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作為鹽城人,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2月19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以示慶賀。而在鹽城,元宵節又稱“正月半”,素有“正月十五鬧元宵”之說。


  在鹽城民間,有哪些元宵節傳統習俗呢?鹽都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王登佐介紹,舊時,老鹽城人在“正月半”這天要晨起焚香和燒黃元紙,祭祀星宿、尊神太一,祈求一年內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祈求人丁興旺。早飯吃圓子,傍晚家家門前張燈結綵。還有走百病、祭門、祭戶、逐鼠、迎紫姑等。而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歡騰、熱烈,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不同之處。元宵節“鬧”的方式很多,有張燈、觀燈、猜燈謎、舞龍、舞獅(九獅圖)、扭秧歌、跑旱驢、花擔舞、打蓮湘、三人花鼓、踩高蹺等等。鑼鼓喧天,滿街鼎沸,遊人摩肩接踵,笑逐顏開。所以有人說,元宵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
  “提到張燈、觀燈,其實鹽城民間燈節習俗較多。”王登佐介紹,其一,“照田蠶”。古時農家在元宵之夜,在竹竿上掛一盞燈籠插在田間,觀察火色,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來年,有“照田蠶”習俗之稱。人們從火色偏紅中預兆到有旱情,從火色偏白中預兆到有澇災。之後,將點燃的蠟燭灰燼收藏起來,放在床頭,據說能給主人蠶桑生產帶來好運。後來,人們將懸掛的燈籠越做越精巧,爭奇鬥豔,便演變成觀花燈娛樂活動。其二,火的崇拜。據說,正月十五這一天,農家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蟲趕獸,而後演變成火把節,到了唐代又演變成熱鬧非凡的燈節。現在農村仍有“正月半,桑麻算”的習慣,點燃田邊的荒草,放火燒荒,有利於滅蟲。而燈綵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在鹽城一直被沿襲下來,具有地方特色,有掛花燈、滾龍燈、走馬燈等等。元宵之夜,以便讓人們一飽燈綵眼福。

作為鹽城人,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