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都争要许光达,毛泽东最后拍板留部队工作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无论是地方还是部队,都急需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特别是周恩来总理兼任部长的外交部,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在一次商讨国家大事时,周恩来当着朱德和彭德怀两位老总的面提出:希望调许光达同志到外交部工作。周恩来的主要考虑是,建国伊始,发展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当时我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许光达是从苏联学成回国的,到外交部工作正可发挥许光达留苏的这一专长。

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都争要许光达,毛泽东最后拍板留部队工作

不过,朱德、彭德怀两位老总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人民解放军不再是“小米加步枪”,而是要向现代化、正规化迈进,同样也很需要优秀人才,特别是象许光达这样军事理论与实践兼优的“儒将”,更是军队不可多得的。

看到两位老总根本没有“放走”许光达的意思,周恩来索性直接问在场的许光达:“许光达同志,你是怎么考虑的,你的意见呢?”

许光达马上立正回答周总理说:“报告总理,外交工作我怕不能够胜任,还是军队工作更熟悉一些。”

正谈论间,毛泽东走了进来,当他得知大家谈论的话题后,笑着说:“你们都在争许光达呀!我倒是同意老总们的意见,还是留在军队里好”。

就这样,毛泽东一语拍板,许光达继续留在部队工作。

1950年5月14日,毛泽东把许光达从兰州直接召到北京,亲自“委派他开始筹建我军历史上的现代化的新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一个月后,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正式任命许光达为装甲兵首任司令员兼政委。

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都争要许光达,毛泽东最后拍板留部队工作

上任前,彭德怀找许光达谈话,对他这个老部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过去用的土枪土炮该进博物馆了!我们现在要搞飞机、搞军舰、搞坦克,要实现国防现代化。你先带个头,把装甲兵搞起来,为军队现代化闯一闯路子”。

许光达坚定地向彭德怀表示:“党把装甲兵部队交给我来组建,请毛泽东和彭总放心,我不会辜负党的信任,我这后半生就交给装甲兵了”。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我军的装甲兵从此正式诞生了。在此之前,经中央军委批准,许光达已从“第一野战军的第2兵团调来了22人,组成了装甲兵筹备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筹备和组建工作”。

对于装甲兵的建设思路,许光达是非常明晰的。他认为,“我们大家都来自步兵,是步兵的优秀指战员,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战术技能,而缺乏的是文化和技术,缺少这两条,那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的装甲部队了”。

许光达深知,创建装甲兵这样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部队,必须先建立编练基地和坦克学校,培养专门的人才和技术。为此,他要求采取非常规措施、穷尽各种办法加大建设力度。

“经过短短的4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区建立了坦克师、独立坦克团、独立坦克营以及坦克编练基地、修理厂及坦克学校。之后,又组建了华东军区、东北军区的摩托化装甲兵领导机关,使装甲兵形成了一个网络系统”。

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我志愿军已入朝参战。新组建的装甲兵能否入朝参战,是许光达和所有装甲战线上的指战员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装甲兵是技术性很强的兵种,形成战斗力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而按照正规教程,请苏联专家帮助训练装甲兵需要一年时间。最后,许光达在党委会上一锤定音:要求部队在3个月内掌握基本技术,并且随时做好入朝参战准备。

为使装甲兵尽快形成战斗力,早日参加入朝作战,许光达率领机关参谋人员深入到一线装甲部队,帮助他们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改革训练方法,集智聚力攻克难关。就这样,“装甲兵成立后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派出1个团去了朝鲜”。

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都争要许光达,毛泽东最后拍板留部队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许光达传》《大将风云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