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心中有“生”何懼無生

無生課堂作為一種模擬課堂,目前是中小學教師招聘面試和名師評選等活動的重要形式。因為沒有真實學生的存在,有的教師特別是剛接觸到無生課堂的教師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一不小心就把無生上課變成自己的個人“專場表演”,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課堂真正的主角——學生。

心中有“生”何懼無生

日常課堂中,教師是在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打交道”,一旦進入無生的模式,這課該怎麼上呢?其實,只要教師心中有學生,又何懼現場無生?

此種課堂比賽,一般是課前1至2個小時,參賽教師才能獲知上課的內容,然後需要在缺少多媒體、教案等輔助工具的情況下,獨立寫教案、備課,最後走進比賽場地上課。雖然是模擬課堂,但卻需要演繹真實的課堂過程。因此,精彩對話、精緻板書、師生互動、生生評價等課堂要素缺一不可,並不亞於真正有學生的課堂。

小學數學新課標(2011版)中就明確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無生課堂中,要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與重難點的突破,一定不能脫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

這種課堂中,教師不僅代表自己,而且還擔負著很多學生的“任務”:板書內容應根據學生可能的互動、回答等環節逐步完善;課堂評價,不應僅侷限於師評價生、生評價生,質疑的聲音也應經常出現;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應深入其中;學生上臺展示、回答問題時,教師應面朝學生方向;課堂導入、情境創設應符合學生特點……教師必須明白,無生上課的課堂中,看似教師在表演,其實很多環節中是教師“代”學生在體驗。

一堂看似順暢的無生課,不一定就是好課。因為,實際教學中,學生是有差異的,每節課都有重難點需要突破。試想:在日常的課堂中,基礎相對薄弱的孩子都能像優生一樣順利突破教學難點嗎?況且,學生犯錯誤在實際課堂中是普遍現象,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因此,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教師要記得設計“錯誤的生成點”。在教學難點出現時,有基礎較差生和中等生的錯誤理解和回答,然後在教師的不斷引導和其他學生的補充中,成功完成難點的突破。

心中有“生”何懼無生

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兼顧學生的座位和學習狀態,不妨語氣委婉地講話。比如:“請第三排最後一名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位同學今天很積極,值得表揚,可是老師得把機會留給每一個人”“孩子,你為什麼不舉手啊,試試看”“以後要積極舉手哦”。教師也不能站在一個點不動,可以不時走到左邊俯下身,做一個請的動作;也可以走到右邊,伸出大拇指為學生點贊……

教師要謹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放眼我們的日常課堂,有多少教師能一直牢記這一點呢?下面明明坐著三四十個可愛的學生,教師卻只顧自己一個人在表演。這是典型的心中無生的表現,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無論怎麼口若懸河,都不會真正對學生有幫助。

還有一點必須要明晰,無生上課的目的不是為了比賽而比賽,更不是為了凸顯教師的表演水平,而是為了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進一步培養教師“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應成為一句空話,而應當成為每一位教師的“潛意識”。只要身臨講臺,不論臺下有沒有學生,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