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孩子特別容易忍氣吞聲,這是為什麼?

餘香丸子


孩子的性格各異,遺傳因素佔大概40%。

那麼剩下的部分就會育兒方式有關了。怎樣的育兒方式容易讓孩子忍氣吞聲?

  1. 指責。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一味地指責會讓孩子養成不自信的性格。
  2. 否定孩子。會讓孩子養成自卑的心理。
  3. 不要哭。孩子連發表自己情緒的機會也被剝奪了。

所以,長此以往,一個自卑,不自信,又不能表達情緒的孩子剩下的只能是忍氣吞聲了。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只有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才能幫助他們勇敢地面對未來。

不過,做父母的難免會有脾氣。請關注我,心理視角VS育兒,我會經常發些育兒文章,我們也可以共同探討。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心裡視角VS育兒


呵呵可能多方面的因素吧,比如,遺傳,家庭,環境等等都有可能,就說我吧,因為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又沒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所以我就特別容易自卑。特別需要大家的報團取暖,看到別人的小夥伴受欺負了,有哥哥姐姐幫忙,那是很嚮往的,但我骨子裡又是特外向的,也是不服輸的人。所以那時候特別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同,經常跟小夥伴們吵架,打鬧,然後回家後,家裡免不了一頓揍。所以以至於後來我基本什麼都不會發表意見,什麼都忍氣吞聲,覺得,反正這社會不會有我什麼事的。所以出來工作以後也只會努力幹活,不善於表達,忍氣吞聲。其實這是致命的,社會總歸喜歡那些能說會道,也總歸願意那些自信的表現。所以小孩子,一定在小時候給他足夠的認同感,責任感,安全感,讓他覺得,我有保護的方向,同時我也是被保護的人。多接觸些正能量的人,多做些正能量的事,勇於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讓他感受到愛與被愛,這很重要,孩子也特別需要認同感的。別以為他不懂,其實他什麼都懂!最後,還是希望從自己的父母開始吧,讓他們善於表達,表達愛。陽光會使他自信,堅強。不再忍氣吞聲。加油


12小胖哥


小孩子一般都是有什麼說什麼,最天真無邪的。如果小孩特別忍氣吞聲,那麼家長就要特別引起重視了,可能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原因可能是:

1、父母經常吵架,給孩子心裡造成了陰影,覺得父母關係不好,對自己不關心,自己有什麼問題也不敢說,只能什麼話都藏在心裡,忍氣吞聲。

2、父母經常打罵孩子,一旦做錯事,不問清緣由就訓斥孩子,導致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溝通,又沒有地方傾訴,只能忍氣吞聲!

3、孩子從小被教育,遇到事情打不過就跑,不要和別人正面衝突,養成了從小懦弱,膽小的性格,總覺得只要自己示弱,忍氣吞聲,就能讓別人不欺負自己,放過自己。

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教育,一旦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進行糾正,以免對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蘑菇貓仔仔


孩子容易忍氣吞聲,應該有內在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

1、父母雙方至少有一方性格內向,遺傳給了孩子,不願意和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懂得拒絕別人,所以只能委屈自己,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也是自己忍著不說出來。

2、孩子的撫養人性格強勢,孩子剛開始學會表達的時候,遭到了壓制,學會了隱忍,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逆來順受,忍氣吞聲。

孩子一旦養成忍氣吞聲的習慣,很可能發展成討好型人格,沒有主見,對孩子的價值觀影響很大,而且壓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容易患上抑鬱症。

面對容易忍氣吞聲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表達和交流,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學會拒絕別人,學會釋放壓力。

孩子本身性格內向,我們要經常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鼓勵孩子和不同人的交流,和其他的孩子玩耍,平時和孩子聊聊天,瞭解孩子的想法,同時要給孩子民主權利,生活中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善良要帶著鋒芒,讓步是一種修養,不讓人欺負是一種本事。

性格強勢的撫養人,要改改自己的脾氣,不要動不動就一錘定音,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不僅要做孩子的家長,更要做孩子的朋友,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想法。優秀的家長,從來都是恩威並施的。


秀逸寧人


一聽到忍氣吞聲,都替孩子難過。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無憂慮的鬧。他的哭、他的笑,所有的情緒都是學出來的。

小孩子特別容易忍氣吞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一、孩子容易忍氣吞聲的原因。二、忍氣吞聲對今後人生的影響。 三、對於孩子容易忍氣吞聲,我們該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笑著歡迎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幫助他吃喝拉撒,學會喜怒哀樂。

在媽媽心中,期待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喜和樂全部給孩子,連哭一聲都捨不得,怎麼會將忍氣吞聲教給孩子呢?誰又捨得讓自家孩子受氣呢?

