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活跃在哪儿?

行列式-大师


入关后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整编为(49.51.53.57.67)五个军和何柱国骑兵第二军,冯占海91师(原63军),全军整编后约有十七八万人,其中67军作为曾经拥有四个师的超级军就有五万多人。

战略防御阶段东北军作战概况

卢沟桥事变以后,东北军三个军(49.57.67)奉命驰援淞沪战场,49军109师全军覆没,67军在华北掩护国军南撤作战中损失一部,全军四万余人坚守松江掩护国军大撤退全军覆没,残部编为108师被嫡系25师吞并。51军在徐州会战中损失过万,57军在江阴保卫战和扬州保卫战中损失殆尽,112师余部四千余人覆没于南京城下。武汉会战原63军冯占海91师在万家岭外围阻击战中伤亡惨重,余部两千多人被汤恩伯部吞并。至此东北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伤亡十余万人,接下来经过短暂整补,除67军番号撤销外,其他部队开始陆续奉调继续开赴一线作战。

1938年十月武汉会战结束(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策略,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在敌后开辟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政府则开始采取“主要以外交,思想,经济方面施加压力,采取政治及谋略手段使之崩溃”的手段,即“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战略相持阶段东北军开赴各个战场

国军主力从此开始了与日军漫长的六年对峙格局,期间双方战线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当然44年豫湘桂大溃败确确实实是丢了一大块,此可谓“晚节不保”。

鲁苏战区的东北军51.57军

1939年3月于学忠率51军由大别山开往阜阳,3月中即向鲁南突进,为分散敌军截击的目标,令全军以团为单位夜行军分路前进。向鲁南山区挺进时,各师、旅、团均相隔两天的行程。经过阜阳、涡阳、蒙城,在宿县以南地段穿过津浦铁路后,又折向东北,由徐州以东,邳县以西地区越过陇海路,渡过运河,冲破日军防线过程中51军114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进入鲁南开始了面对日军四个师团近10万人的反围攻作战。

57军在淞沪会战之后驻防苏北,参加了徐州会战和连云港保卫战,在津浦路南线作战三战三捷,奇袭徐州,驰援临沂,盐城阻击战等一系列作战,战功显赫,鲁苏战区成立后,驻扎苏北的57军挺进鲁南,和兄弟部队51军汇合

1943年9月底在阜阳召开追悼在鲁南抗战阵亡烈士大会,会上于学忠报告了鲁南抗战5年来军队伤亡惨重情景,其中将官就达12人之多,将官以下的伤亡之惨重就可想而知了。仅第51军就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阵亡将官7人,在鲁南伤亡官兵达10000多人。击毙日寇也在万人以上,伪军不下数千人之多。在鲁南地区牵制日军4个师团的兵力,拉长了敌人的战线,分散了敌人正面进攻的兵力,有力地支持了其他战场的战斗。

豫皖边区的骑兵第二军

骑兵第二军1939年由晋西北南下,调往豫皖边的沈丘,阜阳,涡阳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任务是穿插于陇海线,平汉线,津浦三铁路之间的三角地带,破坏日军交通干线,严密监视河南商丘,苏北徐州和安徽宿县的日军活动。豫皖边区与于学忠的鲁苏战区相连接,尽管他们被日军占领的陇海线,津浦铁路所隔断,但仍然是鲁苏战区与国民党大后方取得供应补给的重要纽带。双方同属东北军往来频繁,关系密切,互相配合。1941年7月骑兵第二军扩编为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驻扎沈丘。其二军驻扎莲池。44年骑兵第二军于桂系李品仙部合编为第十战区,另设司令部于临泉。

