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他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如果用飛簷走壁這個太常見的形容武林高手的詞來說,可能沒有人相信。那麼,就用他的外號吧——猴子——絕大多數人都見過的一種動物——他的外號就叫猴子,瘦小得像猴子,也可以像猴子一樣在屋簷上躥下跳,來去自如。他曾經是慈禧的貼身侍衛,與慈禧寸步不離,確保了慈禧的安然無恙,但他最終辭官回家了。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後來,清朝滅亡了,張作霖聽說了他,想讓他去自己的隊伍裡做武術教練,兩人見面,張作霖心想,這不就是個猴子嘛,能幹啥呢?他說:“我可以躲過你的子彈,你傷不著我!”張作霖說:“哎喲,我就不信。”他說:“那就試試唄。”兩人間的距離也就距離也就10來米,張作霖掏出了槍,當軍閥多年,張作霖多少也算是個神槍手:“看好了!”話音一落,槍響了,但對面的人彷彿不見了,張作霖又朝天一槍,但還是沒打著。

“人呢?”張作霖說著,忽然聽到自己的背後有個聲音傳來:“大帥,我若想要你的命,恐怕不用你轉頭了吧。”張作霖一轉頭,發現他就立在自己的身後,說是飛過去的,也該有個影兒,但咋沒看見呢?張作霖張著大嘴,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給驚呆了。驚呆張作霖的這個人就是清末拳師宮寶田,曾被召入宮中,任護衛首領,加封四品帶刀侍衛,先後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是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活一輩子不容易,總得做些有益於後人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宮寶田。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當慈禧的貼身侍衛有啥用?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大內侍衛總管是怎麼回事。首先,清代的侍衛和今天說的保鏢是兩個概念,今天說的保鏢是一種職業,在清代,雖然也是一種職業,但它還是個官。清初選上三旗子(皇帝直接統轄的3個旗,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弟為侍衛,以勳戚大臣統率,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掌宿衛扈從,更番輪直。又有粘杆處、上駟院、養鷹狗處、善撲營、武備院等處侍衛,皆統於三旗。這些侍衛從皇帝直接統轄的3個旗中選,首要的概念是要對皇帝忠誠,絕對地忠誠,否則把皇帝殺了怎麼辦?宮寶田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他是個什麼官呢?大內就是皇宮,侍衛總管就是管整個侍衛的,清朝隸屬於侍衛處的侍衛,對應的官階:一等侍衛(也稱頭等侍衛)—正三品;二等侍衛—正四品;三等侍衛—正五品;藍翎侍衛—正六品。宮寶田除了總管之外,還是四品帶刀侍衛,這個官階已非常高了。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1900年5月,八國聯軍發動了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8月14日,北京失陷。15日晨,慈禧和光緒倉皇出逃。當時,有這麼一種說法,清廷的一些官員聽到槍聲,都嚇得跳了井,屍體把水井都給塞滿了。慈禧出逃當然也體面不到哪裡去,有這麼個傳說很能說明問題:

在逃跑的路上,慈禧出恭成了個大問題。有一天,走著走著,憋不住了,只能在野外解決,就叫過十幾個宮女來,圍城人牆……上車後,卻發現裡面有一股很難聞的氣味,原來是拉得太著急,不小心給拉到了褲子上……沒換的褲子怎麼辦呢?慈禧無奈之下,只能穿上太監李蓮英的褲子。因為這件事,民間還給慈禧“安排”了一個俗語——太監太后一條褲子。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這可能是個笑話,但就是真的也沒大關係,因為它不至於要人命,要人命的是保安工作,也就是慈禧身邊的那些侍衛們,只要他們一鬆勁兒,慈禧恐怕就得丟小命兒。宮寶田這個大內侍衛乾得很賣力,據說,逃亡路上,慈禧無論身在何地,他都會在她的身邊,寸步不離的保護她,她也是離不開他。傳說,慈禧甚至給了宮寶田一個比較特殊的“金牌”,這個金牌的作用是不管見到多大官,宮寶田的級別都要比見的官員級別高,就等於慈禧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大清好壞的未來都交在了宮寶田手上。

重要性已非常明顯了,宮寶田讓慈禧在出逃的路上沒有任何閃失,平安抵達西安後,由於護駕得力,獲得了欽賜的黃馬褂。這應該是宮寶田人生中的輝煌一刻,但沒多久,他便不幹了,辭官回老家了。對此,今天史料給出的答案是: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無法承受嚴重的心理扭曲。又說,他曾多次向慈禧進言要改革朝政、振興朝綱,卻受到了慈禧的嚴厲批評,他便選擇回老家安靜地生活去了。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因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甚是悲傷


