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70%小学尖子生,为什么一上初中就变“学渣”?是这样么?

寶貝BigFat


这个数字准确吗?

如果这个数字正确,刚好说明了我一直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靠小学及其之前塑造的,而学习成绩除了靠智力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性格习惯。

上初中时刚好是逆反期时期,之前性格没塑造好的,逆反期就很明显,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讨厌学习、抵制学习、没耐心学习。之前性格塑造好的,学习往往会顺利进行。

塑造孩子性格主要靠家庭,所以家庭要学习,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这个跟穷富关系不是很大,主要就是父母亲是否和谐、是否懂教育?

本人研究儿童教育几十年,一直认为,除了极少数先天性缺陷,所有孩子都可以变得开心快乐,即使因为智力低而没能考上大学,也至少性格完整,生活愉悦,至少不会不孝顺长辈、不会成为坏人。



向之初


我教初中30年了,担任过初中的班主任、教导主任,题主所说的70%的小学“尖子生”,一上初中就变成“学渣”,这是不可能的。


我在当一所初中的教导主任期间做过调查,小学升入初中的尖子生80%后来考上了高中、大学,小学中的中等生也有少部分后来在初中成了尖子生,后来考上了高中大学。

我现在仍然担任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我看到的学生在小学成绩就比较好(班级排名前20%),到了初中以后,95%以上的学生仍然能够保持。

但是,早恋、手机游戏是学习成绩的“杀手”!在青春期、叛逆期情绪波动太大,加上早恋、染上手机游戏,这类学生很可能最后掉入深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学习习惯很重要。每天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学生,他们进步都很大,从中等生变为优等生的实在是太多了。

可能题主说的小学的“尖子生”是小学平常考90分以上的学生,小学低段90分不能算为优生,80%的小学生在低段时都能够每科考90分以上,中高段每科考80分以上的也有80%。

小学高段的尖子生应该是全年级排名前20%,重要的是名次,不是分数!


平淡是真oymlq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但不是很理想的高中。她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都是90分以上。

到了初中,语数外依然很好,但是,她的副科总是不及格,严重的拖了后腿,从学霸沦为了学渣。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孩子为什么学不好副科,是不是因为课外书读的太少呢?还是小学的时候给他报的各种兴趣班太多了,导致孩子的没空阅读,见识太少?

这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想,各位家长,自己多多斟酌吧😊


探索幸福密码


这个数据不知道从哪里得出的,我孩子现在初二,以我对他身边诸多同学的观察,小学学霸,初中学渣其实不多见,只是个例。而且,从学霸变学渣,很少这么大幅度的跨越,最差不过是才能从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而已。

初一的时候,他们班小升初高分进入的同学,几乎100%处于班级第一阵营,好学生没有一个掉队的。不过,有好学生之间的重新洗牌现象,发生在中上学生中间。比如,小升初他们班原先排名十几名的同学冲到了班级前5。

现在到了初二,仅以第一次月考而言,有个别好学生进一步掉队,也有个别第二梯队(中等偏下)学生冲到了第一梯队。但排名班级前列,年级前列的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就是小升初高分进入的学生。

我身边很多同事的孩子都是学霸,学霸模式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很少掉队的。身边还有很多后发制人型的学霸,小学一般,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开始发力。

个别到初中掉队的学生,我的观察,掉队的原因不外乎:

偏科严重: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各门学科不均衡发展,差的特别差,严重拉分,拉低成绩排名。

青春期综合症:早恋,沉溺手机沉溺游戏,青春期迷茫等等。

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学习方法的差异上。

学习习惯和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从小学阶段带来的坏习惯,比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过程不规范,丢三落四,没有画图思维等等。

总之,我的观察,问题中70%的尖子生掉队是一个被严重夸大的数据,与现实不符。但为了避免孩子成为极少的个例,家长需要从以上环节着力。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这个比例说的实在是有些牵强。70%的小学学霸到了初中变成学渣,这完全是在危言耸听,能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很大比例的都是小学初中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

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小学学霸升入初中以后,成绩下降明显最后沦为学渣。这样的案例虽然有很多,但是并不能够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小学学霸到初中以后就变成学长。这就犹如生物进化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终会淘汰一些不适应高学段学习节奏的学生。


我接触的学生就有这样的人。在小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是升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增加,作业压力的繁重使得学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说青春期的影响使得这个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从刚刚升入初一月考的优异成绩,渐渐的沦为期末考试倒数,在中考的时候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连最基本的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达到令人感到很可惜!