转战浙赣战场的49军

淞沪会战之后,49军参加参加了39年3月17日到5月10日的南昌战役,从守御修水作战到反攻南昌的全过程都参加了。105师仍然是张学良卫队的老底子,淞沪会战遭受严重伤亡,整补后有九千多人,装备尚数精良,余威尚在。问题是109师淞沪会战打光,给补充了一个赤手空拳的预备第五师,军长刘多荃把全部库存家当都用在了预备第五师上,掏空了家底把预5师装备完成。结果焕然一新的预5师却被蒋介石拉走,又给换成了预备第九师,该师只有三个团七千多人。刘多荃军长是鸡飞蛋打,战斗力大打折扣。

同时修水战役49军遭受了抗战中日军最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攻击,遭受了惨重伤亡。随后49军在赣北地区配合作战,参加了长沙会战。1941年3月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再次遭遇了日军毒气攻击,受损严重。1942年5月又参加了浙赣战役,始终奋战于江西战场,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驻守江苏武进。

转战湖南到滇西反攻的53军

东北军53军在武汉会战之后奉命守备洞庭湖三角地带,周福成升任军长,1943年春因陈诚的同学关系编入远征军,划归嫡系霍揆彰的20集团军编制。53军经湘西横越黔滇两省,长途行军三千公里到达滇西弥渡,蒙化整训,陈诚下台后卫立煌接任,因其深感53军战功显赫却实济不佳,批准换装美式装备。经由美军干部训练团整训,火力和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由于卫立煌对53军遭受的克扣和排挤大为不满,严厉斥责了20集团军军长霍揆彰,使得53军上下对卫立煌感激涕零,因此作战分外顽强,一路强渡怒江,攻克高黎贡山,血战腾冲,攻克龙陵,兵峰直抵中缅边境的日军据点畹町。切断日军滇缅公路,历经血战打通了中印交通线,53军116师346团沿中印公路西进,与驻印军孙立人的新一军胜利会师。至此滇西反攻胜利结束。


从1937年底到1945年,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在哈镇驻守8年,期间多次抗击日寇,经历大小数十战。同时部队还帮助地方修河堤、办学校、兴慈善事业,立纪念塔和忠烈祠纪念本部抗日阵亡将士,深得民众拥戴


综合以上对东北军在全面抗战中各部的作战区域加以总结

在八年时间里,东北军各部除作战部队全军覆没番号取消者,成建制部队始终在各个方向的一线战场,而且是唯一一只八年不间断奋战在一线甚至敌后战场的国军部队。相比国军主力六年时间龟缩在大西南,东北军作战环境之恶劣难以想象,同时东北军的作战战绩,顽强抗敌的坚强意志都是可圈可点的,付出的牺牲也是相当惨烈的,到抗战胜利前夕,成建制的东北军仅剩下了53军一支。东北军——作为一支唯一进行了十四年抗日斗争的中国军队,我们应当予以铭记。


杜康不负西江月


1928年“东北易帜”之后,奉军改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张学良任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退到了关内。留在东北的东北军一部分参加了“江桥抗战”,另一部分则变成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这个成分很复杂,各种身份都有)。


(少帅)

1933年“热河事变”时,东北军何柱国部奋起还击,而东北军万福麟和和汤玉麟,一个后撤一个不战自溃,最终导致热河陷落。张学良被迫通电下野,出国考察。东北军被改编为第51(军长于学忠)、53(军长万福麟)、57(军长何柱国)、63(军长冯占海)、67(军长王以哲)5个军。

(于学忠)

1934年张汉卿被任命为鄂豫皖“剿总”副司令,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了围剿。接着又担任了西北剿总副司令,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



(何柱国)

抗战全面爆发后,东北军再次被整编。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1军,军长于学忠;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57军,军长缪澄流等4个军。这次整编之后,东北军的实力被削弱,每军下辖2个师,每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整编之后,走上了抗日战场。


历史军魂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基本退出东三省。之后参加热河、长城抗战,参加陕北对红军作战,参加抗战。可以说依然活跃在关内广大战场。

1、东北军进入关内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迅速陷落。东北军主力都在关内,从辽宁西退的集结在锦州,在锦州丢失后,东北军主要进入华北地区。东北军旁支汤玉麟部驻守热河。

