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汝州這個村扶貧攻堅“雙向承諾”真靈,撫慰了雙方當事人的心!

於窯村位於米廟鎮西北部,是省定貧困村,600餘人分散居住在山坳裡。“有時候村上想為大家辦些實事,但是沒錢就把人難住了!”駐村第一書記亓建文說,他們就想著如何讓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貧困戶增收。於是,以增強村基層組織功能、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和促進貧困農戶增收為重點,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全面發展的問題提上了村子的議事日程。

汝州這個村扶貧攻堅“雙向承諾”真靈,撫慰了雙方當事人的心!

在於窯村貧困戶於中平的家裡,放著一份精準扶貧幫扶到戶雙向承諾書,上面詳細寫著貧困戶戶主姓名、住址、聯繫電話和簽名。“自願承諾不等不靠、主動配合幫扶幹部開展工作,爭取早日脫貧。”於中平邊說邊翻起承諾書,一面是他的承諾,另一面是幫扶人的責任承諾。這份雙向承諾,帶起了於窯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幫扶單位、幫扶幹部根據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幫助選定主導產業和致富項目,提供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的服務,確保貧困村集體收入明顯增加、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群眾不脫貧、結對幫扶不脫鉤,變“要我幫扶”為“我要幫扶”;通過幫扶,貧困村、貧困戶主動配合,積極參加技能培訓,用好幫扶資金和生產資料,發展致富產業,凝聚起了攜手促脫貧的工作合力。

汝州這個村扶貧攻堅“雙向承諾”真靈,撫慰了雙方當事人的心!

特色加工扶貧車間建設項目———豫龍織帶孵化產業中心就在這種模式下開到了於窯村,採取“公司+農戶(貧困戶)”的模式。以產業加工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探索創新建設模式、生產模式、分配模式,實現企業、貧困戶、村集體三方主體的資源整合、共建共享,進而努力探索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俺以前出去在建築隊打工,又累離家又遠,現在能在家門口上班了,離家近能照顧家,工資也有保障,非常感謝鎮政府和扶貧工作隊。”於窯村貧困戶於自立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幫扶單位和幹部幫助於窯村成立了扶貧車間,建起了光伏發電站,種下了2760棵具有經濟效益的皂角樹,想出種種方法增加貧困戶收入,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這一契約式承諾,消除了少數貧困群眾安於現狀、“等人送小康”的消極依賴心理,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增強了脫貧內生動力,靠自身努力發展種養業和勞動就業實現脫貧。

(剛鑫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