看透了,看到了下場,高人的做法往往是不幹,然後分道揚鑣,各走各的。宮寶田就是這樣的高人,1905年,他覺得當慈禧的貼身侍衛沒有啥用,決定回鄉,雖然,這個貼身侍衛的頭銜對他來說相當不易。

1870年,宮寶田出生于山東威海(乳山市)崖子鎮青山村,上過幾年私塾,因家境貧寒,13歲時,經人介紹去北京元亨利碓房(米行)學徒。米行和皇家有一定淵源,米專供各王府食用。一時一長,宮寶田認識了一個叫尹福的人,清末武術家,也是一個瘦得像猴子的人,人稱“瘦尹”,曾為光緒拳師。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尹福今天一些人不是非常熟悉,但一定知道“八卦遊身連環掌”,起源於道家,清代董海川由府內傳向民間,名家輩出,愛好者千千萬,有著養生和技擊的雙重功效,適合各種人群演練。尹福就是董海川的得意弟子。

經多次觀察考究,尹福認定宮寶田是習練八卦掌的難得之才,領宮寶田拜見老師董海川。董海川握住宮寶田的手上下端詳,連聲說:“難得,難得!”我們沒有練過武,不懂這些,據說是宮寶田的骨頭與較常人的有區別。這樣,宮寶田便辭去米行差事,做了尹福的徒弟。董海川作為師爺,對宮寶田也格外重視,再三叮囑尹福重點培養。

窮人的孩子能有個吃飯的門路很不容易,宮寶田非常珍視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據說,他每天練功都會帶上一個木碗,汗水滴不滿木碗,就不停止。尹福對宮寶田格外關照,除給予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在練功上更是要求宮寶田紮紮實實從基本功練起,一招一式都要親自手把手地教,反覆糾正,千次演練。因為勤奮刻苦,悟性高、長進快,宮寶田討得了同門師叔們的喜歡,大家都爭著來教他,把各自的絕招都教給了他。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5年後,宮寶田被師爺董海川再次相中,親授其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成為正宗八卦遊身連環掌的第二代傳人。就這樣,23歲時,宮寶田便已登堂入室,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特別是輕功,堪稱精妙,人稱“宮猴子”。 1897年,經師爺介紹推薦,宮寶田被清廷召入宮中,任護衛首領。

那一碗碗的汗水分明在告訴著人們,穿著清廷官服的宮寶田能夠進入宮中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但宮寶田卻把清廷給看透了。他稱病辭差,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這中間是他對清廷的心灰意冷和對功名利祿的看淡看遠,可他並沒有因此而死心。雖然,在鄉17年,深居簡出,但還是想做一些事情的,最終,應鄉人所求,在本村和海陽郭城一帶,教授八卦掌入門功夫,前來拜師求藝之人絡繹不絕,名氣也便越來越大。而這之後,也便理所當然地就有了我們在這段文字開始時的一幕。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但是,張作霖並沒給宮寶田多少做事的機會,給了宮寶田個“東三省巡閱使兼奉軍總教練”的名頭,實際上是張作霖的私人保鏢。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其時宮寶田奉命留在北平擔任張學良的警衛。聞訊後,宮寶田甚是悲傷,隨後辭職二次返回故鄉。

中國的武術之道的精髓,分明在於“武” 字,被理解為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停止(止)戰鬥(戈)的技術。與之相伴的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再次回鄉後,宮寶田深感國難當頭,但由於自己年事已高,無能為國效力,隨後決心用自己有生之年習武育人,報效國家,並在家鄉、煙臺、黃縣、牟平、海陽等整個膠東半島,組織起數十個民間八卦拳社,廣招門徒,精心傳授八卦武技,培養了大批八卦掌傳人。做了一個武人應該做的。

1943年6月27日,宮寶田在青山村病逝,終年72歲,遺體安葬在了本村。如今,宮寶田傳人已經將宮氏八卦掌發揚於世界各地,而他的事蹟也被拍成了電影——據說《一代宗師》中宮羽田原型就來自於他。


宮寶田:慈禧貼身侍衛,武功高強,慈禧需要他護衛,他卻離開慈禧

結語:有人問,宮寶田當年既然看透了清廷的腐敗,為什麼就不把慈禧給一刀砍了呢?對此,我們的回答是,那是對職業的一種尊重,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這種出於職業的尊重,這是一種德,職業的道德。更何況,社會的現實是,砍掉一個慈禧,還會冒出很多的慈禧,慈禧是靠一個人砍不完的。這件事和張作霖死後宮寶田甚是悲傷是一個道理——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即使宮寶田在其身邊,也不見的能夠改變什麼,甚至有可能和張作霖一起被炸——一個人,想靠勢單力薄的能力去難改變世界,是很難的。在這個過程中,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做好自己,而這也是宮寶田的經歷要告訴人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