1933年,榆关事变,日军占领山海关。

(长城抗战)

之后日军进攻热河,10日就攻下省会承德,舆论哗然。

再之后,日军进逼长城一线,东北军士气低落,连战皆败,张学良引咎辞职。

2、东北军与红军作战

1935年何梅协定后,东北军离开华北。随少帅进入关中。

与红军几次作战,损兵折将。吴起镇、直罗镇等四次大败,损失三个师。番号都给撤了。

(直罗镇战役)


这时候的东北军离家多年,越来越想家,总想打回去。

3、抗战中的东北军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分化,编为六个军。49、51、53、57、67军与骑兵军。在抗战前分别驻扎在豫南、皖北、苏北地区。

在抗战中,东北军整体表现在中等偏上,@度度狼专门有问题写这个。

(49军在东线血战)

总结:

东北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在很长时间里对日作战无能,在抗战中国仇家恨,大多数士兵都为国家做了贡献。

参考文献: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42—东北军围剿红军的四大惨败

胡博.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在分割整编后走上抗日战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7(04):4-8.

王春林.东北军的内争与西安事变:以少壮派为中心[J].抗日战争研究,2016(04):29-42+159.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大体活跃在3个方向,投共、投蒋、投日。

九一八日本关东军以极少的兵力占领东北,张少帅率领几十万大军不抵抗,至今为人诟病。

投共

(1)九一八后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有中共、东北军、民众、甚至土匪胡子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对日作战,牵制了大量的关东军和伪滿军。



图:抗联将士

(2)东北军也有大批官军加入,比如李延禄16岁加入东北军,九一八后加入抗联;陈荣久九一八后加入抗日联军,后担任第七军军长,1937年与日伪作战中牺牲。

(3)一部分东北军在东北沦陷后,不甘愿做汉奸,加入抗日的战线中,不失中华男儿血性本色,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为这一批东北军点赞吧。

(4)在关内的敌后抗日战场也有东北军的身影,他们积极响应中共的号召,加入抗日的斗争中,比如吕正操将军。

投日

投日的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关外的,一是在关内的。

关外的

(1)九一八后日本在东北扶植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为了便于统治日本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军”,主要有投日的东北军组成,规模大概有20万左右,作为关东军的仆从军协助日本清剿抗日联军和抗日民众,可谓罪行累累。

图:伪满洲国军

(2)东北军将领中最无耻的就是张景惠,九一八后他返回东北去当汉奸,担任伪满洲国军要职,实在无耻。

图:张景惠

(3)抗战胜利后这部分军队大多被解散,老蒋看不上这些杂牌军,只有少部分被整编,充当了炮灰。


图:伪满洲国日本鬼子宣传画

关内的

(1)张学良出兵调停“中原大战”时,带到关内十几万精锐东北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在南京,当时在西北地区的东北军分成两部分:以少壮派为主的主战派,主张武力解决事变;以元老派为主的主和派,主张和平解决。

(2)少壮派枪杀了元老派王以哲将军,激起东北军内部强烈反响,要求惩办肇事分子,后经中共调停平息。

(3)少壮派主要分子,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孙铭九,未得到授权枪杀了蒋介石的侄子蒋孝先和蒋的警卫队员,先后躲入苏联、天津租界、上海租界,后投靠汉奸汪精卫,担任伪要职。


图:汪伪军

(4)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要求东北军继续抗日,西北地区的东北军投蒋,表示服从中央的调遣,后被蒋分割调往苏、豫、皖、鲁等地,由于蒋排挤压制这批军队,为了所谓的生存,先后又有大批东北军投靠汪伪,当了汉奸。

投蒋

(1)服从中央后的关内东北军,被蒋介石调遣到前线,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会战、远征军的战斗等,为正面战场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贡献,不失为民族英雄。

