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滸傳》中武松和誰是一個派系?

臺上談水滸臺下打噴子


《水滸傳》裡的武松與魯智深、楊志、曹正等人為一個派系。除此之外,武松與林沖的私人感情很好,林沖與武松也是一個派系的。



  • 武松不屬於宋江派系

雖然武松與宋江是結拜兄弟,但上梁山後,兩人關係明顯變淡。要知道,武松是《水滸傳》裡第一個提到招安的人。且看當年在孔太公莊上兩人的對話。

武松道:“……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黃天必佑……”

那時候,武松還是夢想招安的。也許是投靠二龍山後,受了魯智深等人的影響,武松對招安逐漸反感,以致後來公開嘲諷宋江整天念著招安的舉動。後來武松斷臂留在六和寺出家,宋江聽說武松要照顧林沖,明知武松行動不便,卻不安排什麼人打個下手。在後來宋江被奸臣毒害,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李逵、吳用這些,早也沒見得託夢與武松告別之類的。



  • 武松與林沖關係極好

因為魯智深和曹正的原因,武松日常接觸林沖會多一些。儘管小說裡沒有寫大多好漢上梁山後日常交流的情況,但從小說交代的魯智深、武松和林沖的結局來看,可以推斷出這三人關係是很好的。

三人都留在六和寺,這不是巧合。魯智深是在六和寺圓寂因為有師父教誨,這個可以理解。但武松,他的出路不一定是出家,但他偏偏出家;林沖也如此,雖說是病了,為什麼一定要留在六和寺,隨隊進京找安道全不好麼?或者隱居養病也是可行的。李俊裝病,宋江還知道按他意思留下童威童猛兩人照顧,對於病更重的林沖,為何同意讓行動不便的武松去照顧,連個打下手的人也不安排。

武松在斷臂的情況下,每日除了唸經誦讀,還要照顧病重的林沖,這種事不是一般關係的朋友能做得來的。一個斷臂的和尚去照顧一個癱瘓的病人,你覺得這容易?以此可以推斷,他們三人留六和寺是事先商量過的。也就是說,林沖與武松算是一個派系的人。



總結:綜上簡述,武松與魯智深、林沖三人必定是一個派系。再算上二龍山舊人馬,與他們同為一個派系的還有楊志、曹正、孫二孃等人。


戴草帽的小老鼠


《水滸傳》中的武松,他本是一個殺人逃犯,躲在柴進莊上,只知吃肉喝酒,半年餘未有任何貢獻,還抱怨別人對不起他,對待莊上下人也十分的不客氣,直到病了無人理。可見為人一般!

宋江給他一個面子,一些銀子,他就認為宋江是大好人,宋江走了,他在柴進莊上也就混不下去了,去回老家去了,可是機緣巧合,打死了猛虎,當了都頭,找到了哥哥嫂子,也就把宋大局忘了。

又殺了人,判了刑,還不老實,為了一些酒肉,給施恩當黑社會打手,又殺了人,又流浪江湖。在十字坡對孫二孃耍流氓,到成了她的兄弟,當了假頭陀。

機緣巧合上了二龍山,與魯達這個酒肉和尚霸佔了別人的山寨,做了強盜。後來上了梁山,也算是梁山上的實力派,衝鋒陷陣多有功勞。

當宋江提出招安時他與魯達不同意,但也沒有辦法,只好隨眾投降朝庭。在徵方臘後成了殘廢,脫離了梁山集團,當了正式和尚。

縱觀其生活軌跡,沒有那一個人是與他真正志同道合的,最後與魯達到是有相通之意,可是魯大和尚死了,他孤獨了。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在《水滸傳》中,武松又稱武二郎,他在書中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他的故事也非常熟悉,比如武松打虎、鬥殺西門慶等。武松因避難而改成頭陀,後來他也以出家人自居,和同為出家人自居的魯智深關係很好,武松是在梁山征討方臘後,得以倖存之一的人,不過他不願回京,並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



在梁山中,雖然梁山兄弟義氣為重,但是要細分的話,還是有很多派系的,比如有宋江派系、梁山元老派系、軍官歸降派系、三山派之二龍山派系和無派系等。

那武松是和誰一個派系呢?

在梁山中,實力最大的派系,就是宋江的派系。他的勢力中,不僅有江湖上敬佩他跟隨他上山的人,同時很多軍官也是他邀請上山的,因為宋江是堅持招安的,則軍官上梁山也多數看好這點,所以軍官歸降系也是屬於宋江實力範圍內的。故而宋江的實力是最大的。

梁山的元老派系中,杜遷、宋萬雖然時間最早,但是他們能力平常,所以元老派系在晁蓋死後,可謂是以林沖為首,當然元老派系本身的勢力並不大。

在梁山第二大勢力要數三山派中的二龍山勢力,在三山中,可謂是以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為尊的。雖然孔家兄弟和宋江關係深厚,但二龍山的實力還是很大的。

