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你知道中國的元旦從何而來嗎?又為什麼會定在公曆一月一日?


你知道中國的元旦從何而來嗎?又為什麼會定在公曆一月一日?

很快2019年將離我們而去,2020年的元旦即將到來。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對於元旦,你知道有哪些故事嗎?

中國很早就有元旦的概念,她歷來指的是夏曆(即:農曆、陰曆)正月初一。元為年之始,旦為日之晨。中國出現“元旦”一詞,來自於唐代時期房玄齡等人編纂的《晉書》,上有“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認為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制定了曆法,建立了元旦。而秦獻公年間(公元前366年)修訂的歷法被稱為《顓頊歷》,足見早在先秦時,人們就認定顓頊帝是中國曆法的創制者。

這說明中國古人認為,元旦可以追溯到顓頊時代,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此外新年第一天在古代還有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華歲等等稱呼,但大家還是比較習慣稱“元旦”。


你知道中國的元旦從何而來嗎?又為什麼會定在公曆一月一日?

儘管古人很早就有了元旦的觀念,但由於先秦時期,不同朝代使用的歷法不統一,因此元旦的起始時間並不一致。據記載:夏朝曆法以孟喜月(元月)初一為元旦,商代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朝的周曆則以冬月(十一月)初一為元旦。而秦始皇一統華夏後,為了彰顯秦朝的偉大事業,修改、統一了曆法,將秦國使用的歷法(《顓頊歷》)推廣到全國,以陽春月為正月,即原來周代的十月初一為元旦。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原來使用的《顓頊歷》存在誤差,司馬遷等人就向劉徹建議,修改曆法,並得到皇帝的同意。漢武帝讓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創制新的歷法,並在元封七年五月,改年號為太初(即為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並頒佈全國使用這部《漢歷》,後人以此頒佈年號稱呼此歷為《太初曆》。《太初曆》由於跟夏朝的歷法相同,又被稱為《夏曆》(也有農曆、陰曆等等稱呼)。她也以孟喜月元月初一為元旦。此後歷朝歷代都使用這部曆法,元旦的日子也因此被確定,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滅亡。

孫中山等人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帝制。在萬象更新的時代裡,重新修訂曆法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新興的民國各省代表於是在南京開會,他們認為“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決定使用西方通用的格列高利曆(即:公元。由羅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頒佈,以耶穌降生日期作為紀年)與傳統農曆並行的方式。將傳統的農曆正月初一叫做春節,而將公曆一月一日叫做元旦。

你知道中國的元旦從何而來嗎?又為什麼會定在公曆一月一日?

民國重修曆法的決議很快得到了通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的成立,他在就職誓詞中,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通行的“公元紀年法”。把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我國人民歡度的節日。這是當前中國人既過公曆的元旦,也過傳統春節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元旦跟現在春節是同一天,都會舉行貼春聯、放鞭炮、團圓飯、祭祖先、壓歲錢等等活動。這些習俗一直延續至今,為中國特有的民俗。而在當代中國,元旦是第一個節日。但除了有些機關、公司、學校會舉辦慶祝活動外,在民間只是被當做普通的日子,並不會舉行隆重的慶典。

你知道中國的元旦從何而來嗎?又為什麼會定在公曆一月一日?

而在國外,同樣也會舉行辭舊迎新的活動。目前可知,世界上最早過元旦的是古埃及人。在距今6000年前,古埃及人根據觀察尼羅河氾濫水位,將河水漲到孟斐斯城附近,天狼星和太陽會同時出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上的時間,定為新年的開始,並在這一天舉行宗教慶典。

在西方,公元前49年,愷撒大帝制定儒略曆,將冬至後第十天作為新年的起始。此曆法後為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所繼承。文藝復興後,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經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佈,成為現在通用的公曆。歐美人過新年,是跟聖誕節連在一起的,他們都會放假,大多數商店停業。全家人其樂融融在家歡聚,或者利用假期外出旅遊。

你知道中國的元旦從何而來嗎?又為什麼會定在公曆一月一日?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公曆一月一日作為元旦,但仍有一些國家或民族由於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差異,元旦的起始日期有所不同。比如猶太人,他們使用的希伯來曆法就在每年的提斯利月(大概公曆9月-10月間)的吹角節作為猶太新年。阿富汗人將春分作為元旦;而北極圈的因紐特人則把第一次降雨作為元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