绝大部分小学尖子生在小学学习的过程当中都能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都是充满正能量。这种积极的影响等到学生升入初中以后会一直延续。虽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很多学生都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一边使自己快速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和学习节奏,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一直能够保持名列前茅。而且能够考取国家重点大学的往往也都是这一部分学生。


所以说题主说的70%的小学尖子生升入初中以后会沦为学渣,这种说法实在是太牵强,也不知道题主的这个70%的数据是从哪里得来的?在学生的求学阶段学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排除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从学霸沦为学渣,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从曾经的学渣变为学霸。只是这两种比例都是比较低的。


萧辉田老师


70%的小学尖子,到初中就变学渣,我认为你的数据没有真实性,我认为所谓的尖子或者说学霸,成绩的确会有波动,但是不至于是学渣。而反过来说,学渣逆袭成学霸的人百里挑一,真的很难。


我来说说我们班的学霸,我上学的时候,刚开始是在村小,班上人少,二十几个学生,我一直都是前三,每学期都有奖状的,算不上学霸,只能说成绩一般。后来去镇上上的五年级,一个班级50几人,有四个班,200多人,我的成绩一下退到十几名了,但是经过我的努力,我还是跃进了年级前十。在镇上的小学,我们班的学霸,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的,到了初中我们又分一个班,结果成绩还是稳居年级前几名。所以我不认同你的观点,学霸成绩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那是因为初中,又有别的小学并过来,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学习好但是还有学习比你更好的人。


最后,我认为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小学成绩拔尖,到初中变成学渣,我认为不太现实,爱学习的孩子,读都哪里都爱学习,只要他足够努力,他还是站在塔尖的那部分人,除非他自甘堕落,放弃学习!


陪读妈妈谈教育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义务一贯制学校。上学期我带的六年级恰好孩子们的新班主任是我办公室里的邻桌。经常跟七年级老师交流,我们发现小学阶段基础好,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在初中阶段,一般都还是比较可以的。

但是因为初中学科增多,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有所改变,如果孩子们适应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上初中后成绩往往会出现滑坡的现象。不过随着孩子对老师和环境的快速适应,成绩又会有所回升。

我现在都清楚的记得,上小学时我是班上的第1名,上初中后因为对数学老师完全不适应,第1次单元考试只考了70多分,当时,我有些沮丧。不过我对自己前面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改变了学习方法,慢慢地数学成绩又起来了。

孩子上初中后,只要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广泛阅读,不沉迷于手机游戏,不早恋,不与社会上的混混结交,不学抽烟、喝酒,一般情况,小学阶段的尖子生到初中不会都不会太差。甚至那些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只要肯刻苦,也有可能变成优等生。

结束语: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养习惯,找方法,海量阅读,只要做好了这几件事情,初中阶段是可以平稳度过的。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70%小学尖子生,为什么一上初中就变“学渣”的说法太夸张了,不过降为中层生的例子倒是屡见不鲜。

为什么小学成绩一直不错,到了中学成绩就一落千丈?这是你的孩子属于“伪聪明”的状态。

何为“伪聪明”呢?就是指在小学阶段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够获得高分,让人觉得这个小孩很聪明。一般上了初中开始就显出原形了,以女孩子居多。

两个小孩,同等努力下,小学阶段女孩优秀,初中开始落后,高中远远落后。这是普遍现象,学霸除外。

为什么会出现“伪聪明”现象?只要是在小学阶段犯下了以下错误,但家长没有发觉,沾沾自喜小孩的聪明。家长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第一,不够专注。

打小培养起孩子的上课专注度,是最重要的习惯培养,没有其他!而且要常抓不懈,经常检查和提醒,不得有丝毫松懈。

孩子的专注力低,是一个自然规律,注意力集中就像平稳驾驶:当兴奋不足的时候,大脑感到困顿并且走神。当兴奋过度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焦虑和无序。大脑的兴奋剂多巴胺,必须分泌的不多也不少才行。而孩子恰恰是这方面自我调节能力弱。

常见表现:

(1) 上课走神:东张西望,哪里都比黑板有吸引力。

(2)上课发呆:经常认真的看着黑板,可脑海里就东想西想了。

(3)聚焦缓慢:上课铃声晌,坐在教室里很久还不能进入状态。

(4)无法持久:不能维持在20分钟以上。

这些小时候孩子的专注存在的问题,被良好的成绩掩盖掉,容易让家长们忽视,从而没有及时调整和引导,到了初中,随着知识加深,就出现问题了。

注意:有些只是孩子太小,还需要一些时间成长,而有些是确实存在注意力欠缺,需要干预补强。这需要家长的准确分析判断。

第二,缺乏坚持。

部分孩子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一节课都无法保持,更不要说上午四节课了!这类孩子往往上初中、高中后会出现学习问题。

