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红楼梦》贾母真的对贾家的衰落视而不见么?

君笺雅侃红楼


坦率地说,贾母是有见识的。

开玩笑,开国侯爵的女儿,公爵夫人几十年,会不清楚贾家现状?

开国武勋在历史上的表现都是一代不如一代,逐步让位于士大夫集团,这是无情的自然规律,千百年就是如此,贾母会看不到吗?

对比一下,贾代化贾代善兄弟当年先后担任京营节度使的风光就能够感受到了。

贾家也作出了自武勋转向科举的努力。

比如说,贾敬进士,贾代儒举人,贾政读书,贾珠贾蓉进学国子监。

但是,贾家努力了,却没有看到实际的效益。

最终还是只能走女人路线,把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儿送去参加女史选拔,其实就是寄托希望能够博一把富贵。

可惜还是失败了。贾元春虽然得了一个奇怪的“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待遇,却显然是不得宠的。封妃最少五年时间,不仅没有子女,也没有給家族带来正面收益,反而是大观园的巨大财政包袱和太监们的勒索。

对于这个局面,贾母看不见吗?

是没有办法改变。

儿孙不成器啊。

长子在家喝酒玩丫头。次子是万年员外郎的伪君子。

贾琏也就一个跑腿,贾宝玉更是文不能科举,武不能从军。实在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最后还来了个六亲不认,一走了之。

问题还更多。

贾母对次子的偏爱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底线。

因为偏爱,所以纵容二房贪污公共财产,致长幼无序,家庭不宁。

二房管家决策,每年大量缺少租佃,甚至二房奴隶的女婿都能开古董店。可别说冷子兴是一个富豪,愿意娶一个放出来的奴隶女儿。

至于赖大家族的贪污盗窃,那就更是公开化了,光是那个大花园,就不是赖家人当奴隶能够挣到的钱。

对于这些,贾母看不到?想不到?

当然是看见了,却是不想管,也没办法管。

因为纵容了二房贪污,自然无法遏制奴隶们的盗窃。


四川達州


红楼梦七十五回抄检大观园后,马上安排了一次贾母房中吃饭的情节。这次吃饭用了很多篇幅,集中写了几件事。其中贾母应该是心情最复杂的一个,明明面对家家爱衰落什么都知道,却装作充耳不闻,强颜欢笑。

抄检大观园,贾母一定第一时间知道。从第二天吃饭贾母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她表现出对贾赦邢夫人极其不满意。

鸳鸯又指那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孝敬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一面说,一面就只将这碗笋送至桌上。贸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着人来要。

贾母吃了贾政王夫人的菜,却一口没吃贾赦邢夫人的菜,还让送回去再不要送来了。如此拒绝的态度是极其罕见的。要知道贾家这个规矩行使了几十年。贾母年轻时也如此伺候长辈。她拒绝贾赦邢夫人的“孝敬”是心中失望到极致的表现,也是特别严厉的表态。

贾母十五岁嫁进贾家,重孙媳妇做起。公公和丈夫两代荣国公,到贾母当家时,贾家达到鼎盛。贾母一生可谓大富大贵,是贾家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比的。即便贾元春位至贵妃,依然没有贾母自如。抄检大观园的本质是贾家内乱。长房向二房发起的进攻,虽然王夫人有意顺水推舟,借抄检大观园整顿怡红院剑指林黛玉。贾母对这些都看得明白,却不说破。她可以容忍王夫人的意图,因为王夫人的儿子贾珠,女儿贾元春对荣国府有牺牲。却绝不原谅邢夫人的无状!长子不成器还搅风搅雨,贾母不能接受。

