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生一種物態,一種物態產生兩種物態,兩種物態產生多種物態,各種物態構成了萬物。一,一種事物的狀態。三,表示多數,許多事物。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道是“天下母”,所以它“生一”。 道“生”什麼?“一”是個數目,道作為事物運行的法則,作為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它“生”的自然是具體事物運行的法則,是具體事物的客觀規律。“道生一”猶如“道產生出所有事物的客觀規律和運行法則”,即“普遍的規律”“普遍適應的法則”。

“一生二”猶如“普遍的事物規律、法則生出某一類事物的規律、法則”,這些規律法則具有一類事物的相對特殊性。

“二生三”是依次的延伸和拓展,同時它的規律和法則更具有特殊性。“道生一”並不意味著道只生“一”,道可能要生出多個“一”,因為它是立體的、漫無邊際的,用樹狀圖都不能演示透澈。其實萬物的客觀規律和運行法則均為道所生。

“三”又是一個表示多數的概數。在本段話中,“三生”還表示了一個一個過程,所以三能生萬物。“萬”也不是一個確定的數,這裡只是極言其多。萬物又是一個運動變化的概念。 萬物背對著陰而正對著陽,互相交融的陰陽之氣來中和。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三是一個最基礎最穩定的結構,三點一個面,面成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在其中。

人有三寶,精氣神。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

這些最基本的三者是一種事物的命脈所在,只要動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個系統。

道德經和周易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從周易中找到答案。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周易中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第一步的變化是,太極生兩儀。

太極生兩儀和一生二,是一樣的道理,表達的方式不一樣,換了一種說法。一生二,注意一點是生二,不是分二,生了二一還是存在的。

第二步的變化是,兩儀生四象。

兩儀生四象,是二生三。兩儀我們很好理解,熱冷,天黑天亮,一正一反。兩儀生四象。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比喻:熱冷的變化中生出春夏秋冬,人的生死中生出生老病死。

第三步的變化是,四象生八卦。

四象生八卦,是三生萬物。所有的事物我們都可以歸納在八卦之中,八卦也可以演繹出所有的事情。

三是四象,萬物是八卦。

那麼三就是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所有在二中生出來的變化過程可以具體到三這一步。

可能說得很迷糊了,簡單的說。三是二的細分,剛才在上面說的。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二是冷熱,就是夏天和冬天,最熱的時候和最冷的時候。

三是春天和秋天,是冷變熱,熱變冷的過程。

二生三,二還是存在的,所以有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的變化是萬物所依靠的生長規律,秋收冬藏,動物的冬眠,植物的生長和成熟,大樹的落葉,小草的生根發芽。

三的意思不單單是代表春秋秋冬,還可以是其他的。我們罵人的時候說別人,你不是個東西,叫別人幫忙拿個東西,情人之間的打情罵俏,這個壞東西。東西可以表達很多種意思,三也是一樣的道理。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的“三”到底該怎麼理解?和《周易》有關係

道德經中的三,是變化的一個成熟標誌。三的思想是我值得學習,大的方面宇宙的開始經過結束,人的過去現在未來,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寫個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