(2)于学忠原东北军高级将领,在鲁西南担任国军集团军司令,大小战斗无数次,拖住日军数万人,歼敌万人以上,曾被炸伤过,不失为抗日爱国将领。


图:于学忠将军

(3)当然还有其他的东北军参加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大多被蒋介石消耗在抗日的前线。

(4)参加中国远征军的东北军,当时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由于张学良的愚,被扣押在南京,导致东北军四分五裂,群龙无首,如果张不亲自送蒋回南京,继续领导东北军抗日,完全可以作为一支抗日的中流砥柱,哪怕战死沙场,也能给东北同胞有个交代,不至于如今仍为人不齿。

恨未生当时

报国心不湿

戎马披甲胄

提刀荡倭寇

上马思国难

儿爷顶青天

2018.3.9于南京,小小罗罗蛛手札。


小小罗罗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敌占区,一部分在内地。

在内地的是二十多万东北军是当时北方装备最好的军队,战斗力也强,是当时蒋委员长弹压华北反蒋势力的主要力量。因此,在中原大战的时候,南方各地军阀在反蒋,而在北方主要就是反张,蒋和张是同气连枝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在国内舆论压力下,蒋和张都分别下野出国。但蒋下野只有几个月时间就又复出了,继续执掌南京的国民政府。张下野后,部队交给其他人暂时代领,他自己去欧洲逛了一圈,一年多以后才又回国复任。

复任之后的张学良压力很大,不仅是全国舆论,而且军队战士中大多数也想打回老家去,夺回东北老根据地。但这时候张学良的东北军已经没有了根据地,只能供委员长驱遣。而且,这时候张对蒋仍然非常信任,一切唯委员长马首是瞻。

中原大战之后,各地军阀反蒋活动暂时进入低潮,委员长也把主要任务转向围剿各根据地,南方是以中央军为主力持续不断的围剿中央根据地,北方国军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因为连战不利,最后委员长就命张学良率东北军去围剿鄂豫皖。

东北军围剿鄂豫皖还是比较顺利的,很快就迫使鄂豫皖红军不得不决定离开大别山根据地,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所以,1933年,四方面军就率先开始长征,从河南、安徽、湖北一带,越过平汉线,转战几千里,先到了汉中,然后又从汉中南下,进入川北,并在川西北站稳了脚跟。

四方面军转战到川北的时候,东北军也在委员长的命令之下,尾追四方面军,一路进入到了陕西,张学良本人也从武汉移镇西安。而西北军当时已经衰落,留在陕西的西北军只有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实力并不强。所以,东北军很快就很顺利的接管了陕西,并将势力延伸到了甘肃。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东北军仍然像以前一样,极力围剿,希望委员长能兑现诺言,早日支持他们打回东北老家去。但没想到,中央红军当时虽然已经是残兵败将,和陕北红军合编之后也只有一万多人,战斗力却非常惊人,一交手,东北军就损失了一个师,让东北军吃了奉命围剿以来最大的一个败仗。

这之后,张学良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中央全会的时候,本想寻机向委员长进谏,能够支持他早日打回东北去。没想到委员长以各种借口推脱,张学良并没有找到什么机会。而且,也是在这时候,张学良才发现,自己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下降了,已经从以前的同盟军变成了普通的部下。

回到西安之后,张学良也开始和红军接触,并且逐步接受了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时,东北军也与红军进入了停战的状态,相互不主动进攻,日常性的信息交流和往来也比较多。也是在张的坚持之下,红军的主张也逐渐从原定的反蒋抗日变成了逼蒋抗日。

后来,趁着委员长到洛阳督战的机会,张学良终于找到了当面进谏的机会,但是任凭他如何苦谏,甚至哀求,请委员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委员长还是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张学良终于绝望。于是发动了西安事变,武力胁迫委员长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各方的斡旋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委员长却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并进行了军事审判,张学良之后被长期软禁,先在奉化,后来转到西南,迁台时又被转移到了台湾,终委员长一生,都未能获得自由。杨虎城则直接被判刑入狱,后被杀害。