一、讓孩子容易忍氣吞聲的原因

1.受父母相處模式的影響

麗麗的老爸是個酒鬼,喝醉後經常打罵她的母親。

酒醒以後看到滿身傷痕的妻子,麗麗爸會跪著、哭著給麗麗媽道歉,並承諾以後再也不打了。結果每次酒後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次都把麗麗媽胳膊打骨折了。

麗麗媽是遠嫁,家人都不在身邊。剛開始被打時,還反抗,可是越反抗,被打的就越厲害。時間久了,就不在反抗,已經習慣過這樣的日子。甚至在被打後,仍然正常的打掃衛生、出去買菜、做飯。

麗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20歲時,麗麗嫁給了同村的一個小夥子,悲劇又重演了。

為什麼麗麗也會像母親一樣,面對被自己丈夫打罵,選擇忍氣吞聲呢?

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對身心發育會有不好的影響。遇到同樣的事情,不是和父親一樣暴躁,用拳頭解決。就會和媽媽一樣,變得懦弱,別人欺負到頭上都不會反抗。

2. 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

小苗昨天寫作業時被媽媽訓了。媽媽見到苗苗書包裡的鉛筆盒不見了,沒有問原因,對著苗苗吼叫了半小時,並要求她面壁思過。

這樣的情況一週至少上演十來次。強勢的媽媽認為女兒就應該和自己一樣,能照顧好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只要看到女兒哪方面做的不好,就是一通亂吼。

“家庭關係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愛德華

苗苗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她腦中接收的就是聽媽媽話。對於母親,她不能反抗,只能順從,因此就這樣養成了忍氣吞聲的習慣。

3. 受外界的影響

在上學時,小田特別靦腆,因為為人老實,也不會告狀,經常受人欺負。

上初中的三年,給學校裡的“霸王劉”寫了三年作業。

就這樣形成了受欺負的心理,他已經習以為常了。

二、對於忍氣吞聲,會對今後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

1.對婚姻的影響

在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愛情越來越經不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很多家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感問題。

一個人自幼生活在硝煙瀰漫的家庭環境中,會不願意結婚,患上婚姻恐懼症。

會讓他對今後的婚戀關係產生懷疑與害怕。結婚後遇到同樣的事情,會用父母的相處模式來對待另一半。

相信很多人看過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都會可憐梅婷主演的梅湘南,因為她在家中基本沒有自由,也不能和其他人說話,否則就會被打。

曾有段時間,看過這部劇的人只要提到馮遠征的名字都會害怕。很多媽媽在孩子不聽話時,都會指著馮遠征的照片,告訴孩子,“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這個叔叔。”

想想,幸好他們的孩子被打掉了,如果生下來,那個孩子該有多可憐啊!

天天在家中看著母親被父親暴打,又無能為力多麼痛苦。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理該會多麼扭曲!

2. 對工作的影響

小張剛進公司,因為沉默寡言,經常被同事們安排幫忙,自己的工作要加班才能完成;上週,小張辦公桌上的電腦被同事強行兌換了,理由是他的工作任務少,用不了網速那麼好的電腦;前幾天,小張熬了一個晚上的文案,被上級領導搶了。

為什麼,小張自己生悶氣卻不敢言呢?因為他的家中有個專制型的媽媽。媽媽說了,他要團結同事,不要因為小事斤斤計較。

小張參加工作了,始終記得要和大家和睦相處,卻忽略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及自己本應該享受的權益。

如此下去,小張就是公司的“便利貼男孩”,等不到成為“便利貼大叔”時,就已經被辭退了。

3. 對生活的影響

a. 因為遇事忍氣吞聲,就逐漸沒有了主見,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沒有了生活的鬥志和動力。

b. 給孩子樹立錯誤的人生觀

c. 氣大傷身。可能會因為情緒沒有合理排解而影響身體健康,常生氣的人會得心臟病、肝病、高血壓、腸胃病、甲狀腺疾病等。

d.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中常會見到:一個脾氣非常好的人,在某一天會突然爆發,和家人大吵一架,離家出走,這就是長期壓抑的結果。

