了一堆瓶瓶罐罐的骨灰,沒啥值錢的東西,既然沒有值錢的東西,題主整的那個所謂的秘密通道他基本上就不成立。

那麼接下來咱就扯扯這秘密通道的事。

題主的事

這話咱得放在1963年去說,這時間點上都到了年根底下。而昭陵這嘎達有一個文物管理所,按照慣例到時間就得有一隊人圍著昭陵轉圈搞巡邏。那個時候,這地那草也高,冷不丁從這草叢裡竄出一頭狐狸。

這狐狸一瞅這麼多人,和眾人對視了一下,這撅起屁股就跑。

這得追呀,沒得法子,要問這打洞的技術除了藍翔,就剩下這狐狸。而且這貨特別喜歡打洞,把這狐狸放跑了,回頭它就能給你在昭陵那大土堆上打倆窟窿,這那成啊。

這一追,就把這狐狸給堵在了一棵老樹底下的大洞裡了。

咋整?用水灌唄!這一桶接著一桶的往下整。得,這幾十桶下去,把大傢伙累的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你別說狐狸了,這洞裡的水連個影都沒瞅見。

“這不會是盜洞吧!”這聲音往出一冒,大傢伙有點傻眼了,過去都論證了,這昭陵就沒有被人盜過,冷不丁現在出現這麼個盜洞,這工作可就出現疏漏了。

“挖!”大傢伙每人整把鐵鍬這又開挖起來,這挖了沒有多久,這大鐵鍬就懟到了一塊硬物上了。

把土扒拉開,就瞅見一塊青石板,大傢伙一股腦的把這青石板給挪開,一個黑漆漆的洞就出現在了眾人的眼跟前。

大傢伙一合計,這青石板不會就是昭陵的地宮入口?

這事可就整大了,大傢伙也不敢在挖下去了,把現場維護好了,這就打了報告一級一級的報了上去。

這沒多久專家就被派下來了。

那個時候,他技術手段也有限,一條繩子外加一個燈泡,您別說啥狼眼手電,機器人和無人機啦,根本就沒有那玩意。

也沒別的辦法,這就派了三個人下去摸摸底瞅瞅情況。

這洞也奇怪,開頭還挺寬敞,這越是往下,這洞他就越窄,最後三人身子得貼著地面往前爬,這一爬就爬了一百五十多米,最後三人被三大石條給擋住了,您要是還想往裡爬,沒別的辦法,先得把這三大石條給整出來才成。

這打頭的人,有點不甘心,拿著手電玩裡晃,黃色的光圈被黑暗吞的一點都不剩,啥也瞅不見。

這任務算是到頭了,三人這就打算回去,這洞爬進去容易,可爬出來就難了。

為啥?第一因為窄,轉個身都不容易,只能爬著一步一步的往後挪,而且還是大頭朝下的往後挪,這洞裡邊還被水浸過,那個費勁就別提了。這事要是擱老梁身上,俺感覺俺得瘋了。

這還不算,因為這畢竟是地底下,空氣中的氧氣本來就少,前邊被他們吸收了不少,加上二氧化碳又整出了不少。三人就感覺越來越吃力,挪根手指頭都費力。

這不乘著還有股子力氣,對著外邊就喊,運氣還不錯,這外邊聽到了,後邊的人這就下來救人,三八兩下把這三人就撈了出來,總算是沒出啥大事故。

事就是這麼個事,情況也摸清楚了,不是啥盜洞,但為了穩妥期間,大傢伙還是用水泥把這洞給封了。

說道這裡,估計大傢伙就要問了:“這洞是幹啥的?聽這意思像是建造昭陵的時候故意留下來的。”

這據專家推測,這洞應該是昭陵的排水系統。不過俺就有一個問題,這排水系統是在地下,這水是咋排的?

難道這洞在下邊還有個岔路口,通著一條地下河?這事俺也沒琢磨明白,手頭上也沒啥資料,所以也沒整明白,姑且只能用專家下的結論,這就是一條排水管道。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這是真實事件。只不過當時以為是墓道,進去後發現越走越窄越走越矮,發現轉不了身時才反應過來不對了,後挖坑救援的。老瀋陽人大部分都知道!當時專家給的結論是狐狸把陵墓的地下排水道給打通了。再有就是當時專家稱清朝入關以後才正式開始土葬,關外都是火化後再土葬的。雖然昭陵沒有被挖掘過但存有骨灰可能性很大!這些當時的報紙都報導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