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鲁肃的逆袭:为什么静静的男人最可怕?

三国演义,讲的是群雄争霸时的故事。滚滚长江东流水之下,除了如浪花般的英雄之外,更有如烟花般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欺骗与反欺骗,设局与破局,算计与计算,贯穿于全过程。

乱世之中,忠诚显得特别的可贵,所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大家的一致崇敬。真情也显得特别的可贵,所以关羽的义薄云天、来去明白把他推到了关帝的神坛。与之相对的,仁义啊、守信啊、爱民啊等等,都成了易被算计的缺点。

幽州的刘虞、徐州的陶谦、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无不因为过于爱民、过于天真而被当成蠢猪般的仁义笑话。然而,要说到老实,似乎谁都比不上鲁肃。

鲁肃的逆袭:为什么静静的男人最可怕?

鲁肃

是的,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是公认的老实人。首先是他的领导把他当成老实人,从孙权到周瑜,一提到鲁肃便是这个老实人。其次是他的战友把他当成老实人,刘备、诸葛亮都怕周瑜,都觉得自己能把鲁肃玩得团团转。更难得的是,他的敌人也都把他当成老实人,关羽玩儿什么“单刀赴会”,庞统被孙权拒之门外还对他感谢不已。

鲁肃做了什么呢?整个赤壁之战,他好像就是在不停地上当,上周瑜的当,上诸葛亮的当,上刘备的当,似乎谁的当他都能让,成了公认的冤大头,以至于三国评书把他说成“鲁椟头”,意思是像榆木一样的脑袋,再没有比他更老实的了。

鲁肃成了什么呢?孙权把他当成最心的心腹,小心眼的周瑜把他当成最大度的朋友,疑心重的孔明把他当成最放心的人,很难管的文武把他当成最可靠的上级,他成了最可爱的人。

鲁肃得了什么呢?他在面对献了连环计的庞统的强有力竞争下,接任周瑜当上了都督,还直接把庞统赶出东吴绝了后患。他在周瑜屡次算计收不回荆州的情况下,通过支持刘备征西川夺汉中,不仅夺得了荆州三郡,而且抗住关羽东向的步伐,为吕蒙白衣渡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鲁肃相比,无论是诸葛亮、周瑜还是庞统、关羽,都不过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小命”的庸人而已。

鲁肃不仅做了一个静静的美男子,而且站着把钱给赚了,除了寿命稍微短一点外,算得上是人生大赢家。

鲁肃的逆袭:为什么静静的男人最可怕?

鲁肃不仅夺得了荆州三郡,而且抗住关羽东向的步伐

1.鲁肃大事不糊涂,他始终坚定自己的方向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以萧何为首功。其他功臣不服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刘邦抛出了著名的“功人功狗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待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个人以为,《史记》之所以比后来的很多史书好看,就在于他常常瞎说大实话。此前萧何等人不当头是为了不被诛九族,此后的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还有这个“功人功狗”论,都算。

怎么当功人?关键就在于“发踪指示”,也就是能把大方向。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鲁肃坚定的大方向就是两个字-抗曹。只要你自己不跪下,别人是很难站到你的头上的。同样是谋士,荆州的蒯越、蒯良,益州的张松、法正,还有以前徐州的陈登、糜竺,为什么站不起来?因为他们遇到困难想的都是趋利避害,不敢较真碰硬。

鲁肃有了坚定的抗曹决心,并成功地把这份坚定传递给孙权之后,就奠定了他的首功。至于分析强弱、找出对策等等,已经是细枝未节了。如同林彪讲的,战术原则千万条,首要的一条是敢打。你打都不敢打,其他都不用谈了。

怎么取得抗曹的成功,鲁肃坚定的大战略还是两个字-联刘,只要能够建立孙刘联盟,自己吃点小亏算什么?被诸葛亮、周瑜等人算计一下算什么?关键是保持了孙刘联盟,保证了东吴的安全。

《西游记》中,最辛苦的是孙悟空,最能搞事的是猪八戒,最能吃苦的是沙僧,最没用的是唐三藏。为什么选唐三藏做师傅呢?因为只有他始终坚定地朝西啊!