三、對於孩子容易忍氣吞聲,我們該怎麼辦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庭造就失敗的孩子”---——[美]泰曼·約翰遜

1. 正確面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

2. 調整好自己和家人的相處模式,給孩子積極的行為引導。我們成人的相處模式就是孩子在家學到的人際交往及解決衝突的方法。

3.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要謹言慎行。家庭中如有必須要爭吵的事情,可以遠離孩子,揹著孩子進行。

4. 引導孩子學會表達

現在很多孩子,對發生的事情說不清楚,要利用《繪本》閱讀或遊玩見聞,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說話。比如:今天出去玩了,要引導他說說去哪了,做什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讓他能完整表述清楚。

5. 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衝突的方法。

比如:“被別人欺負了”,“被搶東西了”,不要隨意訓斥孩子,要給他發言的機會,讓他傾訴自己的想法。家長通過孩子的表達,幫助孩子尋求解決辦法。

6. 幫助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交朋友。

引導孩子主動和語言表達能力強、善交際的孩子做朋友,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朋友,融入不同的朋友圈,藉助環境學習。

7. 如果遇到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外求助。

家人就是孩子的依靠,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讓孩子告訴媽媽或是爸爸。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生,我們有必要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家長既要負責孩子身體的發育,又要負責孩子的心理發育;既要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又要重視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既要教會孩子怎樣學會知識,又要教會孩子怎樣做人 。”——[中〕楊振武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作為父母,不僅僅是照顧孩子身體無恙,還要承擔教育的重任。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學習,進修自己。願天下寶寶都能在我們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幸福又快樂!


辛桐寶寶


特別容易忍氣吞聲的性格會給孩子的健康心理成長帶來很多的不好影響,深究這樣的性格養成原因,對孩子糾正該性格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的性格養成與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有莫大的關係。如果父母平時對孩子管教過於嚴格,孩子就很容易會那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通過忍氣吞聲來逃避責罵。所以平時對孩子過於嚴格的父母平時與孩子交流、教育孩子的時候,多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不能對孩子輕易地實施責罵。家是孩子感到最安全、溫暖的地方,應當成為孩子敢於表達自我的自由空間。

另外,如果家人經常吵架,孩子想要安撫大人的情緒,也可能會選擇忍氣吞聲來維持家庭的和睦。和諧的家庭相處模式是孩子成長的寶貴財富,大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際交往表達。如果孩子家人經常吵架,建議父母要改變相處模式,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氣氛。

另外,如果孩子在外受人欺負了,又生性膽小,不懂得為自己爭取利益,也會導致忍氣吞聲的性格。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最佳技巧,平時也多鼓勵孩子,讓孩子鍛鍊健康的身體,養成自信、開朗、勇敢的性格。


才智寶貝學堂


小孩子特別容易忍氣吞聲,這樣的狀況應該是與孩子的實力和家教有關。

第一,孩子的實力。毋庸置疑的,孩子在家庭裡也是最弱的存在,他相對於父母力量小,聲音小,知道的還少,所以處於絕對的弱勢。所以在很多家庭裡面,當孩子和大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他們總是最後的失敗者。所以很多孩子就學會避免和大人發生衝突,很容易忍氣吞聲。

第二,家教。在很多家庭裡面,大人教孩子的並不是具體力爭,而是明哲保身。他們奉行的是好漢不吃眼前的虧。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實力強的對象的時候總是容易忍氣吞聲。

而改變這這種孩子的根本方法就是重新塑造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是塑造孩子的體魄。超過同齡人的鍛鍊,可以讓孩子獲得強健的體魄,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讓他獲得超過同齡人的自信心。然後呢,是家長告訴孩子在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的時候處理的方法,不用硬碰硬,也不用逃跑的處理方法。讓孩子學會方法處理的問題,不再逃跑,他的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遇到事情正確處理。

結束語:當孩子有強健的體魄和足夠的自信心,忍氣吞聲就變成了一種處事策略,最終的勝利還是屬於孩子。


曦寶和伊寶


我是心理諮詢師天藍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小孩子來說,正應該是天真無邪,自由自在的時候,遇見委屈哭鬧,遇見開心就笑,是很正常的。那麼小孩子為什麼會忍氣吞聲呢?