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说得众人都笑了。

贾母对邢夫人明察秋毫,用拒绝做出表态。对王夫人她却不能如此。当年她将一个鼎盛的荣国府交给王夫人,王夫人是她选择的儿媳妇。几十年过去,鼎盛的荣国府彻底被掏空了。连自己吃饭的米都需要定量,只能自己吃多少做多少。什么原因贾母一清二楚,可贾母能说什么?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埋怨有用后悔也有意义了!王夫人解释没米是因为歉收,贾母除非老年痴呆才会相信。她掌家几十年,难道没有歉收?何尝有过没米的窘迫!因为那时候有钱,尽可以随意买足够的量随便吃。现在“可着头做帽子”,归根结底还是没钱。

一个大富之家落在儿媳妇手中几十年败光,虽不全是王夫人的责任,到底难辞其咎。儿媳妇怎么说,贾母怎么听。不但如此,贾母还主动给王夫人圆谎找台阶:“巧媳妇难做无米的粥”。贾母笑着说这话,内心却在滴血。

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隔一天中秋节,贾母带一家子赏月。中途贾赦因贾母蠲了他的菜心有怨言,埋怨贾母偏心,只迁怒他门长房,放任二房,贾母当时不言语,过后听着月下箫声,老人家终于落下泪来。贾母当时不过七十岁多一点,原文将她写成八十岁大寿应该是传抄笔误。她十五岁嫁进贾家,贾赦不过五十多岁,贾母也就七十出头。贾母出身保龄侯尚书令史家,与丈夫贾代善门当户对。一生荣华富贵,儿女双全,子孙满堂。原本可以得享天年,却不想晚年风云突变,贾家情况急转直下,等待贾母的极可能是死不瞑目。这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君笺雅侃红楼,进入主页去寻找下一篇文章。不妨顺手关注下,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贾母应该是看在眼里的!

第一:贾琏请求鸳鸯偷贾母的体己救急!以鸳鸯的人品,应该不会真的去“偷”,肯定要告诉贾母的,贾母同意了,她才会“偷”出来!

贾母为什么同意?应该是对于荣府的艰难,心知肚明!她让贾琏“偷”去的体己,是用在贾政这一大家子的开销上!

她也只能用“偷”的方式,暗地里支援!明着给是不行的!正经大老爷那里还说她“偏心”,邢夫人那里斗的跟个乌眼鸡似的!哪里能大喇喇的去“偏心”贾政这一房!

只是这样实实是坑了鸳鸯,就像凤姐儿所虑的“如今有了这个因由,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只怕结局比凤姐儿虑到的要惨烈的多,某一日贾母西去,贾赦恐怕就是抓着这个把柄,断了鸳鸯的生路!

第二,甄家获罪,书中写道“贾母听了正不自在”!恰逢姊妹们来了,贾母便点头叹着转移了话题“咱们别管人家的事……”

这一个不自在,一句别管人家的事,我觉得贾母,应该已经想到贾府可能的败落了!

但是,她似乎也无力回天!所以,也只能压下心头的焦虑了“且商量咱们赏月是正经”!

但是,终究不能再开怀过节了!宴席之上,贾母又是“长叹”,又是“堕泪”,笑也写明了是“勉强”……


悠然庐


贾府的衰落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红楼梦》的第二回,贾雨村在村肆中遇着冷子兴,问及贾府,冷子兴用了先时钟鸣鼎食,如今萧索,不比当时光景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贾府的近况,

他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前那么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兴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其信息源的准确性和真实度是相当之高了,一个外人尚且对贾府的萧索那么知根知底清楚,心如明镜的贾母焉会不知。

所以这一代不如一代看起来正是贾家衰落的重要内因。宁国府那边,宁国公到了贾珍贾蓉是一味高乐,乌烟瘴气。荣国府这边,荣国公的长子是贾代善,贾代善娶的妻子正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即后来荣国府的权力第一人贾母。 贾代善后来袭的荣国公的官(注意是袭官),可见贾母做儿媳的时候,才是贾家最鼎盛的时候,烈火烹油、鲜衣着锦。接着贾母的大儿子贾赦又继续袭官(又是袭官),二儿子贾政入部习学,做了员外郎。贾政原来是要从科甲出身的,按照现在的说法估计是梦想考北大,教育部部长却怜念说,不用考了(是久考不中否?),直接到某单位当个科员去吧。君命不可违,贾政的科举梦灭,意味着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只能靠世袭的官,一代一代世袭后,那权力、荣誉和辉煌都是不断打折扣的,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