鲁肃的逆袭:为什么静静的男人最可怕?

鲁肃有了坚定的抗曹决心,并成功地把这份坚定传递给孙权

2.鲁肃无招胜有招,他始终紧盯胜负的核心

真正的高手都是一招致敌的,只有江湖耍把式的才有那么多套路。

鲁肃争取孙权的支持只发一言,那就是脱离整个臣子阶层,直接站在孙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明确指出:诸臣皆可降曹,唯主公不可!说完之后,他就什么都不说了。其他人说得再多,都不过是鲁肃这句话的注脚而已。

鲁肃获得周瑜的信任只出一招,那就是经常到诸葛亮那去,把诸葛亮的想法、说法、动态及时报告给周瑜,哪怕诸葛亮反复告诫他不要说,他还是让周瑜觉得自己什么都说。周瑜在利用他之余,不能不感受到他的忠诚。

鲁肃赢得诸葛亮的友情只做一事,草船借箭时,鲁肃动用自己的私家船只、私家兵马,瞒着周瑜,帮诸葛亮完成了所有的准备,既救了诸葛亮的命,又表现出自己和周瑜不是一伙的。他还需要做什么吗?

鲁肃出了绝杀的一招之后,剩下的就是跑跑颠颠,扮猪吃老虎了。谁的话都听,谁的话都传,谁的当都上。都以为他老实,其实他只是不想再动脑而已。

鲁肃的逆袭:为什么静静的男人最可怕?

草船借箭

3.鲁肃重实不好虚,他始终保持难得的低调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有次活动上大家请他们发言,一个莱特就说到:“鹦鹉是鸟类中说得最好的,可鹦鹉却飞不高。”庄子同志更是用大鹏的长远准备和蓬间雀的欢呼跳跃来说明,做大事的人是不能太热闹的。

真正的高手,都是不轻易出手的。《射雕英雄传》的洪七公,对自己杀的每个人都能说出理由来。关羽成名之后,也能始终坚持“关某刀下不斩无名之辈”。至于像《水浒传》里的李逵那样,只知道“排着头砍过去”的,一看就很下作了。

鲁肃既不像诸葛亮那样,又是好为《梁甫吟》,又是自比管仲、乐毅,还让人作广告说什么“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他也不像周瑜那样,既雄姿英发,又多才多艺,他只是静静地守着自己的本份,等着上位的机会,压根就不去争虚名。

虚名太高的人,别人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累。比如,诸葛亮既然敢自称“得一人可安天下”,敢让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张飞就敢要求刘备“让水去抵敌”,刘备一遇到什么事就敢问诸葛亮“计将安出?”你这么高调,总得拿出点与之相衬的东西吧?

虚名太高的人,敌人的关注就越多,他就越险。比如,关羽不出名的时候,可以很轻易地诛颜良、斩文丑,等到他“威镇华夏”时,不仅庞德能用计射伤他,徐晃能破垒击败他,就连东吴二流将领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都能生擒他。没办法,你太出名了,也就被人家研究透了。

虚名太高的人,自我的要求就越严,他就越苦。比如,周瑜,年纪轻轻的就当了东吴都督,长得又好看,老婆还是美女,江东人称“周郎”,他怎么可能忍受突然之间有个比自己还聪明的人呢?于是乎,只能在“既生瑜、何生亮”中把自己活活气死。

鲁肃承认你们都比我厉害,你们去斗吧,我就看着,我不说话。然后,就等着收战利品吧。

物以稀为贵,人其实也一样,你老出现,你自然就不值钱了。没重点就没战略,有聚焦就有力量,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连鸡都能斗过。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把不超过自己能力的事做精致,要远远好过在不能胜任的事情上累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