留在陕甘一带的东北军先是经历了内乱,本来留下的军中德高望重的军长王以哲在内乱中被杀,其余东北军则被打散,调往安徽、河南等战场,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这些东北军在各地战场上都拼死作战,但损失了委员长不予补充,后面基本上被当成炮灰,消耗殆尽。

九一八之后被迫留在东北的东北军,也分为两种走向,一部分投降日军,后来成为伪满洲国的军队,另一部分则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坚持抗日,也就是当时东北大地上风起云涌的各种抗日军队,但相互之间并无统属,又分为很多派系,虽然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并未改变当时的局势。

在东北的抗日武装中,有一部分在日军压力下,被迫撤退到苏联境内,其中三四万人经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行程万里,想取道新疆,回到内地,和内地的东北军汇合,继续抗日。但正好碰到新疆政局动荡,金树仁正在危及之中,盛世才就以中央军委会的命令让进入新疆的三万多东北军留在了新疆,帮助他们抵挡马仲英等势力,为盛世才在新疆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站稳脚跟之后,盛世才就对留在新疆的东北军进行了整编,分散部署在新疆各地。1944年,盛世才决心放弃亲苏联立场,转而投向委员长怀抱,对新疆境内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进行了清洗,这些东北军被卸磨杀驴,一万多人被杀,余部基本上分散部署在各地的军队中。

进入新疆的这部分东北军,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张学良率领入关的二十多万东北军的命运重演了一遍,先是被别人利用,用完之后又被卸磨杀驴,而且杀的套路也都一样,分散部署,切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不再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萧武


九一八发生时,日本关东军的攻击发起线不在边境!兵力并不数量占优,第二师团及一个独立守备队。总兵力约10300人。其中,第二师团的师团长是多门二郎中将,司令部设在旅顺。下辖两个步兵旅,步兵第三旅团(司令部在长春)和步兵第十五旅团;另辖一个骑兵第二联队和野炮兵第二联队,共约2.7万人。那么,这时的东北军又有多少人呢?东北军当时是全国人数最多、装备最强的地方军,约有30万人。

这是张学良的无能,这样的军队就是一群有武装的难民! 九一八发生后,张学良带入关内的东北军主力先是去江西围剿红军,损失不小,后又调陕北继续追剿红军,期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部队让分化瓦解。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损失更重,其中凇沪之役67军107师全部损失,所余108师残部拨归中央军25军。东北军67军番号取消。在皖北的骑2军,也仅余骑3师,但在抗日战争结束时,去徐州为国民党抢占地盘,被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改编,亦告消亡。

东北军旧部仅存的51军、57军、49军和53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旋即被蒋介石推入了与人民为敌的火坑.在与人民为敌的战争中溃灭:51军,在抗战末期退出山东开赴皖北后,于学忠军长之职被蒋介石撤销,调为军事参议院副院长闲职。解放战争中,51军奉命参加解放战争,1947年在枣庄被我军消灭; 57军,在111师分化后番号被取消,抗战末期所余111师残部与112师合编为第12军.军长霍守义(原112师师长)。1948年夏,该军在我军的包围下,终于在兖州放下了与人民为敌的武器;49军,抗战中该军损失一师后,由蒋军调来一个师与所余105师合编成军,集结在浙江淳安。

抗战胜利了,名义上是去杭州受降,实际上是投入了内战战场。解放战争时期.49军开到东北,但军团长以上军官几乎均为蒋军嫡系代替.事实上49军已名存实亡。原105师在杨家杖子阻击战中,全师溃散,师长于泽霖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53军,滇缅会战后,南下越南,接受日寇在越南投降。归国后接替驻保定附近,不久就参加了对解放区的进犯。130师被解放军全歼一个团,团长被俘。