同時二龍山之下還有一個少華山史進、朱武等人。畢竟魯智深和史進和魯智深關係深厚。而武松和呂雉同為二龍山頭領。雖然武松和宋江曾經也相交甚深,但是後來宋江堅持招安,而武松是不願招安的,如此,他們之間就有了隔膜,再則魯智深也反對招安,這樣的話,武松和魯智深之間的情義更加深厚了。



所以,武松在這一點上是屬於魯智深的二龍山派系的。不過還可以細分。

在梁山反對招安的主要人物不僅有魯智深、武松,還有林沖,這一點他們可謂是意見一致,而主要的一點,林沖和魯智深的關係不錯,這樣的話二龍山和元老派系則有關係。因林沖在梁山的地位高於魯智深,所以魯智深也會傾向於梁山元老派。這樣的話,武松則又屬於元老派系中的人物。


當然,因為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要講梁山一百零八人之間義氣為重,和要體現梁山的忠義之名,所以雖然派系眾多,卻看上去還是很團結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最終能在宋江的堅持下,各派系統一了意見、觀點,走上了招安之路。


中孚鑑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武松不屬於某個“派對”

今人讀水滸,多有以今人之為“賊”處事的眼光看待這些起於草根的好漢,以現代管理學的眼光看待梁山搶劫集團公司,以近現代黑惡勢力的幫派文化拷問眾好漢的心靈,好象不大對路,俗人之俗,認為武松這個人在梁山集團不屬於那個派別。

其一、武松這個人實在出身社會底層,自幼父母雙亡,侏儒長兄養育長大,身心倍受社會創傷壓抑,對人實難信任,從十字坡酒店識破孫二孃伎倆不難看出其是個防備心十足的“細心男”,對於外人有很強的疑惑、警惕、戒備之心,類似於今天說的“不隨群”,對社會有一種憤怒之心,在其對柴進的態度上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二、武松雖對宋江滿懷知遇之恩,但武松的心不屬於宋江,也不遠離宋江,在武松內心深處是不反對招安的,整個英雄團隊中是武松上二龍山前第一個與宋江談論招安之事的,而且是武松主動提出的,可見其反對招安或許是重陽節樂和的歌聲打擾了武二的酒興罷了,後來在整個招安過程中武松還是很聽大哥話的,招安後還是很出力的。

其三、武松更不屬於所謂的三山、四山派,三山中的白虎山是宋江的嫡系,桃花山更沒有多大的發言權,是來打醬油的,打青州時三山是臨時聯合派對,至於少華山從武松不去救老大史進來看,也不可能與之親近。相對而言,武松或許與魯智深有點感情,畢竟二人都是“出家人佔了身體的”賊人,但兩個人的性格也存在著嚴重的差異,魯智深是個想到那幹到那的貨色,武松則是個三思而後行的主。當然,二龍山的小哥們施恩、乾哥幹嫂張青孫二孃與武松的感情要好一點,但不是幫派之爭。

其四、對於“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評語讓後人認為二人關係貼近,其實這是對二人武藝的評語,況且林沖在梁山是個弒主的尷尬獨人,融不入任何一夥,內心深處林沖是恨高俅,但對招安採取了隱痛的承認,武松其實也是,在這一點上二人有相似之處,但二人的出身、為人、性格等決定了不可能走得很近。

其實,上了梁山的林沖、武松、魯智深等等都已經成了宋江手中征戰的工具、殺人的鋼刀,哪裡還有什麼好漢色彩、英雄情長、惺惺相惜啊。





一哥於一


《水滸傳》中,行者武松是和花和尚魯智深同屬三山派系。三山派系分別是二龍山的魯智深、武松、楊志、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此派系共13人,其中武松與宋江淵源極深,早於柴進莊上,武松就被宋江所籠絡。

三山派系可以算是梁山泊第二大派系,其中魯智深、武松、楊志三人頗有威望,尤為關鍵的是他們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他們殺過的皆是該殺之人。就連宋江都要給他們面子,不敢輕易得罪他們。在後來朝廷招安的時候,武松和魯智深是首先跳出來反對的,但宋江也只是客客氣氣地去說服二人,不曾隨意發飆。因為如果此事處理不好,梁山內部可能要起內訌,甚至連林沖等人都可能站出來反對宋江。





筷說吧


武松是梁山上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如果在一個集團內有派系的,武松應和魯達是一個派系。原因是,他倆都是基層公務員,體制內服務過。二是他倆都有一顆仗義的豪情,與底層瓜民相通。三是都有一身好武藝,勇於為瓜民獻身。四是瞭解官家的無恥與黑。所以能善終。


金林蝦


應該是魯智深派系


大虎174427605


他和魯智深,楊志,都來自二龍山。。要說他是那一派。應該和宋江一派,他和晁蓋沒有什麼交集。而要在宋江逃亡到柴進莊上,武松就和宋江拜了把兄弟。。情誼相當深。 應該屬於宋江一派的


錦繡時代


和其他107將同屬造反派,很顯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