怎么解决缺乏坚持的习惯?我推荐你培养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与学习中的专注与坚持是相通的。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会促进学习中专注力与持久力的提高。在北大清华里,有长跑习惯且善于长跑的同学比例特别高,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学会抓住要点。

比如在小学阶段,数学课上讲的要点,一节课也许只有一两个,且老师会反复强调,所以基本不存在抓要点问题。但上初中以后,讲课速度开始加快,教授内容开始增多,一堂课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则如何抓住课堂中的要点,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了。如果不会抓要点,一堂课下来,由于信息量大,有些孩子脑子里就熬粥了。

所以,抓要点的能力,是长期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之一,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培养过程,初中阶段有部分学生会成绩大幅度下降。

其实该能力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都会教,也有提示。家长只需提醒孩子关注该问题即可。

多数孩子在课题上现抓要点的能力都不足,所以需要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总结,把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要点总结摘录下来。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这样才利于课题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家学习需要警惕“伪学习”现象。

以上说的是在学校表现的"伪聪明"现象,在家则需要注意"伪做题"现象。

何为"伪做题"?不是指孩子假装在做题,实际在玩。而是指应付了事的完成作业,没有针对性对题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做完就算,对不对不管它。

这在小学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知识量少,且只有语数英三科。伪做题因为优秀的成绩表现不出来。

进入初中阶段,甚至以后的高中阶段,家长们在陪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要注重质量,贵精不贵多,学会举一反三最重要。

初中阶段继续采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多花点时间就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现在进入了大语文时代。

语文考试阅读分数占据了百分之七十。这需要我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势必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否则你的语文上不去,一切都白搭。

所以要警惕"伪做题",在做题中学会思考,总结,反思,举一反三。才是面对七大学科蜂拥而来的最佳应对方式。

"伪聪明"和"伪做题"现象作为家长一定要警惕,保护孩子们在初中阶段不至于掉队,甚至在高中阶段,也能一帆风顺度过难关!


窗花幽禁落霞


当然不是!

老穆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小学成绩好的学生,到了初中,绝大部分还是继续保持优秀……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一些个例,确实有学生小学时成绩很棒,但到了初中就落后了,甚至沦为学渣!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老穆为大家分析如下:

(一)小学与初中的学习方法不同

【1】小学时往往是快乐学、玩中学,成绩也不错,却忽略了很多东西,如刻苦学习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知识面的拓展……

步入初中后,孩子因为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知识面不够广等因素,因而成绩也就下降了。

【2】小学主要以识记和理解为主,初中则主要强调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小学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很多孩子是被动式学习。

而到了初中,倘若孩子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怎能学好呢?

(二)小学与初中的课程数及难度不同

【1】小学内容简单,初中较难。

这个因素比较关键,需要引起家长注意。

【2】小学课程少,初中课程多

小学也就语数英三门,初中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

(三)家长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

小学时,父母大都能帮助到孩子,而到了初中,父母大都束手无措。

(四)小学与初中,老师教授的方法略有不同

小学老师往往是反复强调式教学。

初中老师更专注知识传授,讲究方法和技巧。

(五)学生成绩比较的范围不同

小学时,往往只是在一个班级进行成绩比较,最多几个班,区域也就是以村或小区为单位,范围较小。

步入初中后,往往以镇、区或市为单位,范围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绩“下降”也很正常。

【结束语】

老穆一直强调,小学阶段,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最重要!

如果你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成绩必然会出现下滑!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老穆说语文


大多数孩子进入中学后成绩会有下滑,优等生下浮小反弹快,中等生有下浮回升慢,差一些的一落到地,逆袭难度大。

1、初中功课多,任务重。

小学多数是语数英三科,有些地区加上科学,四门主课;初中一年级就变成七门主课。随之而来的是七门功课的作业与测试。

2、初中老师教学进度快。

小学学期中段的期中考试多数会停课复习,初中一般不停课。

3、初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力。

预习,背诵,练习,一个不能少。每一个环节都要取得相应的成效,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率,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小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干净、整洁,有速度。需要练字的初中生不在少数,小学阶段就能把字写好孩子在学习习惯上就是领先了。

2、尽量做到学习任务“日日清”。

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将来虽然功课虽多,不过也是重复多来几遍。

3、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

有目的培养孩子的优势学科: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如果有一两门优势学科,孩子到初中也会轻松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