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让阎锡山兵不血刃占领一座城的人

王建屏(1870--1950),字树候,法号力宏,山西忻县(今忻府区)三交镇东道坡人。自幼家境贫寒,一边牧羊,一边苦读,20岁中秀才。1913年至1916年,任萨拉齐县知事。


让阎锡山兵不血刃占领一座城的人

阎锡山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派山西分会会员阎锡山、赵戴文回晋发展会员。1906年,王建屏加入同盟会。1907年,山西同盟会派王建屏等人到归绥地区发展会员。王建屏以萨拉齐为活动据点,利用在耶稣堂附设小学做国文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东进归绥,西出包头、五原等地秘密发展会员。他先后深入到土默特学校、归绥中学堂、咨议局和绥远常备军中宣传革命,甚至去五原劝说大地主王同春举义旗反清。特别是在萨拉齐一带,经他发展的云亨、满泰、经权等后来都成为绥远地区革命的先驱。


让阎锡山兵不血刃占领一座城的人

太原起义

1911年9月,同盟会派遣云亨回乡策划起义,而王建屏也被召回山西策划太原起义。10月10日,南昌起义爆发;10月19日,太原起义成功;11月9日,驻防归绥的外八旗巡防营发动起义,云亨等人联系起义军直抵包头。12月24日,五原厅同知和包头清军管带佯称支持革命,却暗设"鸿门宴",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云亨侥幸逃脱,这就是包头历史上著名的"马号事件"。1912年1月12日,娘子关失利后的阎锡山听从王建屏的建议,兵不血刃进占包头,1月20日占领萨拉齐,1月26日在东取归绥时,遭遇清军的刀什儿阻击战。此时正值南北议和,阎锡山无心恋战,回山西出任都督,委任王建屏为山西省民政次长。不久两人因政见不合,王建屏被降职为萨拉齐县知事。

1913年,王建屏回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萨拉齐出任知事(县长),他本着"教育救国"的理念,成立了萨县首个政府教育机关--劝学所,并创办了萨县第一所女子学校。据《萨拉齐县志》载:"县长王建屏督同回教俱进会长马善元,于城内南街三道巷大场面购院一所,创设清真小学堂(即今土右旗回民小学的前身)",开萨县新式教育的先河。

1914年,他遵照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的主张,与王同春、孔庚等人成立漠南矿业有限公司,开采石拐煤田,日产30吨。当时正值民国成立初期,在沙俄的唆使下,外蒙古独立并蛊惑内蒙古分裂,王建屏一方面联合外蒙古爱国王公,发表反对独立,拥护中央的通电,一方面联络地方驻军和爱国商人与大同镇守使孔庚积极配合,经过半年多的激战,彻底粉碎了叛军的分裂图谋,为此被中华民国授予"七级嘉禾勋章"。

1916年,阎锡山投靠袁世凯,大肆屠杀革命党人,王建屏也被免职。因平时周济同盟会故旧和抚恤死难者家属,离职时竟亏欠公款4000元,直到借钱补上才离开。王建屏虽然主政只有两年多,但在萨拉齐历史上却是为数不多的廉吏之一。

1916年,王建屏离开萨拉齐回到山西,任太原国民师范国文教员兼《晋阳日报》主笔。1922年因对时局不满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出家,同年秋受戒于五台山成果庵,取法名力宏。后历任太原北十方院住持,北京万寿寺住持,并成立山西佛教会,设立僧学院。

1929年任北平佛学会副会长。遁入佛门的力宏法师,仍念念不忘关心国家大事,他在《救世舍身有感》中写到:"救世情殷甘舍生,以身献祭作牺牲,天心普爱无私覆,大道为公本至诚。麦烂须知非败种,血流方可计前程,问谁代佛传心印,更造乾坤誓愿宏。"表达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救世济民的民生情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归乡务农,耕作之余,悉心教授孙辈,并告诫他们"不读日本书,不做日本事,不赚日本钱",民族气节昭然若揭。他曾两次给毛主席写信,赞成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呼吁国共和谈,反对蒋、阎发动内战。皖南事变后,他写下《悼皖南事变死难将士》:"皖南事变悼国殇,抗日无罪罪亦荒。燃萁煮豆煎太急,同室操戈战何狂?民族危机当御侮,兄弟阋墙不可伤!英雄遗恨一腔血,未洒疆场洒杀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特邀为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3月25日,力宏法师在太原崇善寺圆寂,享年80岁。后人袁汉城先生有诗赞曰:脱却戎衣伴佛灯,一生奔波为苍生;劫余幸有残篇在,指点迷津启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