春花秋月,年复一年,贾母从做孙媳妇到做儿媳妇到有了儿媳妇、孙媳妇、重孙媳妇,漫长岁月,人事更迭,年轻时候比凤丫头还要来得(一个来得包含凤丫头的精明强干)的她,一切事物,亲闻亲历。岂能不知贾府在衰败的路上愈行于远。一次王夫人都对王熙凤说,

“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樽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这么看来,这短短的一、二十年(从贾敏未出阁时候起算),贾府的衰落就非常明显了,王夫人体会既深,贾母洞察秋毫,只是不说罢了。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贾母只是一个女子,大家族女子会经历的悲凉和无奈,她又岂能少过。大观园的女孩子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定早走了,另立一番事业,那时自由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或许在贾母,无奈更要多一层,一大家子人的吃穿用度,要考虑的要更周全。所以,贾母虽说一家之长,却毕竟年事已高,她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儿孙辈。

荣国公一支的家族成员里,袭官的贾赦是官儿也不好生做,成日和小老婆喝酒,左一个、又一个的放在屋里。 贾政这支,上文说了,贾政无望科举,科举的希望向后代转移,可惜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十四岁进了学、不到二十岁却死了(为何而死,文中未明说,从王夫人宠爱宝玉的态度上,倒很有可能是读书太尽心所致)。贾珠夭亡,贾兰尚幼,贾环举止形容皆猥琐,贾琏的官也是捐的,虽则在世路上好言谈善机变却不喜正务。

所以宝玉是唯一让贾母倾注了最多疼爱的孙儿,衔玉而生的宝玉,仿佛是贾府的希望之光。而且宝玉长得又像他爷爷。张道士曾说宝玉“同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所以贾母当时就满脸泪痕,这裂痕里大约也是一种光复门楣的期待,有多少泪痕,就有多少期望,就有多少对当时贾府衰落的感知。 只因为担心他像贾珠一样早夭,因此特别允许他在脂粉堆里厮混玩耍,但是在内心深处,贾母或许仍期待宝玉仍有光宗耀祖的那一天。所以,贾母不是对贾府的衰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她只能以自己的生存智慧生活。听戏、猜灯谜、游园赏花,老太太看似乐在其中,又谁知她的忧虑与哀愁。

贾母也在为末世的未来筹划和布局。除了对孙儿的期冀和寄予,她也给孙女很大的期待,元春进宫,亦是贾府家族未来的一个谋划,谁不知深宫不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省亲回来,祖孙对泣垂泪无言,离别时哭得哽咽难言。所以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不得已的无奈何吧。

就像项羽的“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末世之声,其声也悲,其境也哀,最后红楼一梦,曲终人散,万艳同悲。


逸水一舟



溯路之行2


贾母并非是对贾家的衰落视而不见,作为一个家族的老前辈,当然是盼望着自己的家族繁荣昌盛,犹如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一般,不会有些许减少。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贾母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她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与其自己瞎折腾,不如静观其变看着它的变化,与其瞎折腾,不如放手让年轻的一辈人去担当,他们迟早会自己承担一切的,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不放手,或许她自己也知道了这个家族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了,与其去较劲,不如牢记它曾经的荣光,任何事都是双面性的,物极必反,久盛必衰,这个道理,贾母还是知道的。


卖汤圆的喵星人


贾府的衰落以贾母的精明肯定洞若观火,但盛极而衰的趋势,整个家族不得不进行的巨大开支和家族的整体堕落(男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女的如王熙凤在不断掏空家族财政),贾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花落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