1947年7月,53军由华北调往东北,军长周福成被任命为第八兵团司令官兼嫩江省主席,军部驻铁岭。其116师驻昌图,130师驻沈阳郊外,主要保护沈长铁路.加强沈阳工事,阻止我解放军南进。7月中旬,116师在铁岭被我解放军全歼,后周福成又恢复1 16师,并新编22师与原130师共同驻防沈阳。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副军长赵国屏、师长王理寰等率部起义,投入人民怀抱。军长周福成在潜逃途中被我军俘获。 至此,在我们革命变革巨大的历史舞台上,东北军已名实皆亡而不复存在!


李三万的三万里


诚邀,如题。东北军作为张作霖的嫡系军队,是张家两代在东北称王的最大后盾。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奉天的驻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司令张学良收到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退回关内,自此历史上便失去了东北军的身影,那么东北军入关后经历了些什么呢?

东北沦陷之后,东北军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根据地。蒋介石又对东北军的实力担心于是将东北军调到陕西围剿陕甘宁边区和红军,留在东北的部分军队加入了东北抗联,继续与日军作战。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杯蒋介石扣留,东北军群龙无首,蒋介石趁机加快了对东北军的分化。

举个例子,淞沪会战爆发后,东北军67军,57军,49军被蒋介石派到上海,战斗中67军中将军长吴克仁连同67军的几位将官全部阵亡,67军实际不存在了,实际上全面抗战开始后,蒋介石将东北军分别调拨各个战区投入战斗。当东北军在抗战或内战中成建制的消灭时,蒋介石往往会将其编制压缩或者撤销番号,这样东北军越打越少,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先说前传,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分布在两个区域,精锐主力被张学良带进山海关,部署在平津华北一线,大约17万人。因为一年前的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支持蒋介石,率兵入关“武装调停”蒋冯阎的中原大战。



冯阎崩盘下野,蒋介石取得最重要的一场胜利,对张学良自然恩宠有加,升少帅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和北平政治分会老大,把整个华北的地盘交给了张学良,所以之后少帅就常驻北平,对东北的事情掌握不够。

留在东北三省的东北军大约11万人,以及一些地方部队,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日军主要进攻的是辽宁和吉林两省,两省东北军接到不抵抗命令后大部南撤到锦州附近,一部做了汉奸,比如吉省东北军参谋长熙洽和洮南镇守使张海鹏等。



黑龙江省东北军在马占山领导下进行了抵抗,著名的“江桥抗战”就是他指挥的,终因孤军作战而失败。再之后是苏炳文的海拉尔抗战,失败后余部经满洲里退入苏联被缴械,黑省成建制的东北军就算没了。

1932年初,日军攻取齐齐哈尔后掉头扑向锦州,张学良再次不战而撤,将东北军全数撤进关内,这时的东北军分为两坨,平津一拨,热河一拨。1933年,日军扫荡热河并推进到长城沿线,热河东北军头目汤玉麟望风而逃,这样东北军全部集中到山海关至古北口的长城以南和平津地区,去掉逃跑途中损失的和被日军消灭的,杂七杂八大约还有22万人。



东北和热河丟失,全国一片骂声,为平息舆论,蒋介石叫张学良请辞本兼各职,去国外避避风头,1934年回国后,老蒋给他个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的职位,驻武汉,东北军绝大部分开到鄂豫皖打红军,打得也不怎么样。

红四方面军长征离开根据地后,老蒋再次折腾东北军,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都是蒋兼),驻西安。东北军又从华中调往西北,进攻陕北红军,损兵折将。

损失的部队军政部也不给补充,张学良终于急眼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度度狼gg


我们都知道,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后,接手东北的张学良,麾下东北军人数约30余万。但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这30多万东北军并非都驻扎在关外,相反,随张学良驻扎在关内的东北军高达20万余,而驻扎在东北三省的驻军只有十余万。