這是一個模式,很可能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外在的條件推動他形成忍耐的反應。

比如,大人或者大孩子的恐嚇,不允許小孩在生氣、悲傷的時候做自己,不允許他解釋,更不能釋放哭鬧。他的自由天性被壓抑,不忍耐,他就無法生活,唯有忍。

久而久之,遇見事情就忍著,不說,也放棄了辯解的權利。忍耐成了模式,你就會見到這樣的孩子了。有的家長見到還覺得挺高興,誇一誇,這又強化他的模式,他會覺得忍耐是好的,被重視的,就加忍氣吞聲了。

想解決,就儘量多包容接納孩子,允許他像個小孩一樣表現,活的自在一點,不要在他忍氣吞聲的時候表揚他讚美他。

大家覺得怎麼樣,我說的對嗎?我是心理諮詢師天藍姐,歡迎評論,點贊和轉發~!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您好!謝謝您的問題分享!

看到很多網友回答了您的問題。大家大多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分享的辦法也有很多,有很多不錯的點子。教育不是我的專業,我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和您聊聊這個現象。希望可以給您一點啟發。

俗話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孩子一出生🐣,他會從孃胎裡帶來屬於他的精神氣質。有些孩子願意表達,或者哭或者動手或者說話。有些孩子不願意表達,更容易選擇沉默。那麼您的小孩是哪一類?平時願意表達還是願意沉默?如果無論高興還是悲傷難過,他都願意自己一個人分享,那麼他很大可能是大家都認可的評判方式——就是所謂的“內向”。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觀察一下,假如在他和別人在一起時,是什麼狀態?是不是和在你面前是一樣的?如果不是,那麼,需要從您和他相處的地方找原因。如果是,那麼孩子是天性內斂,還是自卑?需要再分辨……

以上這些,是梳理孩子的性格特徵的方法,以及評判教育環境和方法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孩子遇到問題特別容易忍氣吞聲的問題。

一、孩子的身體狀況一般,偏下。這樣的孩子,需要加強營養和運動鍛鍊。體質上去之後,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二、孩子遇到的問題沒有能力解決,他在保護自己。內斂的孩子很容易這樣應對新問題。給他學習的空間。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會慢慢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解決辦法。

尤其是第二條。很多父母會在旁邊看著,既心疼又著急,恨不得以身替之。在我看來,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他沒有安全感。安全感最早是從母親這裡來的。尤其在孩子3歲以前的這個無意識期,他對環境的認知和互動中學習很多體驗,奠定了他應對環境的方式和習慣。等他慢慢長大,就會在各種場景中再現。如果養育環境裡有太多評判和評價,孩子就會畏縮不前。太多的愛,有時候反而是種傷害。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也不要著急。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多地給他支持和肯定,少一點評價和評判,只要用心,也會慢慢看到變化。

小孩子也需要面子。家長遇到孩子受挫難過的時候,學會避重就輕,或者只是擁抱,讓他慢慢心安。之後有意識地找一些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給他看,或者帶他出去玩的時候模擬一下。孩子是向上生長的力量,請相信他。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做家長也需要時刻學習。希望我們可以借孩子給我們提供的成長契機,共同擁抱幸福的未來。

共勉。

祝安



向陽生長劉十七


1.父母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關愛。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一切,在嬰兒時期孩子的哭鬧沒有得到父母及時安撫,那他對這個世界就是充滿了不安的。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

父母是不是也是和孩子一樣,忍氣吞聲,有著取悅別人的傾向,例如是否強迫孩子分享,是否讓孩子讓著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看見孩子就看見他背後的父母。

3.孩子犯錯,都歸因孩子,父母指責孩子。

想一想生活中孩子不小心犯錯,父母是不是一味指責。當父母不問原因,只會批評,將所有錯誤都歸結在孩子身上時,孩子自然不敢說出真相,不敢承擔責任,只能忍氣吞聲。

4.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情緒方式。

處理情緒也是需要教的,一定要告訴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你這樣做我不開心/我很憤怒/我覺得傷心/我非常快樂......等等這些描述情緒詞語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而不是遇到事情只有忍氣吞聲一種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