因此,面对日寇突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留在东北三省的东北军,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同时,再加上蒋介石和张学良“不可与之反抗”的不抵抗命令,30万东北军出现分化。

第一部分,东北军大部分主力执行了不抵抗命令,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大部撤入关内,本就驻扎在华北地区的东北军依然留守,并未选择出关抗日,收复失地。这部分东北军也是东北最精锐的部队,约有20余万。

有狼狈逃窜的东北军,当然也有就得英勇抵抗的东北军,一部分拥有血性的东北军拒绝了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留在东北坚持抗战。这部分人以马占山、李杜、黄显声等人为首,他们也是东北三省坚持就地抗战的代表人物。

在东北抗战初期,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的大部分军官和士兵都出身东北军,参加抗日义勇军的东北军约有2万余人。同时,这部分人也是坚持14年抗战的东北抗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三部分,也是人数最少的,这部分人不愿意离开家乡随张学良撤往关外,同时,他们也没有奋起抵抗日寇侵略的勇气,但与此同时,良心未泯的他们也不愿意当汉奸。因此,这些人脱离了东北军,选择回到家乡或从事其他行业。

最后一部分,也是最令人不齿的,则是选择叛国投敌当了汉奸。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成立了所谓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也有一支伪军队伍,名叫“满洲国军”。这支所谓的“满洲国军”在1932年成立时约有85000多人,而其中近8万人,是由原来的东北军改编而成的。

也就是说,近8万东北军投敌当了汉奸。这部分汉奸部队,以熙洽、于芷山、凌升、张海鹏、张景惠等原东北高官和军官为首。这些汉奸部队,不但助纣为虐,充当日寇鹰犬,甚至还随日寇的全面侵华进入关内,成为镇压抗日运动的刽子手。



选择不抵抗,随张学良退往关内的20多万东北军,下场也并不美妙。由于失去了地盘,随之,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乃至于粮饷军械,都开始大幅下降。为了获得这些军队生存所必需的物资,关内的东北军成为了蒋介石围剿红军、排除异己最好用的一把刀。


尤其是在围剿红军过程中,东北军不断失利,部队也不断被消灭。不能收复东北老家,却不断在内战中损失消耗,东北军内部的不满声音愈发壮大,这也为最终“西安事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囚禁,失去领袖的东北军成为一盘散沙,再加上蒋介石的分化、拉拢、拆分,东北军被分布在五个省区。不再是一个整体的东北军最终大部消耗在抗日战场。作为民国时期中国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军事集团,东北军也彻底消失。


鸢飞九天2018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主力集中在平津华北一带,因为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所以当时的东北军正忙着调停中原大战。而在1930年的蒋冯阎的中原大战中,张学良的东北军一入关,冯阎就直接下野了。由此可见当时东北军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蒋介石能够如此得心应手的收拾各个军阀,真是多亏了张学良这个好老弟。


所以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精锐尚且控制着华北平津一带,按理说此时应该立刻出关,把日军从东北赶出去。可是蒋介石却同日本人和谈了起来,更是直接放弃了华北广大地区,东北军此时也已经是成为了寄人篱下。张学良此时才知道蒋介石不可靠,更是悔恨不该轻易放弃东四省。

而东北军在西安事变之后,更是被蒋介石拆分,可怜东北军将士到死还在想着打回老家去。但蒋介石就是不喜欢非嫡系,在蒋介石眼里,只有黄埔系和自己的中央军。东北军被拆分为四大部分,大部分参加了抗日战争中的大会战,能够幸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如果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就知道,为什么川军团里会有东北军,原因就在于此。



不过最可悲的就是部分东北军未来得及撤回关内,留在东四省,最后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国防军。这群人其实本可以堂堂正正的死,但是张学良连个机会都没有给他。而结局最好的东北军,是哪些加入了共产党的东北军将士,在抗日的旗帜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例如李延禄,加入抗联之后,一直任第七军军长,最后在同日寇的作战中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